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93年以来,除中小学教科书以外的一般图书(以下简称图书)价格实行了市场调节价。总体看,图书价格放开后,大多数图书经营者能够依法经营、合理定价,图书市场价格秩序总体良好。但目前图书价格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严重扰乱了图书市场价格秩序,影响了图书出版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图书价格的规范引导。
一、当前图书市场价格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部分经营者定价行为不规范,存在欺骗性定价行为
图书与一般商品不同,出版时在封底和版权页要标明价格。一些出版单位忽视诚信,滥用自主定价权,利用图书标价这一特点,高标价、高折扣。如市场一些古典名著、百科全书、工具书、名人传记、管理全书等,标价奇高,动辄上千元一套,其印张单价高达8—10元(一般图书印张单价在1.5元左右),实际上图书一上市便以一到二折的价格出售。经营者显然是利用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理实施欺骗性定价。尽管从绝对量看,这类图书所占市场比重不高,但影响较大,严重干扰了图书市场正常的价格秩序,打击了读者消费信心。同时,这类图书还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公款消费者以标价报销,拿取高额折扣中饱私囊,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部分具有垄断出版、强制消费性质的图书价格过高,消费者反映强烈
突出反映在各种资格考试指定用书、行业标准用书等方面。这类图书具有强制消费特点,发行量较大,印制和发行成本低于一般图书。但据调查,目前资格考试指定用书平均印张单价为2元左右,较一般图书印张单价要高25%以上;行业标准用书价格更高,例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书,仅109页,价格却达到19元,印张单价高达5.24元。垄断出版、强制消费性质图书定价过高引起消费者强烈不满。
(三)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经济负担
国家对中小学教科书价格实行了严格管制,近年来多次降低价格,目前其平均印张单价在0.8元左右,经营成本利润率为5%左右,价格远低于一般图书价格。但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格,价格较教科书高一倍以上,平均成本利润率在40%以上。尽管国家规定了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学生强制销售教辅材料,但我国考试制度现状以及学校在教辅材料选用上所处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学生只能被动消费;教辅材料高额利润回扣更增加了有关部门和学校选用的积极性。部分省市有关部门还发布了推荐目录,引导学生集中购买教辅材料。实际调查结果,学生少则购买一、二套、多则购买三、四套教辅材料,有的学生甚至要购买五套。在一些地方,教辅材料费用占学生书本费的比重已经达到一半以上。
二、规范图书市场价格的建议
(一)依法制定图书行业价格管理规章
鉴于图书商品的特殊性,应依据《价格法》,制定适用于图书出版业的价格管理细则。一是明确图书价格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图书出版单位依法核算出版发行成本费用,科学合理制定图书价格;二是要求图书出版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使图书价格决策程序制度化,减少人为随意定价行为;三是加强图书明码标价制度管理,规定图书降价销售的条件,规范图书降价销售行为;四是依法界定图书市场各种不正当价格行为及规定相应处罚办法等。
(二)定期发布图书平均印张价格
在进一步完善图书价格统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图书平均印张价格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要对不同类别的图书平均印张单价分别进行监测、分析、统计,计算出各类图书的全国平均印张价格,每年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相关媒体上公布统计,为图书出版单位合理制定价格提供参考。
(三)采用综合手段,加强对“高标价、高折扣”等欺骗性定价行为的治理
在完善图书价格管理规章、建立图书价格发布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引导、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等综合措施,制止“高标价、高折扣”等欺骗性定价行为。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图书市场的监管,引导图书经营者依法经营、改进管理、合理定价,依法查处各种违规经营行为;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对企业定价行为的约束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惩治“害群之马”;媒体要广泛宣传图书价格政策,提高读者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对严重违法的价格行为,要在媒体上公开曝光。
(四)对资格考试指定用书、行业标准用书等图书价格依法实行必要的干预
考虑到资格考试指定用书、行业标准用书具有垄断经营、强制消费的特点,建议依据中央定价目录附录“存在买方或卖方垄断的商品和服务,在发生价格矛盾时,由国家计委进行协调和必要的管理”的规定,对用户反映强烈、价格明显过高的这类用书价格进行适当干预,限制其过高的出版、发行利润率,维护消费者利益。
(五)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并将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纳入政府价格监管范围
