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早期海相油气勘探历程及启示

来源 :海相油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shenguizu9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1937—1957年这二十年间,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处于早期阶段。这期间的突出特征是:在勘探技术比较落后的条件下,主要依靠盆地边缘地质调查,发现地面构造;以油气苗、油气显示层位确定目的层;背斜高点打钻找油气,逐步探索
其他文献
中国南方是全球特提斯巨型油气富集带的组成部分,原始沉积提供有丰富的烃源。由于构造格局变化频繁,勘探中要十分注意研究地史发展中的动态平衡和平衡后的新动态。南方总体上处
<正> 微轻子(Micro lepton,缩写为 ML)是第四代轻粒子,对应于分子里的隐藏能,是一种充满宇宙的趋轻气态物质。它既有电磁性质,又有弱作用力性质及质量和能量相互转变的性质。
断层封堵性研究始于80年代末,其封堵类型主要有并置、涂抹作用、碎裂作用和成岩胶结作用等四种,对并置封堵机制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为深入。并置封堵模式基于下列假设:(1)断层本身不具
已发现四川华莹山以西存在与华蓥山以东主力气层层位大致相当的石炭系黄龙组地层,并于华西1井测试获得工业天然气流。以往认为,海水来自东边,晚石炭世早时遍及川东,并浸延到川中,形
在已提出的“多期成烃、晚期成藏”为核心的新思路(理论)指导下,加大检验工作量,继续开展南方找油气的系统的基础工作,首先切实解决与成藏有关的构造带问题,以地震法和电磁法为主展
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可划分为上部桑塔木组泥岩段和下部良里塔格组灰岩段,它们构成良好的生储盖组合。灰岩段碳酸盐岩为陆棚相沉积,沿塔中Ⅰ号断裂带发育典型的陆棚边缘镶边沉
Miller(1992)提出石油储量随时间呈指数衰减的模式,即:半衰期&#215;系统流量=ln2&#215;系统规模 其中,系统可以指全球范围、一个盆地或一个油藏;系统规模指相应系统中的石油储量;
<正> 由横亘于西藏地区三条板块缝合带所分割的羌塘—三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喜马拉雅三个地体(图1)至今仍残留了诸多独立的海相沉积盆地,构成西藏地区三个独立的海
李祥辉等近期在西藏南部定日地区遮普惹山向斜核部发现一套非碳酸盐型海相沉积——朋曲组。它由黄绿色页岩含砂岩和紫红色砂页岩组成,与下伏遮普惹组块状灰岩呈整合接触,与上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