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新探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yyang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心理因素,课堂心理气氛的有效调控,对于师生情感交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的教学方式,课堂组织管理形式、师生关系、校风班风等是影响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主要因素;改变教师教学方式、调控课堂组织管理形式、融洽师生关系、强化校风班风建设等是促进良好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形成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课堂教学;教学质量;课堂心理气氛;调控
   一、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调控的作用
   (一)促进师生情感交融
   苏霍姆林基斯说:“学校里的教学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接通。”这充分说明了师生之间情感交融是提高教学水平的根本保障,而良好的课堂教学心理气氛能使师生双方感到积极的情绪体验,促进师生情感交融,平等交往,心心相印,教师用饱满的热情、鲜明的教学态度感染学生,使学生形成强大的学习动机,勇于探索的学习精神,在学习中灵活多变举一反三,课堂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二)形成从众效应,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从众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在行为上与多数人取得一致的现象。任何一个人,无论他怎样聪明,其知识都是有限的,都不可能多到适应他所遇到的每一种情境,因此,个人需要用从众的方式使自己迅速适应各种环境。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气氛积极、活跃、协调、群体压力可以在学生意识到的情况下发生作用,学生会通过理性的抉择选择从众行为,激发学习动机和热情。例如,良好的班级学习气氛,就会使那些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改变自己懒堕的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从众效应,积极主动融入班集体,与同学们一起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活动的成功与否与课堂心理气氛的好坏紧密相关,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使教学活动进入不同的境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得有声有色,发挥他们的最大努力,进入最近发展区,达到最优化的学习水平。实践证明:赋予情感、赞扬、启发等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使课堂中的积极因素产生广泛的传播,最终感染整个学生群体,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促进学生接收新知识、新信息,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影响课堂教学中心理气氛的主要因素
   (一)教师的教学方式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影响
   教师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承担者,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课堂心理气氛。我国目前课堂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接受式教学为主,在接受式的教学情境下,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心理状态,在探索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能动性,课堂气氛变得沉闷、消极,学生极易产生厌学心理,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损害,想象力和创造力甚至都被抹杀,压抑了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接受式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心理气氛。
   (二)课堂组织管理形式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影响
   课堂组织管理形式是指教学的一种进行方式,不同的课堂组织管理形式,会形成不同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组织管理形式分为放任型、专制型和民主型三种,放任型对学生失之管束,放任散慢,导致学生纪律松懈、互相干扰;专制型又对学生管之过严,独断专行,学生被动接受,形成压抑的个性特点,动手动脑能力薄弱,课堂心理气氛呆板,学生产生压抑或反抗情绪。民主型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是师生间互动性强,相互信任,相互理解,共同制定学习计划,共享教学资源与教学成果,课堂心理气氛非常活跃。
   (三)校风与班风对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
   校风班风包活领导、老师的工作作风,学生的学风,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宏观环境。学生处于不同的校风与班风之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及身心健康会有不同的影响。良好校风与班风不仅对学科知识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影响,更主要的是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科学的人文素养,形成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反之,不良的校风与班风的环境氛围,将会形成消极的课堂心理气氛,师生关系不协调,课堂管理方式不科学,学生的学习将会每况愈下,影响教学效果。
   三、调控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有效途径
