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1世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正在悄然地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教育模式正面临着创新教育的挑战。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让问题成为知识的纽带,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的目标,也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理想。那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本文将结合笔者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相关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是创造的基础。学生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有思考,才能有探索;有探索,才能有创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学生乐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追问的习惯。例如,当我们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这个内容时,我们可以创设以拉面师傅拉面为教学情境,“拉面师傅将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学生自然提出了“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有多少根?”的问题,在探索“扣一次后有几根?扣两次后有几根?……”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营造一个能够激起学生强烈好奇心,本能地产生认识冲突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建立起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感到自己处于自由和放松的氛围中,思维才能进入自组织、自调节过程,才能真正的敢于表现自己,才有可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如果师生之间冷漠,教师在课堂对调皮学生偶发的不良现象过多指责,必然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的心里感到压抑,不敢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不能处于高度活跃,创造性思维就无法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误,甚至是很荒诞,教师都不要批评或取笑,要通过语言、动作、眼神等向学生传递教师的关注、激励和赞许之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尊重自己,是可以信赖的,这样学生思维的激情才会爆发出来,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和提问精神就会被浇灭。生活中应通过各种方法拉近师生的关系,让师生在友好氛围中交流。
三、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便有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机会和时间尽可能多的让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发表见解、相互讨论、合作交流,达到了优势互补。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学案例: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用性。我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为了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新。在课堂上,我让各组来充分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通过合作探究和课堂展示,学生发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充分体验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激情。
四、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学生们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虽然心中有疑,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约,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科学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教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技巧和方法。首先不妨让学生试图从课题中发问,课文的题目是就是教学内容的提炼,俗称“眼睛”,我们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这个“眼睛”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食物中的营养》,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就不难提出:“什么叫营养”、“食物里有哪些营养”、“怎么判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是要教导学生十分注意在探究实验中发现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次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老师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当学生真正进入了探究科学知识活动、在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后是要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质量。老师也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语文、数学、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日常的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进而增强他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方法指导,耐心地鼓励,学生问题意识必然加强,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变成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苏兴震.让“提出问题”助推初中生数学成长[J].中学数学月刊,2017(5):9-10.
[2]陈金堆.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5(2):43-44.
[3]王莹.浅析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9):155-156.
关键词:初中数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策略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新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开端、思维的动力,是创造的基础。学生有疑问,才能有思考,有思考,才能有探索;有探索,才能有创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学生问题意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设新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学生乐于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不断追问的习惯。例如,当我们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这个内容时,我们可以创设以拉面师傅拉面为教学情境,“拉面师傅将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学生自然提出了“扣六七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有多少根?”的问题,在探索“扣一次后有几根?扣两次后有几根?……”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了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营造一个能够激起学生强烈好奇心,本能地产生认识冲突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质疑、猜想,唤醒其强烈的问题意识。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只有建立起亲密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才感到自己处于自由和放松的氛围中,思维才能进入自组织、自调节过程,才能真正的敢于表现自己,才有可能激发出最大的潜能。如果师生之间冷漠,教师在课堂对调皮学生偶发的不良现象过多指责,必然使课堂气氛紧张,学生的心里感到压抑,不敢提出问题,学生的思维不能处于高度活跃,创造性思维就无法产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营造宽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支持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即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误,甚至是很荒诞,教师都不要批评或取笑,要通过语言、动作、眼神等向学生传递教师的关注、激励和赞许之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尊重自己,是可以信赖的,这样学生思维的激情才会爆发出来,否则学生的好奇心和提问精神就会被浇灭。生活中应通过各种方法拉近师生的关系,让师生在友好氛围中交流。
三、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便有许多疑难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要把机会和时间尽可能多的让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发表见解、相互讨论、合作交流,达到了优势互补。在合作探究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有事可想。教师要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教学案例: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用性。我用我国古代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为了鼓励学生经过自己独立思考后提出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判断问题,敢于标新立异、勇于创新。在课堂上,我让各组来充分展示他们的探究成果。通过合作探究和课堂展示,学生发现了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也充分体验了集体智慧的结晶,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激情。
四、教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方法
学生们在学习探究过程中虽然心中有疑,但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约,让学生在认知活动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还有一定的难度,这就需要科学教师为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到逐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帮助,教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技巧和方法。首先不妨让学生试图从课题中发问,课文的题目是就是教学内容的提炼,俗称“眼睛”,我们可以启发引导学生通过这个“眼睛”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比如教学《食物中的营养》,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就不难提出:“什么叫营养”、“食物里有哪些营养”、“怎么判别食物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对人体有什么作用”等一系列有价值的问题。其次是要教导学生十分注意在探究实验中发现问题,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再次是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直接提出探究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老师所提供的问题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当学生真正进入了探究科学知识活动、在获得技能的过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最后是要集中筛选和引导优化学生从问题情境中生发的问题,由此明确后续探究的目标和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质量。老师也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语文、数学、社会等学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日常的生活经验,自行提出问题,并引发他们对所收集的信息材料进行探索、分析、研究,进而增强他们提出有价值问题的能力。
五、结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字或实验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教师有意识地进行方法指导,耐心地鼓励,学生问题意识必然加强,数学学习的过程将变成学生进行知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
参考文献
[1]苏兴震.让“提出问题”助推初中生数学成长[J].中学数学月刊,2017(5):9-10.
[2]陈金堆.初中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5(2):43-44.
[3]王莹.浅析初中数学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9):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