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3年的美国微软公司(Microsoft),以283.65亿美元"营业收入"排名美国500强企业中第47位;以2633.99亿美元市值排序"全球品牌榜"第2位;如今的微软公司,已经正在摆脱IT业中间工序——软件企业的形象,以新经济"整体创新"的全功能杀入IT全领域。
靠“敢为天下先”而杀成“世界第一新兴企业”的微软公司,目前,为了企业源头“利益”的最大扩张、企业“成本”的最大缩小,正进行着自己有史以来的彻底的“大革命”,让我们看看比尔·盖茨所发动的、已经看得出来龙去脉的这场微软帝国的“大革命”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浪潮排山倒海,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多端,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处在风口浪尖之上,这要求企业家审时度势,勇于和善于变革。巩胜利先生的文章值得一读,他描述了微软公司进行的全面改造,亦即新一轮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告诉我们一个古老而弥新的真理:“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张 德
公司组织与管理构架的变革,一直以来都是全球企业发展的根本性最尖端的课题。世界跨国巨头微软公司的变革,更是每每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中枢,2003年微软的变革,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2003年7月,自美国西亚图传出消息:有资本主义"经典"之称、来自世界"第一新兴企业"的微软公司正在全球进行公司组织重新构架,比尔·盖茨要对微软公司动历史空前的大手术,对组织构架全部推倒重来。据世界各地的信息反馈,到7月上旬,微软(中国)及美国本土以外的所有公司已经调整完毕,微软除美国本土以外,设立在世界各国、区域的公司经理95%以上发生了变化。
A、微软帝国从管理理念到产品实践,着手解决企业发展中日益显现出的管理冲突,进而减少内耗、降低成本,以使与生产抵触和资本运行的“摩擦力”降至更小或剔除。
微软公司彻底摧毁了本部以外的、包括亚太地区、拉美、北美、欧洲、中东等五大区域组织管理构架,以微软公司现有的7个主打产品主线来重新构建组织与管理体系,使微软产品没有了区域与国界之分。这是微软公司此次"大革命"的核心之变。
据微软公司出笼的“说法”解读:这是全球企业界起于“事业部”而又完全打破“事业部”设置的一种新的、高屋建瓴的管理方式,也是“新经济”的起点与终点、产品生产者与使用消费者处在“一点”的崭新实践,这种设置几乎是取消了所有产品流通的中转、所有进行着的“中间环节”,进而与所有产品使用者、客户一步到位、直接面对交接和对话。
B、建树更新的、充满活力的资本机制,是现代优秀企业、滚滚而来的财源的"发动机"。从微软发动的"大革命"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与员工的"三对关系":一是努力与政绩的关系;二是绩效与报酬的关系;三是得到的报酬与实际理想报酬的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微软公司对企业员工除了激励创新之外,微软的员工还拥有红利,可以说员工也是企业的"老扳"。2003年7月9日,微软公司将其一贯实施的"资本激励机制"全面废止,进而全面实施一种新的运行方式:将实施数年、也属于当时独家首创的"股票认购报酬"制度停止,改为直接向微软所有员工发放股票——由原来的"填鸭式"、自己掏腰包,变成了"天上掉馅饼"式的"奖励制度"。增大了作为资本帝国——自身企业的活力和自主权。
