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审读加工虽是编辑的一项基本工作却不容忽视。尤其在进入21世纪知识信息大爆炸、大数据传输的今天,对编辑加工现代化已有了更为先进和前瞩性的理解与应用。本文从审读加工现代化的可能性和审读加工的具体操作细节入手,分析了如何进行现代审读加工。并指出加强审读加工的现代化意识,才能最终提升学术期刊的办刊质量。
[关键词]编辑学 学术期刊 审读加工 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1-0064-02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出版事业带来了变革的条件和希望,从铅印发展到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出版电子出版物直至最有时效性的网络优先出版。同时,也对编辑部内部的管理、编辑加工、校对等工作进行了改革,给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带来了方便。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了编辑加工现代化的问题。在进入21世纪知识信息大爆炸、大数据传输的今天,对编辑加工现代化已有了更为先进和前瞩性的理解与应用。
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现代化,首先表现为编辑观念现代化,其中包括质量观、创新观、超前观、价值观、经营观和竞争观。这不仅表现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编辑部内部的管理和计算机排版等狭义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编辑工程的现代化改革。即以现代化的观念对期刊性质、读者对象、办刊方针、内容安排、编辑规范和装帧印刷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
编辑工作现代化,涉及排版、校对、出版、检索和管理等方面,如果编辑人员在自行参加排版、校对等工作的同时,也能体现出策划和审读等创造性劳动,对拟用稿件审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加工或修改,即为审读加工。如果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就称之为现代审读加工。下面就现代审读加工的可行性和具体做法做一些探讨。
一、审读加工现代化的可能性
编辑部内部的科技编辑工作包括选题、组稿、审读加工、排校、印刷、发行等,其中,编辑的主要任务为组稿、审读加工和排校。
审读加工现代化的可行性有内部和外部条件。外部条件是在各大研究所和大学院系的各实验室中,计算机已相当普及,科研人员常使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撰写论文。内部条件是,如果学术期刊编辑添置计算机,并选用一套成熟的中文排版软件(如北大方正、四通等),编辑人员经过排版软件的培训,就可对文章进行编辑排版加工,实行编排一体化。具体地,文章经三审可用,交作者修改并在交修改稿的同时,要求作者交付要件齐全、技术标准规范的电子文档,可通过E-MAILU或编辑QQ将文件传给编辑部。编辑人员可利用文章的文本文件,在机上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排版加工。
利用文章的文本文件进行审读加工有很多好处。编辑人员可根据审读加工的要求,在文件上删增和调整内容,根据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直接在文件上添加排版语言,而不需在文稿上标注如字体、字号等排版标注;利用文本文件中的有用的字符,可减少差错率,节省了校对时间。同时,可减少因排版人员误解稿件上编辑所做的标记而带来的差错,而且规范化程序高;可根据版面的需要和美感设计图、表的大小和位置;编辑人员可按需要,进行删、并、代、接、转等方法,在有限的版面上增加信息量;及时进行补白;可省去各校次之间与印刷排版单位的联系时间。这样,可大大减少输入排版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期刊的整体质量。
二、审读加工的过程
审读加工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用系统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范畴方法、信息方法、心理方法、美学方法和直觉方法等对学术论文的文、式、图和表进行审读加工。这种加工主要是针对内容进行加工,不必进行技术加工;第二步,根据审读加工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利用文章的文本文件进行修改,根据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技术加工,即在适当的地方添加排版语言,以控制字体、字号、角标、正体、斜体等,编辑人员可根据版式的要求进行版面设计,乃至篇头、页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至多级标题,表的设计、图的大小和位置,公式需重新输入排版。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审读加工的第二步与排版加工是同时进行的。
(一)版式的设计
如以北大方正为例,先介绍排版语言的相关文件。为使小样文件中的注解简化,保护整体刊物的规格一致,先设计出一个与小样文件同名、后缀为“.PRO”的版式总体说明文件。将经过以上加工处理后的加有版式注解的小样文件排版,自动生成小样同名且带有后缀为“.S2或.PS2”的大样文件。将已排好的结果文件(S2或.PS2)在打印机上按实际版面输出,用于校对和轻印刷;在激光照排系统中输出胶片,供印刷版使用。
