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让幼儿今后更好地生存、更好地与大自然相处,幼儿教师要巧妙利用大自然开展各种活动,尤其是科学活动,帮助幼儿认识自己所生活的自然环境,了解大自然的新奇美妙和变换,激发幼儿的生态智慧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引导幼儿在亲近大自然的过程中主动探究,积累生活经验,不断提高能力,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立足于幼儿科学教学角度,分析了幼儿科学教学中的自然资源应用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幼儿科学;自然资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自然是神奇的、包罗万象的,日明星辰、花草树木、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是大自然的恩赐。幼儿从出生就成了自然界的一份子,幼儿属于大自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科学教学中的自然资源应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提供多样材料,引导自主探究
当幼儿产生探究兴趣时,教师要将自主权交给幼儿,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任务。幼儿的探究活动不只是单纯的感知,当确立了探究动机后,幼儿会设定许多具体的探究任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材料,以便幼儿按兴趣取用材料,完成计划的活动。
教师可以提供操作类材料。例如,当气温变低时,幼儿发现菜园上立起了一座塑料大棚。受到影响,幼儿决定也给自己的盆栽植物造个透明的塑料房子。幼儿的探究意向一经明确后,教师便为幼儿提供探究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材料,包括细.PVC管、塑料膜、胶带、麻绳等。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幼儿会发现材料的用法,积累有关植物成长的知识。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提供记录工具,让幼儿记下观察所得。如在“小鸡宝宝长大了”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记录鸡妈妈孵蛋所用的时间,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小鸡成长的过程。这种方式让幼儿超越了对具体现象的感知,开展融入思维的探究式学习。投放在活动中的材料,实质上是对活动资源的补充,能够将活动导向更有意义、有价值的方向。
二、创设丰富环境,促进活动生成
环境是幼儿隐形的老师,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从幼儿对环境的感知中生成,因此创设丰富的环境是激发学习力的基礎。自然区中要包含多种自然资源,能为幼儿带来不同的活动体验,有助于引导幼儿积极与环境互动。幼儿园可以利用不同的场地种植各种植物,如土豆、蕃茄、桃花、绣球花等,营造不同的生态景观。创设养殖兔子、鸡、鱼等动物的区域,让幼儿接触各种生命现象。如果园所面积不大,可以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场地创设自然区,或自制布袋,将不同类型的小植物放置到布袋中,再挂在墙上,形成立体式的生态园,或利用边长为-米的正方形菜箱,种植应季蔬菜。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收获不同的感知体验,产生许多生成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收获许多科学新知。如在对比观察土豆和蕃茄的生长时, 幼儿会发现一个埋在地底下, -一个长在枝叶上,了解这些日常食物的来源。看到绣球花色的生动现象时,幼儿的注意力更是会被牢牢吸引。当环境本身引起幼儿的兴趣时,无需教师刻意引导,幼儿便会在内在动机的牵引下展开探究。
三、开展反思活动,助力问题解决
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关于科学的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在开展科学探究时难免会遇到问题。许多问题是幼儿共有的,但幼儿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因此在实践方面产生了分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集体性的反思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思考、分析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科学活动“保卫植物’”为例,当幼儿准备将塑料膜套在盆栽植物上时,有的幼儿提出了-个问题:“这样会不会影响植物生长?"看到幼儿不置可否,教师适时生成了反思活动。在初步的交流中,教师发现不少幼儿都认为菜园里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于是教师让幼儿再次去菜园观察,让幼儿注意到在菜园的塑料膜上留有气孔,并环是完全封死的。待幼儿凭借观察获得第一手经验后 ,教师再和幼儿共读《植物养护百科全书》,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幼儿的疑难处介入,为幼儿的思维活动提供支架,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有助于幼儿养成敏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四、利用特色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应充分了解本地的特色资源,以便就地取材开展特色科学实践活动。为此,教师应充分查阅相关资料,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充分准备,以提高科学实践活动效果,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例如,某地区的特产是茶叶,教师可就本地茶叶种类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自己关于茶的知识和文化。这样,教师在带领幼儿去茶园时,就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了解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可为幼儿介绍本地茶叶、茶园的特点,教授幼儿采摘茶叶的方法,告诉幼儿什么样的茶叶适宜采摘。本地的茶叶是绿茶,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含有 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在采茶时要选择茶的新叶或嫩芽。教师可鼓励幼儿动手去采茶,让幼儿感受茶树的生长状态。其次,在采茶过后,教师可请炒茶师傅教幼儿们进行手工炒茶。茶叶的制作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三步,老师傅亲自示范,对幼儿们采摘的茶叶进行炒制,制作出新鲜的茶叶。最后,教师要对茶叶进行冲泡,让幼儿品尝茶叶的味道,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品茶的时候,教师可让幼儿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并为其耐心地解答。幼儿们通过动手实践,身体验到茶叶从采摘到炒制的过程,提高了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兴趣,激发了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论
巧妙利用大自然开展科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教师还可以将室外的大自然带进室内,让墙壁变成季节墙、自然墙,让区角彰显大自然的魅力,如植物种植区、小动物饲养区、科学发现区.. ..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与周围世界的紧密联系。为了更好地利大自然开展活动,教师还要激发家长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的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好各种社区自然资源。
参考文献
[1]李静.微探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幼儿科学教育[J].好家长,2017(28):32-33.
[2]赵洪风.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3):95-96.
[3]张小芳.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6):62-63.
