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与爱情双重困境的突破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gc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全安导演的《纺织姑娘》刻画了一位普通纺织女工李丽在身患绝症后寻找初恋,随后回归正常生活的故事。影片中部及结尾处李丽在铁轨上被追逐时的仓惶悲伤与笑容满面的对比,展示了突破身体与爱情双重困境前后的李丽精神面貌上的巨大反差,体现了突破困境后的李丽对爱情的满足和对死亡的认可。
  关键词:《纺织姑娘》 李丽 笑 双重困境 突破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 09-0110-02
  王全安导演的《纺织姑娘》讲述了生活平淡的纺织女工李丽,在被查出患有绝症血癌后,到北京找初恋男友探清事实了却心愿,最后回到西安发现爱情的故事。影片以李丽在铁轨上被工人追赶却欢笑着奔跑作结,初看似是李丽放弃卧轨后的奔跑片段的回放。但影片中部被追逐的李丽其实是仓惶悲伤的。那么,李丽如何从仓惶悲伤转变为笑容满面?这一笑容蕴含何种深意?从李丽身体与爱情双重困境的确立、突破中,我们或可得到答案。
  一、身体困境渐确立,爱情困境始突破
  李丽身体困境的确立始于确诊绝症。她本是一个纺织厂的女工,脾气大胆泼辣,有一个卖鱼的忠厚老实的丈夫,一个仅有几岁的正学钢琴的儿子,生活平凡而平静。这平静被突如其来的昏迷打破。她被确诊血癌,痛苦到躲在厕所里默默垂泪。这哭泣无声,压抑而沉重,表现出李丽的脆弱和对生活的无力。生病起初的李丽精神状态不佳,常恍惚发愣。在一次突然的病发中,她疼得在床上打滚、扯头发、抓被单。发病的痛苦让她发现自己对病痛无能为力,这给她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正因病痛带来的身心折磨,李丽采取了消极的应对方式——自杀。她拧开煤气,在蛋糕中插上药片(安眠药),连蛋糕带药嚼碎吞下。儿子突然回家破坏了她的计划,但她并未放下自杀念头,而是收起药片以待他日再次实施。
  身心的痛苦使李丽迷失了自我。从“患病”到“病发”到“自杀”,绝症逐步以痛苦、死亡威胁和打击李丽,李丽也被病痛摧毁理智,采取了消极的处理方式。病痛和消极求死为李丽打造了一个身体困境。但这并非她面临的唯一困境。[1]死亡将至的紧迫感促使李丽不再逃避“缺爱”的爱情困境,而是抱着圆梦心态积极应对。
  其爱情困境于影片开始便已显露。背向而卧、极少交流,李丽、胡小光夫妻与恩爱夫妻生活状态的差异表现了他们感情的疏淡。以善意的谎言隐瞒李丽病情是胡小光的温柔;在确诊癌症后独自躲起来哭是李丽的不依赖,她既要强也不爱胡小光。两人虽感情平淡但仍和平生活多年。然而癌症突至让李丽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工厂小情侣甜蜜的交往勾起她对初恋的怀念,工友的鼓舞让她初具勇气,死亡迫近的滋味让她焦虑不安,在火凤凰舞厅与舞伴的交谈让她终于鼓起勇气决定去北京寻找初恋。她在生命的最后一程选择以积极的方式试图突破爱情困境。见到初恋赵鲁寒后,李丽向他讲述了十年里发生的一切:为气父母而随意嫁人,婚姻不契合与丈夫“吵都吵不起来”,婚后不久父母相继离世,父亲临死前懊悔阻挠她恋情致使她随意嫁人。她的赌气是爱情遭威胁后的自卫反击,却使她陷入无爱婚姻,她“战胜”了父母,也因此失去了父母。