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三个维度

来源 :克拉玛依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yulong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的实质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是一种坚定的政治信仰,更是一种正确的发展战略。为了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我们需要从“实践”“理论”“制度”三个维度来把握这“三个自信”。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来看,“三个自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随实践不断发展的过程。面对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我们一要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以使经济可持续发展;二要鼓足勇气,坚定意志,在实干兴邦中不断提升自信;三要增强主体自觉,在各种争鸣中彰显自信,不断在实践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三个维度;主体自觉;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3677/j.cnki.cn65-1285/c.2015.05.04
  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自信心,就会失去民族自尊心和民族凝聚力,就会失去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会失去未来。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1]8,并进而要求全党及整个社会都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1]13。深刻理解“三个自信”,对于坚定“三个自信”、坚持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实质
  (一)“三个自信”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
  自信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就其基本内涵而言是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是个人、集体、国家、民族在实践中表现的一种确信的精神状态、顽强的奋斗意志和科学的实践信心。对一个政党和国家来讲,自信源于理论与实践,逻辑与历史,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们既面临世界其他国家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共性问题,又面临由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引发的特殊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11党的十八大“三个自信”的提出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不但不惧怕挑战、不会被困难吓倒,反而要以积极向上的状态和坚定的自信心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在积极的探索中奋力前行。
  (二)“三个自信”是一种坚定的政治信仰
  由于国外资产阶级思想,比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渗透,国内一些人开始动摇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针对这一现象,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1]39邓小平同志曾说过:“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2]382 “三个自信”既是政治宣言、也是一种政治承诺,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自信,自信能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三个自信”是一种正确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连续保持了高速增长,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这样快速的发展今后还能否继续?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能否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为世人所高度关注的。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哪一个“主义”才是中国最合适的选择?主张走老路者有之,他们对改革否定多、肯定少,他们忽略中国改革取得的成就,片面强调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张走西方道路者有之,力图将西方的道路、理论、制度全盘移植,将新自由主义作为改革的重要支撑;主张用儒学取代马克思主义者有之,将中国传统文化上升到国家意识形态,等等。当前中国各种主张、各种社会思潮不断涌出,他们之间的主张分歧大、争论多,成为全面改革发展的绊脚石。
  在这种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三个自信”,强有力地回击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持怀疑态度的国内外各种杂音,无疑让大家坚定了信心,使我们党和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始终保持理性自觉和清醒,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再表明:“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1]9改革开放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足以证明我们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既然是正确、科学、合理、有效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我们理所应当充满自信,毫不动摇地坚持、发展和完善下去。
  二、从三个维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提出充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与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与决心,显示了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自觉,深刻认识“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道路代表着我国发展的方向,理论引领我们前进的思想,制度则规范着我们的社会行为。因此,我们须从实践维度、理论维度和制度维度来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维度
  道路是方向,是实现途径,是解决路径选择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途径,中国将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中国共产党不断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发展中国的道路。回首近代以来的民族历史,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的100多年间,中华民族无数仁人志士无不为探求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而发奋努力,但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历史证明,在政治、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要强国富民,除了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别的选择。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第一代领导人就开始探索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来建设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曾走过一段弯路,使中国遭受了重大损失。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为两个基本点的新思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方向;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胡锦涛为核心的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过几代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事实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这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的来源。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亘古不变的,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代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将在实践中不断地继续探索、创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丰富和拓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康庄大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维度
  理论是行动指南,指导着实践。列宁曾指出,有了革命的理论,才有革命的运动。中国共产党是十分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始终致力于科学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这也是我们党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并带领人民创造出令世人称羡功绩的一条重要的法宝。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这才取得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同样,正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国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五大、十六大、十八大分别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最新成果。这个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并根据时代条件赋予这些理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我国经济渡过了多次危机,比如亚洲经济危机、2008年的金融危机,等等,理论自信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长期稳定相互映衬。实践证明,这个理论体系是科学的,在对这个理论体系的坚持和发展中,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走向光明。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凸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维度
  “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3]333制度是根本保障,是进行实践的保证,是理论转变为实践的载体。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1]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改革就是从对农村、对生产方式的革新开始,这拉开了我国制度革新的帷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更体现了我国制度的创新,制度的继承与创新推动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4]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积极吸收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合理成分,又从根本上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还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制度的安排,符合中国国情、世情和民情,顺应世界变局,顺应时代潮流,有着其他制度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不断发展、创新和完善的,是回首近代以来的民族历史、展望未来实现民族复兴得出的坚定结论,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形成的共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了起来,符合我国国情,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的优势与长处,是我国取得巨大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坚定制度自信,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同时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模式。[5]7
  三、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路径选择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自信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样一个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的历史过程。作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三个自信”,同样是一个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深化过程,也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为此,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当前的国内外环境变化,我们要在改革中创新发展,在实践中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一)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促使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建立在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过去30多年,我们依靠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重大进展,全党全社会从中国社会发展中获得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巨大的自信心。但是要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众所周知,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2012年经济总量占世界GDP的比重超过10%,但与美国比还有较大的差距。2013年,中国GDP总量为564 916.25亿元,折合为90 386.6亿美元,人均GDP为6 750美元;而同年美国的GDP总量为161 979.6亿万亿美元,人均GDP为51 248美元。[6]美国GDP总量约是中国的两倍,而人均GDP约是中国的10倍之多,中美之间存在很大的发展差距。中美之间的这种发展差距导致社会上部分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心存疑虑,甚至产生自卑心理,认为难改弱国状态。因此,“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14   中国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促使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总体部署和安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详细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激励勇气,坚定意志,在实干兴邦中不断提升自信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过程中,发表重要讲话指出,“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84这是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我们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有实现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然而如果只是纸上谈兵,那这些梦想也只能是幻想。要实现这些梦想,关键是实干。在实干中,我们要做好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的准备,对于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多方面问题的复杂性要有一个正确、清醒的认识,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老老实实地承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脚踏实地地推进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各方面的发展。发扬攻坚克难、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激励我们的勇气和意志,敏锐地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做到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绝不能试图一蹴而就,毕其功于一役。在实践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不断地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在实干中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三)增强主体自觉,在各种争鸣中彰显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需要党和人民有强烈的主体性意识和自觉态度,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坚持与当前中国各种错误主张与社会思潮做斗争,抵御外来腐朽思想的干扰,始终保持党和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的理性自觉和清醒,维护道路、理论、制度的主导地位。自觉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道,自觉提炼并运用具有中国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理论指导实践,自觉地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的权威性和尊严性,在制度建设上绝不照抄、照搬西方的政治制度,走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7]13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孙力.“三个自信”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崭新篇章[J].探索与争鸣,2012(12).