关键词:幼儿科学;自然资源;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大自然是神奇的、包罗万象的,日明星辰、花草树木、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大自然的造化,人们的衣食住行也是大自然的恩赐。幼儿从出生就成了自然界的一份子,幼儿属于大自然。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幼儿科学教学中的自然资源应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提供多样材料,引导自主探究
当幼儿产生探究兴趣时,教师要将自主权交给幼儿,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任务。幼儿的探究活动不只是单纯的感知,当确立了探究动机后,幼儿会设定许多具体的探究任务。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样材料,以便幼儿按兴趣取用材料,完成计划的活动。
教师可以提供操作类材料。例如,当气温变低时,幼儿发现菜园上立起了一座塑料大棚。受到影响,幼儿决定也给自己的盆栽植物造个透明的塑料房子。幼儿的探究意向一经明确后,教师便为幼儿提供探究活动中需要用到的材料,包括细.PVC管、塑料膜、胶带、麻绳等。在自主探究过程中,幼儿会发现材料的用法,积累有关植物成长的知识。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提供记录工具,让幼儿记下观察所得。如在“小鸡宝宝长大了”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记录鸡妈妈孵蛋所用的时间,用画图的方式表示小鸡成长的过程。这种方式让幼儿超越了对具体现象的感知,开展融入思维的探究式学习。投放在活动中的材料,实质上是对活动资源的补充,能够将活动导向更有意义、有价值的方向。
二、创设丰富环境,促进活动生成
环境是幼儿隐形的老师,科学探究活动的主题从幼儿对环境的感知中生成,因此创设丰富的环境是激发学习力的基礎。自然区中要包含多种自然资源,能为幼儿带来不同的活动体验,有助于引导幼儿积极与环境互动。幼儿园可以利用不同的场地种植各种植物,如土豆、蕃茄、桃花、绣球花等,营造不同的生态景观。创设养殖兔子、鸡、鱼等动物的区域,让幼儿接触各种生命现象。如果园所面积不大,可以因地制宜,巧妙利用场地创设自然区,或自制布袋,将不同类型的小植物放置到布袋中,再挂在墙上,形成立体式的生态园,或利用边长为-米的正方形菜箱,种植应季蔬菜。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中,幼儿可以收获不同的感知体验,产生许多生成性的科学探究活动,收获许多科学新知。如在对比观察土豆和蕃茄的生长时, 幼儿会发现一个埋在地底下, -一个长在枝叶上,了解这些日常食物的来源。看到绣球花色的生动现象时,幼儿的注意力更是会被牢牢吸引。当环境本身引起幼儿的兴趣时,无需教师刻意引导,幼儿便会在内在动机的牵引下展开探究。
三、开展反思活动,助力问题解决
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关于科学的基础知识积累不足,在开展科学探究时难免会遇到问题。许多问题是幼儿共有的,但幼儿也有可能对一些问题存在不一致的看法,因此在实践方面产生了分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集体性的反思活动,促进幼儿自主思考、分析和讨论,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以科学活动“保卫植物’”为例,当幼儿准备将塑料膜套在盆栽植物上时,有的幼儿提出了-个问题:“这样会不会影响植物生长?"看到幼儿不置可否,教师适时生成了反思活动。在初步的交流中,教师发现不少幼儿都认为菜园里也是这样做的,所以并没有什么问题。于是教师让幼儿再次去菜园观察,让幼儿注意到在菜园的塑料膜上留有气孔,并环是完全封死的。待幼儿凭借观察获得第一手经验后 ,教师再和幼儿共读《植物养护百科全书》,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在幼儿的疑难处介入,为幼儿的思维活动提供支架,让幼儿自主解决问题,有助于幼儿养成敏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学习品质。
四、利用特色资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教师应充分了解本地的特色资源,以便就地取材开展特色科学实践活动。为此,教师应充分查阅相关资料, 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充分准备,以提高科学实践活动效果,激发幼儿探索兴趣,培养幼儿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例如,某地区的特产是茶叶,教师可就本地茶叶种类查阅相关资料,丰富自己关于茶的知识和文化。这样,教师在带领幼儿去茶园时,就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了解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实践活动。首先,教师可为幼儿介绍本地茶叶、茶园的特点,教授幼儿采摘茶叶的方法,告诉幼儿什么样的茶叶适宜采摘。本地的茶叶是绿茶,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含有 多种对身体有益的成分,在采茶时要选择茶的新叶或嫩芽。教师可鼓励幼儿动手去采茶,让幼儿感受茶树的生长状态。其次,在采茶过后,教师可请炒茶师傅教幼儿们进行手工炒茶。茶叶的制作包括杀青、揉捻和干燥三步,老师傅亲自示范,对幼儿们采摘的茶叶进行炒制,制作出新鲜的茶叶。最后,教师要对茶叶进行冲泡,让幼儿品尝茶叶的味道,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品茶的时候,教师可让幼儿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并为其耐心地解答。幼儿们通过动手实践,身体验到茶叶从采摘到炒制的过程,提高了对科学实践活动的兴趣,激发了参与科学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论
巧妙利用大自然开展科学活动,不能仅仅局限于教师将幼儿带到户外,教师还可以将室外的大自然带进室内,让墙壁变成季节墙、自然墙,让区角彰显大自然的魅力,如植物种植区、小动物饲养区、科学发现区.. ..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与周围世界的紧密联系。为了更好地利大自然开展活动,教师还要激发家长对幼儿进行自然教育的积极性,并充分利用好各种社区自然资源。
参考文献
[1]李静.微探教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幼儿科学教育[J].好家长,2017(28):32-33.
[2]赵洪风.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7(03):95-96.
[3]张小芳.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自然科学知识的重要性[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7(06):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