   (一)合理使用体验式教学法、发现教学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体验教学法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创造或者再现教学相关场景,使学生在与教学相关的情境中学习,以此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体验教学法通过师生的交往、对话,将传统的“授之以鱼”转变为“授之以渔”的师生关系,这种方法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新信息,课堂活动灵活多变,学生求知欲强烈,师生间情感交流充分,学生动手动脑机会较多,参与面广,双方处于互动积极的状态。发现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通过对一些事实和问题的独立探究,积极思考,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方法教师将学习还给了学生,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精神,有助于良好课堂心理气氛的形成,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
   (二)调节课堂组织管理方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避免对学生的放任管理,毕竟学生的身心还没有完全成熟,正处于发展过程中,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如果教师一味的不管学生,那么学生就会失去教师的引领作用,在课堂学习中,他们会心不在焉、对教师的要求采取应付态度,很少主动去完成。同时,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权威的课堂组织管理方式,消除自己总是以领导者,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的乡现状,下放课堂话语权,让学生有说话的机会,摆脱教师权威的束缚,营造一种情绪高昂、精神饱满、充满自信的课堂心理气氛;特别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采取民主的课堂组织管理方式,在“民主、公平、公开”的原则下,以学生为本,协调各种组织行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力,充分彰显学生的个性特征,课堂心理气氛自然处于良好状态。
   (三)强化校风班风建设
   良好的校风与班风能为课堂教学提供稳定的心理环境,强化校风班风建设势在必行。为此,各学校必须创造一个优良的校园环境,形成热爱祖国、献身教育、开拓进取、团结协作、严谨求实、文明守法的教书育人的校园风气,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教风和学风;班级成员要共同营造一种优秀的集体氛围,充分体现班级成员的整体精神风貌,体现班级的内在品格与外部形象。优良的校风班风进行了正确的行为规范,学生将其视作个人行为的准则,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形成融洽、积极向上的、不断进取的课堂心理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章志光.社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2]鲁峰.论课堂心理气氛及其调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04)
   [3]韓绍先.对课堂教学心理气氛的探讨[J].内蒙古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04)
   [4]方双虎.论课堂心理气氛的影响因素[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04)
  (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四川 内江 641000)
其他文献
日前,天津市外专局组织召开“千人计划”专家高校兼职研讨会。会上,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医科大学等单位分别介绍了高校兼职情况,肯定了高校兼职为学
第一次来月经时,你就被传授了以下经验——不能吃生冷食物,不能剧烈运动。现在,为了你的健康,我们还要补充给你另外8件经期不能做的事。
期刊
【摘 要】基于当前高三复习中存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我校历史备课组改变传统的备考思路,积极进行应对全国卷“素养立意”下的复习备考策略的研究,尽可能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合作分享的机会,在教学实践中确立了微专题教学法,旨在通过“微专题”的教学形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提升高三历史复习课的效率。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重视培养学生的现场学习力,让学生从课堂教学和反馈训练中感悟、反思和提高。  
班里有个女生叫杨小荷,长得又黑又胖,又高又壮,那外形,俨然水浒传里的顾大嫂。10岁的小姑娘长成这副身板儿,难怪会引来班里一些调皮同学的冷嘲热讽,给她起一些称谓不雅的绰号。在我
【摘 要】《音乐小杂志》中三首乐曲分成“教育唱歌”和“别体唱歌”两类。《我的国》表现爱国主义情怀,《春郊赛跑》表现意气风发的青春生命力,这两首属于“教育唱歌”。最不同的是《隋柳堤》,属于“别体唱歌”。“剩水残山”的哀叹和惋惜表达出李叔同不同以往的人生观。这三首不同的乐曲同在一本杂志里绝非偶然,也非突变,可以窥见出李叔同的思想复合性。这本《音乐小杂志》宛然一部阶段缩影,表现出李叔同在留学前与留学后思
沿海港口城市在地理上具有优势,其开行和发展中欧班列对于打造海陆联运枢纽、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甬新欧"班列作为宁波连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
期刊
<正> 贺老爷子今年73岁了。去年在他72岁生日时,他召回子女和孙子、外孙们大办了一回寿宴。事后他透露了自己的心声:“我能活到72岁就很不容易了,明年是我的‘忌年’,恐怕难
如今国内有的年轻人喜好纹身和穿耳,这显然是受了国外“穿刺风”的影响。近年来,欧美的少男少女们热衷于往双耳穿孔挂耳环,并将穿环越多看成越性感和越时髦。这种穿刺热竟发展到
多发性硬化(MS)病灶在T2加权的MRI脑成像中呈高信号表现已经得到了共识,但尚未见有人报道早期多发性硬化中Virchow&#183;Rob&#183;in腔隙(即血管周围间隙,VRSs)的改变。作者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