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课堂?这样的课堂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把练笔挤进课堂,做到每课一写。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充分体现与提高,就要在语文课堂中实实在在地抓好读写训练。
【关键词】语文实践能力;读写结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83-01
读写能力是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课堂?本人认为,这样的课堂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把练笔挤进课堂,做到每课一写。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只有把这两者智慧地结合,才能有效相长。阅读教学中的写,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进行的。有的时候甚至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而写。在这个过程中的写,我们不能像写整篇文章那样过高的要求学生,给学生造成畏难情绪。这种写突出一个“小”字,写一个小片段,甚至几句话即可。天长日久,积少成多,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现读写结合,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找准读写训练点,让学生乐于动笔。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实现读写结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抓重点语段写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堂上我经常对学生说“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在能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有点想法的地方写上点批注。”边读边写,这是最随意的读写结合形式,也是最好用的训练写话的手段。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此时的写是充满思辨的写,是为了较高层次的读而写。
二、抓重点词语练写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在学生认为可以描写具体详细的地方,作者却用一两个概括性的词语一笔带过。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两个词语让学生想象练笔。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是赞美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情习俗,因此在对德国人窗前美丽的花的描写全文只有这样三个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教学中,我们可以出示一些德国人窗前花的图片让学生观赏,然后让学生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变成自己的语言,写下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思考“這样美丽的景象,作者为什么不写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写作能力,反过来又为阅读服务,知道作者此处节省笔墨的原因是为中心服务,一举两得。
三、仿写课文句式
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文章中常常会有一些作者个性化的语言,对这些语言要引导学生进行细细揣摩,同时还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形式仿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可以把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一些具有形式感又有较强表现力的句式作为仿写的对象。这样学生易于模仿,容易有成就感,进而有利于养成写作习惯。例如:《秋天的雨》一课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新的句式:“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其人格化的写作手法、新颖的句式描写、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无疑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范本。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句子的遣词造句之美,体会比喻、拟人写法的精妙,再让学生发现这两句话的句式特点。
四、仿写课文段式
教材中的选文除了在句式上有特点外,有些文章在段式上也非常有特色。对这样的文章,我们先要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文章的构段方式,然后再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学生的仿写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再见了,亲人》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阅读找出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最后归纳本段的写作特点:课文按照“话别——回忆——抒情”这样一个顺序进行叙述。实际上,之所以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有如此深厚的情谊,是因为志愿军也为朝鲜人民付出了很多。在设计练笔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知道志愿军哪些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然后创设练笔氛围:当朝鲜人民回想起这一切时,离别的千言万语倾刻间涌上心头。如果你就是那位白发苍苍的朝鲜大娘,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呢?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大娘对志愿军的话别的话,注意按照“话别——回忆——抒情”的顺序来写。由于有了前面阅读铺垫,学生的写话也就一气呵成,毫无障碍地完成这次练笔。对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五、找空白,想象练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种思考能否即时得到记录,就有赖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启发引导。在语文教材中,常常会留有令人思考的空白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留白处,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积极思维,选择落笔点确定写的话题,进行创作补白。这个空白处可以是文中的某个词,例如《给予树》一文中提道“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说说金吉娅是如何“一直盼望”的,然后抓住“卡片”一词,让学生敞开心扉写写小姑娘在卡片上会写什么?文中出现的省略号也可做为补白训练点,如《顶碗少年》的结尾“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阵微微的激动……”这里的省略号意犹未尽十分含蓄,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写写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有些课文的结尾,常让读者联翩浮想。
六、借助文本,创造性练笔
创造性练笔就是借助文本发散思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一种练笔形式。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时,当学生借助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了解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运用“引用、举例子、对比”等方法,我顺势导问:“毛泽东主席在这篇演讲稿中有很多的经典语言能给我们以启发、帮助,你们喜欢哪一句呢?把它摘抄下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注意用上引用、举例子、对比等方法。”马上,学生刷刷地动起了手中的笔。在这样的一个练笔设计中,学生不仅把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于实践,而且也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是要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充分体现与提高,就要在语文课堂中实实在在地抓好读写训练。那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2]刘仁增.《让语文回家》.
