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钛微晶结构相变与光致发光

来源 :发光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unwoa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钛酸四丁脂为前驱体制备了二氧化钛(TiO2)胶体,将其粉末在不同温度下作热处理,采用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荧光光谱等手段对样品进行测试。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TiO2由板钛矿相经锐钛矿相向金红石相转变,在808℃左右出现一级相变。原始粉末样品以及在600℃以下热处理的样品,在400nm处可观察到TiO2纳米晶的带边发光,在470nm处可观察到表面态发光;当热处理温度达到850℃时,主晶相转变为金红石相,400nm处的带边发光峰消失,位于470nm处发光峰成为最强峰,但强度减弱,并且样品发光的波长
其他文献
采用化学方法把FITC标记羊抗人抗体IgG共价固定到三氨基三乙氧基硅烷和戊二醛(APTES-Glu)修饰的石英光纤纤芯表面。通过研究未经过任何修饰的纤芯表面的吸附以及共价固定的FITC
以Alq3作为发光层,在OLED串联型制作系统上成功制备出ITO/TPD/Alq3/LiF/Al结构的有机发光器件,并建立了一套OLED电流(J)、电压(V)、亮度(B)自动测试系统,在氮气和空气环境下测试并分析了OL
在SiO2/Si衬底上面,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方法,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生长ZnO薄膜,然后进行热处理(600-1000℃退火)。研究了氩氧比和退火温度对薄膜结晶性能的影响。薄膜的表面结构和晶体
实验样品取自正常奶牛静脉血液并用枸橼酸钠抗凝。实验结果表明:激发光波长不同,激发的荧光光谱线的强度和峰值不同;实验中用220-270nm波长的光激发荧光时,在317,367nm荧光主峰强
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等对十羰基二锰簇合物与小牛胸腺DNA的作用方式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该簇合物存在下,DNA的紫外吸收光谱产生了明显的增色效应。荧光光谱研究表
报道用“一步”合成新方法制备了CdSe/ZnSe核-壳结构的发光纳米粒子。该方法是将锌的前驱体注入表面Se富集的CdSe发光纳米粒子溶液中,通过Zn^2+与Se共价键结合,从而在CdSe发光纳
采用局域密度泛函理论和第一性原理的方法,计算四方结构和六角结构硅酸锌的平衡品格常数、电子态密度和能带结构。计算结果表明,四方结构硅酸锌的平衡晶格常数为0.71048nm,六角结
稀土离子因其特有的结构,具有较好的荧光特性,能与许多有机配体形成有良好荧光性能的配合物。简要介绍了双β-二酮配体的合成,研究了Eu^3+、Th^3+双β-二酮配合物体系的荧光性能,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