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性黄斑病变的进展模式及自然病程

来源 :中华眼底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szxz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豹纹状眼底、漆裂样纹改变、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块状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CNV)、Fuchs斑、后巩膜葡萄肿等近视性黄斑病变是目前影响高度近视眼视功能下降的主要原因。豹纹状眼底改变是最初的近视性视网膜病变。漆裂样纹是高度近视眼底后极部特有的一种病变,当漆裂样纹宽度增加或进展为漆裂样纹斑块状萎缩时,要注意监测CNV的发生。近视性黄斑病变的进展模式包括以下两种:(1)豹纹状眼底——漆裂样纹——漆裂样纹型斑块状萎缩——萎缩边缘CNV生成——黄斑萎缩;(2)豹纹状眼底——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萎缩区域扩大——后极部斑块状萎缩伴弥漫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斑块状萎缩发生在后巩膜葡萄肿边缘。了解这些病变进展模式及其自然病程有助于临床进一步认识高度近视病程。

其他文献
期刊
外层视网膜管形(ORT)是光相干断层扫描B扫描上圆形或卵圆形强反射边界包绕弱反射空间的结构,位于外核层及Henle纤维层。其最常见于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和弹性纤维假黄瘤,也可见于多灶性脉络膜炎、全葡萄膜炎、地图样萎缩、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及无脉络膜症等脉络膜或外层视网膜结构破坏相关疾病。ORT是外界膜和椭圆体带连接完整性遭到破坏后在自我修复的过程中形成错位连接的结构,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可能协同作用。方法研究由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及体外细胞实验两部分构成。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10例12只眼纳入研究。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治疗组(单纯康柏西普治疗)和联合治疗组(康柏西普+二甲双胍)。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视力、黄斑区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变化。体外培养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将其分
目的观察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DME患者51例76只眼纳入研究。采集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等一般信息;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血糖指标;高血压病史、收缩压、舒张压等血压指标;血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载脂蛋白A (APOA)等血脂指标;血中性粒
目的观察视网膜出血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筛查并诊断为Ⅱ区阈值期的ROP患儿67例13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2例64只眼;女性35例70只眼。平均出生胎龄(27.80±2.55)周;平均出生体重(1060±320)g。所有患儿均采用双目间接检眼镜和第三代儿童广角数码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检查。134只眼中,伴有视网膜前、嵴上出血或玻璃体积血38只眼
目的观察丁基苯酞(NBP)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H2O2组)、实验组(H2O2+NBP组)。H2O2组、H2O2+NBP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200 μmol/L H2O2刺激2 h后,H2O2组更换为完全培养基,H2O2+NBP组更换为含1 μmol/L NBP的完全培养基。正常对照组为常规培养
目的对比观察缺血型和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继发黄斑水肿(ME)的1年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CRVO继发ME的88例患者88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采用早期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视力表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测量其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及黄斑区水肿容积。88例88只眼中,非缺血型、缺血型CRVO各为44例44只眼,并以此分为非缺血型组、缺血型组
黄斑水肿是引起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视网膜静脉阻塞为代表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激光光凝在过去几十年中一直是该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和类固醇激素缓释剂等新型眼内药物的应用,使得糖尿病黄斑水肿和继发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黄斑水肿得以较好的控制,导致传统激光光凝治疗适应证范围逐渐缩小。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眼内药物的治疗存在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其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