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凝土建筑设定的后浇带工艺主要使用于公共建筑、长度较长的整体浇灌混凝土建筑以及高低结构整体合一的高层住宅,在对这些建筑物施工时,为缩短施工工期、加快施工速度,施工单位可以利用后浇带工艺,将体积较大的施工部位进行分割。本文叙述了建筑施工时经常采用的后浇带形式以及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的功能和使用的主要范围,最后通过叙述对高层建筑物地下室的后浇带设置,以说明使用后浇带工艺的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
一般在浇筑的混凝土的整体结构中容易形成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缝隙,这个缝隙就被叫做后浇带。形成后浇带的工程需要根据工期的长短对其进行一段时间(时间不能短于40天)的晾置,直至结构封顶,在晾置期间,混凝土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收缩,这时可以采用相对开始使用的混凝土结构高一级的对缝隙进行填充,注意此时需要对缝隙填充密实,并与以前填充的混凝土相互连接,无任何遗漏的缝隙。然而这种工艺只适用于无柔性变形缝等设置的后浇带,在施工时,需要着重的注意控制填充的混凝土的质量,因为如果对其质量控制的不太好,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开裂、渗漏等等。
一、后浇带常用的形式
(一)企口缝:企口缝的主要特点是与混凝土相连接平面与水压方向相互垂直,不仅抗渗线较长,而且界面能够很好地连接,虽然这种方法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对后浇带进行处理时,不仅耗费工时,而且还会经常出现一些死角不易填实以及折模不易清洗等的情况,不仅如此,成型之后还需要对其的边角进行保护,如果在保护期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会导致耽误后面工期的发生。
(二)平直缝:平直缝主要被用作处理事故以及较薄的建筑工程中,因为平直缝具有简便安装的特点,但是该方法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即渗水线路较短以及对结合面的工程质量不能够有很好的保障。
(三)阶梯缝:阶梯缝结合了企口缝以及平直缝的一些优秀的特点并将其的一些缺点进行改进,即容易安拆,结合面与水压的方向相互垂直,渗水线较长,连接面的工程质量能够保障并且后期对其的清理工作比较简便。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的功能及其使用的范围
使用后浇带技术需要符合一些要求,如,施工建设的房屋高度差较大,并且在对建筑物设计时未设定永久变形缝时,可以采用后浇带技术;在对公共建筑物以及建筑结构比一般建筑长的建筑物在确定实施整体浇筑后,也可以采用后浇带的设计。
(一)缩小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在对建筑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后的一两个月的时间中,建筑物出现一定程度的热胀冷缩是正常的情况,因为,刚刚浇筑完混凝土的建筑物在硬结的过程中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然而在建筑物遭受温差产生的热应力以后,会因为受到压力的分布不均匀,而引起建筑物硬结的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这样不仅对工期造成了延误而且还会对建筑物的整体造成破坏,设置后浇带是有效的缓解温度对建筑物影响的方法,因为,混凝土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自由收缩活动,从而缓解了建筑物温度引起的热应力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强建筑物对温度的耐受力。
(二)减少沉降差:在进行施工时遇到施工建筑物在设计时进行了高层建筑物与裙房成为一个整体的设计方案,这时需要使用后浇带工艺将两个不同的建筑物进行暂时的分割,然后等到建筑物的整体部分的结构建设已经完工以及混凝土灌注和完成多数的沉降量以后,才能够进行高层建筑物与裙房的连接。在对其进行有关的设计时,需要根据两种常见的情况进行考虑,这两种情况分别是强度校核和调整压力差。因为主楼承载的压力较大,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和施工时,需要根据其整体基础采取降低压力的方式以及增加对建筑物底层填埋的深度、减小额外的压力的方式。
三、对后浇带工艺的要求
本文以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结构为例进行分析。在对地下室的底板进行后浇带的模板安装工序时,首先需要根据对高层建筑物地下室的要求设计出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措施的每一个分化块,然后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对普通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建设来说,在进行混凝土浇捣过程时,施工队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方案以及有关的规定和科学的施工技术对其施工,还需要注意对模板的厚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减小因施压不均衡而对侧面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挤压而造成钢丝网模板出现变形、开裂等严重损害建筑物质量的现象。在进行浇捣过程时,需要注意对建筑物进行分层浇筑,并且还需要注意振捣到位,并且还需要将φ50 振捣棒和模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40cm以上,从而避免产生混凝土的泥浆出现流失的情况。
