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园林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园林已经由单一的作为建筑形式的存在演变为集绘画、雕刻、山水、建筑以及诗文等各种艺术形式综合体的存在。同时,中国古典园林也受到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自身特有的美学思想,体现“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的审美价值。通过理解掌握中国古代园林的审美思想,希望可以对其进行再解读,希望可以通过现代的设计形式结合古代造园的审美思想,从其中汲取灵感应用到当代设计中去。
关键词:意境;审美;空间;园林
一、中国古代园林审美特征
(一)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建筑是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主要特点。为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园林中的建筑物较多,建筑类型也丰富多样,但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与山、水、植物有机结合、协调统一,共同构成优美的风景画卷。
(二)意境的追求
无论是在诗歌、音乐、艺术、园林和建筑等各个领域,千百年来,我们国家对于“意境”的追求从未间断过。意境是中国美学特有的词汇,李泽厚先生曾说:“意境则是意、情、理与境、形、神的统一,是客观景观与主观情趣的相互统一。”
(三)崇尚自然
中国传统哲学崇尚“自然天成之趣”,在其影响下中国古代园林形成了以自然为美的美学观念,人们喜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崇拜大自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又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说法,在古代,山水一直是文人贤士的所爱,对自然的向往,因此,在园林中,会模仿大自然的山水形态,营造一种意境,寄情山水,给人们的心灵以栖息的地方。
二、中国古代园林审美对现代设计的启发
(一)借鉴古代园林审美塑造当代景观意境
在设计中,设计意境应是设计者所追求的精神效果或者要达到的某种非物质层面的东西。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理念是几千年来园林设计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优秀的古代造园手法对营造现代景观意境是很有借鉴意义的。首先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文化特征,由于文化和地域差异,进而形成了场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和人们差异性的精神追求,这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景观应具有不同的意境。
其次,在古代,园林中的植物常常作为人们的情感载体和文化符号出现,因此,园林花木作为寓意与物,借景抒情的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比如:松树、竹子、梅花、兰花、荷花等,就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格。很多文人就常把“三益”这一称呼写入诗文,用松、竹、梅称“三益之友”。古人造园的时候园中业常种植这些植物,造园者运用这些符号来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又以此来营造深远的意境。
(二)给当代景观设计提供灵感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构思十分精巧,富有意境,其中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有着十分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景观环境日益重视,而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在思想观念、设计理念等方面都还处在停滞阶段,难以满足现代景观设计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国古代园林审美进行再解读。
三、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思想再解读应用
(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的重构
相对比生活在被高密度钢筋混凝土建筑包围的环境,人们更加向往自然的绿色生态空间。我们不应该将自然做成园林,而是让园林融入山水之中,让人们即使在人造空间内也能回归自然之乐。而营造自然的生态环境是重构自然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进行当代景观设计时,应该尊重场地现状,尊重地形地貌,不盲目追求平坦方正的地形。在《园冶》中就有类似描述古人在相地时要注意:“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进行绿化的时候,应该尽量保留原来场地的原有植被,而不是先砍树后栽种,这样生态系统的恢复很困难。考虑好植物的季相变化,在植物的变化中,体会自然万物生长的规律。
(二)丰富环境内涵——寄情与景
中国园林普遍都有很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融合了造园者的审美态度,并通过精心布置的园林景观吸引人驻足观赏。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借助题咏来点景,对现实环境进行提炼,将其秀美的自然风景放于咫尺园林之中,寄情与景,观赏景色的同时产生共鸣,陶冶情操。就像园冶中的一段描写“凉亭浮白,冰调玉树风声;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移风当窗,分梨为院;┈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
(三)借助古代园林审美思想塑造有特色的环境
中国古代园林善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在相对狭小的空间中,借助对比、渗透、围合等手法突出三维空间,加强空间的深远效果;利用蜿蜒曲折的游览路线、空间开合变化等形成多个观赏视点,避免形成一览无余景点布置。可以结合地形地貌,模仿自然景观,利用微地形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空间序列。利用蜿蜒曲折的步道和丰富多变的植物景观,科学规划,延长观赏时间。
可以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优秀造园手法,例如借景、渗透、框景等使得整个空间环境形成比较浓郁的文化氛围。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无数能工巧匠和学者文人的智慧结晶,在新的功能需求和技术条件下,我们不是要盲目照搬西方的園林风格,或者单纯模仿中国古代园林的外在形式,而是要进行思考和提炼,发挥创造力,去继承、学习与创新优秀的古代园林审美思想,创造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满足功能需求又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化设计。
参考文献
[1]林静.浅谈环境空间设计的意境之美[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02)35-0047-02.
[2]计成.园冶[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01).
