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8份苎麻种质资源纤维产量性状综合评价

来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yanjun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对苎麻纤维产量相关性状的评价,可为实现苎麻分子标记选择育种和有效突破高纤维产量苎麻品种的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以298份不同来源的苎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基于三季大田试验调查,对苎麻纤维产量性状数据进行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分析、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表明,纤维产量相关的6个性状数据展现出很好的正态分布,6个性状变异系数的范围为16.33%,~69.00%,呈现出很大的变异幅度,头麻(2020-06)干麻重的变异系数最大,为69.00%,二麻(2020-08)茎粗变异系数最小,为16.33%,干麻重、鲜皮重、皮厚、株高、鲜皮出麻率的变异系数均高于20%,表现出更好的变异性,表明298份苎麻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表明,株高与其他所有性状均呈现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性,茎粗和皮厚与鲜皮重、干麻重均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鲜皮重与干麻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性,干麻重与鲜皮出麻率也呈现极显著的正相关性,株高和干麻重的改良,有利于鲜皮出麻率的增加;主成分分析将6种性状综合为2个主要成分,头麻(2019-06)、头麻(2020-06)、二麻(2020-08)累计贡献率分别达到82.38%、71.01%、79.25%,均是干麻重和鲜皮重对第1主成分影响最大,鲜皮出麻率对第2主成分影响最大,表明可用干麻重和鲜皮重作为衡量苎麻种质资源纤维产量性状是否优良的重要指标.每季聚类分析均得到3个类群,第Ⅰ类群6个性状指标均优异,共筛选出14个优质品种,尤其值得关注的是7469、J0501-307、川苎10号、TG5、东安圆麻-294、信阳麻、广西红蔸麻,可以进一步筛选作为育种研究的亲本材料或后备核心种质.
其他文献
本研究以不同海拔生态区来源的307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水稻发芽期、芽期、苗期、孕穗开花期等4个生育时期耐冷性的鉴定评价.鉴定结果表明,云南地方稻种的各生育时期耐冷性分级与其分布的生态区海拔高度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即云南地方稻种的耐冷性与其来源生态区的海拔高度密切相关,分布在高海拔生态区的地方稻种各生育时期的耐冷性明显强于分布在低海拔生态区的地方稻种.各生育时期耐冷性间均表现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说明各生育时期耐冷性相互可作为耐冷性评价的间接指标.通过4个生育时期耐冷性的鉴定评价,筛选
基于近年来获得的探测新资料和已发表地球物理大剖面,重新厘定了南海南部大陆边缘深水油气盆地构造区划与油气系统.考虑南海张裂边缘近端和远端裂陷盆地的构造差异,我们认为远端陆缘深水盆地大多以NE-SW向张裂构造为特征,据此厘定了NE向张裂盆地构造,包括南安、曾母和礼乐等深水盆地.从油气储层系统来看,南沙海区存在着特色深水油气系统成藏模式,包括孤立碳酸盐台地、深水陆源碎屑沉积体系及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油气成藏模式;位于南海和古南海盆地之间的南沙地块,在古近纪就进入深水,远离陆地,深水陆源碎屑沉积体系相对不发育,相反,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及《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均提出“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主线,精选内容”[1]的基本理念,其中突出主线就是强调凸显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和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主线分析意在站在整体角度认识数学知识逻辑发展,挖掘数学内蕴思想方法,理解数学活动的设计编排,为教师整体规划教学奠定基础.只有这样才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从一节一节课中跳出来,站在数学体系的角度,思考数学对社会、科学、技术以及人的智力发展的作用,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2].由此可见主
期刊