义务教育阶段减免学杂费后,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费用将成为学生主要经济负担。目前教科书价格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教辅材料过多过滥、价格和利润水平偏高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建议进一步整顿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秩序,规范教辅材料选用。同时,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纳入政府价格监管范围,实行与教科书同样的价格监管方式,以全面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制止高额回扣等腐败现象。
一、当前图书市场价格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部分经营者定价行为不规范,存在欺骗性定价行为
图书与一般商品不同,出版时在封底和版权页要标明价格。一些出版单位忽视诚信,滥用自主定价权,利用图书标价这一特点,高标价、高折扣。如市场一些古典名著、百科全书、工具书、名人传记、管理全书等,标价奇高,动辄上千元一套,其印张单价高达8—10元(一般图书印张单价在1.5元左右),实际上图书一上市便以一到二折的价格出售。经营者显然是利用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理实施欺骗性定价。尽管从绝对量看,这类图书所占市场比重不高,但影响较大,严重干扰了图书市场正常的价格秩序,打击了读者消费信心。同时,这类图书还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一些公款消费者以标价报销,拿取高额折扣中饱私囊,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
(二)部分具有垄断出版、强制消费性质的图书价格过高,消费者反映强烈
突出反映在各种资格考试指定用书、行业标准用书等方面。这类图书具有强制消费特点,发行量较大,印制和发行成本低于一般图书。但据调查,目前资格考试指定用书平均印张单价为2元左右,较一般图书印张单价要高25%以上;行业标准用书价格更高,例如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一书,仅109页,价格却达到19元,印张单价高达5.24元。垄断出版、强制消费性质图书定价过高引起消费者强烈不满。
(三)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居高不下,增加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经济负担
国家对中小学教科书价格实行了严格管制,近年来多次降低价格,目前其平均印张单价在0.8元左右,经营成本利润率为5%左右,价格远低于一般图书价格。但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实行市场调节价格,价格较教科书高一倍以上,平均成本利润率在40%以上。尽管国家规定了有关部门和单位不得向学生强制销售教辅材料,但我国考试制度现状以及学校在教辅材料选用上所处的主导地位,决定了学生只能被动消费;教辅材料高额利润回扣更增加了有关部门和学校选用的积极性。部分省市有关部门还发布了推荐目录,引导学生集中购买教辅材料。实际调查结果,学生少则购买一、二套、多则购买三、四套教辅材料,有的学生甚至要购买五套。在一些地方,教辅材料费用占学生书本费的比重已经达到一半以上。
二、规范图书市场价格的建议
(一)依法制定图书行业价格管理规章
鉴于图书商品的特殊性,应依据《价格法》,制定适用于图书出版业的价格管理细则。一是明确图书价格制定的原则和方法,引导图书出版单位依法核算出版发行成本费用,科学合理制定图书价格;二是要求图书出版单位建立、健全内部价格管理制度,使图书价格决策程序制度化,减少人为随意定价行为;三是加强图书明码标价制度管理,规定图书降价销售的条件,规范图书降价销售行为;四是依法界定图书市场各种不正当价格行为及规定相应处罚办法等。
(二)定期发布图书平均印张价格
在进一步完善图书价格统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图书平均印张价格信息的定期发布制度。要对不同类别的图书平均印张单价分别进行监测、分析、统计,计算出各类图书的全国平均印张价格,每年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在相关媒体上公布统计,为图书出版单位合理制定价格提供参考。
(三)采用综合手段,加强对“高标价、高折扣”等欺骗性定价行为的治理
在完善图书价格管理规章、建立图书价格发布制度的基础上,通过“法律规范、政府引导、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等综合措施,制止“高标价、高折扣”等欺骗性定价行为。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图书市场的监管,引导图书经营者依法经营、改进管理、合理定价,依法查处各种违规经营行为;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对企业定价行为的约束作用,加强行业自律,惩治“害群之马”;媒体要广泛宣传图书价格政策,提高读者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对严重违法的价格行为,要在媒体上公开曝光。
(四)对资格考试指定用书、行业标准用书等图书价格依法实行必要的干预
考虑到资格考试指定用书、行业标准用书具有垄断经营、强制消费的特点,建议依据中央定价目录附录“存在买方或卖方垄断的商品和服务,在发生价格矛盾时,由国家计委进行协调和必要的管理”的规定,对用户反映强烈、价格明显过高的这类用书价格进行适当干预,限制其过高的出版、发行利润率,维护消费者利益。
(五)规范中小学教辅材料选用,并将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纳入政府价格监管范围
义务教育阶段减免学杂费后,教科书和教辅材料费用将成为学生主要经济负担。目前教科书价格基本得到有效控制,但教辅材料过多过滥、价格和利润水平偏高问题依然突出。为此,建议进一步整顿教辅材料出版、发行秩序,规范教辅材料选用。同时,将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纳入政府价格监管范围,实行与教科书同样的价格监管方式,以全面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制止高额回扣等腐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