企业"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第一尖端的重要"骨元素",是一个现代企业最尖端发展的"未来"。用微软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的话来讲,这一根本"激励制度"的变化,将使微软公司"留住和吸引更高素质雇员"——为拥有超一流的尖端人才把握住了"先机"。
有研究尖端企业的国际观察家分析,这是微软公司在世界其它顶尖级"新经济"企业中步步领先、占领至高点的新举措,也是与世界级"新经济"企业拉开距离的新较量。
C、微软反反复复的"大革命"是用新人、走新路,是打破原有懒散、缺乏活力组织构架和路线图的最佳选择。任何"大革命"的结果,结局往往都是裁员、走人。那么,这一过程,要预设好明白的"路线图",根据"路线图",让"留者"和"走者"发泄出最真实的感情和动力,经历一次类似"生死别离"的磨难,进而摆脱长期形成的对组织的依赖,重新设计企业组织构架以削弱产生和依赖的中间环节,使企业时常保持活力之源,产生更新的、接连不断的新动力。
就象山姆大叔发动的伊拉克、越战、沙漠风暴等战争要有强大的财力做保障一样,微软公司为发动这次"大革命",也储备了460亿美元现金,作为强大的后盾。使微软公司敢于搬动世界各国IT经理人,频频换血,从而冶炼微软公司在世界各国的高层精英。这也是微软成功、高过其它尖端级企业的决定性手段。以微软在全球的四大公司之一微软(中国)公司为例,10多年时间频频换帅,每一位总裁任职平均不到两年时间。
微软公司非常清楚,正是因为其产品Windows和Office的高度垄断,使得微软公司不怎么、也不特别需要顶天立地的"经理人"和"有独创精神者"。现在,微软公司撤掉在全世界所有洲际管理组织、高级经理人、CEO的机构,纵深直入世界各国和营销使用客户的源头。有资深评论家分析估计:微软此次资本的"大革命",至少可以降低15%以上的巨大中间环节和成本,也就是一年节省总费用将有可能达到150亿美元左右。
D、微软帝国发动接二连三的"大革命",已经反复了数次,但一次比一次更有深度和广度。微软"大革命"也有原则:"大革命"是管理的破旧立新——决策者必须要做一个重要的轮回工作,就象周而复始,但是螺旋式上升;接着是要明白"大革命"的预期——摧毁些什么、建树些什么、保留些什么、更替掉什么,最后结果,是降低“新经济”的中间环节,尽力剔除“大革命”的所有耗损。
比尔·盖茨的老搭挡、微软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向全球透露:“微软必须彻底改造”,这是微软最高决策层代表微软公司向全世界透露的消息。巴尔默进一步深层分析说:在微软Windows和Office看家的软件领域,我们几乎发展到了极限。要让微软公司能继续增长和领跑“新经济”,就必须彻底改造公司的组织结构;我们确实犯过一些错误——如引进了新的专利模式,最终导致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难解的“垄断”问题,对微软的软件,我们必须做更多的工作,让它们适应不同的法律和社会规则;从根本上改变微软僵死的企业形象,已经第一次向全球的大客户、政府公开开放了Windows源代码;开辟“新经济、新领域、新领地,互联网已经列入计划,搭建Windows平台操作系统,使其更便利的与个人电脑、手机、定位器或游戏机、所有的“可移动”电子产品“互联互通、互相兼容”,以至所有人们的生活。”
21世纪的微软公司,已经撕毁了自己过去发家和现在巅峰的管理规则和财富分配方式,已经走在了向更高方向跨越的十字路口。微软公司虽然无法把时钟往后拨动,但它们必须将"资本主义的榜样"重新回炉冶炼,必须打破自己酿就的垄断苦酒坛,去与世界所有的人们来广泛合作。有国际观察家分析说:“史蒂夫·巴尔默能够抓住人们的心”,他与比尔·盖茨不同,巴尔默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上非常普通的、你我中的一分子。
E、微软最为雄心勃勃的是进入互联网、"互联互通、互相兼容"时代,正在加紧互联网、IT、网络、移动电话、电脑等所有电子产品的一体化,被命名为"智能手机"的产品已经问世,并将于8月份向全球推出。据美国主流媒体报道评述分析说,这种全功能"智能手机",一旦形成足够的市场份额,传统的通信固话、移动、互联网接入等等基础电信产业,就将彻底推翻被重新洗牌。这就是说:IT巨头们要革通讯产业的命!
