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各界对环境问题开始着重关注。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是可持续发展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环境管理工作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生态文明城市的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也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基于此,本文对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进行分析。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M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7-0268-01
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
1.1环境影响评价的涵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快速应用到环境保护中,可以使我国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1.2环境影响评价的识别
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可以进行识别,通过对环境的监控,促进对影响环境因素的了解程度,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的特性找到其对环境影响的途径,进而识别各种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在识别过程中根据项目的特征和地域环境特点、地区环境保护要求等进行多方面考虑和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识别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高度重视。
1.3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主要是根据对区域实际情况的监控和跟踪,对不同污染浓度和污染物可能产生的破坏进行预测,以提出预防措施,达到对环境的最大保护。
2 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不足之处
2.1法律保障力度严重缺失
众所周知,要想促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但是,在相关行业法律法规中,环评结果只是影响决策的一个方面,强制性的要求严重缺失,造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缺少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
2.2技术方法较不健全
模糊性和非线性等是高层次的规划特点,存在着明显的动态性,所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严重影响着未来的社会发展、技术发展以及环境变化等方面。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缺少先进的方法,比如定量分析方法、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等,能够在决策中体现环境评价结果的方法也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严重影响着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2.3影响评价的质量不高
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尚不成熟,属于发展中的领域,在评价制度方面,也不够完善。所以在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参与人员只是借鉴国外较为先进的体系,并没有综合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对于长远的发展而言缺乏前瞻性,这些因素都对环境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2.3公众参与不完善
“广泛的公众参与能够让公众充分了解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对项目的环评方案审批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公众参与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这个问题却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首先,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较窄。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在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本办法適用于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一)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这就意味着其他建设、规划项目可以不用进行公众参与,这是立法存在的漏洞。其次,公众参与主体范围狭窄。主要表现为: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不具备普遍性,并非所有的普通民众都能主动或被动的参与进来。建设单位对调查对象的选取存有倾向的操作性,使一些受影响比较大的民众未能得到被调查、征求意见的机会。第三,公众参与的渠道较少。目前,在通常情况下,公众只能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被动地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征求意见调查工作,以致于对公众及时获知相关信息造成闭塞。因此,只有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才能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也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需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3 环境影响评价解决对策
3.1建立健全规划环评体制
环评机构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追究其法律责任,实施完善的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严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氛围。环评的受理、审查以及审批工作等方面不能混淆在一起,避免掺杂大量的人为因素,增强环评工作的清晰度和透明度。
3.2深入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技术问题,要加强规划环评理论的分析与研讨,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模式中融入一定的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自我评价模式的广泛推广与使用。将环评技术方法的研究推向全新的广度和深度,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索并制定较为适用的技术方法和评价标准。此外,要提出有效的替代或者备选方案,对兼顾环境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方案进行相应的筛选和抉择,通过方案的对比和分析,保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
3.3强化规划环评建设的公众参与,适度拓宽公众参与环评范围
①规划环境影响与公众权益的关系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公众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度有待提升。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规划环评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以及广播等媒体,使公众能够正确认识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度,提高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吸引并鼓励公众参与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来,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防止不合理规划现象的发生,有效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和能源消耗。公众要保持较高的参与度与热情度,为相关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发挥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良好监督效果。②要加强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在政府官方网站上公布某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讯息,公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上门走访来进行意见的反馈,但这种方式却存在着网站的访问率较低、反馈意见所需时间比较长等现象。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所具有的高度交互性和及时性,构建一个互动平台,采用一问一答形式来进行征求意见,并采用公众投票形式,满足民意调查工作的实际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弊端,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实施效果,因而必须对其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且有效的分析,最终提出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陶伟良,邵霞晖,代宏,陈月花.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遇到的问题及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8):87+96.
[2] 毛晓红.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机制[J].科技与创新,2016(06):67+71.
[3] 程美莉.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24):49+51.
