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来源 :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9876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现今高层建筑物的逐渐增多,对高层建筑进行的沉降观测更是建筑物的安全和质量的保证,在进行沉降观测的时候要对沉降观测的时间、操作人员、仪器设备、观测点、沉降观测精度、沉降观测的结果和计算等进行严格的要求,这样才可以保证高层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提高建筑施工质量。本文对沉降观测技术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有效应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 高层建筑;施工;沉降观测技术;应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和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筑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同时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建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调入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一、有关沉降观测技术的必要性
  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由于受到项目所在地地質、水文等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基础部分不均匀沉降的现象,如果高层建筑的变形超出了规定的范围,则有可能导致建筑物出现严重的质量问题或整体倒塌,必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因此,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于各项沉降参数进行严密的观测,并且通过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各项观测数据进行严密的分析和研究,最终得出项目所在地发生基础部分发生沉降的原因和趋势,及时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全面提升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建筑的使用安全性。
  二、有关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筑物在不断加荷作用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合金水准尺。对人员素质的要求是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分析原因并正确地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一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若没按时进行,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使整个观测没有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延长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
  3.观测点的要求,为了能够反映出建筑物的准确沉降情况,沉降观测点要埋高在最能反映沉降特征且便于观测的位置。一般要求建筑物上设置的沉降观测点纵横向要对称,且相邻点之间间距以15~30m为宜,均匀地分布在建筑物的周围。通常情况下建筑设计图纸上有专门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图。再就是,埋设的沉降观测点要符合各施工阶段的观测要求,特别要考虑到装修装饰阶段因墙或柱饰面施工而破坏或掩盖性观测点,不能连续观测而失去观测意义。
  4.沉降观测要遵守的原则在沉降观测中要遵守的,原则就是,被测物的沉降观测点、工作的基准点、沉降观测进行的基准点位置要稳定,所使用的测量设备和仪器要稳定,对建筑物进行的沉降观测人员要稳定,不能出现测量一个地方换一下使用的仪器和操作人员的情况。观测的线路、程序和方法等都要进行固定,而且要保证进行的沉降观测具有一定的价值,沉降观测的结果要真实。
  5.施测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与观测程序要熟悉、正确。在首次观测前要对所用仪器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校正,必要时经计量单位予以鉴定。连续使用3-6个月重新对所使用仪器、设备进行检校。
  6.沉降观测精度的要求根据建筑物的特性和建设、设计单位的要求选择沉降观测精度的等级。在没有特殊要求情况下,一般性的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采用二等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就能满足沉降观测的要求。
  三、有关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有效应用
  1.在每一个工程进行施工前,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沉降观测方案的制定,对于沉降观测点和基准点位置的设立是由建筑单位、设计单位、测量单位等一起确定的。施工单位要对现场的一切工作进行配合,监理单位也要将测量工作,归总到自己的监理工作中去,一同的进行,在每次的沉降观测后,要对沉降观测的数据进行记录和计算,算出建筑物在沉降观测中出现的闭合差,当建筑物的闭合差没有超过限制的时候,将闭合差进行平均的分配,可以得到每个沉降观测点的高程。
  2.观测点的布设,由于项目所在地周边的水气管道及电器开关较多,为了避免对于沉降观测结果精确度的影响,严格控制沉降观测点的有效距离。在进行桩基施工过程中的沉降观测时,观测点按照规范标准设置在桩基的正上方,以便对于工程施工中的形变状况进行随时观测。