前不久,微软最高层公开其“彻底改造计划”,已经开始向电信整个产业的“互联互通”着手和与整个电子通信产业“相互兼容”的实践。而“智能手机”正是与互联网、IT、网络、固话、移动电话、电脑等兼容的第一代产品。中国IT制造商多普达、华硕、中国电子、联想、TCL等也都强势进入到微软"智能手机"制造商的阵营。但“智能手机”目前的市场拥有量十分有限,到现在只占到全球手机市场的1.7%,但到2006年后市场总量可以达到2000万台以上。“这是全球IT产业的一个巨大商机”——业界因此而欣喜若狂。这是微软“彻底改造”、雄心勃勃计划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微软不仅仅要有“窗”(Windows),今后还要进“门”,而且破门而入,堂堂正正的进入IT全行业,驾驭IT从起点、中间、到终端的所有产品市场。
在现代社会,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你大胆的去设想,又肯用手、用脚加以积极实践,那么你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微软以“智能手机”开始实现他再领世界风骚的世纪美梦。
F、微软正开始进入新一轮、金灿灿的丰收季节。在新世纪到来之初,美国媒体曾全面报道说,“微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而那时微软就开始顺应潮流进行战略调整,决定向IT领域"整体创新"突破。到2003年,微软已近而立之年,除了保持和继续软件领域“视窗”的优势之外,还全面向IT领域进发,现在已经完成了IT全领域的布道,开始大面积的进入电信领域,甚至进入汽车领域,与汽车巨头宝马、奔驰等公司进行汽车电子软件合作,并进入音响领域,与世界音响巨头键伍、索尼、三洋等制造商合作。
史蒂夫·巴尔默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变革和创新”战略,那么微软将在这个“窗口”上“等死”或直到老态龙钟——“老死”。2004年将是微软“整体创新”计划实施的第3个年头,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看出微软在纯软件商之外、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形象。
当然,要改变一个“天下第一”软件企业绝非易事,微软还要克服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难题。⑴微软公司现今的投资回报率仅为1%,是微软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更令人痛心的是产生过一些重大的投资失误,电视机机顶盖的历史阴影至今挥之不去,也无法得到回报,前不久电信和光缆公司投资100亿美元被注销;⑵微软Linux要开放源代码才有可能比Windows有后劲,成为新的增长点;⑶要培养新的消费群体,增加消费者的信心和信任,而不是被迫花钱来购买"视窗"产品。
G、用"大革命"促"大丰收",享受"大丰收"的快乐,是所有人都愿意做的好事。比尔·盖茨曾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员工的绩效大多数被高估。可见,不间断地进行绩效反馈和平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以使"大丰收"能够真正从源头起到激励企业员工进步而发生作用和效力。
到2003年6月30日,微软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总市值高达2845亿美元,正酝酿着向其股东派发高达100多亿美元的红利,预计9月1日可全面到位实施。据微软公司已经出笼的分配部署显示,首席技术执行官、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将分得本年度9950万美元的红利,微软总裁、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将分得3768万美元红利,而微软现今的5000名高级雇员,也将首次享受分红。而以往微软公司只将"红利"分给它的投资人,员工从来没有得到过。
H、微软在中国10年来,一直没有进入角色,水土不服、甚至严重的反水土。这个连续10数年全球1000家企业排名前十名、连续10数年平均股票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连续10数年每年平均销售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微软公司,在中国市场数年以来每年却一直只有几亿美元的销售额。在世界著名的跨国企业中,微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是最寒酸的。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1000家市值最高公司排行榜”中,微软公司身后的其它跨国公司如宝洁(中国)公司、IBM(中国)公司、戴尔(中国)公司、可口可乐(中国)公司、诺基亚(中国)公司、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等在华企业,都以数百亿、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过微软。以2002年排在以上跨国公司最后一位的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为例,微软中国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只有摩托罗拉中国公司营业额的1/10不到。2003年8月,微软中国公司的最高层再次换血,原摩托罗拉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被任命为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这能摆脱这家世界著名企业在中国市场及形象的绝对弱势地位吗?已经走过了28年历程的微软,又成了吸引世界眼球的第一企业。
微软走在自己创造的、又每每被挖断、再拓展扩宽、不断变更的创新之路,微软能走多远?能走向何方?能不能超过自己历史的上一个而产生新活力?
