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素质教育提出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也迎来了全新的挑战,人们也越来越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初中学习阶段是树立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德育教育又是初中教育中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它能够给学生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带来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的创新和完善德育教育方式,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以下主要就国学经典在初中德育教育中的运用作出相关阐述。
关键词:国学经典;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之一,它能够对学生今后成长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德育教育中有效的运用国学经典,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与此同时,给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为了能够较好的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应当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有效的运用国学经典,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进而充分发挥国学经典的优势。
一、国学经典运用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运用国学经典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初中阶段,除了学习专业的知识以外,还有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怀。而国学经典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比较爱国的历史人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给学生讲述屈原跳江的故事,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融入国学经典还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1]。如《增广贤文》中的“百善孝为先”等,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增强孝敬父母的意识,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树立良好的处世之道。在众多国学经典中,蕴含着许多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运用国学经典引申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处世之道。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让学生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品格,不因为利益而败坏道德,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国学经典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运用
(一)读经典,开展诚信教育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它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的话,真的不知道他应该怎么处世。就好像牛车没有了輗,马车没有了軏,那它们要怎么行走呢?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可以有效的借助以上内容来告诫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言而有信,否则什么都做不成。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师可以以此告诫学生:为他人做事情要认真负责,和朋友交往要遵守信用,要经常复习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这句话能够给学生很大的启发,在当代社会,有许多人为了一点利益,造成和朋友关系破裂。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出现,班主任就应当正确的引用国学经典,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为人类带来的宝贵财富,引导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完美的将这些财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对国学经典的感悟来教育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真诚、守信以及乐于助人,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
(二)讀经典,培养文明习惯
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学生作业完成度不高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有效的借助国学经典来展开教育[2]。如让学生朗读“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告诫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此外,常常会碰到学生反映:“老师我的书本不见了”、“老师我新买的笔记本不见了”等,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在说东西不见了,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弟子规》中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虽然事情不大,但是却造成了不好的后果,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造成了伤害。这样一来,学生就渐渐地改掉了这个坏习惯,使得学生慢慢形成了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
(三)读经典,开展感恩教育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它给我们传达的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做人要谨慎守信,在和他人相处时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完了这些还有多余的精力再来学习其它的学问。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有效的融入国学经典,让学生感悟到人生中的道理,让学生学会以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在他人碰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用一颗博爱的心包容犯错的人……运用国学经典,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国学经典,能够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有效的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此外,将国学经典运用到德育教育工作中能够有效的转变初中班主任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小兵.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信念——浅谈国学经典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6(8).
[2]杨红.国学经典——创新德育之路[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6(z4):93-9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学“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EB160486)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国学经典;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之一,它能够对学生今后成长与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德育教育中有效的运用国学经典,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与此同时,给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许多的便利。为了能够较好的顺应当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应当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有效的运用国学经典,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意识,进而充分发挥国学经典的优势。
一、国学经典运用在德育教育中的价值
在初中德育教育中运用国学经典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内容。首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初中阶段,除了学习专业的知识以外,还有培养自身的爱国情怀。而国学经典正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可以给学生讲解一些比较爱国的历史人物,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如给学生讲述屈原跳江的故事,以此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次,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初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融入国学经典还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孝敬父母的意识[1]。如《增广贤文》中的“百善孝为先”等,让学生根据这些内容,增强孝敬父母的意识,以此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树立良好的处世之道。在众多国学经典中,蕴含着许多的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因此,初中班主任可以运用国学经典引申到德育教育工作中,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处世之道。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等,让学生在国学经典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品格,不因为利益而败坏道德,以此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国学经典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运用
(一)读经典,开展诚信教育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它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的话,真的不知道他应该怎么处世。就好像牛车没有了輗,马车没有了軏,那它们要怎么行走呢?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就可以有效的借助以上内容来告诫学生,在今后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一定要言而有信,否则什么都做不成。曾子曰:“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教师可以以此告诫学生:为他人做事情要认真负责,和朋友交往要遵守信用,要经常复习教师传授的知识点。这句话能够给学生很大的启发,在当代社会,有许多人为了一点利益,造成和朋友关系破裂。为了有效的避免这种现象出现,班主任就应当正确的引用国学经典,让学生感受到国学经典为人类带来的宝贵财富,引导学生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完美的将这些财富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总而言之,教师可以通过对国学经典的感悟来教育学生在交往的过程中一定要真诚、守信以及乐于助人,进而培养学生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品格。
(二)讀经典,培养文明习惯
班主任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碰到学生作业完成度不高的情况,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就可以有效的借助国学经典来展开教育[2]。如让学生朗读“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告诫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此外,常常会碰到学生反映:“老师我的书本不见了”、“老师我新买的笔记本不见了”等,几乎每天都有学生在说东西不见了,这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弟子规》中的“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让学生明白虽然事情不大,但是却造成了不好的后果,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造成了伤害。这样一来,学生就渐渐地改掉了这个坏习惯,使得学生慢慢形成了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
(三)读经典,开展感恩教育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它给我们传达的是:要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做人要谨慎守信,在和他人相处时平等博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做完了这些还有多余的精力再来学习其它的学问。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有效的融入国学经典,让学生感悟到人生中的道理,让学生学会以感恩的心对待父母;在他人碰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用一颗博爱的心包容犯错的人……运用国学经典,给学生指引正确的方向。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融入国学经典,能够增强学生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有效的激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此外,将国学经典运用到德育教育工作中能够有效的转变初中班主任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提升学生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小兵.开展国学教育,培养学生信念——浅谈国学经典在初中班主任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下),2016(8).
[2]杨红.国学经典——创新德育之路[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6(z4):93-94.
基金项目: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单位资助教育部规划课题《中学“三学三立”德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FEB160486)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