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强力推进课程“三开”和学生课业“减负”工作。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积极探索如何选择适当的工具与材料,创新实验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落实减负增效,力争把课堂变成学生探究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创新教学;减负增效;兴趣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疑问,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推动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我们常用的有效教学方式。在不同的活动环节,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持续性学习。
(一) 课前预备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探究兴趣的起点
《磁极的相互作用》课前,带着学生玩指南针,辨认教室东南西北方位。引导学生提问:用指南针能辨认教室东南西北方位,你对此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为什么指南针能指示南北方向呢?他们心中充满疑惑,对接下来的学习就充满了期待。
(二) 实验探究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对探究活动的推进
在探究磁极的相互作用实验,学生认识实验材料后,引导交流实验操作:有条形磁铁两块,实验小车两辆,怎样操作才能“看到”磁极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呢?关于操作方式的问题一抛出,学生顿时有了兴趣,这是在换一种新方式做实验,比上次的实验应该更有意思!兴趣大增后,他们便会积极动脑,寻找新的“玩法”,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 拓展探究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对探究活动的深化
《磁极的相互作用》出示蹄形磁铁与环形磁铁,提出问题:蹄形磁铁与环形磁铁的南北极在哪里呢?此问题激发了学生想一探究竟的欲望。再问: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就此确认了学生的探究主体地位,激起了他们想方设法找出磁极的挑战心理,这也是创新意识的萌发。三问:磁铁能悬浮在空中吗?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有点神奇了,好像期待“魔术”一般,迫切地想看到磁铁悬浮空中!几个问题将拓展探究层层推进,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二、 精心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磁极的相互作用》共包括以下几个实验:一是用悬挂的条形磁铁研究磁极与方向,是简单的预热性探究活动。二是用标记南北极的条形磁铁研究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这是本课重点探究活动。学生在上节课中积累了操作经验,对磁极的特点有了一定认知。三是能找出其他形状的磁铁的南北极,拓展运用性探究活动。在学生已有操作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对本课探究活动做了如下调整:
(一) 导入环节
玩指南针,辨认教室东南西北方位。增设这一活动,目的是在玩中引导学生质疑,激发探究欲望,为后续探究做准备,同时也增加了对指南针的认知,为第六课使用指南针积累操作经验。
(二) 实验探究环节
探究磁极的相互作用。活动一:玩磁针,探究磁极与方向。用磁针替代原实验中的条形磁铁,实验操作简便省时。活动二:玩条形磁铁和小车,探究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鼓励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实验操作,利用所给实验材料,自己设计操作方式,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用心准备恰当的器材,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拓展环节
磁极相互作用的运用。活动一“玩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探究其他形状的磁铁的南北极。鼓励学生想办法找出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的南北极,巩固学生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知识的运用。增加了活动二“阅读小资料”,不仅揭示了指南针指示南北的秘密,认识了地球这一大磁体。增设活动三“玩环形磁铁”,体验神奇的磁悬浮,了解磁悬浮列车、磁悬浮笔的运用原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磁铁对孩子又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根据孩子的兴趣,增加了拓展探究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也感受了科技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改进实验探究方式,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实验器材的准备是保障科学实验开足、开好的关键。对于教材提供的器材和操作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进行大胆改进。创新实验教学,也是每个科学教师应具备的一种教学技能。但不是任意地改进,而是根据实验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工具与材料,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方式,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例1:磁极与方向实验的改进
教材中研究磁极与方向的实验是用细线将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使它水平方向自由转动,观察磁铁静止后的位置。磁铁悬挂在哪里,对于三年的学生来说,还不太好操作。如果手提磁铁,稍有晃动都会影响磁铁静止;如果悬挂在铁架台上,磁铁在转动时受吸引力干扰,实验效果也不佳。经过多次实践后就地取材,将条形磁铁换成磁针。磁针轻巧,轻轻拨动就能水平方向自由转动,又能迅速静止指向南北,学生操作简便省时,实验效果更明显。
例2: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的改进
教材中原实验:用两只手握住两块磁铁,将他们的磁极相互接近,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手有什么感觉。前一课已经用没有标识的磁铁探究过两极有时排斥有时吸引的特点了,若还是采用上次的操作方式,我个人认为仅仅凭借手来感受吸引力和排斥力是不够的。
因此,对此实验做了改进: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有条形磁铁两块,实验小车两辆,怎样操作才能“看到”磁极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呢?有的学生说,把磁铁放在桌面靠近,能看到磁铁吸在一起。有的说,将磁铁放在小车上靠近,因为小车能动起来,就能看得到磁铁相互吸引。
在后来的教学中,大家还找到了新的操作方法,把两块条形磁铁成十字疊放,可观察到上面的磁铁旋转运动,也能证明异极相吸引。把两块条形磁铁同极对齐叠放,松手后可观察到上面的磁极被推开,也能证明同极相排斥。这种操作方式也能收到同样的实验效果,将磁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由潜在的手感变为可观的运动,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
