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扮演着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等重要角色,但是迫于各种压力和生存问题,使得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流失严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涉及到国家政策、财政投入、农村转型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以及基层干部自身等多个方面,因此,必须尽快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层干部 生存 对策
在“三农”问题中,农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党、政府部门的角色和作用也经常为人们提及,但是作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农村基层干部一方面所充当的是政策实施者和执行者,另一方面又是责任的承担者或者“罪魁祸首”,他们的生存状况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但是诸多事实表明,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基层干部的生存现状及其根源
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的集体上访事件频繁,特别是以河南、安徽等不发达地区居多,这从某种程度上透视了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的生存状态。在部分地区如江西省,政府部门提倡甚至出台多种措施鼓励农村基层干部停薪留职“下海”,甚至还有留职而又不停薪的情况。即使自愿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基层干部也面临着各种压力,比如上级政府的施压、基层群众的不满等,导致心态严重扭曲、失衡,工作缺乏积极性。如此种种,究其原因,涉及到很多因素,有国家政策方面的,也有来自基层政权方面的,还有自身方面的。一般来说,这些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 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和贯彻实施,比如农业税的免除,使得农民不再过度依赖基层组织而生存,结果造成农村基层干部原有的权力分散,并且逐步削弱,甚至不少部门(如农经站)完全成了摆设。这种权力的逐渐丧失使得基层干部失去了应有的权威,自然就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2. 财政投入上的不足和困难,使得农村各项基层工作如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开展起来,而且基层干部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入不敷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基层干部的工资甚至都不能按月正常发放。即使能够发放,大多数情况下,也毫无规律而言,难以养家糊口。这种经济上的负担也是造成大批农村基层干部选择停薪留职的直接原因。
3. 当代农村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保护意识日益强烈,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不再唯基层干部至上。一旦合法权益受到非法的侵害和剥夺,农民就会奋起反抗,甚至越级反映,如集体上访,在一些地区还进行规模庞大、性质恶劣的集体暴力事件。这种频繁的农民上访和集体暴力事件一定程度上会使基层干部的信心受挫,在行为上自然也就有所顾忌,难以完全放开手脚。
4. 农村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的兴起,例如乡镇企业,使得基层管理体制逐渐多元化,基层干部不再控制全部的权力,这进一步削弱了基层政权及其干部的作用和地位。在一些经济和观念落后的地区,宗教活动的频繁发生,在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的同时,也给基层干部的权威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5. 农村基层组织多由血缘、亲缘为主的关系网络所构成,基本特征表现为关系错综复杂,管理混乱无序,尚未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使得一些缺乏背景的基层干部因对前途悲观导致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6. 除此之外,基层干部自身也负有一定的责任。长期的工作不力,官僚主义的作风,甚至贪污腐败,使其合法性权威不断下降,继而出现了信任危机。以前有事找村干、支书解决已逐渐成为一种鲜见。
二、解决对策
鉴于以上分析,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问题的解决是关键,但是基层干部也是一颗重要棋子,毕竟他们是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问题也同样不能忽略。对此,需要给予他们以充分的关注,并致力于问题的解决。
1. 需要改革农村基层政权体制,明确基层各部门的权限和分工,从而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综观当前的农村基层政权,机构臃肿、人满为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内部管理混乱,不少职能部门重叠,许多岗位可有可无,人员配备也极不合理。这种管理体制直接造成了许多农村问题的解决不当或不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农村基层机构改革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落后的管理体制和方式,建立合理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从而逐步提高农村基层政权的及时性、针对性和高效性。
2.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的人心涣散、工作消极等问题突出的现状,有必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舆论宣传和提供心理辅导,逐步提高心理素质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使他们以更平和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很现实的工作就是,必须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保障最起码的经济收入,以免除后顾之忧。
3. 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基层干部自身需要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角色观念和官僚作风,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尤其是注重发挥“精英”农民(比如回流的农民工)的作用。大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在充分考虑农民需求的基础上,把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尽量让人民满意。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那样,要从农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出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弄虚作假的形象工程,摆花架子。农村干部是为农民服务的,谁当干部,干得怎么样,发言权在农民群众。通过一些为基层群众提供的切实服务,逐步重建农村基层干部的信任和权威,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4. 积极鼓励并支持民间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如扶贫协会、劳务输出组织等,以分担政府部门的部分职责,减轻政府压力。例如,针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的状况,可以尝试建立劳务输出或中介组织。一般来说,负担越少,责任越轻,政府的效率往往也就越高。同时,需要正确地引导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比如一些宗教活动有着很坚实的群众基础,如果能够正确引导这些组织活动,不仅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还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5. 加大农村的资金投入,并加强资金的有效运作和管理。在当前总体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县、乡两级财政部门要合理配置,力争把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到最急需的建设当中去,比如基础设施、文化娱乐场所等。同时,有针对性地减免贫困农民子女上学的费用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而愿意相信党和政府,支持基层干部。
