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十几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消费拉动力确实在起作用,但居民消费率呈下降趋势,居民消费需求对GDP增长拉动乏力的态势似乎并没有改观。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造成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个人可支配收入增长较慢,且商品供给结构不能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而变化是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完善市场机制,能较好地解决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问题。
[关键词] 消费需求 公平分配 市场
高投资率、投资驱动是中国一直奉行的经济增长主旋律,与之相伴的是消费率较低,消费驱动处于从属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4.4%,2004年为54.3%,2005年降为51.8%,2006年又进一步下降为50.0%,出现了最终消费率偏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呈不断减弱的态势。由于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我国产能过剩矛盾尖锐。中国需要尽快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一、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
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个人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我国实行了重大财税改革之后,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未分配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一直在上升,相应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快速下降。现在,事实是,居民个人储蓄仅占了国民总储蓄的30%~40% ,政府和国有企业储蓄才是主要构成部分,占了国民总储蓄的60%~70% ,这是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上升的原因。即使是最有效的刺激个人消费的措施,最多也就是鼓励居民消费其中的很小部分。解决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问题,才是解决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关键。个人收入不提高,消费需求也很难增长。资料显示,1997年~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长5%左右,比1979年~1996年年均增长16.0%的升幅回落了11个百分点,远低于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更为严重的是,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不仅很低,而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开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扭转了增长率持续下滑的局面。但是,农民收入增长依然比城镇居民低4个百分点,城乡差距继续扩大。这不利于尽快使农村巨大的潜在需求转为现实的购买力。正是农民的收入增长率大大低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才导致我国消费需求增势疲软。我国当前商品供给结构不适应城乡居民的需求结构,商品供给价格不适应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限制了居民消费增长,导致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二、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未分配利润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的问题
我国消费率不断下降的原因是投资率高,使居民收入水平很难提高。笔者认为,消费惟一地由收入决定,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如果不解决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将很难解决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过快、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的问题。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调整。在当前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国家和国有企业没有必要保留太多储蓄,国家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消费需要有一定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配合,而我国目前不仅与消费有关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而且法律环境、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等软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与社会的要求相比差距也很大。正因为如此,政府用于与消费有关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与消费之间呈现出显著的互补关系,政府和国有企业用于公民福利支出增加能够拉动消费相应增加。政府可以通过对中、低收入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应实行财政贴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加快建立新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以促进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的提高。
三、农村居民收入的问题
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绝大多数农村居民还处在温饱阶段,农村中各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农民收入增加的绝大部分将被用于消费。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提高社会的消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不仅严重地抑制了投资乘数效应的发挥,而且还制约了投资-需求的内在累积循环推进机制(即“投资-消费-引致投资-引致消费”的链式效应)的形成和作用发挥,从而抑制了扩大国内需求政策的效果。对此,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的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增加农民收入。要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仅要解决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外,还必须实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目前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太小,我国的粮食和许多大宗农产品生产费用高,劳动报酬很低。要实行农业的规模经营就必须:1.将农业中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减少农民的数量,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2.使土地集中经营。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大力推动城市化,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现有9亿农民,全部转移到城市是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加强乡镇建设,发展第二、三产业,提供工作岗位,使农民不再是以土地为生的农民。
四、结语
我国消费需求拉动乏力的根源,既有长期忽视居民消费需求的历史原因,对消费需求增长缺乏科学指导,也有经济转型期制度变迁的复合因素难以治理等等。我国治理消费拉力受阻的根本途径应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实现其全面、自由发展”为本,尊重消费需求增长的内在规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完善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郑幼锋:所得税和消费税的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93)
