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按压与不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100例需进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的患者随机分为按压组(分别为5min、10min、15min、20min)和不按压组各20例。按压组采用常规按压方法,不按压组采用不按压方法,比较注射部位皮下瘀斑、硬结和疼痛程度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采用按压与不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比较注射部位皮下瘀斑、硬结和疼痛程度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其中不按压组皮下瘀斑成功率为70%,高于5min按压组的5%;疼痛程度方面不按压组成功率为75%,高于5min按压组的10%。结论:采用不按压方法不但可以防止注射部位反应,而且可以减少护理工作量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护理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血药及溶栓药。已广泛用于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由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导致皮下注射部位瘀斑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观察中发现出血面积可高达8 cm×10 cm,此外,还会出现疼痛和皮下血肿、注射部位发红、皮肤瘙痒等,严重时会出现硬结和坏死等反应,需要长时间的按压给病人心理上造成紧张,引起误解,不利病人的康复。因此,寻找一种正确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不按压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11月- 2010年10月我们采用不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与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进行比较,并观察其注射部位反应的情况,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 2010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患者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在50 - 85岁,中位年龄在63岁。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心机梗塞急性期22例,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3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按压组(分别为5min、10min、15min、20min)和不按压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及注射部位反应情况等比较,均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按压组 患者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细胞组织内,左右交替。操作者按照常规消毒注射部位后,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注射针垂直、完全插入。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持皮肤皱褶的存在。注射完毕后,需按压注射部位时间分别为5min、10min、15min、20min。
1.2.2 不按压组 患者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细胞组织内,左右对称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拿起本品,使针尖向上,轻弹注射器让气泡浮到顶端,严禁排气,使针尖保持干燥操作者按照常规消毒注射部位后,取下外针帽,取下外针帽时切忌使针头折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注射针直接垂直、完全进针,回抽有无回血,将注射按钮按到底后再停留5- 10秒,拔出针头。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持皮肤皱褶的存在。注射完毕后,无需按压注射部位。
1.3观察标准
1.3.1 皮下瘀斑、硬结比较:每次注射后1小时,用直尺测量注射部位瘀斑、硬结范围。1 cm表示轻度,2-3 cm表示中度;超过4 cm为重度。
1.3.2 疼痛程度评定参照国际常用疼痛评分法即马克盖尔法。疼痛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类,将无痛、有痛、轻微疼痛划分为轻度;疼痛较剧烈划分为中度;剧烈疼痛划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两组按压与不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部位情况比较见表一、表二。由表1、表2可见,两组注射部位反应情况比较,X2= 22.00,P <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按压注射部位成功率高于按压组。
2.1 瘀斑、硬结比较 每次注射后1小时,用直尺测量注射部位瘀血、硬结范围。1 cm表示轻度,2~3 cm表示中度;超过4 cm为重度。两组皮下瘀斑、硬结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按压与不按压皮下瘀斑、硬结情况比较 n(%)
注:与按压组比较,△P<0.05
以上结果表明,不按压组成功率上与按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疼痛比较 每次注射后疼痛的情况。两组疼痛比较,对疼痛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类,将无痛、有痛、轻微疼痛划分为轻度;疼痛较剧烈划分为中度;剧烈疼痛划分为重度疼痛。两组疼痛比较见表2
表2 两按压与不按压疼痛程度比较 n(%)
注:与按压组比较,△P<0.05
以上结果表明,不按压组成功率上与按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不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的优点
3.1.1 本组100例患者中,由表1可见,不按压组病人皮下瘀斑、硬结程度明显低于按压组。主要是由于按压组注射前排气不当,药液从针头处溢出,附于针头表面,注射时带入针眼,则针眼处血管渗血,导致局部皮肤瘀斑、硬结。特别是按压时间越短产生瘀斑、硬结情况比例越大(如5min组的50%明显高于不按压组的10%)。而不按压组采用严禁排气,注射前针头向上,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不再需要排气,药液推完后,少量气泡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外流作用。这样不但使药液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也保证注射前后针尖部位无药液沾染,避免针头损伤表皮毛细血管而引起的局部瘀斑及硬结形成[1]。
3.2.2 按压组为采用将药液缓慢注入皮下脂肪组织内,由于推药速度过慢,针尖长时间留在皮下组织内,加之药物的刺激作用, 反而导致局部痉挛、疼痛。而不按压组采用推药速度一般以45s为宜,完毕,稍待片刻(一般以5-10s为宜,目的是待药液基本扩散,避免药液过多存留于针尖部),回抽注射器活塞(可避免针头腔内留有小量药液随针尖带入针眼,刺激皮肤引起出血,快速拔针。由表2可见疼痛程度比较不按压组成功率为75%。高于按压组的10%。证实了采用不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优点,与文献报道相符合[2]。
4 小结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成功与否将影响到能否尽快达到治疗的目的,选择注射采用不按压方法不但可以防止注射部位反应,提高成功率,而且可以减少护理工作量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春芳,李静芝.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杂,2000,9(5):51.
