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闵行区积极响应上海市文明办“开展市民修身行动,提升市民文明素养”的号召,创造新载体、充实新内容、运用新手段、覆盖新人群,通过创设有品质的“修齐讲堂”,推进有温度的“修身行动”,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着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着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着力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的文明城区。
“修齐讲堂”于2017年1月23日正式开讲,讲堂先后被《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探索与争鸣》《闵行报》《上海与台湾》等报刊和新华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新闻网、经济参考网、中国网、东方网等网站报道了20余次。沪上社科名家上海大学邓伟志,复旦大学余源培、胡守钧,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王家范、赵修义等教授纷纷寄语“修齐讲堂”。经过半年的精心打造,修齐讲堂得到了市民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声誉。我们的理念和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紧紧跟着时代走。打造市民修身齐家、睦邻友善的道德文化新空间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只有顺应时代大势,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做到发时代之声,领风气之先。修齐讲堂就是基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之大潮流而创办。
1.借智传统文化,画出城区建设最美同心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当前,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国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修身”“齐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取名“修齐讲堂”,就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凝聚社会价值共识,坚定市民文化自信,积极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区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区气质,深入挖掘城区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外树高楼大厦,内塑精神大厦,画出城区建设最美同心圆,彰显闵行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特有的风度气韵。
2.借力文化名人,寻求市民精神最大公约数
人是城区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也是最大资源。“修齐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启身边人”的方式,积极发挥公众人物示范引领作用、专家学者指导咨询作用,先后邀请尚长荣、瞿世镜、六小龄童、曾崇信、赵丽宏、吴颐人、南国熙、彭瑞高、马莉莉、乔榛、何占豪、叶辛等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讲述修齐故事,阐明修齐道理,分享修齐经验,积淀现代修齐文明,丰富东方智慧宝库,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打造城市精神,外树形象、内聚人心,寻求市民精神最大公约数。
3.借势睦邻空间,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修齐讲堂”作为新时期闵行区着力打造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与闵行区“邻里中心”建设紧密衔接。按规划,闵行区将于2020年末建成100个左右具有区域特色、功能多样的“邻里中心”,“修齐讲堂”借势“邻里中心”建设,不断培养市民的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培育地缘情感、强化家园纽带、塑造城区人的责任与担当等公共精神,打通先进思想和道德文化服务的最后—公里。
二、紧紧跟着人心走,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新平台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考察时指出:“上海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努力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修齐讲堂始终按照“细、小、实”的要求,传播核心价值观,防止概念化、标签化、空洞化。
1.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在“修齐讲堂”首讲中,说曹操,论魏征,谈于成龙,以贯穿其艺术人生的三位历史人物为线索,漫谈戏曲人的修齐之路。他在首讲中深情地谈到,要“用最好听的声音、最动人的念白、最好看的舞蹈、最动情的表演,讲好中国故事,演绎英雄豪杰,陶冶观众情操”,尚老塑造的是人物,修补的是人心,修复的是社会,生动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齐讲堂”以个人讲述与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核心价值理念与实际生活世界的无缝对接,着力营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2.家风家训,默化于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教授,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瞿世镜先生从“思想开明、爱国思乡、助学修文、见义勇为”的家风家训谈起,以祖辈、父辈、自身的事例生动地再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传承,及其对于国家、家庭、个人的影响及意义。声音的雕刻大师,配音泰斗乔臻先生坚守“真诚宽容感恩,自尊自律自爱”的家风家训,曾七次与死神狭路相逢,被誉为中国的保尔。乔臻先生以其亲身经历鼓舞鼓励现场听众,真诚对待自己,真诚对待他人,真诚对待事业,面对挫折永不消沉,永远努力去追求信仰。