[4] 肖强,王海龙.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现行法制度设计评析[J].法学杂志,2015,36(12):60-70.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M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7-0268-01
1 环境影响评价的概述
1.1环境影响评价的涵义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随着社会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快速应用到环境保护中,可以使我国环境污染降到最低。
1.2环境影响评价的识别
环境影响评价对环境可以进行识别,通过对环境的监控,促进对影响环境因素的了解程度,针对不同影响因素的特性找到其对环境影响的途径,进而识别各种可能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环境影响评价在识别过程中根据项目的特征和地域环境特点、地区环境保护要求等进行多方面考虑和分析,环境影响评价识别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需要高度重视。
1.3环境影响评价的预测作用
环境影响评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主要是根据对区域实际情况的监控和跟踪,对不同污染浓度和污染物可能产生的破坏进行预测,以提出预防措施,达到对环境的最大保护。
2 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不足之处
2.1法律保障力度严重缺失
众所周知,要想促进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顺利实施,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法律制度。但是,在相关行业法律法规中,环评结果只是影响决策的一个方面,强制性的要求严重缺失,造成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缺少强有力的制度性保障。
2.2技术方法较不健全
模糊性和非线性等是高层次的规划特点,存在着明显的动态性,所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不确定因素也比较多,严重影响着未来的社会发展、技术发展以及环境变化等方面。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缺少先进的方法,比如定量分析方法、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等,能够在决策中体现环境评价结果的方法也没有得到广泛的使用,严重影响着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
2.3影响评价的质量不高
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尚不成熟,属于发展中的领域,在评价制度方面,也不够完善。所以在进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参与人员只是借鉴国外较为先进的体系,并没有综合的实际工作经验,并且对于长远的发展而言缺乏前瞻性,这些因素都对环境评价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非常大的困难。
2.3公众参与不完善
“广泛的公众参与能够让公众充分了解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为政府对项目的环评方案审批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公众参与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重要途径,但目前这个问题却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首先,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较窄。原国家环保总局颁布的《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在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本办法適用于下列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参与:(一)对环境可能造成重大影响、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这就意味着其他建设、规划项目可以不用进行公众参与,这是立法存在的漏洞。其次,公众参与主体范围狭窄。主要表现为: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公众不具备普遍性,并非所有的普通民众都能主动或被动的参与进来。建设单位对调查对象的选取存有倾向的操作性,使一些受影响比较大的民众未能得到被调查、征求意见的机会。第三,公众参与的渠道较少。目前,在通常情况下,公众只能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被动地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征求意见调查工作,以致于对公众及时获知相关信息造成闭塞。因此,只有充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才能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这个问题也是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需要亟需解决的问题。
3 环境影响评价解决对策
3.1建立健全规划环评体制
环评机构要充分发挥出自身的职能,严厉打击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行为,创建良好的工作氛围。追究其法律责任,实施完善的责任制度和奖惩制度,严格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氛围。环评的受理、审查以及审批工作等方面不能混淆在一起,避免掺杂大量的人为因素,增强环评工作的清晰度和透明度。
3.2深入分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理论
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着一系列技术问题,要加强规划环评理论的分析与研讨,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模式中融入一定的创新,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自我评价模式的广泛推广与使用。将环评技术方法的研究推向全新的广度和深度,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索并制定较为适用的技术方法和评价标准。此外,要提出有效的替代或者备选方案,对兼顾环境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方案进行相应的筛选和抉择,通过方案的对比和分析,保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共同进步。
3.3强化规划环评建设的公众参与,适度拓宽公众参与环评范围
①规划环境影响与公众权益的关系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公众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参与度有待提升。因此,必须要加强对规划环评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通过网络、电视以及广播等媒体,使公众能够正确认识了解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度,提高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视程度,吸引并鼓励公众参与到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来,政府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其监督职能,防止不合理规划现象的发生,有效保护环境,降低污染和能源消耗。公众要保持较高的参与度与热情度,为相关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切实可行的参考依据,发挥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良好监督效果。②要加强网络技术的灵活运用,可以在政府官方网站上公布某一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讯息,公众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或者上门走访来进行意见的反馈,但这种方式却存在着网站的访问率较低、反馈意见所需时间比较长等现象。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所具有的高度交互性和及时性,构建一个互动平台,采用一问一答形式来进行征求意见,并采用公众投票形式,满足民意调查工作的实际需求。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存在较大的弊端,这在某种程度上严重制约环境影响评价的具体实施效果,因而必须对其存在的弊端进行全面且有效的分析,最终提出积极有效的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1] 陶伟良,邵霞晖,代宏,陈月花.当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遇到的问题及建议[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8):87+96.
[2] 毛晓红.浅谈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机制[J].科技与创新,2016(06):67+71.
[3] 程美莉.现阶段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科技与创新,2015(24):49+51.
[4] 肖强,王海龙.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的现行法制度设计评析[J].法学杂志,2015,36(12):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