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轼诗中以“琴”寄思的抒情现象

来源 :青年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lix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苏轼喜琴,善写琴诗,一生共写有70首涉及“琴”的诗,诗中以“琴”寄思的现象最为广泛。本文旨在通过对苏轼的一些“琴”诗进行具体分析,进而探索出诗中苏轼所寄托的思想内容与情感态度,感受以“琴”寄思的具体内蕴。
  关键词:苏轼;诗;琴;思念
  “琴”作为“琴棋书画”四大雅事之一,历来被文人雅士所喜爱,古代文人雅士对琴或精通或涉猎,因此,状琴咏琴,自然也成了古代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苏轼也不例外,他喜爱琴且精通琴艺,常将琴写入其诗词中。苏轼一生共写有70首涉及“琴”的诗,诗中以“琴”寄思的现象最为广泛,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诗歌来说明苏轼诗中以“琴”寄思的抒情现象。
  一、思念弟弟
  苏轼比苏辙年长三岁,两人感情从小便极为深厚,长大后更是患难与共、情同手足。后来兄弟二人因出仕便聚少离多,因此两人经常寄信写诗,赠答唱和,以此来表达心中的思念之情。如:
  《次韵子由以诗见报编礼公,借雷琴,记旧曲》
  琴上遗声久不弹,琴中古意本长存。苦心欲记常迷旧,信指如归自着痕。应有仙人依树听,空教瘦鹤舞风骞。谁知千里溪堂夜,时引惊猿撼竹轩。
  此诗作于宋仁宗嘉佑八年,苏轼过终南山,遇见道士赵宗有在溪堂弹琴,因苏轼常年在外做官,许久未见弟弟苏辙,对之思念,便触感而发。苏轼作此诗来唱和弟弟的诗歌《大人久费弹琴,比借人雷琴,以记旧曲,十得三四,率而拜呈》
  :“久厌凡桐不复弹,偶然寻绎尚能存。仓庚鸣树思前岁,春水生波满旧痕。泉落空岩虚谷应,佩敲清殿百官寒。终宵窃听不能学,庭树无风月满轩。”两首诗用韵相同,内容相通,苏轼借琴既表达自己与弟弟心意相通,也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其十)
  我归自南山,山翠犹在目。心随白云去,梦绕山之麓。汝从何方来,笑齿粲如玉。探怀出新诗,秀语夺山绿。觉来已茫昧,但记说秋菊。有如采樵人,入洞听琴筑。归来写遗声,犹胜人间曲。
  此诗是苏轼为唱和弟弟苏辙《赋园中所有十首》而作,苏轼在诗中自注:“八月十一日夜,宿府学,方和此诗。梦与弟游南山,出诗数十首,梦中甚爱之。”苏轼做梦都是和弟弟一起游玩南山,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我们可以看出苏轼对胞弟深深地思念之情。在梦中,苏轼与弟弟相见,两人露齿而笑,一同入洞赏琴,足见兄弟二人感情的深厚,苏轼日夜盼望与弟弟相见,此处苏轼把对弟弟的这种思念之情寄寓在了“琴”这一物中,借“琴”以表达自己对弟弟深深的思念之情。
  二、悼念亡妾
  王朝云12岁时便被苏轼收纳为侍妾,是苏轼一生的红颜知己。当苏轼被贬惠州时,家中数妾相继辞去,独朝云随之南迁,可见王朝云对苏轼的一片真心。两人寓居惠州的第三年,朝云不幸染上瘟疫而过世。在朝云去世四年后,苏轼为表悼念作了以下两首诗。
  《琴枕》(四十三卷)
  清眸作金徽,素齿为玉轸。响泉竟何用,金带常苦窘。斓斑渍珠泪,宛转堆云倪。君若安七弦,应弹卓氏引。
  诗歌前两句把琴枕比作一位佳人,第四句诗人引用甄后玉镂金带枕的典故,据《曹植传》记载:“植初求甄逸女不遂,后太祖因与五官中郎将,植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下。”这里可以看出,这位佳人应是诗人的爱人。诗人在此用典故喻示自己看到“琴枕”便想起了自己亡故的爱人。尾句说这位弹奏七弦琴的佳人应该弹的是“卓氏引”之曲,这里诗人引用的是司马相如以古琴追求卓文君的典故,此典故表现的是男女恋爱之事,诗人借此来追忆他和亡故爱人曾经的愛情。此外,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这位佳人应是善乐之人,而王朝云自幼便沦落在歌舞班中,她便是擅长音乐之人,加上苏轼晚年身边的女人唯有朝云,而这首诗就写于朝云去世后的第四年,可见这首诗所写的女主人公应是王朝云。诗人全诗都在借“琴”追忆亡妾朝云,表现了他对朝云无限的爱恋与思念之情。
  《琴枕》(四十八卷)
  高情闲处任君弹,幽梦来时与子眠。彭泽漫知琴上趣,邯郸深得枕中仙。试寻玉轸抛何处,闲唤香云在那边。平素不须烦按抑,秦娥自语如弦。
  诗歌前两句依旧将琴枕比作一位善乐的佳人,从前面分析可知,这位佳人应是王朝云。颈联中的“玉轸”是琴乐器中不可或缺的东西,然而琴枕中的玉轸却不见了,这里诗人其实是在暗喻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已不在自己身边。末句中的“秦娥”指的是古代秦国爱吹箫的女子弄玉,后来用以指乐妓,诗人觉得秦娥说话的声音就像琴音一样悦耳,这里的“秦娥”其实暗指朝云。全诗借琴枕缅怀往事,追忆亡妾,字里行间都流露着苏轼对王朝云深切的思念之情。
  三、思慕知音
  苏轼一生善交志同道合之人,有不少诗作是为知己好友所写,这些诗作中又不乏有以“琴”思慕知音的诗歌,如《书文与可墨竹》:
  笔与子皆逝,诗今谁为新。空遗运斤质,却吊断弦人。
  此诗作于哲宗元祐元年,苏轼在诗中自注:“与可尝云:‘世无知我者,惟子瞻一见,识吾妙处。’”由此可见苏轼与文与可是知音之交,两人关系甚好,在文与可去世七年后,苏轼看到他的墨竹画,触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引用了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典故,据《吕氏春秋》记载:“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为知音者。”诗人用伯牙“破琴绝弦”的典故来表达自己对知音好友文与可早逝的伤心之情,以及自己对文与可的无比思念之情。
  琴与诗,是千百年来传统文人的生存状态。苏轼作为宋代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一些诗歌与“琴”融汇贯通,互为表里,古琴在苏轼的文化修养和诗歌创作方面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分析苏诗中以“琴”寄思的作品,使我们能够把握诗中“思”的具体内蕴,这对我们了解苏轼之人、体悟苏诗的情感色彩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苏轼撰,王文诰辑注,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2.苏轼撰,王水照选注:《苏轼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
  3.王海英:《苏轼与琴相关的文学作品研究》,宁波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10月。
  4.(日)池泽滋子:《琴与琴枕》,文学漫步,1998年2月,第16-20页。
  5.关鹏飞:《琴诗与哲思》,天府新论,2018年7月,第153-160页。
其他文献
摘要:提起《水浒传》不得不说宋江,作为梁山泊起义队伍的主要发起者和组织者,他的身上充满着对传统儒家伦理纲常的熏陶,同时也散发着仗义疏财、为兄弟抛头颅洒热血的义气担当。在他身上不难看出他想忠孝两全的理想,但现实环境又不允许他忠孝两全,贯穿宋江一生,实在有太多的复杂性,充满着太多忠孝两难全的矛盾和冲突。正是这个忠义的矛盾性,最终使宋江既没有实现对家国的忠孝,也没有实现对起义兄弟们的义。  关键词:宋江
期刊