3.旧学新知,启迪大众
著名作家赵丽宏用中外文学艺术知识,诠释“中国人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对民族、国家和自己的文化保持一份责任感。著名作家彭瑞高从上海话、市民性格来阐明重视市民修养的道理。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从章氏猴戏家族艺术传承说起,启迪人们感悟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闵行本土文化名人张乃清讲述闵行本土雕塑大师张充仁的艺术成就和家国情怀,激发市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著名作曲家何占豪,讲述《梁祝》《龙华塔》《英雄泪》等作品的故事,讓人们在欣赏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鼓舞斗志。
三、紧紧跟着人群走。打造提升思想道德传播力影响力的新载体
我们在实践中深切感到,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领域,也迫切需要进行“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按照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修齐讲堂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注重需求导向,分层分类
为满足市民群众的多元需求,“修齐讲堂”建设注重因人而异,讲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努力兼顾大众传播和小众品味。琴棋书画、旧学新知,家风家训、人生感悟等,都是“修齐讲堂”的讲述内容,如,闵行区级机关党工委将诵读与“修齐讲堂”相结合,鼓励诵读经典、诵读美文、诵读美德。团区委将推进“修齐讲堂”与提倡青年深阅读相结合,组织“悦读青春”系列活动。区摄影家协会在“穿越罗布泊”活动中开设星空下的“修齐讲堂”,在罗布泊荒野夜幕下,讲述《荒野摄影视觉艺术》。区内人文项目闵图妈妈小屋、成长ing、朗读天使等共同策划出品“母亲节”亲子“修齐小课堂”。丰富多彩的“修齐讲堂”让市民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现代文明意识,形成良好文明习惯。
2.注重社会参与,共建共享
3月5日,“修齐讲堂”牵手最美书店钟书阁,迈出了“开门办讲堂”的第一步。4个月来,“修齐讲堂”广泛发动区域内各艺术场馆、书院、咖啡馆、书店等城区文体娱空间以及区域文明文化建设力量,携手参与闵行公共精神的塑造、公共社会的构造,莘庄工业区礼享谷、莘庄天荟skyclub、恒南书院、沐风书院、紫竹园区幸福五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博物馆、区图书馆等城区人文空间纷纷因地制宜设立“修齐讲堂”,人群在哪里,讲堂就开在哪里,流动的是讲堂,流淌的是文化,通过激活城区道德文化力量,实现区域内“修齐讲堂”讲者共聚、讲堂共建、讲本共编的共建共享局面,形成了政府、社会、市民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讲堂建设格局。
3.注重多点传播,放大影响
“修齐讲堂”主动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市民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积极运用现代媒介传播文明理念,推动实际工作,不断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打造“修齐讲堂”视觉识别系统。讲堂在塑造功能美、内容美之余,也格外关注形式美,坚持做内外兼修的人文空间,做有仪式感的人文空间。二是形成“修齐讲堂”传播模式。运用现代传媒理念,借助“文明闵行”“视听闵行”等微信公众号,开讲前推送讲堂预告,接受社会报名,开讲后推送讲堂精彩听读版内容,不断提升“修齐讲堂”的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提升城区文明软实力。三是探索“修齐讲堂”现场直播。4月22日,资深媒体人白子超先生携新书《白说论语》在钟书阁“修齐讲堂”开讲,东方网全程同步直播。4月25日,莘庄天荟skyclub“修齐讲堂”邀请文史专家熊月之教授讲述“拾忆家事家史,传承家训家风”,网络直播吸引了2000多名观众在线观看,11100多名观众点赞。
(责任编辑周巍)
“修齐讲堂”于2017年1月23日正式开讲,讲堂先后被《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探索与争鸣》《闵行报》《上海与台湾》等报刊和新华网、中国文明网、中国新闻网、经济参考网、中国网、东方网等网站报道了20余次。沪上社科名家上海大学邓伟志,复旦大学余源培、胡守钧,华东师范大学朱贻庭、王家范、赵修义等教授纷纷寄语“修齐讲堂”。经过半年的精心打造,修齐讲堂得到了市民的充分肯定,在社会上形成了良好声誉。我们的理念和做法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紧紧跟着时代走。打造市民修身齐家、睦邻友善的道德文化新空间
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只有顺应时代大势,把握时代脉搏,跟上时代步伐,才能做到发时代之声,领风气之先。修齐讲堂就是基于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之大潮流而创办。
1.借智传统文化,画出城区建设最美同心圆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当前,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国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修身”“齐家”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取名“修齐讲堂”,就是要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凝聚社会价值共识,坚定市民文化自信,积极发挥文化的滋养涵育作用,用人文精神增添城区魅力,用文化生活打造城区气质,深入挖掘城区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色,外树高楼大厦,内塑精神大厦,画出城区建设最美同心圆,彰显闵行生态宜居现代化主城区特有的风度气韵。
2.借力文化名人,寻求市民精神最大公约数
人是城区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也是最大资源。“修齐讲堂”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启身边人”的方式,积极发挥公众人物示范引领作用、专家学者指导咨询作用,先后邀请尚长荣、瞿世镜、六小龄童、曾崇信、赵丽宏、吴颐人、南国熙、彭瑞高、马莉莉、乔榛、何占豪、叶辛等文化名人和专家学者讲述修齐故事,阐明修齐道理,分享修齐经验,积淀现代修齐文明,丰富东方智慧宝库,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打造城市精神,外树形象、内聚人心,寻求市民精神最大公约数。