对于在地下室中混凝土产生的沉降差、引应力以及伸缩差应该使用以下方法通过利用钢丝网模板解决。第一,利用雾状的压力水对已经进行过混凝土浇捣措施以及混凝土已经出现初步凝结以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冲洗,直到将碎石、浮浆等东西冲洗完毕露出骨料。在混凝土已经完全凝结以后进行拆去钢丝网模板的操作,并且在进行完该操作后立刻使用高压水枪对该部分预留的后浇带缝隙进行冲洗。第二,在对后浇带留有的缝隙中施工时,必须在后浇带缝隙的两端墙体上进行设置一个临时挡水的挡水砖墙设施,以避免水流到其他的部分,对建筑物造成损害。设置的挡水墙必须高于或等于底板的高度,并且挡水墙的两侧需要涂抹防水砂浆,以确保不会因潮湿而受损。第三,在距后浇带两侧50cm的距离设立一条挡水带(该带需要宽5cm、高5cm至10cm),并且挡水带的四周需要防护到位,从而避免发生钢筋污染等问题。设置防水带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现底板周围滞留的积水流入后浇带的缝隙中去。第四,为避免杂物进入预留缝中,需要对地下设置的承台部分的后浇带留有的缝隙进行防护处理,如可以采用覆盖的方法,用木板或铁板将缝隙盖住。对地下室留有的缝隙进行混凝土浇灌时,应该注意根据不同预留缝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遵守设计方案的施工要求是施工单位应该具有的一种责任,所以施工代为对预留缝进行施工时,应该严格的遵守设计单位对其的施工要求,不能自己做主,改变已经设定好的设计方案。在进行完混凝土浇捣之后,需要在后浇带留有的缝隙中的连接部分铺抹一层与第一次浇灌的混凝土成分比例相同的浆砂,以保证后期处理能够更顺利的进行。对于预留缝进行填充工程时,需要注意在后期填灌的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需要预先在实验室测定好添加的比例)的不会收缩的膨胀剂或者其他类型的外加剂。
四、总结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严格的考虑使用的范围是否合适,设置后浇带的工艺是否符合实际环境的要求等情况,在施工前注意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隐藏的影响因素,施工后还需要严格的观察施工情况,确保建筑物不出现渗透以及建筑物结构承受压力过大等情况,避免完成施工后对建筑物的各种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宁卓钧;混凝土后浇带施工监理探究[J];企业导报;2011(11)
[2]崔世龙;杜英录;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后浇带法”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3]郑连霞;地下室混凝土自防水施工方法[J];华章;2011(13)
[4]孙猛;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1(24)
[5]袁昆;后浇带的应力分析及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6]张刚举;关惠萍;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
【关键词】建筑工程;后浇带;施工工艺
一般在浇筑的混凝土的整体结构中容易形成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缝隙,这个缝隙就被叫做后浇带。形成后浇带的工程需要根据工期的长短对其进行一段时间(时间不能短于40天)的晾置,直至结构封顶,在晾置期间,混凝土已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收缩,这时可以采用相对开始使用的混凝土结构高一级的对缝隙进行填充,注意此时需要对缝隙填充密实,并与以前填充的混凝土相互连接,无任何遗漏的缝隙。然而这种工艺只适用于无柔性变形缝等设置的后浇带,在施工时,需要着重的注意控制填充的混凝土的质量,因为如果对其质量控制的不太好,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如开裂、渗漏等等。
一、后浇带常用的形式
(一)企口缝:企口缝的主要特点是与混凝土相连接平面与水压方向相互垂直,不仅抗渗线较长,而且界面能够很好地连接,虽然这种方法有很多的优势,但是使用这种方法对后浇带进行处理时,不仅耗费工时,而且还会经常出现一些死角不易填实以及折模不易清洗等的情况,不仅如此,成型之后还需要对其的边角进行保护,如果在保护期间出现了一些问题会导致耽误后面工期的发生。
(二)平直缝:平直缝主要被用作处理事故以及较薄的建筑工程中,因为平直缝具有简便安装的特点,但是该方法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即渗水线路较短以及对结合面的工程质量不能够有很好的保障。
(三)阶梯缝:阶梯缝结合了企口缝以及平直缝的一些优秀的特点并将其的一些缺点进行改进,即容易安拆,结合面与水压的方向相互垂直,渗水线较长,连接面的工程质量能够保障并且后期对其的清理工作比较简便。