【2】 许秀丽,朱秀勒.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 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82-3
【3】 潘美成,老年病人不同方法注射低分子钙素与皮下出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12(7):1822-1833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护理
低分子肝素钙是一种抗凝血药及溶栓药。已广泛用于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由于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时,导致皮下注射部位瘀斑是常见的不良反应,观察中发现出血面积可高达8 cm×10 cm,此外,还会出现疼痛和皮下血肿、注射部位发红、皮肤瘙痒等,严重时会出现硬结和坏死等反应,需要长时间的按压给病人心理上造成紧张,引起误解,不利病人的康复。因此,寻找一种正确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不按压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2009年11月- 2010年10月我们采用不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与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进行比较,并观察其注射部位反应的情况,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 2010年10月在本科住院的患者100例,男52例,女48例,年龄在50 - 85岁,中位年龄在63岁。不稳定性心绞痛48例,心机梗塞急性期22例,预防静脉血栓性疾病30例,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按压组(分别为5min、10min、15min、20min)和不按压组各2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及注射部位反应情况等比较,均P >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按压组 患者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细胞组织内,左右交替。操作者按照常规消毒注射部位后,注射者用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注射针垂直、完全插入。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持皮肤皱褶的存在。注射完毕后,需按压注射部位时间分别为5min、10min、15min、20min。
1.2.2 不按压组 患者取卧位,注射部位为前外侧或后外侧腹壁的皮下细胞组织内,左右对称轮换,同一注射部位内的区域轮换要求从上次的注射点移开约1手指宽度的距离进行下一次注射。拿起本品,使针尖向上,轻弹注射器让气泡浮到顶端,严禁排气,使针尖保持干燥操作者按照常规消毒注射部位后,取下外针帽,取下外针帽时切忌使针头折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起的皮肤皱褶内注射针直接垂直、完全进针,回抽有无回血,将注射按钮按到底后再停留5- 10秒,拔出针头。在整个注射过程中,应维持皮肤皱褶的存在。注射完毕后,无需按压注射部位。
1.3观察标准
1.3.1 皮下瘀斑、硬结比较:每次注射后1小时,用直尺测量注射部位瘀斑、硬结范围。1 cm表示轻度,2-3 cm表示中度;超过4 cm为重度。
1.3.2 疼痛程度评定参照国际常用疼痛评分法即马克盖尔法。疼痛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类,将无痛、有痛、轻微疼痛划分为轻度;疼痛较剧烈划分为中度;剧烈疼痛划分为重度疼痛。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百分率表示。
2结果
两组按压与不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部位情况比较见表一、表二。由表1、表2可见,两组注射部位反应情况比较,X2= 22.00,P < 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按压注射部位成功率高于按压组。
2.1 瘀斑、硬结比较 每次注射后1小时,用直尺测量注射部位瘀血、硬结范围。1 cm表示轻度,2~3 cm表示中度;超过4 cm为重度。两组皮下瘀斑、硬结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按压与不按压皮下瘀斑、硬结情况比较 n(%)
注:与按压组比较,△P<0.05
以上结果表明,不按压组成功率上与按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疼痛比较 每次注射后疼痛的情况。两组疼痛比较,对疼痛的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类,将无痛、有痛、轻微疼痛划分为轻度;疼痛较剧烈划分为中度;剧烈疼痛划分为重度疼痛。两组疼痛比较见表2
表2 两按压与不按压疼痛程度比较 n(%)
注:与按压组比较,△P<0.05
以上结果表明,不按压组成功率上与按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不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的优点
3.1.1 本组100例患者中,由表1可见,不按压组病人皮下瘀斑、硬结程度明显低于按压组。主要是由于按压组注射前排气不当,药液从针头处溢出,附于针头表面,注射时带入针眼,则针眼处血管渗血,导致局部皮肤瘀斑、硬结。特别是按压时间越短产生瘀斑、硬结情况比例越大(如5min组的50%明显高于不按压组的10%)。而不按压组采用严禁排气,注射前针头向上,把空气弹至药液上方,注射时不再需要排气,药液推完后,少量气泡进入针头腔内起封堵药液外流作用。这样不但使药液得到了充分利用,同时也保证注射前后针尖部位无药液沾染,避免针头损伤表皮毛细血管而引起的局部瘀斑及硬结形成[1]。
3.2.2 按压组为采用将药液缓慢注入皮下脂肪组织内,由于推药速度过慢,针尖长时间留在皮下组织内,加之药物的刺激作用, 反而导致局部痉挛、疼痛。而不按压组采用推药速度一般以45s为宜,完毕,稍待片刻(一般以5-10s为宜,目的是待药液基本扩散,避免药液过多存留于针尖部),回抽注射器活塞(可避免针头腔内留有小量药液随针尖带入针眼,刺激皮肤引起出血,快速拔针。由表2可见疼痛程度比较不按压组成功率为75%。高于按压组的10%。证实了采用不按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方法优点,与文献报道相符合[2]。
4 小结
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成功与否将影响到能否尽快达到治疗的目的,选择注射采用不按压方法不但可以防止注射部位反应,提高成功率,而且可以减少护理工作量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春芳,李静芝.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杂,2000,9(5):51.
【2】 许秀丽,朱秀勒.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局部压迫时间与皮下出血关系的 研究 .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382-3
【3】 潘美成,老年病人不同方法注射低分子钙素与皮下出血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12(7):1822-1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