新经济时代的微软,就在你、我、他的身边。让全世界拭目以待。让我们洞悉、把握和跟进。
巩胜利:著名中国问题学者,著名财经、社会类评论家。代表作有:《中国“春运”:暴富了谁?掠夺了谁?》、《21世纪:生生死死“新经济”》、《“广交会”何以成为伪劣商品的天堂?》等。其《来自中国彩电第一品牌的内幕》一文,引起很大反晌。该作者还在国际媒体《财富》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中时报》、《欧洲时报》等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
靠“敢为天下先”而杀成“世界第一新兴企业”的微软公司,目前,为了企业源头“利益”的最大扩张、企业“成本”的最大缩小,正进行着自己有史以来的彻底的“大革命”,让我们看看比尔·盖茨所发动的、已经看得出来龙去脉的这场微软帝国的“大革命”吧。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浪潮排山倒海,企业所处的环境变化多端,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处在风口浪尖之上,这要求企业家审时度势,勇于和善于变革。巩胜利先生的文章值得一读,他描述了微软公司进行的全面改造,亦即新一轮的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告诉我们一个古老而弥新的真理:“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张 德
公司组织与管理构架的变革,一直以来都是全球企业发展的根本性最尖端的课题。世界跨国巨头微软公司的变革,更是每每牵动着全球资本市场的神经中枢,2003年微软的变革,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
2003年7月,自美国西亚图传出消息:有资本主义"经典"之称、来自世界"第一新兴企业"的微软公司正在全球进行公司组织重新构架,比尔·盖茨要对微软公司动历史空前的大手术,对组织构架全部推倒重来。据世界各地的信息反馈,到7月上旬,微软(中国)及美国本土以外的所有公司已经调整完毕,微软除美国本土以外,设立在世界各国、区域的公司经理95%以上发生了变化。
A、微软帝国从管理理念到产品实践,着手解决企业发展中日益显现出的管理冲突,进而减少内耗、降低成本,以使与生产抵触和资本运行的“摩擦力”降至更小或剔除。
微软公司彻底摧毁了本部以外的、包括亚太地区、拉美、北美、欧洲、中东等五大区域组织管理构架,以微软公司现有的7个主打产品主线来重新构建组织与管理体系,使微软产品没有了区域与国界之分。这是微软公司此次"大革命"的核心之变。
据微软公司出笼的“说法”解读:这是全球企业界起于“事业部”而又完全打破“事业部”设置的一种新的、高屋建瓴的管理方式,也是“新经济”的起点与终点、产品生产者与使用消费者处在“一点”的崭新实践,这种设置几乎是取消了所有产品流通的中转、所有进行着的“中间环节”,进而与所有产品使用者、客户一步到位、直接面对交接和对话。
B、建树更新的、充满活力的资本机制,是现代优秀企业、滚滚而来的财源的"发动机"。从微软发动的"大革命"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与员工的"三对关系":一是努力与政绩的关系;二是绩效与报酬的关系;三是得到的报酬与实际理想报酬的关系。
进入21世纪以来,微软公司对企业员工除了激励创新之外,微软的员工还拥有红利,可以说员工也是企业的"老扳"。2003年7月9日,微软公司将其一贯实施的"资本激励机制"全面废止,进而全面实施一种新的运行方式:将实施数年、也属于当时独家首创的"股票认购报酬"制度停止,改为直接向微软所有员工发放股票——由原来的"填鸭式"、自己掏腰包,变成了"天上掉馅饼"式的"奖励制度"。增大了作为资本帝国——自身企业的活力和自主权。
