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过程中的气道湿化

来源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q789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必须通过人工湿化来代替人上呼吸道的功能,良好的气道湿化是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阶段机械通气患者常用的气道湿化装置是加热湿化器和热湿交换器。本文介绍两种湿化装置的优缺点,并在湿化效果、对呼吸机使用的影响和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关系这几方面对两者进行了比较。临床工作中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湿化装置,并且根据患者的治疗效果随时进行调整。

其他文献
体位治疗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有重要作用,既能缓解局部皮肤压迫、肌肉关节挛缩,又能使体液重新分配,甚至变换体位在一些特殊的疾病和治疗方式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重症监护病房常见体位包括:坐位、半坐位、卧位、半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俯卧位、头低脚高位、反特伦德伦伯格卧位、持续侧向旋转体位,以下简要介绍各种体位在重症监护病房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眼无屈光参差近视患者的周边屈光度分布状态。方法自身对照研究。选取2015年1-4月拟行准分子激光矫治的屈光状态稳定且无屈光参差的成年近视患者153例,睫状肌麻痹下使用Grand Seiko WAM5500型红外验光仪测量视网膜中心凹0°以及鼻颞侧15°、30°、45°的屈光度。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各项数据分析。结果无屈光参差近视患者右、左眼球镜度、柱镜度、等效球镜度(SE)在视网膜中心凹0
目的分析急性喉炎并发负压性肺水肿(negative pressure pulmonary edema,NPPE)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并监测其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对2010年8月至2015年3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急性喉炎并发NPPE的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检测其中8例患儿急性期及恢复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
目的测量100例足月新生儿生后即刻至72 h的体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的动态变化,得出新生儿生后早期生命体征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测量我院产科分娩的100例足月新生儿生后即刻、0.5 h、1 h、3 h、6 h、12 h、24 h、48 h和72 h的体温(肛温)、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情况。结果健康足月新生儿生后3 h内体温波动最大,出生时平均体温(37.3±0.5) ℃,30
目的探讨2例丙酸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丙酸血症患儿的病例资料及家系的基因突变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本病的临床表现、生化检测和基因突变特点。结果例1患儿,男,11 d,因"呕吐、气促" 3 d入院,新生儿期发病,入院后遗传代谢病筛查发现丙酰肉碱增高,丙酰肉碱/乙酰肉碱增高,尿有机酸分析发现甲基枸橼酸、甲基巴豆酰甘氨酸、3-羟基丙酸增高,诊断为丙酸血症,治疗过程中表现
期刊
期刊
目的重新评估由护士执行的机械通气(mechanically ventilated,MV)患者镇静方案对镇痛镇静药物使用时间的影响。本文假定缺乏持续质量提高措施可导致镇静剂使用增加,以及MV天数和ICU住院时间(length of stay,LOS)延长。设计非对照前后对比准实验研究。场所一家州立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内床位数45张的、内-外-心脏综合性PICU。对象机械通气超过48 h,且不符合排除标准
机械通气为救治危重病的常规措施,大多数患者可以顺利撤离呼吸机,但部分患者不能顺利脱离呼吸机而困难撤机。导致困难撤机的原因主要有呼吸中枢驱动力不足、呼吸系统做功增加、呼吸泵衰竭和左心衰竭等。此类患者原发疾病大多难以痊愈,有较高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和较高的病死率,而且常常需要气管切开而增加了气道管理的难度。
在儿科临床领域,重症感染、抗生素耐药和脏器功能的发育未完善是儿科医师面对的难题,"重锤猛击"和"降阶梯治疗"策略是临床抗感染领域的重要方法,其所强调的早期、广覆盖抗生素治疗挽救了众多儿科危重症患者。与此同时,一些问题逐渐显现:是否会导致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降阶梯的时机、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等。鉴于缺乏儿科相关的临床研究结果,因此需要在儿童危重症抗感染治疗过程中注重以微生物学检测和临床药学为导向。以微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