  [5]田克勤,张泽强.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6]中国排行网.2013年世界各国GDP排名[EB/OL].http://www.phbang.cn/plus/view.php?aid=588/2014-03-01,2014-03-01.
  [7]刘芳,王喜国.论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必然性及其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3(1).
其他文献
摘要:现行著作权法难以对民族文艺及其持有者进行全面保护。应将政府主导优势与民间自主保护相结合,扩大民族文艺的保护对象和权益人范围,突破保护期限,借鉴公司法中股东代表诉讼救济模式,设置“原生地居民代表诉讼”制度。  关键词:民族文艺;保护;制度化  中图分类号:DF5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4-0025-0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拥有55个少数民族,各少数
期刊
摘 要:语法教学作为二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我国学者们关注的焦点,显性语法教学和隐性语法教学作为两种主要教学方法也得到了广泛关注。近十年来国内关于显性和隐性语法教学方面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显性和隐性两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更能有效地加速语言习得过程,这对语法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语法教学;二语;显性;隐性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
摘 要:班主任工作是搞好学校教育、学生管理至关重要的一环,用细心、爱心、精心、耐心这“四心”来管理班级,将会使班主任工作驾轻就熟、事半功倍。  关键词: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四心”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3-0051-02  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在学生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的基层单位,而班主任则是一
期刊
摘 要:张安军《新疆和平解放史》在文献和成果的引述使用、基本事实的确认和主要观点的把握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程度创新的探索,在还原和恢复这段历史过程中做了一定努力,一定程度上为这段尘封已久的历史还原了其峥嵘面貌。此书,让我们感受深刻的是在那个风云多变的时代,“民心所向”在推动新疆和平解放进程中所起到的重要推手作用。  关键词:新疆和平解放:评价:历史文献  中图分类号:I210.91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强调个体理性与自利的“经济人假设”,在教师道德研究领域得到了一定应用。依照“经济人”的分析思路:教师也是“经济人”,应尊重教师的个人利益,不应该提出超越性的道德要求。但这种分析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存在一定问题,倘若完全依此制定教师专业道德规范,则可能有道德滑坡的危险。反思“经济人假设”的悖谬,可以找到“公共人”这一人性坐标,以此建立的教师道德规范可以兼具理想性与现实性。  关键词:“经
期刊
摘 要: “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系电大远程开放教育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加强该课程导学,对提高学员学习和鉴赏文学作品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选取新疆电大系统2014年秋季“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所有选课学员,从学员的基本情况、课程学习情况和相关情况三部分数据的采集、整理和分析,得出影响“中国现代文学”课程导学的5个因素,为今后在导学工作中加强针对性、避免盲目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期刊
摘 要:基于1978—2012年中国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ARIMA模型得以建立。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可以发现,该模型是具有有效性的,因此,该模型可以对中国第“十二五规划”末期2013—2015年的能源消费进行预测。预测结果显示:按当前的能源消耗速度,未来几年,我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以年均约8.7%的速度增长,从而进一步增加了我国的能源压力。  关键词:中国;能源消费;ARIMA模型;预测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党面对新形势在自身建设方面提出的新要求。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党校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教学与科研中紧紧围绕中心,积极服务大局,科学规划学习内容,创新教育培训方式,建立良好的校风,不断提高教育培训和科学研究的质量,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提供有效服务,为地区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贡献。  关键词: 学习型政党;党校干部培训工作;科学规划;实事求是;整合资
期刊
摘 要:粮食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基础。粮食安全作为一种全球性公共产品,既是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基于国际政治视角,分析粮食安全对国际关系格局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路径,呼吁世界各国站在全球政治高度共同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倡导通过构建粮食分配新秩序、“南北对话”、“南南合作”等路径,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关键词:粮食安全;国际政治视角;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D52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通过对克拉玛依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心理现状的调查,针对当地少数民族在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彷徨和复杂的心理状态,提出在加快经济建设和保持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其他民族先进文化,构建多元共荣的民族文化和中华文化,是最符合各民族利益的现代文化发展模式的观点。  关键词:信息化;少数民族;文化转型;克拉玛依;影响  中图分类号:G12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