关键词:意境;审美;空间;园林
一、中国古代园林审美特征
(一)建筑美与自然美的结合
建筑是园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美与自然美融合则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主要特点。为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园林中的建筑物较多,建筑类型也丰富多样,但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能与山、水、植物有机结合、协调统一,共同构成优美的风景画卷。
(二)意境的追求
无论是在诗歌、音乐、艺术、园林和建筑等各个领域,千百年来,我们国家对于“意境”的追求从未间断过。意境是中国美学特有的词汇,李泽厚先生曾说:“意境则是意、情、理与境、形、神的统一,是客观景观与主观情趣的相互统一。”
(三)崇尚自然
中国传统哲学崇尚“自然天成之趣”,在其影响下中国古代园林形成了以自然为美的美学观念,人们喜爱大自然,欣赏大自然,崇拜大自然。王羲之《兰亭集序》中说:“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又有“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说法,在古代,山水一直是文人贤士的所爱,对自然的向往,因此,在园林中,会模仿大自然的山水形态,营造一种意境,寄情山水,给人们的心灵以栖息的地方。
二、中国古代园林审美对现代设计的启发
(一)借鉴古代园林审美塑造当代景观意境
在设计中,设计意境应是设计者所追求的精神效果或者要达到的某种非物质层面的东西。中国传统园林的营造理念是几千年来园林设计工作者智慧的结晶,优秀的古代造园手法对营造现代景观意境是很有借鉴意义的。首先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文化特征,由于文化和地域差异,进而形成了场地特有的地域文化和人们差异性的精神追求,这也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景观应具有不同的意境。
其次,在古代,园林中的植物常常作为人们的情感载体和文化符号出现,因此,园林花木作为寓意与物,借景抒情的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比如:松树、竹子、梅花、兰花、荷花等,就常常被用来比喻人的品格。很多文人就常把“三益”这一称呼写入诗文,用松、竹、梅称“三益之友”。古人造园的时候园中业常种植这些植物,造园者运用这些符号来创造优美的园林景观,又以此来营造深远的意境。
(二)给当代景观设计提供灵感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构思十分精巧,富有意境,其中文化内涵博大精深,有着十分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手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景观环境日益重视,而我国现代景观设计在思想观念、设计理念等方面都还处在停滞阶段,难以满足现代景观设计的需求,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国古代园林审美进行再解读。
三、中国传统园林审美思想再解读应用
(一)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自然的重构
相对比生活在被高密度钢筋混凝土建筑包围的环境,人们更加向往自然的绿色生态空间。我们不应该将自然做成园林,而是让园林融入山水之中,让人们即使在人造空间内也能回归自然之乐。而营造自然的生态环境是重构自然的前提条件。因此,在进行当代景观设计时,应该尊重场地现状,尊重地形地貌,不盲目追求平坦方正的地形。在《园冶》中就有类似描述古人在相地时要注意:“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进行绿化的时候,应该尽量保留原来场地的原有植被,而不是先砍树后栽种,这样生态系统的恢复很困难。考虑好植物的季相变化,在植物的变化中,体会自然万物生长的规律。
(二)丰富环境内涵——寄情与景
中国园林普遍都有很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融合了造园者的审美态度,并通过精心布置的园林景观吸引人驻足观赏。在当代景观设计中,可以借助题咏来点景,对现实环境进行提炼,将其秀美的自然风景放于咫尺园林之中,寄情与景,观赏景色的同时产生共鸣,陶冶情操。就像园冶中的一段描写“凉亭浮白,冰调玉树风声;暖阁偎红,雪煮炉铛涛沸┈夜雨芭蕉,似杂鲛人之泣泪;晓风杨柳,若翻蛮女之纤腰。移风当窗,分梨为院;┈静扰一榻琴书,动涵半轮秋水┈。”
(三)借助古代园林审美思想塑造有特色的环境
中国古代园林善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在相对狭小的空间中,借助对比、渗透、围合等手法突出三维空间,加强空间的深远效果;利用蜿蜒曲折的游览路线、空间开合变化等形成多个观赏视点,避免形成一览无余景点布置。可以结合地形地貌,模仿自然景观,利用微地形形成层次丰富、错落有致的空间序列。利用蜿蜒曲折的步道和丰富多变的植物景观,科学规划,延长观赏时间。
可以巧妙地运用中国古典园林优秀造园手法,例如借景、渗透、框景等使得整个空间环境形成比较浓郁的文化氛围。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文化,是无数能工巧匠和学者文人的智慧结晶,在新的功能需求和技术条件下,我们不是要盲目照搬西方的園林风格,或者单纯模仿中国古代园林的外在形式,而是要进行思考和提炼,发挥创造力,去继承、学习与创新优秀的古代园林审美思想,创造出适合时代发展的满足功能需求又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态化设计。
参考文献
[1]林静.浅谈环境空间设计的意境之美[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2(02)35-0047-02.
[2]计成.园冶[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