企业"激励制度",是现代企业第一尖端的重要"骨元素",是一个现代企业最尖端发展的"未来"。用微软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的话来讲,这一根本"激励制度"的变化,将使微软公司"留住和吸引更高素质雇员"——为拥有超一流的尖端人才把握住了"先机"。
有研究尖端企业的国际观察家分析,这是微软公司在世界其它顶尖级"新经济"企业中步步领先、占领至高点的新举措,也是与世界级"新经济"企业拉开距离的新较量。
C、微软反反复复的"大革命"是用新人、走新路,是打破原有懒散、缺乏活力组织构架和路线图的最佳选择。任何"大革命"的结果,结局往往都是裁员、走人。那么,这一过程,要预设好明白的"路线图",根据"路线图",让"留者"和"走者"发泄出最真实的感情和动力,经历一次类似"生死别离"的磨难,进而摆脱长期形成的对组织的依赖,重新设计企业组织构架以削弱产生和依赖的中间环节,使企业时常保持活力之源,产生更新的、接连不断的新动力。
就象山姆大叔发动的伊拉克、越战、沙漠风暴等战争要有强大的财力做保障一样,微软公司为发动这次"大革命",也储备了460亿美元现金,作为强大的后盾。使微软公司敢于搬动世界各国IT经理人,频频换血,从而冶炼微软公司在世界各国的高层精英。这也是微软成功、高过其它尖端级企业的决定性手段。以微软在全球的四大公司之一微软(中国)公司为例,10多年时间频频换帅,每一位总裁任职平均不到两年时间。
微软公司非常清楚,正是因为其产品Windows和Office的高度垄断,使得微软公司不怎么、也不特别需要顶天立地的"经理人"和"有独创精神者"。现在,微软公司撤掉在全世界所有洲际管理组织、高级经理人、CEO的机构,纵深直入世界各国和营销使用客户的源头。有资深评论家分析估计:微软此次资本的"大革命",至少可以降低15%以上的巨大中间环节和成本,也就是一年节省总费用将有可能达到150亿美元左右。
D、微软帝国发动接二连三的"大革命",已经反复了数次,但一次比一次更有深度和广度。微软"大革命"也有原则:"大革命"是管理的破旧立新——决策者必须要做一个重要的轮回工作,就象周而复始,但是螺旋式上升;接着是要明白"大革命"的预期——摧毁些什么、建树些什么、保留些什么、更替掉什么,最后结果,是降低“新经济”的中间环节,尽力剔除“大革命”的所有耗损。
比尔·盖茨的老搭挡、微软公司总裁、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向全球透露:“微软必须彻底改造”,这是微软最高决策层代表微软公司向全世界透露的消息。巴尔默进一步深层分析说:在微软Windows和Office看家的软件领域,我们几乎发展到了极限。要让微软公司能继续增长和领跑“新经济”,就必须彻底改造公司的组织结构;我们确实犯过一些错误——如引进了新的专利模式,最终导致我们今天所面临的全球性难解的“垄断”问题,对微软的软件,我们必须做更多的工作,让它们适应不同的法律和社会规则;从根本上改变微软僵死的企业形象,已经第一次向全球的大客户、政府公开开放了Windows源代码;开辟“新经济、新领域、新领地,互联网已经列入计划,搭建Windows平台操作系统,使其更便利的与个人电脑、手机、定位器或游戏机、所有的“可移动”电子产品“互联互通、互相兼容”,以至所有人们的生活。”
21世纪的微软公司,已经撕毁了自己过去发家和现在巅峰的管理规则和财富分配方式,已经走在了向更高方向跨越的十字路口。微软公司虽然无法把时钟往后拨动,但它们必须将"资本主义的榜样"重新回炉冶炼,必须打破自己酿就的垄断苦酒坛,去与世界所有的人们来广泛合作。有国际观察家分析说:“史蒂夫·巴尔默能够抓住人们的心”,他与比尔·盖茨不同,巴尔默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上非常普通的、你我中的一分子。
E、微软最为雄心勃勃的是进入互联网、"互联互通、互相兼容"时代,正在加紧互联网、IT、网络、移动电话、电脑等所有电子产品的一体化,被命名为"智能手机"的产品已经问世,并将于8月份向全球推出。据美国主流媒体报道评述分析说,这种全功能"智能手机",一旦形成足够的市场份额,传统的通信固话、移动、互联网接入等等基础电信产业,就将彻底推翻被重新洗牌。这就是说:IT巨头们要革通讯产业的命!