“卫爱却失爱”“抗亲却失亲”的矛盾使她对生活茫然无措。这是李丽无法感受胡小光沉默中的温柔、一直陷于“缺爱”困境的重要原因。此外,对初恋无疾而终的耿耿于怀也禁锢了李丽。她以为失联是因为赵鲁寒单方面不回信,不料赵鲁寒根本没有收到她寄出的信,甚至结婚也是在听闻她的婚讯之后。双方皆未负心,命运的捉弄却让他们错过了彼此。在同游北戴河看到热恋时赵鲁寒告诉过她的海、听到船的叫声和海鸥的叫声后,李丽一偿多年夙愿,为初恋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以积极的态度了解失恋真相、实现初恋愿望,李丽方从上一段爱情的束缚中解脱出来,重新获得了恋爱能力,这也是她对爱情困境的第一步突破。
  二、“卧轨自杀”:爆发与转折
  身体困境确立是李丽“卧轨自杀”的根本原因。血癌给她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病痛,让她直面死亡威胁、对生活无能为力。这摧毁了她的身体,也摧残了她的意志,使她早早下定了自杀决心,甚至直接作出了自杀尝试。虽然儿子突然回家让她猛然惊醒,停止了自杀举动,但自杀念头在她心中从未消失。认为自己必死无疑却想由自己选择死亡时间与方式是李丽试图卧轨的根本原因,也是她对病痛的变相挑战。敢和领导叫板、能放下家庭去寻找爱情失败的原因,她从来都有自己的想法,不听凭他人操控。卧轨的激烈举动是她面对疾病带来的肉体痛苦和精神煎熬时的激烈爆发,她向疾病宣战:我的生死只能由自己决定,不能被疾病左右。她在寻找初恋时便是带着必死的意志。在知悉爱情破灭的原因并完成恋爱夙愿后,李丽放下了对初恋的执念,爱情困境初步突破。在这过程中,她为自己“这一辈子为啥不快活”找到了答案。当困扰她最久也给她带来深重苦难的人生疑惑得到解答后,李丽获得了解脱。儿子与父亲感情更好、她与丈夫只是搭伙过日子的现状使她对两人毫不担心。心无挂碍促使李丽再一次实施了自杀行为。
  李丽选择卧轨时因为铁轨像通往天堂的阶梯。这与蛋糕都象征着她对死后生活的美好期许。但是,在桥上看火车呼啸而过时的转身咽口水点出了她内心的恐惧。正是人类本能的对死亡的恐惧使她在火车开过前从铁轨上滚了下来,抱头痛哭,于哭泣中释放了对死亡的恐惧和对命运的控诉。对死亡的恐惧使她失去了自杀的勇气。镜头的移开又拉回,象征着她从赴死到畏死的转变,表现了她人生态度的转折。自杀念头消失的李丽开始尝试以平常心对待疾病与死亡。也正是这份平常心让她能够感受和发现隐藏在身边的爱情。
  三、爱情再临补空缺,身体困境终突破
  回到西安的李丽试着珍惜生活,她想“像正常人一样”到外面去“能快活一天是一天”。丈夫的服从让摆脱初恋束缚的李丽开始意识到他对自己的好。对胡小光的包容,李丽以搂腰靠背的亲密举动回以温柔依恋。这是爱情萌发的起点。已经没有治愈希望的李丽因胡小光卖房的举动大受触动。“这时候的李丽发现,其实自己一直处在爱的包围之中,只是自己一直沉浸在昔日的感觉中而没有发现”。[2]李丽对胡小光的感情逐步加深,在病发被推往急救室时,她主动向胡小光伸出手,紧紧抓住他的手,她的痛苦毫无保留表露在胡小光眼前。曾经躲起来哭到现在却依賴胡小光,李丽被胡小光真切的爱护打动了。在死后起身的画面中,她以温柔的抚摸表达了对胡小光的感激和疼惜。李丽曾在不圆满的初恋中作茧自缚,却终被身边的爱情所抚慰,从中获得了满足,也因此得以突破爱情困境。   李丽突破身体困境的方式稍显另类。在放弃卧轨回到西安后,她转变心态,试图以她理解的健康人的方式对待生活:去火凤凰舞厅跳舞。