总的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上的身心压力。只有努力改变他们的生存问题,才能把基层干部那颗“漂泊的心”拉回来,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去领导和组织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 农村基层干部 生存 对策
在“三农”问题中,农民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党、政府部门的角色和作用也经常为人们提及,但是作为政府和农民之间的桥梁,农村基层干部一方面所充当的是政策实施者和执行者,另一方面又是责任的承担者或者“罪魁祸首”,他们的生存状况却往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尤其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干部的作用更加不容忽视。但是诸多事实表明,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正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那么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该如何解决以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农村基层干部的生存现状及其根源
近年来,农村基层干部的集体上访事件频繁,特别是以河南、安徽等不发达地区居多,这从某种程度上透视了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的生存状态。在部分地区如江西省,政府部门提倡甚至出台多种措施鼓励农村基层干部停薪留职“下海”,甚至还有留职而又不停薪的情况。即使自愿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基层干部也面临着各种压力,比如上级政府的施压、基层群众的不满等,导致心态严重扭曲、失衡,工作缺乏积极性。如此种种,究其原因,涉及到很多因素,有国家政策方面的,也有来自基层政权方面的,还有自身方面的。一般来说,这些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 一系列国家宏观政策的出台和贯彻实施,比如农业税的免除,使得农民不再过度依赖基层组织而生存,结果造成农村基层干部原有的权力分散,并且逐步削弱,甚至不少部门(如农经站)完全成了摆设。这种权力的逐渐丧失使得基层干部失去了应有的权威,自然就缺乏工作的积极性。
2. 财政投入上的不足和困难,使得农村各项基层工作如基础设施建设,很难开展起来,而且基层干部的基本生活无法得到保障,入不敷出。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区,基层干部的工资甚至都不能按月正常发放。即使能够发放,大多数情况下,也毫无规律而言,难以养家糊口。这种经济上的负担也是造成大批农村基层干部选择停薪留职的直接原因。
3. 当代农村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是,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诉求和保护意识日益强烈,自主性和独立性不断增强,不再唯基层干部至上。一旦合法权益受到非法的侵害和剥夺,农民就会奋起反抗,甚至越级反映,如集体上访,在一些地区还进行规模庞大、性质恶劣的集体暴力事件。这种频繁的农民上访和集体暴力事件一定程度上会使基层干部的信心受挫,在行为上自然也就有所顾忌,难以完全放开手脚。
4. 农村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组织的兴起,例如乡镇企业,使得基层管理体制逐渐多元化,基层干部不再控制全部的权力,这进一步削弱了基层政权及其干部的作用和地位。在一些经济和观念落后的地区,宗教活动的频繁发生,在给社会稳定带来威胁的同时,也给基层干部的权威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5. 农村基层组织多由血缘、亲缘为主的关系网络所构成,基本特征表现为关系错综复杂,管理混乱无序,尚未形成合理的竞争机制,使得一些缺乏背景的基层干部因对前途悲观导致工作的积极性不高。
6. 除此之外,基层干部自身也负有一定的责任。长期的工作不力,官僚主义的作风,甚至贪污腐败,使其合法性权威不断下降,继而出现了信任危机。以前有事找村干、支书解决已逐渐成为一种鲜见。
二、解决对策
鉴于以上分析,要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民问题的解决是关键,但是基层干部也是一颗重要棋子,毕竟他们是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其问题也同样不能忽略。对此,需要给予他们以充分的关注,并致力于问题的解决。
1. 需要改革农村基层政权体制,明确基层各部门的权限和分工,从而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综观当前的农村基层政权,机构臃肿、人满为患,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内部管理混乱,不少职能部门重叠,许多岗位可有可无,人员配备也极不合理。这种管理体制直接造成了许多农村问题的解决不当或不力。因此,有必要加大农村基层机构改革的力度,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上落后的管理体制和方式,建立合理的竞争和激励机制,从而逐步提高农村基层政权的及时性、针对性和高效性。
2. 针对农村基层干部的人心涣散、工作消极等问题突出的现状,有必要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过舆论宣传和提供心理辅导,逐步提高心理素质和承受压力的能力,使他们以更平和的心态和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当中。当然,要做到这一点,一个很现实的工作就是,必须适当提高他们的工资待遇,保障最起码的经济收入,以免除后顾之忧。
3. 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基层干部自身需要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角色观念和官僚作风,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尤其是注重发挥“精英”农民(比如回流的农民工)的作用。大力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在充分考虑农民需求的基础上,把各项工作真正做到实处,尽量让人民满意。正如温家宝总理指出的那样,要从农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出发,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不搞形式主义的达标升级活动,不搞弄虚作假的形象工程,摆花架子。农村干部是为农民服务的,谁当干部,干得怎么样,发言权在农民群众。通过一些为基层群众提供的切实服务,逐步重建农村基层干部的信任和权威,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群众基础。
4. 积极鼓励并支持民间组织的建设和发展,如扶贫协会、劳务输出组织等,以分担政府部门的部分职责,减轻政府压力。例如,针对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的状况,可以尝试建立劳务输出或中介组织。一般来说,负担越少,责任越轻,政府的效率往往也就越高。同时,需要正确地引导传统的农村文化建设,比如一些宗教活动有着很坚实的群众基础,如果能够正确引导这些组织活动,不仅能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还有利于农村的稳定和发展。
5. 加大农村的资金投入,并加强资金的有效运作和管理。在当前总体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县、乡两级财政部门要合理配置,力争把有限的资金充分发挥到最急需的建设当中去,比如基础设施、文化娱乐场所等。同时,有针对性地减免贫困农民子女上学的费用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从而愿意相信党和政府,支持基层干部。
总的说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而当前农村基层干部正面临着工作和生活上的身心压力。只有努力改变他们的生存问题,才能把基层干部那颗“漂泊的心”拉回来,才能使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更有信心、更有动力去领导和组织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