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是于80年代末出现,从检查、记录到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纤支镜的功能不断扩展,已成为诊治气管和肺部疾病的有力工具,并且在急危重症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1].纤支镜检查在我国成人已普遍应用,但由于小儿气道狭小、黏膜柔嫩、缺乏配合等原因,使纤支镜在儿科的应用中有较大难度.危重症患儿病情危重,术前已存在缺氧,部分患儿已予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此类患儿行纤支镜检查有更大风险,
【机 构】
:
510120,广州市儿童医院,510120,广州市儿童医院,510120,广州市儿童医院,510120,广州市儿童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子纤维支气管镜(以下简称纤支镜)是于80年代末出现,从检查、记录到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纤支镜的功能不断扩展,已成为诊治气管和肺部疾病的有力工具,并且在急危重症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受到重视[1].纤支镜检查在我国成人已普遍应用,但由于小儿气道狭小、黏膜柔嫩、缺乏配合等原因,使纤支镜在儿科的应用中有较大难度.危重症患儿病情危重,术前已存在缺氧,部分患儿已予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此类患儿行纤支镜检查有更大风险,在术中更易出现spO2下降、发绀,如何保障患儿良好的通气至关重要,是目前纤支镜术尚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他文献
先天性食管闭锁(CEA)是胚胎时期在食管发育过程中空泡期发生障碍而引起的畸形[1,2],最常见的类型是食管上段闭锁、食管下段有瘘管与气管相通(CrossⅢ型),CEA患儿有出生体质量低、伴发其他器官畸形和化学性肺炎的临床特点[3].该类患儿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治疗方法,且手术治疗的时机越早越好,如已患有肺炎手术的困难增大,成功的希望就越小。
有报道[1],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acuum sealing drainge,VSD)治疗慢性溃疡,开创了治疗慢性难愈合创面的先河.VSD联合肌皮瓣转移治疗压疮,能控制感染,刺激肉芽组织生长,免除换药,具有病程短、创面修复快、创伤小、功能影响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疗效好等优点[2,3],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急、慢性创面的治疗,尤其适用于各类传统外科治疗方法无效的慢性难愈性创面、不能立即施
护士的职业心理健康与工作效果、患者的预后、护士自身的健康、旷工与离职的发生等密切相关,对护士职业心理健康进行科学、及时、动态的评估显得十分重要.国内外学者在此领域已经开展了较多的研究,本文就护士职业心理健康评估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对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现报道如下。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不适体验及其与事实记忆(factual recollection,FR)的相关性.方法 对55例ICU患者及63例普通病房患者进行标准化FR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64%的ICU转出患者有ICU不适体验,其中以气管内导管、疼痛及幻觉所引起的不适较为常见;ICU患者FR评分平均为7.25分,普通病房患者FR评分平均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需用2%碘酊进行皮肤消毒,由于不慎将碘酊污染工作服、被服、治疗巾等,通常采用75%乙醇或用"84"液浸泡后再洗涤,易留下痕迹,既不美观,又费时费力。
头孢哌酮钠(商品名麦道必)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广谱抗菌性,加替沙星葡萄糖注射液(商品名为加泰)为微黄绿色的澄明液体,以上2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在药物配伍表中并未提到。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其具有微创性、疗效高、并发症发病率低、简便易行等特点而快速发展,随着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范围的不断拓展和深入,介入护理的重要辅助作用也越来越明显[1],因此心导管室的规范化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心内科导管室每年完成介入手术近2000例次,无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护理质量控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PTCD)作为一种微创的治疗方法,在肝胆外科疾病的治疗中使用日益普遍,尤其对改善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梗阻性黄疸等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胆管内压力及血清胆红紊水平,从而降低此类疾病的急诊手术率及死亡率,提高其治愈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05年12月-2008年3月我科改变传统方法,利用美国ARROW公司的ARROW中心静脉导管进行引流治疗梗阻性黄疸,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具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肠道功能紊乱的心身疾病,其人群发病率为10%~15%[1].有研究[2]表明,心理因素在IBS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0%~50%的IBS患者有心理障碍的表现,包括抑郁、焦虑、精神症状躯体化等.本文拟通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产妇采用多个量表进行心理评价,并以问卷调查方式,来探讨IBS产妇心理特征
执行医嘱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02年<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其配套文件出台之后,病历文书的法律属性得到加强,临床中沿用已久的医嘱本和医嘱转抄制度均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医生直接在医嘱单上下达医嘱,交护士处理执行.为了在医护之间准确传递医嘱信息,帮助护士及时正确执行医嘱,我院2007年9月设计制作了一种医嘱标识,应用于临床中,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