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178
临床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方法是甲型H1N1病毒咽拭子试验阳性。但该方法存在假阴性,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漏诊。我们通过总结本院确诊的30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6例初次甲型H1N1病毒咽拭子试验阴性,后复查为阳性确诊)发病后的胸部CT表现后发现,重症患者在发病后均有胸部病变,而所有胸部病变的CT表现都有相同的特点。因此,可判定甲型H1N1流感胸部病变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疑似和确诊的患者及早进行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胸部病变,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尤其是对高度疑似而病毒咽拭子阴性的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可通过特征性的胸部CT表现间接肯定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减少漏诊率。
目前关于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的报道较少,对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肺部感染的胸部CT表现多为对肺内病变影像学征象的表述[1],而无动态观察。我们发现,甲型H1N1胸部CT表现随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相对规律的变化,其中以出现临床症状后3天、7天及15天发生的变化最具特征性。现将甲型H1N1型流感合并肺部感染在不同时间内的胸部CT表现阐述如下,供大家探讨。
肺内病变的表现
我们总结的病例中肺内病变均为两肺散在多发,其中下叶后基底段均出现病灶,与一般肺炎局限于肺段或肺叶不同。发病后3天,肺内出现出现散在多发云团状渗出影(65%)或两肺多发“磨玻璃样改变”(35%),病灶内“支气管征象”明显。渗出性病灶以两肺上叶及两肺下叶基底段最为显著(图1)。磨玻璃样改变的病灶呈以肺门为中心的“大蝶翼样”分布,不伴有肺门增大及肺血管的增宽,并且病灶累及整个肺叶,与肺水肿可相鉴别。50%患者在做肺泡灌洗和痰检后未查出明显病原菌,考虑部分磨玻璃征是肺间质及肺实质渗出增生改变引起[2]。发病后7天,原有病灶范围扩大并趋于实变,支气管征象模糊,肺内出现新发病灶(图2)。发病后15天,病灶范围缩小,实变更明显,病灶内出现细纤维条索影,无新发病灶出现。随病程的延长,病灶密度变淡,逐步吸收,肺内纤维条索影逐渐减少。病灶密度均匀,无钙化等异常密度。
心脏表现:多数患者(75%)伴有心脏体积的增大,主要是右心房及左心室的扩大,扩大的房室短轴均超过55mm。心脏增大在发病后1周最明显,发病15天后心脏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约50%的患者出现心包積液,心脏增大越明显,心包积液越多。
肺动脉表现:我们发现多数患者肺动脉主干直径小于3cm,肺动脉无明显增宽。有部分患者肺动脉增宽,但主要是老年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的基础病。因此,我们认为甲型H1N1流感不易造成肺动脉增宽。
其他表现:胸水量少,多在3天后出现,15天内吸收;纵膈及肺门淋巴结无肿大,胸膜无肥厚。
图1 发病后3天,两肺散在云团状及磨玻璃 样改变,病灶内见明显支气管征象
图2 发病后7天,两肺病灶增多,原有病灶明 显实变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2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专题报告,2009.
2 贺文,马大庆.肺磨玻璃密度高分辨率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52-55.
3 陈疆红,马大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肺内残留病变CT表现的随访观察.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11:1161-1165.
临床确诊甲型H1N1流感的方法是甲型H1N1病毒咽拭子试验阳性。但该方法存在假阴性,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漏诊。我们通过总结本院确诊的30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6例初次甲型H1N1病毒咽拭子试验阴性,后复查为阳性确诊)发病后的胸部CT表现后发现,重症患者在发病后均有胸部病变,而所有胸部病变的CT表现都有相同的特点。因此,可判定甲型H1N1流感胸部病变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对疑似和确诊的患者及早进行胸部CT检查,有助于发现早期胸部病变,及时治疗,降低死亡率。尤其是对高度疑似而病毒咽拭子阴性的患者在出现临床症状后及时进行胸部CT检查,可通过特征性的胸部CT表现间接肯定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减少漏诊率。
目前关于甲型H1N1流感胸部CT表现的报道较少,对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肺部感染的胸部CT表现多为对肺内病变影像学征象的表述[1],而无动态观察。我们发现,甲型H1N1胸部CT表现随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相对规律的变化,其中以出现临床症状后3天、7天及15天发生的变化最具特征性。现将甲型H1N1型流感合并肺部感染在不同时间内的胸部CT表现阐述如下,供大家探讨。
肺内病变的表现
我们总结的病例中肺内病变均为两肺散在多发,其中下叶后基底段均出现病灶,与一般肺炎局限于肺段或肺叶不同。发病后3天,肺内出现出现散在多发云团状渗出影(65%)或两肺多发“磨玻璃样改变”(35%),病灶内“支气管征象”明显。渗出性病灶以两肺上叶及两肺下叶基底段最为显著(图1)。磨玻璃样改变的病灶呈以肺门为中心的“大蝶翼样”分布,不伴有肺门增大及肺血管的增宽,并且病灶累及整个肺叶,与肺水肿可相鉴别。50%患者在做肺泡灌洗和痰检后未查出明显病原菌,考虑部分磨玻璃征是肺间质及肺实质渗出增生改变引起[2]。发病后7天,原有病灶范围扩大并趋于实变,支气管征象模糊,肺内出现新发病灶(图2)。发病后15天,病灶范围缩小,实变更明显,病灶内出现细纤维条索影,无新发病灶出现。随病程的延长,病灶密度变淡,逐步吸收,肺内纤维条索影逐渐减少。病灶密度均匀,无钙化等异常密度。
心脏表现:多数患者(75%)伴有心脏体积的增大,主要是右心房及左心室的扩大,扩大的房室短轴均超过55mm。心脏增大在发病后1周最明显,发病15天后心脏形态逐渐恢复正常。约50%的患者出现心包積液,心脏增大越明显,心包积液越多。
肺动脉表现:我们发现多数患者肺动脉主干直径小于3cm,肺动脉无明显增宽。有部分患者肺动脉增宽,但主要是老年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的基础病。因此,我们认为甲型H1N1流感不易造成肺动脉增宽。
其他表现:胸水量少,多在3天后出现,15天内吸收;纵膈及肺门淋巴结无肿大,胸膜无肥厚。
图1 发病后3天,两肺散在云团状及磨玻璃 样改变,病灶内见明显支气管征象
图2 发病后7天,两肺病灶增多,原有病灶明 显实变
参考文献
1 张志勇.200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胸部CT表现.中华医学会第16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专题报告,2009.
2 贺文,马大庆.肺磨玻璃密度高分辨率C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52-55.
3 陈疆红,马大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肺内残留病变CT表现的随访观察.中华放射学杂志.2006,11:1161-1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