3.借势睦邻空间,打通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修齐讲堂”作为新时期闵行区着力打造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与闵行区“邻里中心”建设紧密衔接。按规划,闵行区将于2020年末建成100个左右具有区域特色、功能多样的“邻里中心”,“修齐讲堂”借势“邻里中心”建设,不断培养市民的文明行为和文明习惯,培育地缘情感、强化家园纽带、塑造城区人的责任与担当等公共精神,打通先进思想和道德文化服务的最后—公里。
二、紧紧跟着人心走,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新平台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调研考察时指出:“上海一定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深入人心,努力在这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贵在坚持知行合一、坚持行胜于言,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修齐讲堂始终按照“细、小、实”的要求,传播核心价值观,防止概念化、标签化、空洞化。
1.以文化人,润物无声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先生在“修齐讲堂”首讲中,说曹操,论魏征,谈于成龙,以贯穿其艺术人生的三位历史人物为线索,漫谈戏曲人的修齐之路。他在首讲中深情地谈到,要“用最好听的声音、最动人的念白、最好看的舞蹈、最动情的表演,讲好中国故事,演绎英雄豪杰,陶冶观众情操”,尚老塑造的是人物,修补的是人心,修复的是社会,生动诠释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修齐讲堂”以个人讲述与现场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核心价值理念与实际生活世界的无缝对接,着力营造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
2.家风家训,默化于心
上海社会科学院终身教授,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瞿世镜先生从“思想开明、爱国思乡、助学修文、见义勇为”的家风家训谈起,以祖辈、父辈、自身的事例生动地再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传承,及其对于国家、家庭、个人的影响及意义。声音的雕刻大师,配音泰斗乔臻先生坚守“真诚宽容感恩,自尊自律自爱”的家风家训,曾七次与死神狭路相逢,被誉为中国的保尔。乔臻先生以其亲身经历鼓舞鼓励现场听众,真诚对待自己,真诚对待他人,真诚对待事业,面对挫折永不消沉,永远努力去追求信仰。
3.旧学新知,启迪大众
著名作家赵丽宏用中外文学艺术知识,诠释“中国人如何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对民族、国家和自己的文化保持一份责任感。著名作家彭瑞高从上海话、市民性格来阐明重视市民修养的道理。著名表演艺术家“六小龄童”从章氏猴戏家族艺术传承说起,启迪人们感悟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闵行本土文化名人张乃清讲述闵行本土雕塑大师张充仁的艺术成就和家国情怀,激发市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著名作曲家何占豪,讲述《梁祝》《龙华塔》《英雄泪》等作品的故事,讓人们在欣赏音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鼓舞斗志。
三、紧紧跟着人群走。打造提升思想道德传播力影响力的新载体
我们在实践中深切感到,在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领域,也迫切需要进行“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按照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有的放矢,开展工作,修齐讲堂注重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索。
1.注重需求导向,分层分类
为满足市民群众的多元需求,“修齐讲堂”建设注重因人而异,讲求量身定制、量体裁衣,努力兼顾大众传播和小众品味。琴棋书画、旧学新知,家风家训、人生感悟等,都是“修齐讲堂”的讲述内容,如,闵行区级机关党工委将诵读与“修齐讲堂”相结合,鼓励诵读经典、诵读美文、诵读美德。团区委将推进“修齐讲堂”与提倡青年深阅读相结合,组织“悦读青春”系列活动。区摄影家协会在“穿越罗布泊”活动中开设星空下的“修齐讲堂”,在罗布泊荒野夜幕下,讲述《荒野摄影视觉艺术》。区内人文项目闵图妈妈小屋、成长ing、朗读天使等共同策划出品“母亲节”亲子“修齐小课堂”。丰富多彩的“修齐讲堂”让市民在主动参与中培养现代文明意识,形成良好文明习惯。
2.注重社会参与,共建共享
3月5日,“修齐讲堂”牵手最美书店钟书阁,迈出了“开门办讲堂”的第一步。4个月来,“修齐讲堂”广泛发动区域内各艺术场馆、书院、咖啡馆、书店等城区文体娱空间以及区域文明文化建设力量,携手参与闵行公共精神的塑造、公共社会的构造,莘庄工业区礼享谷、莘庄天荟skyclub、恒南书院、沐风书院、紫竹园区幸福五号、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博物馆、区图书馆等城区人文空间纷纷因地制宜设立“修齐讲堂”,人群在哪里,讲堂就开在哪里,流动的是讲堂,流淌的是文化,通过激活城区道德文化力量,实现区域内“修齐讲堂”讲者共聚、讲堂共建、讲本共编的共建共享局面,形成了政府、社会、市民多方参与、良性互动的讲堂建设格局。
3.注重多点传播,放大影响
“修齐讲堂”主动适应信息传播方式和市民接受习惯的深刻变化,积极运用现代媒介传播文明理念,推动实际工作,不断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一是打造“修齐讲堂”视觉识别系统。讲堂在塑造功能美、内容美之余,也格外关注形式美,坚持做内外兼修的人文空间,做有仪式感的人文空间。二是形成“修齐讲堂”传播模式。运用现代传媒理念,借助“文明闵行”“视听闵行”等微信公众号,开讲前推送讲堂预告,接受社会报名,开讲后推送讲堂精彩听读版内容,不断提升“修齐讲堂”的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提升城区文明软实力。三是探索“修齐讲堂”现场直播。4月22日,资深媒体人白子超先生携新书《白说论语》在钟书阁“修齐讲堂”开讲,东方网全程同步直播。4月25日,莘庄天荟skyclub“修齐讲堂”邀请文史专家熊月之教授讲述“拾忆家事家史,传承家训家风”,网络直播吸引了2000多名观众在线观看,11100多名观众点赞。
(责任编辑周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