第二次病发让她住进了医院,但此时的她积极地住院治疗,在病床上依然充满笑容与活力。然而病症恶化,发病使她痛苦窒息被送入了抢救室。死亡终是到来,随着“嘀”声长鸣,她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静静地躺在床上的她,安详而宁静,这一刻,病痛以一种另类的方式停止了。但是死亡并不代表解脱。导演用超現实的手法设置了一个镜头,让死去的李丽重新从床上站了起来,背对着镜头看满天的烟花盛放。在夜空的映衬下,烟花的五光十色照在窗前的李丽身上,灿烂而宁静。她的重新站立意味着对身体困境的突破:病痛和死亡再也不能威胁她了,因为她已经顺其自然地走向生命尽头,而她积极治疗积极享受生活的态度展示出她对死亡的坦然,从“执着生死”到“看淡生死”,她勘破了死亡的限制,突破了身体困境的束缚。
  四、“微笑奔跑”:突破与超脱
  影片的最后一幕是李丽被铁路工人追逐着、在铁轨上一边奔跑一边灿烂微笑的画面,与中部李丽放弃卧轨自杀后被追逐的画面相呼应。但这呼应不在于叙事时间而在于叙事意义。影片中部的李丽奔跑时是仓惶、悲伤、狼狈的,脸上犹带泪痕,面无半分喜色;结尾处的李丽奔跑时是欢快、活泼有生命力的,脸上充满笑容,眼中犹带俏皮,两种状态截然不同。前面的李丽刚刚经历濒死的瞬间,虽放下了自杀的念头,但仍未达到以平常心面对死亡、积极享受生活的状态,也尚未获得爱情的抚慰,必不会欢乐活泼。因此,结尾处的画面表现的应是李丽突破困境后的精神面貌。前后画面的呼应实则在于精神面貌的反差。
  李丽通过勇敢追寻初恋、寻找失爱答案、完成恋爱心愿破除了因初恋失败而给自己设下的壁障;在回到西安与胡小光的相处中,情感恢复自由的李丽感受到了胡小光的爱,从他沉默的陪伴、付出中获得了爱情的满足,填补了“缺爱”的遗憾,圆满地突破了爱情困境。血癌带来的病痛摧残李丽的肉体,痛苦与死亡的威胁使李丽的精神世界陷入消极状态:因身体而生的困境将李丽重重围困。“对死的认可即是对生的赞美”[3],李丽通过死亡使肉体免受折磨,也通过对死亡的认可获得精神的超脱。这超脱始于“卧轨自杀”的尝试。直面生死让李丽认清了自己对死亡的恐惧,放下了对疾病的消极抵制,转而以顺其自然的姿态面对死亡,摆脱了病痛带来的精神困扰。自杀不是对病痛的积极反抗,病发死亡也并不意味着对病痛的屈服。死亡是所有人的归宿,坦然面对,不惧怕、不逃避,本就是对死亡的认可。从畏惧、在意到无惧、安然,李丽以超脱的姿态突破了身体困境的束缚。
  双重困境迫使李丽停下脚步反思生活,“正是在困境式的核心冲突中,女性的美好得到了进一步绽放和升华”[4],李丽也因此得以审视人生,追寻自我的圆满,达成对自我的认同。在突破双重困境、解放自我后,李丽最终以一边奔跑一边灿烂微笑的姿态向观众告别,这笑容便昭示着“她已获得精神上的救赎,达成了对死亡的认可”。[5]
  参考文献:
  [1]陈晓云.女性困境、两难选择与圆形叙事——对王全安电影的一种阐释[J].当代电影,2010(9):58-61.
  [2]刘红.抗争与“回归”:王全安电影中女性的悲剧“宿命”[D].吉林大学,2015.
  [3]覃覃.王全安专访:对死的认可即是对生的赞美[OL].http://ent.sina.com.cn/m/c/2009-09-18/03542703290.shtml.
  [4]程波.核心冲突的有效叙事——论王全安电影的叙事策略[J].当代电影,2011(12):57-61.
  [5]罗永平.浅析电影《纺织姑娘》中的女性主体意识[J].电影评介,2011(2):60-61.