摘要:在媒体融合发展已成为世界媒体发展新趋势的背景下,传统媒体面临着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然而,对于媒体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并没有成熟的可借鉴方案,不同媒体均有着自身的独特性,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方向,不断在技术、内容、形式、平台、渠道、生态等各方面进行创新,逐渐形成适合自身发展的生态体系。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体融合、用户运营、生态体系  2019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
期刊
摘要:在我国经济水平稳步提升的过程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广播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在其发展进程中,广播电视编导应准确掌握其发展形势,在了解新媒体特征的基础上,对之予以持续优化及创新,以适应市场发展要求,推动广播电视持健康向前。正是出于这一目的,本文对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革新及调整展开了深入剖析。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创新  电视广播内容长期缺乏创新,对整个传统媒体
期刊
摘要:建筑行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其重要地位也越来越突出,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行业快速的发展的进程中,也出现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建筑工程管理理念和方法很难跟上其发展的步伐,急需相关企业加强并创新更符合当今时代的施工管理模式。其次随着行业的飞速发展也伴随着大量的资源和能源消耗,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必定带来严重的污染。因此如何在建筑施工项目中贯彻绿色施工管
期刊
网络的普及使得新媒体艺术在人们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穿插“视觉传达”的新媒体艺术的也成为了一种常态。如今,新媒体艺术也开始展现其广泛性,运用于各个领域。在了解了新媒体艺术的广泛性以后,本文选用视觉传达应用于新媒体艺术为研究对象,讨论一些新的、相关的方法、手法。  一、新媒体艺术语言当今发展趋势  1.虚拟网络创作逼真化  随着虚拟网络科学技术等相关媒体介质的发展,新媒体语言的产生应运而生。同时,时代的
期刊
摘要:当今社会,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已经全面步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亦被认为是新世纪最为值钱的财富。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之下,数字化阅读正逐步影响着传统的纸质阅读,特别是可以足不出户的对所需知识进行网上检索,大大的缩减了人们去图书馆阅读的时间,为图书资料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为新时代的图书管理工作提出了巨大挑战。在此本文将对信息化时代下的图书资料管理提出若干建议,希望使图书馆能够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期刊
摘要:在建筑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中,施工現场管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在分析了施工现场管理现状和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人员管理意识、加强项目成本、质量、安全管理等措施来提升现场管理水平,以期为施工企业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管理提供参考,使现场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建设工程;现场管理;提升策略  1.引言  在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的建筑行业也获得了稳步提升,与此同时
期刊
摘要:中华文化历经千年洗礼,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熠熠闪光的传统文化元素,至今仍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不断丰富着公共环境的内涵,提升了公众的审美修养。如何将传统文化与城市公共艺术相结合,进而融入到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中来需要进行深入思考。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公共艺术;艺术设计;应用  一、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内涵及其特质  中国传统文化是
期刊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和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发展突飞猛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计算机技术以微妙的方式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迎来了不同的机遇和风险挑战[1]。本文重点介绍在大数据时代维护网络安全的措施。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的内涵,然后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大数据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最后,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大数据时代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期刊
摘要:目前,小微企业商贷业务已成为能为商业银行带来收入的重要业务,但是小微企业的信贷业务在为银行带来稳定收益的同时自身也存在很大的经营风险,直接限制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发展。文章通过对小微企业及信贷相关概念进行论述,再分析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重要性,再对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中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有关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有效发展策略,旨在促进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实现国家经济的繁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