在排版的过程中根据刊物的版式设计一个总体说明文件(.PRO文件),内容包括版心注解(正文的字体、字号)、页码注解、脚注说明注解及标题定义注解。根据刊物的版式设计1个小样初始文件,包括篇头、页眉、文章编号、一级标题、脚注(基金项目、收稿日期和作者简介)、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参考文献、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格式。
然后,将文章的文本文件读入小样初始文件中,将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基金项目等进行字块移动到初始文件相对应的位置中,进行固定格式的排版。
(二)正文的排版
正文中常见的排版要求有除一级以外的各级标题、表、图、各种物理量和单位。如二三级标题已经在.PRO文件中定义,那么,在小样文件中只要在二级标题前加[BT2],后加回车键即可;因物理量需要用斜体,也要注意实现正、斜体的转换。
表的设计较为复杂,包括表格注解和表行注解。表格注解表格起点,上顶线线型、线型号、底线线型号。表行注解包括本行顶线线型、本行高度、各栏参数(包括栏宽、栏数、内容的排法)。如较复杂的表,可加子表注解。
可利用扫描仪将图片扫入图片编辑软件中(如PHOTOSHP),进行图片的放大或缩小后,删减图片中不需要的部分,生成.TIF图片文件。将.TIF图片文件读入维思软件,根据线段的粗细、文字符号的大小重画图,或直接在图片中添加文字和各种符号,存为.PUB可编辑文件,再排版生成.CR插入文件。在小样文件的合适位置上插入.CR文件,可根据图片的大小、位置、版面设计等要求,将图片排在文中的左边、右边或居中等位置。 版面控制可有分栏、居中、居左、分区、方框等排版语言。
科技期刊中的外文符号、公式等较多。由于文本文件删去了这些公式和某些符号,需要输入这些符号,输入排版各类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等内容。除英文大小写字母可直接输入外地人,有很多符号可由动态键盘输入。有时,简单的方框图和线段图可直接用排版语言实现,较复杂的可在图表软件中排版。
三、展望
为了达到出版现代化,各编辑部应增强现代化意识,改善办公条件和提高编辑队伍的素质。编辑部可改善办公环境,如增加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无线网络等现代化的设备和条件。编辑人员可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可在编辑学上不断进修,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通过上机培训和学习,熟练地使用出版软件。可利用计算机进行编辑部内部的管理,如建立审稿人库、稿件库、作者群库、反馈信息库等。利用网络与作者、审稿人和读者联系,查阅资料等。可利用网络,将期刊上网,并出版各种电子版刊物等。
通过编辑工程整体的现代化改革,可望实现收、审、编、改、校、发一体化,从而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常燕.试论油田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修养及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1).
[2]曹丽华.日本期刊《药物和生物医学分析》审稿过程实例分析[J].编辑学报,2011(04).
[3]武小琳.中国学术期刊审定稿中的若干问题分析与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9).
[4]罗伟清,李兆坚.对学术期刊审稿学术争议问题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02).
[5]何晓琳.审稿意见的处理运作机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02).
[6]蒋国华.审稿杂谈[J].龙岩师专学报,1996(02).
[7]舒干,吴智勇,肖春燕,谢群跃.基于定性审稿信息的稿件定量评价方法[J].编辑学报,1998(S1).
[8]任火.关注陌生[J].编辑之友,2011(06).
[9]夏青,黄河胜,李桂芳.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几个环节[J].学报编辑论丛,1998.
[10]常思敏.科技期刊编辑学术素质在审稿中的具体表现[J].出版科学,2009(05).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编辑学 学术期刊 审读加工 计算机技术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01-0064-02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给出版事业带来了变革的条件和希望,从铅印发展到计算机激光照排胶印,出版电子出版物直至最有时效性的网络优先出版。同时,也对编辑部内部的管理、编辑加工、校对等工作进行了改革,给电子出版物的出版带来了方便。随着技术和设备的更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了编辑加工现代化的问题。在进入21世纪知识信息大爆炸、大数据传输的今天,对编辑加工现代化已有了更为先进和前瞩性的理解与应用。
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现代化,首先表现为编辑观念现代化,其中包括质量观、创新观、超前观、价值观、经营观和竞争观。这不仅表现为利用计算机进行编辑部内部的管理和计算机排版等狭义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编辑工程的现代化改革。即以现代化的观念对期刊性质、读者对象、办刊方针、内容安排、编辑规范和装帧印刷等方面进行总体规划与设计。
编辑工作现代化,涉及排版、校对、出版、检索和管理等方面,如果编辑人员在自行参加排版、校对等工作的同时,也能体现出策划和审读等创造性劳动,对拟用稿件审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加工或修改,即为审读加工。如果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就称之为现代审读加工。下面就现代审读加工的可行性和具体做法做一些探讨。