总之,全面推进实验“三开”,在实验教学中力求减负增效,创建探究乐园,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适当的工具与材料,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时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
杨怀学,四川省泸州市,泸州市大北街小学。
关键词:创新教学;减负增效;兴趣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疑问,是学生学习的有效推动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是我们常用的有效教学方式。在不同的活动环节,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能有效地推进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在课堂上持续性学习。
(一) 课前预备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探究兴趣的起点
《磁极的相互作用》课前,带着学生玩指南针,辨认教室东南西北方位。引导学生提问:用指南针能辨认教室东南西北方位,你对此有什么疑问?学生质疑:为什么指南针能指示南北方向呢?他们心中充满疑惑,对接下来的学习就充满了期待。
(二) 实验探究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对探究活动的推进
在探究磁极的相互作用实验,学生认识实验材料后,引导交流实验操作:有条形磁铁两块,实验小车两辆,怎样操作才能“看到”磁极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呢?关于操作方式的问题一抛出,学生顿时有了兴趣,这是在换一种新方式做实验,比上次的实验应该更有意思!兴趣大增后,他们便会积极动脑,寻找新的“玩法”,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 拓展探究活动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对探究活动的深化
《磁极的相互作用》出示蹄形磁铁与环形磁铁,提出问题:蹄形磁铁与环形磁铁的南北极在哪里呢?此问题激发了学生想一探究竟的欲望。再问: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就此确认了学生的探究主体地位,激起了他们想方设法找出磁极的挑战心理,这也是创新意识的萌发。三问:磁铁能悬浮在空中吗?这对于学生来说就有点神奇了,好像期待“魔术”一般,迫切地想看到磁铁悬浮空中!几个问题将拓展探究层层推进,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二、 精心设计活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磁极的相互作用》共包括以下几个实验:一是用悬挂的条形磁铁研究磁极与方向,是简单的预热性探究活动。二是用标记南北极的条形磁铁研究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这是本课重点探究活动。学生在上节课中积累了操作经验,对磁极的特点有了一定认知。三是能找出其他形状的磁铁的南北极,拓展运用性探究活动。在学生已有操作经验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对本课探究活动做了如下调整:
(一) 导入环节
玩指南针,辨认教室东南西北方位。增设这一活动,目的是在玩中引导学生质疑,激发探究欲望,为后续探究做准备,同时也增加了对指南针的认知,为第六课使用指南针积累操作经验。
(二) 实验探究环节
探究磁极的相互作用。活动一:玩磁针,探究磁极与方向。用磁针替代原实验中的条形磁铁,实验操作简便省时。活动二:玩条形磁铁和小车,探究磁极是怎样相互作用的。鼓励学生根据上节课的实验操作,利用所给实验材料,自己设计操作方式,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探究。用心准备恰当的器材,鼓励学生创新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拓展环节
磁极相互作用的运用。活动一“玩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探究其他形状的磁铁的南北极。鼓励学生想办法找出蹄形磁铁和环形磁铁的南北极,巩固学生对“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知识的运用。增加了活动二“阅读小资料”,不仅揭示了指南针指示南北的秘密,认识了地球这一大磁体。增设活动三“玩环形磁铁”,体验神奇的磁悬浮,了解磁悬浮列车、磁悬浮笔的运用原理。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磁铁对孩子又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根据孩子的兴趣,增加了拓展探究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认知,积累了实践经验,同时也感受了科技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 改进实验探究方式,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实验器材的准备是保障科学实验开足、开好的关键。对于教材提供的器材和操作方式,我们可以根据实验教学的需要进行大胆改进。创新实验教学,也是每个科学教师应具备的一种教学技能。但不是任意地改进,而是根据实验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工具与材料,改进实验装置和操作方式,达到最佳的实验效果,保证探究学习的有效性。
例1:磁极与方向实验的改进
教材中研究磁极与方向的实验是用细线将一块条形磁铁横着悬挂起来,使它水平方向自由转动,观察磁铁静止后的位置。磁铁悬挂在哪里,对于三年的学生来说,还不太好操作。如果手提磁铁,稍有晃动都会影响磁铁静止;如果悬挂在铁架台上,磁铁在转动时受吸引力干扰,实验效果也不佳。经过多次实践后就地取材,将条形磁铁换成磁针。磁针轻巧,轻轻拨动就能水平方向自由转动,又能迅速静止指向南北,学生操作简便省时,实验效果更明显。
例2:磁极间相互作用实验的改进
教材中原实验:用两只手握住两块磁铁,将他们的磁极相互接近,观察会出现什么情况,手有什么感觉。前一课已经用没有标识的磁铁探究过两极有时排斥有时吸引的特点了,若还是采用上次的操作方式,我个人认为仅仅凭借手来感受吸引力和排斥力是不够的。
因此,对此实验做了改进:出示实验材料,引导学生思考并交流,有条形磁铁两块,实验小车两辆,怎样操作才能“看到”磁极间的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呢?有的学生说,把磁铁放在桌面靠近,能看到磁铁吸在一起。有的说,将磁铁放在小车上靠近,因为小车能动起来,就能看得到磁铁相互吸引。
在后来的教学中,大家还找到了新的操作方法,把两块条形磁铁成十字疊放,可观察到上面的磁铁旋转运动,也能证明异极相吸引。把两块条形磁铁同极对齐叠放,松手后可观察到上面的磁极被推开,也能证明同极相排斥。这种操作方式也能收到同样的实验效果,将磁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由潜在的手感变为可观的运动,将枯燥的知识变得有趣起来。
总之,全面推进实验“三开”,在实验教学中力求减负增效,创建探究乐园,是我们每一个科学教师的重要任务。积极探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选择适当的工具与材料,根据实际情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时效性,更好地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作者简介:
杨怀学,四川省泸州市,泸州市大北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