普通小麦是由四倍体小麦栽培类型与野生二倍体节节麦远缘杂交形成的异源六倍体.普通小麦保持了四倍体小麦的高产潜力,D基因组的加入丰富了食品加工产品类型、增强了环境适应能力.与二倍体作物不同,普通小麦有3个亚基因组,存在大量重复基因,基因组缓冲性、可塑性强,单个基因拷贝可能对育种改良的效果有限.小麦3个亚基因组的遗传多样性是不对称的,其中D基因组遗传多样性最低.通过模拟普通小麦起源过程人工创制的六倍体小麦为桥梁,可以将节节麦和四倍体小麦的遗传变异同时导入普通小麦.与普通小麦相比,人工合成小麦存在大量的优良等位变
直立叶是构建合理株型和培育密植化栽培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本研究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高粱BTX623,获得一株可以稳定遗传的直立叶突变体,暂命名el(erect leaf).该突变体叶片从6叶期开始出现直立性状,直至整个生育期叶片均呈直立状态.抽穗期突变体el植株倒1叶至倒7叶各节位叶长极显著缩短,叶片宽度也显著变窄;各节位叶夹角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各节位叶枕长(除倒1叶叶枕未形成)和叶耳周长呈现与之相反的趋势.在成熟期,突变体el植株的株高、粒长、粒宽、结实率和千粒重差异不显著;穗长、每穗粒
在中国南方,涝渍已成为包括玉米在内的多种植物的主要非生物胁迫之一,发掘和有效利用玉米耐渍种质、探讨玉米耐渍性生物学特征、培育耐渍性新品种是减少南方玉米产量损失,扩大玉米种植面积的最为经济有效的途径.本研究多方面证据表明白马牙比渍水敏感性玉米自交系B73具有较强的耐渍性.在表型水平上:渍水胁迫下,白马牙的叶绿素相对含量、苗高、根长、茎鲜重/干重、根干重/鲜重、不定根数目及根长均显著高于B73;渍水28 d,白马牙的平均存活率为86%,B73的存活率仅为8.25%,说明白马牙相对于B73渍水耐受性较强,白马牙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郑卓教授研究团队在国家基金重点项目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的支持下,联合中国科学院和多所高校等单位建立和完善了东亚孢粉数据库(EAPD),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主要植物属种的气候阈值,重建了末次冰期以来华南地区的植被演变过程,以及提出冰后期气候变化对常绿阔叶林扩张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清晰地揭露了末次盛冰期的植被面貌,反演了亚热带地区在寒冷气候下温带落叶阔叶林组分的扩张在空间和时间上的演变特征.
期刊
随着中国糯玉米产业的蓬勃发展,每年通过审定的糯玉米品种逐渐增多,为了解其育成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本研究以308个糯玉米审定品种为材料,利用SSR标记从审定年份和适宜种植区2个角度分析近年来糯玉米审定品种遗传多样性特点和发展趋势.结果 表明,308份糯玉米审定品种在40个SSR标记上共检测出529个等位基因、1480种基因型,PIC变幅为0.226~0.890,平均为0.684.从审定时间看,各年份间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波动不大,其中2015年审定品种的遗传多样性最高,为0.720.从适宜种植区
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的协同演变学说是关于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人文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发展的理论.一方面,在一个特定环境中种植不同的作物或不同类型的作物会导致形成相应的饮食习惯与人文环境;另一方面,饮食习惯与人文环境又会对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产生深刻影响,甚至可以引领其演变.其遗传基础是作物在传播和改良过程中发生自然杂交或突变后,在人文环境的人工选择作用下被定向固定,重组或突变基因频率在群体中不断累积提高,最终形成适应特定人文环境的新型作物及其种质资源.现代作物育种在一定程度上也受作物及其种质资源与
表型是作物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后呈现出来的性状,包括形态学、生育期、产量、品质、抗性等性状.作物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并经过数千年在世界不同区域驯化利用中的人工选择,形成了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构成育种家选育作物新品种的物质基础.认识和发现作物种质资源表型的多样性需要通过系统、科学的鉴定,特别是培育适应全球气候变化下环境的品种,更需在大量种质资源中发掘和利用抗旱、耐热、抗病虫、水肥高效利用等特性的材料.作物种质资源各类表型性状的鉴定需要对环境进行有效的控制,而多年多点的鉴定可以准确观察鉴定性状的变异水平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