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乙状结肠及上段直肠癌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tloveq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经耻骨联合上单孔腹腔镜手术(SSILS)治疗乙状结肠及上段直肠癌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2年7月在南方医院普通外科接受SSILS的16例与同期接受传统腹腔镜手术(CLS)的122例乙状结肠及上段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行1∶2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分、肿瘤部位、肿瘤直径、TNM分期及腹部手术史。最终纳入16例SSILS手术患者(单孔组)和32例CLS手术患者(传统组),其中单孔组男性13例(81.3%),年龄(56.4 ± 13.4)岁;传统组男性23例(71.9%),年龄(55.6 ± 13.7)岁。比较两组术后近期结局指标、肿瘤学疗效及美容效果评价。

结果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单孔组较传统组患者的总切口长度短[(4.8 ± 1.5)cm比(6.8 ± 1.2)cm,U= 63.000,P= 0.000],下床活动早[(2.6 ± 1.0)d比(3.9 ± 1.5)d,U= 116.500,P= 0.002],术后住院时间短[(8.4 ± 5.3)d比(9.2 ± 3.1)d,U= 139.000,P= 0.010],术后疼痛轻[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术后第3天:(4.3 ± 1.4)分比(5.2 ± 1.1)分,t= 2.457,P= 0.018;术后第4天:(3.7 ± 1.0)分比(4.6 ± 1.0)分,t= 2.700,P= 0.010;术后第5天:(3.3 ± 0.8)分比(4.0 ± 1.0)分,t= 2.466,P= 0.017]。两组患者其余近期结局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加孔率、淋巴结检出数目、远近切缘长度、首次排气和排粪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全组随访22~49(中位数41)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单孔组和传统组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8.8%(3/16,均为肝转移)和6.3%(2/32,肝转移和腹膜种植各1例)(χ2= 0.698,P= 0.404);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81.3%和93.0%(χ2= 1.355,P= 0.244);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6.9%(χ2= 0.500,P= 0.48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照片问卷调查显示,单孔组切口自评美容效果评分高于传统组[(8.9 ± 1.1)分比(7.6 ± 1.1)分,U= 100.500,P= 0.000]。重新选择的话,两组中共有81.3%(39/48)的患者更愿意接受SSILS。

结论

在具有丰富经验的腹腔镜结直肠癌治疗中心,经SSILS治疗乙状结肠及上段直肠癌具有与CLS相当的安全性和肿瘤学疗效,且SSILS具有术后恢复快,疼痛轻,美容效果好的优势。

其他文献
结直肠癌的转化医学研究日益趋向于精准诊治这一目标。精确的分子分型有助于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而目前的结直肠癌分期分型尚不能完全解决临床需求,如:结直肠癌TNM分期的Ⅱ期及Ⅲ期对预后估计不足;对于Ⅱ期如何能区分高危与低危不同类型等。欧美等国家已提出了多项结合临床病理表型与分子表型的分子分型方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有助于推动治疗方案及靶向药物的选择。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均需临床大样本多中心研究的进一步验证。
期刊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指标与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89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0例结肠镜检查未发现异常(正常组);159例经病理证实为结直肠腺瘤(腺瘤组)。比较两组患者代谢综合征相关指标(包括体质指数、腰围、臀围、血糖、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并分析代谢综合征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与结直肠腺瘤发生的关
期刊
目的探讨左半结肠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结直肠外科2000年1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556例左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横结肠近脾曲及结肠脾曲癌41例(脾曲组),降结肠癌73例(降结肠组),乙状结肠癌442例(乙状结肠组)。T1期29例,T2期63例,T3期273例,T4期191例。均行D3根治术或全结肠系膜切除
目的探讨3.0 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MRI)术前诊断直肠癌浸润深度(T分期)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检索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影像信息系统中2015年2—11月间行3.0 T高分辨MRI检查且于MRI检查后2周内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49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患者均未进行新辅助化疗。由两名影像科医生(评估者A和评估者B)在影像工作站上根据高分辨MRI盲法独立评估直肠癌和直肠癌T分期。两位阅片医师判
期刊
结直肠肿瘤外科正向着微创化和功能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各种微创新技术层出不穷,腹腔镜结肠癌手术早已是美国NCCN指南的推荐,而对于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还需要等待生存率和复发率的长期随访数据来佐证。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成像设备的快速发展,最新的3D腹腔镜系统处理图像更加快捷,外科医生只需一副眼镜就能像开腹手术一样获得物体的空间纵深感,缩短了初学者学习曲线,优势众多,但并不能说明传统2D腹腔镜已经过时,笔者认为
目的探讨CD133在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新辅助治疗及新辅助治疗后肿瘤消退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的105例局部进展期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标本。患者男60例,女45例,中位年龄59岁;高分化和中低分化癌分别为39和66例;术前临床分期Ⅰ~Ⅱ期者68例,Ⅲ~Ⅳ期者37例。61例接受新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组,术前放疗照射野
对直肠癌根治手术副损伤的预防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关系到手术成功与否和患者预后。如何预防直肠癌保肛手术副损伤的发生,对术后并发症进行如何处理?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解答。(1)术前应进行准确的临床评估、做出合理的临床决策,包括:确定肿瘤下缘距肛缘的距离、MRI评估T和N分期、直肠周围系膜的筋膜是否受侵、侧方淋巴结有无转移、肠系膜内淋巴结转移的站别以及与肿瘤肛提肌和肛门括约肌的关系;行钡剂灌肠观察乙状结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