【关键词】语文实践能力;读写结合;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83-01
读写能力是语文实践能力的主要部分。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在课堂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才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课堂?本人认为,这样的课堂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把练笔挤进课堂,做到每课一写。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只有把这两者智慧地结合,才能有效相长。阅读教学中的写,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然进行的。有的时候甚至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而写。在这个过程中的写,我们不能像写整篇文章那样过高的要求学生,给学生造成畏难情绪。这种写突出一个“小”字,写一个小片段,甚至几句话即可。天长日久,积少成多,像春雨那样“润物细无声”,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实现读写结合,作为教师要有敏锐的语言感悟能力,找准读写训练点,让学生乐于动笔。根据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实现读写结合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抓重点语段写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堂上我经常对学生说“请大家一边读一边在能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有点想法的地方写上点批注。”边读边写,这是最随意的读写结合形式,也是最好用的训练写话的手段。这既是一种读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工作的能力。此时的写是充满思辨的写,是为了较高层次的读而写。
二、抓重点词语练写
在语文教材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中心的需要,在学生认为可以描写具体详细的地方,作者却用一两个概括性的词语一笔带过。教学时,教师可以抓住这一两个词语让学生想象练笔。例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这篇文章作者要表达的中心是赞美德国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风情习俗,因此在对德国人窗前美丽的花的描写全文只有这样三个词“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教学中,我们可以出示一些德国人窗前花的图片让学生观赏,然后让学生把“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花的海洋”变成自己的语言,写下自己所看到的景象。接着让学生思考“這样美丽的景象,作者为什么不写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写作能力,反过来又为阅读服务,知道作者此处节省笔墨的原因是为中心服务,一举两得。
三、仿写课文句式
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是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本。文章中常常会有一些作者个性化的语言,对这些语言要引导学生进行细细揣摩,同时还要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进行形式仿写。对于小学生来说,我们可以把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一些具有形式感又有较强表现力的句式作为仿写的对象。这样学生易于模仿,容易有成就感,进而有利于养成写作习惯。例如:《秋天的雨》一课中出现了这样一个新的句式:“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其人格化的写作手法、新颖的句式描写、多样化的语言表达,无疑为语言学习提供了一个精彩的范本。教学时,我们可以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句子的遣词造句之美,体会比喻、拟人写法的精妙,再让学生发现这两句话的句式特点。
四、仿写课文段式
教材中的选文除了在句式上有特点外,有些文章在段式上也非常有特色。对这样的文章,我们先要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文章的构段方式,然后再创设一定的语境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学生的仿写才不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学《再见了,亲人》第一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阅读找出大娘为志愿军做了哪几件事?谈自己的体会感悟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最后归纳本段的写作特点:课文按照“话别——回忆——抒情”这样一个顺序进行叙述。实际上,之所以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有如此深厚的情谊,是因为志愿军也为朝鲜人民付出了很多。在设计练笔时,我先让学生说说“你知道志愿军哪些抗美援朝的英雄事迹?”,然后创设练笔氛围:当朝鲜人民回想起这一切时,离别的千言万语倾刻间涌上心头。如果你就是那位白发苍苍的朝鲜大娘,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你会对志愿军说些什么呢?请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段大娘对志愿军的话别的话,注意按照“话别——回忆——抒情”的顺序来写。由于有了前面阅读铺垫,学生的写话也就一气呵成,毫无障碍地完成这次练笔。对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情谊又有了更深一层的体会。
五、找空白,想象练写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种思考能否即时得到记录,就有赖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启发引导。在语文教材中,常常会留有令人思考的空白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留白处,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积极思维,选择落笔点确定写的话题,进行创作补白。这个空白处可以是文中的某个词,例如《给予树》一文中提道“树上有很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说说金吉娅是如何“一直盼望”的,然后抓住“卡片”一词,让学生敞开心扉写写小姑娘在卡片上会写什么?文中出现的省略号也可做为补白训练点,如《顶碗少年》的结尾“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阵微微的激动……”这里的省略号意犹未尽十分含蓄,教学时我就让学生写写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有些课文的结尾,常让读者联翩浮想。
六、借助文本,创造性练笔
创造性练笔就是借助文本发散思维,对文本进行再创作的一种练笔形式。如在教学《为人民服务》一课时,当学生借助第二自然段的学习了解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可以运用“引用、举例子、对比”等方法,我顺势导问:“毛泽东主席在这篇演讲稿中有很多的经典语言能给我们以启发、帮助,你们喜欢哪一句呢?把它摘抄下来,并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注意用上引用、举例子、对比等方法。”马上,学生刷刷地动起了手中的笔。在这样的一个练笔设计中,学生不仅把学到的表达方法运用于实践,而且也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课堂是要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要想让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充分体现与提高,就要在语文课堂中实实在在地抓好读写训练。那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
[2]刘仁增.《让语文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