[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12
[3]周建军,王韬. 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管理科学, 2003, (2):73~77
[4]Joel Slemrod. Does Atlas Shrug?[J]1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axing the Rich ,20011
[关键词] 消费需求 公平分配 市场
高投资率、投资驱动是中国一直奉行的经济增长主旋律,与之相伴的是消费率较低,消费驱动处于从属的地位。20世纪90年代至今,中国的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4.4%,2004年为54.3%,2005年降为51.8%,2006年又进一步下降为50.0%,出现了最终消费率偏低,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拉动力呈不断减弱的态势。由于消费需求增长乏力,我国产能过剩矛盾尖锐。中国需要尽快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我们的消费需求不足问题。
一、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
我国当前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原因是: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个人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不断上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占个人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
我国实行了重大财税改革之后,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未分配利润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一直在上升,相应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快速下降。现在,事实是,居民个人储蓄仅占了国民总储蓄的30%~40% ,政府和国有企业储蓄才是主要构成部分,占了国民总储蓄的60%~70% ,这是我国国民总储蓄率上升的原因。即使是最有效的刺激个人消费的措施,最多也就是鼓励居民消费其中的很小部分。解决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的问题,才是解决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关键。个人收入不提高,消费需求也很难增长。资料显示,1997年~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仅增长5%左右,比1979年~1996年年均增长16.0%的升幅回落了11个百分点,远低于国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更为严重的是,1997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不仅很低,而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2005年开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3%,扭转了增长率持续下滑的局面。但是,农民收入增长依然比城镇居民低4个百分点,城乡差距继续扩大。这不利于尽快使农村巨大的潜在需求转为现实的购买力。正是农民的收入增长率大大低于国民经济增长率才导致我国消费需求增势疲软。我国当前商品供给结构不适应城乡居民的需求结构,商品供给价格不适应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也限制了居民消费增长,导致消费需求增长乏力。
二、政府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未分配利润与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例的问题
我国消费率不断下降的原因是投资率高,使居民收入水平很难提高。笔者认为,消费惟一地由收入决定,即消费是收入的函数,如果不解决国民收入分配问题,将很难解决固定资产投资需求过快、消费需求增长乏力的的问题。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要调整。在当前国家财政收入和国有企业利润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国家和国有企业没有必要保留太多储蓄,国家财政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消费需要有一定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配合,而我国目前不仅与消费有关的基础设施方面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严重不足,而且法律环境、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等软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供给与社会的要求相比差距也很大。正因为如此,政府用于与消费有关的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与消费之间呈现出显著的互补关系,政府和国有企业用于公民福利支出增加能够拉动消费相应增加。政府可以通过对中、低收入居民的各种生活消费应实行财政贴息;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加快建立新的社会保险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制度,以促进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的提高。
三、农村居民收入的问题
我国农民收入水平低,绝大多数农村居民还处在温饱阶段,农村中各种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农民收入增加的绝大部分将被用于消费。因此,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提高社会的消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不仅严重地抑制了投资乘数效应的发挥,而且还制约了投资-需求的内在累积循环推进机制(即“投资-消费-引致投资-引致消费”的链式效应)的形成和作用发挥,从而抑制了扩大国内需求政策的效果。对此,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消费需求的最根本的途径,是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依靠市场的力量,来增加农民收入。要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不仅要解决农业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外,还必须实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目前由于农户经营规模太小,我国的粮食和许多大宗农产品生产费用高,劳动报酬很低。要实行农业的规模经营就必须:1.将农业中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业,减少农民的数量,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2.使土地集中经营。工业化国家的经验表明,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是:在工业化过程中大力推动城市化,减少农民,增加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提高劳动生产率。中国现有9亿农民,全部转移到城市是不现实的,因此有必要加强乡镇建设,发展第二、三产业,提供工作岗位,使农民不再是以土地为生的农民。
四、结语
我国消费需求拉动乏力的根源,既有长期忽视居民消费需求的历史原因,对消费需求增长缺乏科学指导,也有经济转型期制度变迁的复合因素难以治理等等。我国治理消费拉力受阻的根本途径应以“满足居民消费需求,实现其全面、自由发展”为本,尊重消费需求增长的内在规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居民特别是农民的收入水平,完善市场机制。
参考文献:
[1]郑幼锋:所得税和消费税的比较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06,(93)
[2]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312
[3]周建军,王韬. 近十年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研究[J].管理科学, 2003, (2):73~77
[4]Joel Slemrod. Does Atlas Shrug?[J]1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Taxing the Rich ,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