  3.设定水准控制观测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地质、水文条件较为复杂,而且对于基础工程的质量要求也相对较高,工程技术人员在设计阶段制订了科学的沉降观测方案,并且根据实际要求建立了合理的水准控制观测网。
  4.固定沉降观测的路线,在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中,工程技术人员根据不同位置的水准点,合理进行沉降观测路线的固定。沉降观测路线不但要满足观测的设计方案和埋设需求,而且要明确各观测点的具体方位和观测内容。在工程的各工作点和沉降观测点之间,分别设立了相应的固定沉降观测网,并且在转点与镜点定位处之间进行木桩标记,其目的是确保在每次的沉降观测时都可以保持统一的路线,提升沉降观测结果的精度。   5.高层建筑从开始施工到最后的竣工,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在这其中沉降发生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变形在允许的范围内是可以看成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超出了规定的限度,就会对建筑物的安全产生一定的威胁,所以,在建筑物的施工期间,要对建筑物做好监控,当发现问题的时候,要及时的采取补救措施,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对建筑物进行的每一次沉降观测都是工作的重心,因为在沉降观测中可以把每个阶段的施工情况和出现的沉降等问题一一的反映出来,这样可以保证工程施工的准确性和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的修正,对建筑物进行的沉降观测要保证具有相同的观测人员、同一种仪器和水准尺以及相同的观测线路,在相同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下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的精度要严格按照所规范的要求,对建筑物进行有效地沉降观测。对建筑物进行的沉降观测在时间上是有一定的限制的,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要保证可以得到原始的数据,使沉降观测具有它的观测意义。
  6.统计表汇总。第一根据各观测周期平差计算的沉降量,列统计表,进行汇总。第二绘制各观测点的下沉曲线。首先建立下沉曲线坐标,横坐标为时间坐标,纵坐标上半部为荷载值,下半部为各沉降观测周期的沉降量。将统计表中各观测点对应的观测周期所测得沉降量画于坐标中,并将相应的荷载值也画于坐标中,连线,就得到对应于荷载值的沉降曲线。第三根据沉降量统计表和沉降曲线图,我们可以预测建筑物的沉降趋势,将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及时的反馈到有关主管部门,正确地指导施工。
  7.观测中的注意事项。第一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前后视观测最好用同一水平尺。第二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观测环境基本一致。第三成像清晰、稳定时再读数。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时要一气阿成。第四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将各次所观测沉降情况及时反馈有关部门,当建筑物每天(24h)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四、有关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探讨的问题
  1.确定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的合理性。由于现行规范对施工单位施工过程的沉降观测要求不明朗,这对施工单位在建筑物沉降观测精度选择随意性较大,但是精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沉降观测成败。对沉降观测精度选择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要合理适宜,适合工程特性的需要。既不造成无谓的浪费也要保证观测结果的准确性。这样,本人认为一般高层及重要的建(构)筑物在首次观测过程中适用精密仪器的设备(高级水准仪、铟合金尺等)在±0.00以上部分按二等以上水准测量方法,采用放大率倍数较大的S2或S3水准仪进行观测,也可以测出较理想的结果。
  2.在沉降观测过程中,沉降量与时问关系曲线不是单边下行光滑曲线,而是起伏状现象。这就分析原因,进行修正。
  (1)第二次观测出现回升,而以后各次观测又逐渐下降。可能是首次观测精过低,若回升超过5mm时,第一次观测作废,若回升5mm内,第二次与第一次调整标高一致。
  (2)曲线在某点突然回升。原因:水准点或观测点被碰动所致且水准点碰动后标高低于碰前标高,观测点碰后高于碰前。处理措施:取相邻另一观测点的相同期间沉降量作为被碰观测点之沉降量。
  (3)曲线自某点起渐渐回升原因:一般是水准点下沉所致。措施:确定水准点下沉值,与高级水准点符合测量,确定下沉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高度越来越高,形体多姿多态,工业建(构)筑物的形态千差万别,沉降观测在建筑施工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从测量人员的培养,观测设备的配备,观测工作的管理入手,积极推进沉降观测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推广应用,认真搞好沉降观测工作,才能保证建(构)筑物施工和使用中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陈湘.高层建筑及橋梁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山西建筑,2009(23):835-836.
  [2]刘新春,王百灵.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5):43-44.
  [3]姜海峰,王晓云.浅析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8):34-35.