  责任编辑:刘健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门诊抑郁和非抑郁患者以及不同性别门诊抑郁患者心率变异性的特点,比较它们之间的差异。 方法:对227名门诊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把他们分为抑郁组和非抑郁组,抑郁组又分为男性和女性两组,并对所有被试进行短时(5min)心率变异性监测。采用SPSS190软件对所录入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分析。 结果:门诊抑郁患者的频域指标高频
国人好习武,磕磕碰碰、跌打损伤在所难免,刀口药应运而生,并久负盛名。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国人的“刀口药”文化,兵来将挡,水来土掩,這或许与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民族精神有关,不怕招灾惹祸,就怕没人补祸。  如今,我们的价值理念依然是不怕遭灾,就怕没人救灾。各级政府都练就了救灾的好本事,是当今救灾能力最强、反应最迅速、办法也最多的国家。我们的救灾能力远远大于防灾的本事,这就像兜里
雷沙德·克利尼茨基,波兰诗人、翻译家。1943年出生在奥地利的圣瓦伦丁。波兹南大学波兰语系毕业。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他的诗歌作品主要通过萨米亚特(samizdat)即地下出版物方式广为人知,是“新浪潮”的代表诗人。早期诗歌追随“语言诗歌”的诗人塔·佩普尔,作品随意性大,诗性随着语言的机智(linguistic?wit)力量而汹涌爆发。后期作品发生很大的转变,风格倾向于深沉和格言式的精辟
摘要: 在高校扩招的影响下,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流动人员档案增速较快。目前,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总体水平较低、信息化程度有限。本文将在分析江苏省S市流动人员档案保管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切合实际情况的提升档案管理水平的意见建议,从而力求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关键词:流动人员 档案管理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065-
[摘要]班级管理是高校管理中最基本的单元,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班级又是由学生干部、普通生、困难生等群体构成,本文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分析入手,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并结合笔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经验来探究班级中的心理契约构建策略。  [关键词]心理契约 班级管理 学生群体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04-0196-02  引言 
摘要: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现代社会中,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基础。在互联网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人才的竞争。优秀的人才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全日制教育硕士应运而生。本文以SX师范大学为例对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就业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希望能对教育硕士的就业有一定帮助。  关键词:全日制教育硕士 就业
[摘要]中学生化学实验信息整合能力的培养模式中,要求学生在获得足够的信息基础上能够大胆提出假设,对原有的实验信息持有怀疑的辩证态度。很多教师都写到过检验的方法,将高中涉及到的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全部考虑到位,论述的方法也很全面。但是不足的是没有脱离常规的角度,在教学中没有做到创新的层面。本文就高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大胆提出假设,应用“碱化法”检验硫酸根离子。  [关键词]SO42- 假设 干扰离子 碱化
[摘要]居民消费结构的状况和变化趋势决定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本文利用“绝对收入论”模型对1995~2008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数据进行计量分析,从而对我国未来几年的消费结构的状况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对未来几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进行了简单的预测,这无疑对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消费结构 人均消费支出 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49[文献标识码]
摘要:网约车时代是一个充满对撞、争议的时代。中国式的“后网约车时代”是一个充满妥协、规制的时代。中国式后网约车时代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矛盾趋于缓和,二是网约车的共享经济色彩逐渐削弱而职业化色彩加强。 后网约车时代不再是相对全面的资源的无障碍对接,规制之后经济福利的最大化难以实现。本文希望展现网约车代表的新兴经济在中国土壤中与外部条件互动的过程,引导大家以一种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网约车。  关键词:后
摘要:张掖市是甘肃省的商品粮基地,经济发展也主要依靠农业。但一些县区部分农民经济条件差,收入偏低,严重制约了他们的农业生产。这就需要当地政府给予有效帮扶,解决贫困农户发展资金问题,帮助他们发展高效农业,不但可以使得这些农户最终脱贫致富,还能提升当地的整体农业水平,发展当地农业经济。本文以张掖市为例来研究“双联”和精准扶贫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双联 精准扶贫 农业经济  中图分类号: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