二、后浇带施工技术主要的功能及其使用的范围
使用后浇带技术需要符合一些要求,如,施工建设的房屋高度差较大,并且在对建筑物设计时未设定永久变形缝时,可以采用后浇带技术;在对公共建筑物以及建筑结构比一般建筑长的建筑物在确定实施整体浇筑后,也可以采用后浇带的设计。
(一)缩小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在对建筑进行混凝土浇筑以后的一两个月的时间中,建筑物出现一定程度的热胀冷缩是正常的情况,因为,刚刚浇筑完混凝土的建筑物在硬结的过程中会发生热胀冷缩的物理现象。然而在建筑物遭受温差产生的热应力以后,会因为受到压力的分布不均匀,而引起建筑物硬结的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这样不仅对工期造成了延误而且还会对建筑物的整体造成破坏,设置后浇带是有效的缓解温度对建筑物影响的方法,因为,混凝土可以进行不同程度的自由收缩活动,从而缓解了建筑物温度引起的热应力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强建筑物对温度的耐受力。
(二)减少沉降差:在进行施工时遇到施工建筑物在设计时进行了高层建筑物与裙房成为一个整体的设计方案,这时需要使用后浇带工艺将两个不同的建筑物进行暂时的分割,然后等到建筑物的整体部分的结构建设已经完工以及混凝土灌注和完成多数的沉降量以后,才能够进行高层建筑物与裙房的连接。在对其进行有关的设计时,需要根据两种常见的情况进行考虑,这两种情况分别是强度校核和调整压力差。因为主楼承载的压力较大,所以在对其进行设计和施工时,需要根据其整体基础采取降低压力的方式以及增加对建筑物底层填埋的深度、减小额外的压力的方式。
三、对后浇带工艺的要求
本文以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结构为例进行分析。在对地下室的底板进行后浇带的模板安装工序时,首先需要根据对高层建筑物地下室的要求设计出需要进行混凝土浇筑措施的每一个分化块,然后在进行具体操作时,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对普通高层建筑物的地下室建设来说,在进行混凝土浇捣过程时,施工队需要严格的按照设计方案以及有关的规定和科学的施工技术对其施工,还需要注意对模板的厚度进行严格的控制,以减小因施压不均衡而对侧面产生的不同程度的挤压而造成钢丝网模板出现变形、开裂等严重损害建筑物质量的现象。在进行浇捣过程时,需要注意对建筑物进行分层浇筑,并且还需要注意振捣到位,并且还需要将φ50 振捣棒和模板之间的距离保持在40cm以上,从而避免产生混凝土的泥浆出现流失的情况。
对于在地下室中混凝土产生的沉降差、引应力以及伸缩差应该使用以下方法通过利用钢丝网模板解决。第一,利用雾状的压力水对已经进行过混凝土浇捣措施以及混凝土已经出现初步凝结以后的混凝土表面进行冲洗,直到将碎石、浮浆等东西冲洗完毕露出骨料。在混凝土已经完全凝结以后进行拆去钢丝网模板的操作,并且在进行完该操作后立刻使用高压水枪对该部分预留的后浇带缝隙进行冲洗。第二,在对后浇带留有的缝隙中施工时,必须在后浇带缝隙的两端墙体上进行设置一个临时挡水的挡水砖墙设施,以避免水流到其他的部分,对建筑物造成损害。设置的挡水墙必须高于或等于底板的高度,并且挡水墙的两侧需要涂抹防水砂浆,以确保不会因潮湿而受损。第三,在距后浇带两侧50cm的距离设立一条挡水带(该带需要宽5cm、高5cm至10cm),并且挡水带的四周需要防护到位,从而避免发生钢筋污染等问题。设置防水带的主要目的是避免出现底板周围滞留的积水流入后浇带的缝隙中去。第四,为避免杂物进入预留缝中,需要对地下设置的承台部分的后浇带留有的缝隙进行防护处理,如可以采用覆盖的方法,用木板或铁板将缝隙盖住。对地下室留有的缝隙进行混凝土浇灌时,应该注意根据不同预留缝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施工方案。遵守设计方案的施工要求是施工单位应该具有的一种责任,所以施工代为对预留缝进行施工时,应该严格的遵守设计单位对其的施工要求,不能自己做主,改变已经设定好的设计方案。在进行完混凝土浇捣之后,需要在后浇带留有的缝隙中的连接部分铺抹一层与第一次浇灌的混凝土成分比例相同的浆砂,以保证后期处理能够更顺利的进行。对于预留缝进行填充工程时,需要注意在后期填灌的混凝土中加入一定比例(需要预先在实验室测定好添加的比例)的不会收缩的膨胀剂或者其他类型的外加剂。
四、总结
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需要严格的考虑使用的范围是否合适,设置后浇带的工艺是否符合实际环境的要求等情况,在施工前注意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隐藏的影响因素,施工后还需要严格的观察施工情况,确保建筑物不出现渗透以及建筑物结构承受压力过大等情况,避免完成施工后对建筑物的各种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宁卓钧;混凝土后浇带施工监理探究[J];企业导报;2011(11)
[2]崔世龙;杜英录;在建筑工程中“施工后浇带法”的应用及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0)
[3]郑连霞;地下室混凝土自防水施工方法[J];华章;2011(13)
[4]孙猛;后浇带施工质量控制[J];华章;2011(24)
[5]袁昆;后浇带的应力分析及在大体积混凝土中的应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2年
[6]张刚举;关惠萍;谈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7卷)[C];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