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烬录

来源 :视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da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离本科毕业已经五年了。毕业季不是我过去经历过最大的事件,未来更不会是。但它一直是记忆中最重要的一次变动。因为年少的青涩只有一次,以后不会再有其他事件与它代表着同样的告别,不会再催生出同样的不宁与惘然。仿佛少年时代是一束火焰,如今平淡生活里的热情,最多只抵得过当日灰烬里的余温。
  五年前的五月,令人抓狂的毕业答辩终于结束,我们可以有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和大学告别。组成毕业季的,似乎一直是吃饭:只要一有机会,凑足的人数足够,我们就会去吃饭;整个六月,几乎没有几顿清淡寡味的食堂餐;有些饭点,在食堂吃过以后,接到电话又跑出去再吃一顿。在如今的回忆中,那一个月我们好像始终走在赴餐与回寝室的路上,不饿,也没怎么饱过;吃得不坏,也没有能记住的菜肴。
  吃饭的发起人是不同的:室友、班干部、其他寝室要好的同学、学弟学妹送行、学生会同僚、社团的朋友、其他院系的私人朋友。然而,每一桌饭的主题都是道别。隔三两天,总有差不多的一群人,便要道一次别。这种频繁道别所积累起的伤感,莫如说是疲惫。像一种闷闷的不太明显的饱胀,因为积累的过程太久,到最后也没有找到爆发的时刻。
  吃饭常常是在校外,要出校,会经过长长一条梧桐路。刚入校那两年,我们时常在白天的梧桐路上走来走去,为了省一块钱,不舍得坐校车。在这最后几个月里,这条路又被走了许多次,不过往往是在夜里。我们快毕业了,不再忧虑钟点和课程,我们在那条路上能够心无挂碍地高声交谈、自嘲与唱歌,这是四年前或更多年前,年少时憧憬过的象牙塔之声,在离开这座殿堂前,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奏响。
  最后一个学期,无人不是忙乱的。读研、工作、毕业论文、学分绩点……不时有事务绊到脚下,需要匆促地解决,但又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同学们离校外出的频率比之前高了很多,相比需要费心筹备的告别会、毕业典礼,吃饭自然是一种最便当的仪式。学校周围的小饭馆早已熟稔我们的消费水平与菜式选择,不需要花多少钱,便能办出鱼肉饕餮的一餐。
  散伙饭是一顿在酒店开设的、花了很多钱的最后的告别餐。之前我们猜测会吃很久,吃得性情恣肆,掏心挖肺。结果,也许是每个人都在等着别人失态,最终没有一个人真正失态。唯有一个男生,在结束后不停嚷着:“我们班!每个人!都一定会成功!妈的!”声音中气十足,震得人耳朵疼,语气里与其说是励志,莫如说更多是愤怒。可能是愤怒别人喝得不够醉,要自己代表全班的真性情,也可能是成功这两个字确实令他痛苦。有两个男生拽着他,把他按进一辆的士里,向我们说:“我们先带他回去。”他们脸上带着微笑,仿佛蛮享受这项任务,大概护送醉鬼跟别的事不同,更容易显出他们的绅士与成熟。大学后期,每个人最怕的就是自己还不成熟。
  他们离开后,我们剩下的人就走回去。初夏的武汉是潮热的,大家都穿着短装。一双双年轻的腿在夜色里伸展着,几十人渐渐散开,拉成了细长的蛇。那时,我们还不知道我们当中谁会最先结婚,最先买车,最先完全甩掉穷困的少年生活。我架着阿庞,其实他不需要我架,但我有点寂寞,还是紧紧地攥着他的胳膊。我问他:“你很醉吗?”他说:“有一点,还好。”我问:“你刚才是哭毕业吗?”他说:“不是,我是想起了你。”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也没有追问。我心里回荡着一点疑惑:真的能在喝醉之后不顾一切地诉说吗?真的能在他人面前痛哭自己的心结吗?真的能从生活中彻底抽离那么一刻,不带疑虑地注满情感吗?我一直没有问阿庞,也没有问其余认识或不认识的,在毕业季里哭喊拥抱的人。
  也许我天生就对这种人与人的相处方式是免疫的,也许,我的心并不真正属于这里。大四时,我虽然还是个理科生,但早已退到班级边缘,埋头于文学写作的一点点萌芽。这之前,我当过副班长,当过团支书,还当过校园记者和文工团组长。我害怕自己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好女孩,因而使劲向主流标准靠拢,结果,我全盘失败了。任何强扭的繁荣,最终都会变得尴尬与丑陋。我被班上同学讨厌,也没有拿到奖学金。尽管开始写作以后,我很快恢复了精气神,但那种和集体之间的裂痕,似乎一直存在下去了。
  大学给我最切肤的教训,就是远离大道理,听从内心的真实。各种浩荡的、大张旗鼓的告别并不能打动我,不过后来,我还是被一些细节击败,感到了真实的痛楚。
  毕业前夕,每个人都倒腾出整袋整袋的书本纸张。把它们从乱七八糟的柜子里一一检点出来,是个非常难忍的过程。这些东西保留了最容易被忘记的那些细节——自习时胡乱描画的句子,可笑又热诚的学生会记录,考试前熬夜背下的课件,逛街时随手接的宣传广告和大一时一冲动买下的英语报纸。真难想象,我们曾经对大学抱以那么多期望,对上大学的自己抱有那么多憧憬。我们天真地认为,自己在大学里一定会做许多许多事,即使不做事,也会看很多很多书,成为一个优秀而可爱的人。我记得,当我拥有第一份学生会头衔,赶赴第一场部门会议时,心中是如何暗涌着激动:“我,吴浩然,真正来开会了。”我选了一个厚厚的黑皮笔记本,像我爸用的那种,庄重地摆在面前桌上。就是这样。天真而虚荣。