  [4]吴伟,汤远亮.高层建筑施工中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0(3):628-629
其他文献
【摘 要】 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来,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快速发展的经济,提高了人们生活水平,也使得我国的建筑行业快速发展,对于每一个建筑工程来说,其重要内容很大程度是建立在建筑装修装饰之上。装修装饰不仅仅影响到工程美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了建筑的质量,其造价直接关系到了建筑成本。随着我国建筑装修装饰行业的不断发展,建筑装修装饰行业内部不断激化的竞争,工程整体造价是竞争的关键,所以加强对建筑装修
期刊
【摘 要】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涉及较多环节,为保证施工质量应准确把握不同施工技术的难点和重点,还应根据不同的施工环节制定详细的管理措施,不断提高施工管理水平,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文章对房屋建筑的现场施工技术要点和管理措施进行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 房屋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房屋建筑是人们生活、工作、娱乐的必备场所,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进度和人们的生活质
期刊
【摘 要】 变形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基坑开挖变形监测的必要性,然后探讨了基坑开挖监测,最后对基坑开挖变形监测及数值仿真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基坑开挖;变形监测;分析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基坑开挖工程的不断壮大,变形监测问题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虽然我国在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改进。在新时期下,加强基坑开挖变形监测及数值仿真的分析,对基坑开挖工
期刊
防水是个系统工程,涉及设计、施工、管理和维护等诸多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高楼大厦日益增多,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也突飞猛进。然而纵观已建和在建的工程,渗漏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部分工程建成后几乎年年进行堵漏,耗资巨大并且影响使用。  总的来说,防水分建筑防水和结构防水,建筑防水是指附加在结构外围的外防水层,结构防水是指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本体防水。建筑防水以柔性
期刊
【摘 要】 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国家和政府对城市排水给以了高度的重视,以确保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本文就城市排水在线监测的意义和城市排水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城市排水在线监测系统的实际应用,大大提高了对城市排水监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城市排水;在线监测;系统;应用  高科技信息技术的不断推广和运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方便和快捷,促进了人们生活的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
期刊
【摘 要】 超深地连墙是地下施工中的新技术,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施工难度和较复杂的结构设计,其施工技术是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软土地质条件下地铁超深地连墙施工工艺。  【关键词】 地铁施工;软地层;超深地连墙  一、施工前分析  1、地连墙周围环境和水文地质分析  地下连续墙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地连墙槽壁不稳定,发生塌方、坍落等现象,引起土体变形位移,从而影响到周边环境出现一些异常现象,
期刊
【摘 要】 砼“工”字块结合复合土工膜护坡防渗是当前渠道防渗工程中是常用的加固技术,与其他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较好的防渗性能,投资省,施工方便,抗冬,耐久等优点。本文结合工程实际简要介绍该种防渗方式在中小型灌区防渗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关键词】 灌区;节水;方式;探讨  一、概述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用水的矛盾日益加剧,农业灌溉水源日益减少,而许多水库灌区的输水渠道仍为土渠,没有采取任
期刊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建筑工程也在不断的发展,成为现代社会发展最快的工程,但是处理地基的问题一直是建筑工程面临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本文就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 房屋建筑;地基处理;改善措施  引言:  在房屋建筑工程中常会有地基不牢固、抗震性较差、沉降不均匀等问题的发生,这就需要建筑施工的技术人员选好地基类型,做好地基处理方法,在房屋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如
期刊
【摘 要】 灌注桩是水工建筑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具有适应性强、施工操作简单、设备投入不大等优点。但是由于其施工过程无法直接观察,成桩后也不能进行直接开挖验收,它又是最容易出现质量问题的一种基础形式。因此,要求基础施工队伍在施工技术措施上要落实,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密切注意抓好施工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力争将隐患消除在成桩之前。本文就水工建筑灌注桩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水工建筑
期刊
【摘 要】 圆弧形形建外观优美,但施工技术复杂、难度较大。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阐述了某房屋建筑工程圆弧形形建的施工方法,并对施工过程中从前期的施工测量、施工准备、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以及施工后期的养护控制等采取的控制措施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圆弧形形建;极坐标法;圆弧控制线;侧模;支撑体系  一、引言  常规的建筑外形一般总体上呈现为矩形,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审美的注重,越来越多的建筑局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