前不久,微软最高层公开其“彻底改造计划”,已经开始向电信整个产业的“互联互通”着手和与整个电子通信产业“相互兼容”的实践。而“智能手机”正是与互联网、IT、网络、固话、移动电话、电脑等兼容的第一代产品。中国IT制造商多普达、华硕、中国电子、联想、TCL等也都强势进入到微软"智能手机"制造商的阵营。但“智能手机”目前的市场拥有量十分有限,到现在只占到全球手机市场的1.7%,但到2006年后市场总量可以达到2000万台以上。“这是全球IT产业的一个巨大商机”——业界因此而欣喜若狂。这是微软“彻底改造”、雄心勃勃计划最为重要的一部分。这部分告诉全世界的人们,微软不仅仅要有“窗”(Windows),今后还要进“门”,而且破门而入,堂堂正正的进入IT全行业,驾驭IT从起点、中间、到终端的所有产品市场。
在现代社会,有一句非常流行的话:“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只要你大胆的去设想,又肯用手、用脚加以积极实践,那么你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微软以“智能手机”开始实现他再领世界风骚的世纪美梦。
F、微软正开始进入新一轮、金灿灿的丰收季节。在新世纪到来之初,美国媒体曾全面报道说,“微软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而那时微软就开始顺应潮流进行战略调整,决定向IT领域"整体创新"突破。到2003年,微软已近而立之年,除了保持和继续软件领域“视窗”的优势之外,还全面向IT领域进发,现在已经完成了IT全领域的布道,开始大面积的进入电信领域,甚至进入汽车领域,与汽车巨头宝马、奔驰等公司进行汽车电子软件合作,并进入音响领域,与世界音响巨头键伍、索尼、三洋等制造商合作。
史蒂夫·巴尔默说,如果没有这样的“变革和创新”战略,那么微软将在这个“窗口”上“等死”或直到老态龙钟——“老死”。2004年将是微软“整体创新”计划实施的第3个年头,现在已经完全可以看出微软在纯软件商之外、一些令人眼花缭乱的新形象。
当然,要改变一个“天下第一”软件企业绝非易事,微软还要克服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难题。⑴微软公司现今的投资回报率仅为1%,是微软有史以来的最低水平,更令人痛心的是产生过一些重大的投资失误,电视机机顶盖的历史阴影至今挥之不去,也无法得到回报,前不久电信和光缆公司投资100亿美元被注销;⑵微软Linux要开放源代码才有可能比Windows有后劲,成为新的增长点;⑶要培养新的消费群体,增加消费者的信心和信任,而不是被迫花钱来购买"视窗"产品。
G、用"大革命"促"大丰收",享受"大丰收"的快乐,是所有人都愿意做的好事。比尔·盖茨曾做过调查,得出的结果是员工的绩效大多数被高估。可见,不间断地进行绩效反馈和平衡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以使"大丰收"能够真正从源头起到激励企业员工进步而发生作用和效力。
到2003年6月30日,微软公司在美国资本市场总市值高达2845亿美元,正酝酿着向其股东派发高达100多亿美元的红利,预计9月1日可全面到位实施。据微软公司已经出笼的分配部署显示,首席技术执行官、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将分得本年度9950万美元的红利,微软总裁、首席执行官史蒂夫·巴尔默将分得3768万美元红利,而微软现今的5000名高级雇员,也将首次享受分红。而以往微软公司只将"红利"分给它的投资人,员工从来没有得到过。
H、微软在中国10年来,一直没有进入角色,水土不服、甚至严重的反水土。这个连续10数年全球1000家企业排名前十名、连续10数年平均股票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连续10数年每年平均销售总额超过300亿美元的微软公司,在中国市场数年以来每年却一直只有几亿美元的销售额。在世界著名的跨国企业中,微软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业绩是最寒酸的。据统计数据显示,在“全球1000家市值最高公司排行榜”中,微软公司身后的其它跨国公司如宝洁(中国)公司、IBM(中国)公司、戴尔(中国)公司、可口可乐(中国)公司、诺基亚(中国)公司、摩托罗拉(中国)公司等在华企业,都以数百亿、数十亿美元的销售额超过微软。以2002年排在以上跨国公司最后一位的摩托罗拉中国公司为例,微软中国公司一年的销售额,只有摩托罗拉中国公司营业额的1/10不到。2003年8月,微软中国公司的最高层再次换血,原摩托罗拉全球资深副总裁兼中国区首席执行官陈永正被任命为微软公司副总裁、微软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这能摆脱这家世界著名企业在中国市场及形象的绝对弱势地位吗?已经走过了28年历程的微软,又成了吸引世界眼球的第一企业。
微软走在自己创造的、又每每被挖断、再拓展扩宽、不断变更的创新之路,微软能走多远?能走向何方?能不能超过自己历史的上一个而产生新活力?
新经济时代的微软,就在你、我、他的身边。让全世界拭目以待。让我们洞悉、把握和跟进。
巩胜利:著名中国问题学者,著名财经、社会类评论家。代表作有:《中国“春运”:暴富了谁?掠夺了谁?》、《21世纪:生生死死“新经济”》、《“广交会”何以成为伪劣商品的天堂?》等。其《来自中国彩电第一品牌的内幕》一文,引起很大反晌。该作者还在国际媒体《财富》杂志、《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美中时报》、《欧洲时报》等发表过一系列重要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