  这个黑皮笔记本,最后真的写完了。它记录了我在大学前两年参加的数以百计的会议和活动。而大学后两年,因为变成文艺青年的缘故,我也看了很多书。这样的大学生活理应是圆满了,但是……完全不是那样。跟当初想的,完全不一样。最终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不是为了优秀,而是因为孤独。我曾虔诚地仰望校园,但校园没有任何回应,我不得不老老实实低下头生活。散落一地的纸张与字迹,无一不在提醒,十八岁时计划的美景,其实都是梦中涂鸦,最终什么也不会留下。
  旧物打点出来后,我们就拿去学校给毕业生专门开辟的跳蚤市场上卖。有些东西就是当初跳蚤市场上买来的,如今原样不动又摆回摊位上。为了占好点的位置,我们每天都要起早,轮流守摊、打饭,结果也没卖掉多少。但卖东西还是持续了很久,毕竟我们已无事可做。东西清完之前,学校就把我们的板凳收走了(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最先把板凳收走)。没有板凳,生活突然古怪起来,也更随便起来。我们坐在竖起的抽屉或者一捆旧书上,上网,聊天,串门,把一些东西赠给留校读研的同学,看他们的目光如同看留守儿童。那时候,无事可做就是全部的事情。无事可做才能细细享受最后这些校园生活的细节,在它们被全部摧毁之前。
  离开了校园的我们像飞鸟,开始教科书上的“翱翔”,但若接地气点说,则是有了“飞鸟各投林”的最初体验。网络普及的年代,联系方式从未切断,朋友圈记录着大部分同学的履迹。只是这种“近”,比起刚分别的“远”,反倒凸显了现实不动声色的残酷。老同学保持联系是可能的,但若长久下去,必然逐渐过渡成新朋友,换以新的交道方式。而那些不再有联系、只静静躺在联系列表中的名字,真的成为了永久的丘墟。没有人会一直停留于已经结束的事物,所需的只是时间。
  只不过生活的洪流席卷大部分事物而去,留下的一些东西,便属于能够在沉默中,悄悄烙印的那部分。
  (云凡摘自《大学生》)
其他文献
秋偷渡而来  夏伞依旧绰约楚楚  时间的台阶  上上下下  那云那雨  青鸟般出入  风断处  听不清水声琴声  小桥半月贴面  手中蝌蚪幻化一片蛙鸣  平平仄仄南北西东  白堤穿肠而过  睡莲微醉  感觉古今不远  等梦开花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自2005年全国司法所建设工作会议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司法行政工作,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自治区司法厅关于司法行政基层建设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你是我光明情路唯一的阴影,阴影也是好的  你说有一天会和我在一起,有那么句话也是好的  即使天已荒,地已老。天荒地老也是好的  所以你不曾亏欠的,一切都是我自找。自找也是好的  所以走过的柳林,年年抽出新芽。新芽也是好的  就让时光格外宠爱你,你的额光洁如初是最好不过的  我应比你走得早些,你能来看看我也是好的  荒草就不至于爬满我的清明  在这里,你可能碰见几张熟悉的面孔  比如珣、敏、艳,还有
期刊
黄果兰,如何盛开  如何盛开,这霜天晓月  把一瓣瓣心思都开了,迎着霜  也静静微笑,歌吟,舞蹈  谁伫立你身旁,落下泪滴  将满地心事堆积成厚厚尘土  在你脚下,也化作春泥  你终究是一枝花,独对苍茫  如何把缕缕馨香大化周行,把  一颗冰冻的心牵向远方  世间万物,唯此为大  虚与静,无始无终  从春到冬,你只是幻影的存在  摘下一朵就消逝了,何来永生  大道从容,谁是你信徒  守候,也迁徙 
滚石坡  两座山断了骨头。这边风在喊,那边风在喊  谁扶它们一把  悬崖半壁,那些站不稳的石头  一垮再垮  脆弱面:越来越软,伤口越来越深  飞落谷底的  已不再是顽石!都是些粉碎的雷声  高架桥写意  山脉裂痕处:峡谷切开时光  漏风口  抬高一条河。一浪一浪,推出脆亮涛声  有人:拉长指骨  扣紧清风  有人:弓背弯腰  舍身筑桥  看见吗?一条掌纹上跑着日月  一条掌纹上跑着青山
期刊
20元能做什么?打一次车,抽一包烟,吃个冰激凌?如果我告诉您,这在您眼里或许不算什么的20元还可以为农村学校的孩子们换来一份希望,您愿意换个花法吗?即日起,参加“爱心教材”
我的叶子已黄了,秋天还在路上  我的叶子已黄了,秋天还在路上  虫鸣在往事里夹叙夹议  站着的庄稼心里也有疼痛  头发渐白,芦苇和月亮渐渐朴素  马蹄遇到了十字路口  亲人的名字在墓碑上孤单  有的果实里正在长刺  有一些光芒魂不守舍  父母尚在人世,你不能随便说出悲哀  现在,我是不是可以把秋天比喻成一份晚报  现在,我是不是可以把秋天比喻成一份晚报  苹果园有篱笆镶边,点缀成副刊的样子  父亲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600万回汉各族儿女沐浴着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和煦阳光,乘着改革开放和西部大开发的东风,正朝气蓬勃、意气风发地用智慧和汗水建设着这片神奇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