一、审读加工现代化的可能性
编辑部内部的科技编辑工作包括选题、组稿、审读加工、排校、印刷、发行等,其中,编辑的主要任务为组稿、审读加工和排校。
审读加工现代化的可行性有内部和外部条件。外部条件是在各大研究所和大学院系的各实验室中,计算机已相当普及,科研人员常使用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撰写论文。内部条件是,如果学术期刊编辑添置计算机,并选用一套成熟的中文排版软件(如北大方正、四通等),编辑人员经过排版软件的培训,就可对文章进行编辑排版加工,实行编排一体化。具体地,文章经三审可用,交作者修改并在交修改稿的同时,要求作者交付要件齐全、技术标准规范的电子文档,可通过E-MAILU或编辑QQ将文件传给编辑部。编辑人员可利用文章的文本文件,在机上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排版加工。
利用文章的文本文件进行审读加工有很多好处。编辑人员可根据审读加工的要求,在文件上删增和调整内容,根据标准化、规范化的要求,直接在文件上添加排版语言,而不需在文稿上标注如字体、字号等排版标注;利用文本文件中的有用的字符,可减少差错率,节省了校对时间。同时,可减少因排版人员误解稿件上编辑所做的标记而带来的差错,而且规范化程序高;可根据版面的需要和美感设计图、表的大小和位置;编辑人员可按需要,进行删、并、代、接、转等方法,在有限的版面上增加信息量;及时进行补白;可省去各校次之间与印刷排版单位的联系时间。这样,可大大减少输入排版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缩短出版周期,提高期刊的整体质量。
二、审读加工的过程
审读加工可分为两步进行。第一步,用系统方法、数学方法、逻辑方法、范畴方法、信息方法、心理方法、美学方法和直觉方法等对学术论文的文、式、图和表进行审读加工。这种加工主要是针对内容进行加工,不必进行技术加工;第二步,根据审读加工的结果,在计算机上利用文章的文本文件进行修改,根据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行技术加工,即在适当的地方添加排版语言,以控制字体、字号、角标、正体、斜体等,编辑人员可根据版式的要求进行版面设计,乃至篇头、页眉、一级标题、二级标题至多级标题,表的设计、图的大小和位置,公式需重新输入排版。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审读加工的第二步与排版加工是同时进行的。
(一)版式的设计
如以北大方正为例,先介绍排版语言的相关文件。为使小样文件中的注解简化,保护整体刊物的规格一致,先设计出一个与小样文件同名、后缀为“.PRO”的版式总体说明文件。将经过以上加工处理后的加有版式注解的小样文件排版,自动生成小样同名且带有后缀为“.S2或.PS2”的大样文件。将已排好的结果文件(S2或.PS2)在打印机上按实际版面输出,用于校对和轻印刷;在激光照排系统中输出胶片,供印刷版使用。
在排版的过程中根据刊物的版式设计一个总体说明文件(.PRO文件),内容包括版心注解(正文的字体、字号)、页码注解、脚注说明注解及标题定义注解。根据刊物的版式设计1个小样初始文件,包括篇头、页眉、文章编号、一级标题、脚注(基金项目、收稿日期和作者简介)、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文摘要、关键词、分类号、文献标识码、参考文献、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格式。
然后,将文章的文本文件读入小样初始文件中,将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基金项目等进行字块移动到初始文件相对应的位置中,进行固定格式的排版。
(二)正文的排版
正文中常见的排版要求有除一级以外的各级标题、表、图、各种物理量和单位。如二三级标题已经在.PRO文件中定义,那么,在小样文件中只要在二级标题前加[BT2],后加回车键即可;因物理量需要用斜体,也要注意实现正、斜体的转换。
表的设计较为复杂,包括表格注解和表行注解。表格注解表格起点,上顶线线型、线型号、底线线型号。表行注解包括本行顶线线型、本行高度、各栏参数(包括栏宽、栏数、内容的排法)。如较复杂的表,可加子表注解。
可利用扫描仪将图片扫入图片编辑软件中(如PHOTOSHP),进行图片的放大或缩小后,删减图片中不需要的部分,生成.TIF图片文件。将.TIF图片文件读入维思软件,根据线段的粗细、文字符号的大小重画图,或直接在图片中添加文字和各种符号,存为.PUB可编辑文件,再排版生成.CR插入文件。在小样文件的合适位置上插入.CR文件,可根据图片的大小、位置、版面设计等要求,将图片排在文中的左边、右边或居中等位置。 版面控制可有分栏、居中、居左、分区、方框等排版语言。
科技期刊中的外文符号、公式等较多。由于文本文件删去了这些公式和某些符号,需要输入这些符号,输入排版各类数学公式、化学结构式等内容。除英文大小写字母可直接输入外地人,有很多符号可由动态键盘输入。有时,简单的方框图和线段图可直接用排版语言实现,较复杂的可在图表软件中排版。
三、展望
为了达到出版现代化,各编辑部应增强现代化意识,改善办公条件和提高编辑队伍的素质。编辑部可改善办公环境,如增加计算机、复印机、传真机、无线网络等现代化的设备和条件。编辑人员可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同时可在编辑学上不断进修,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通过上机培训和学习,熟练地使用出版软件。可利用计算机进行编辑部内部的管理,如建立审稿人库、稿件库、作者群库、反馈信息库等。利用网络与作者、审稿人和读者联系,查阅资料等。可利用网络,将期刊上网,并出版各种电子版刊物等。
通过编辑工程整体的现代化改革,可望实现收、审、编、改、校、发一体化,从而提高学术期刊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常燕.试论油田科技期刊编辑的素质修养及在审稿中的主导作用[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01).
[2]曹丽华.日本期刊《药物和生物医学分析》审稿过程实例分析[J].编辑学报,2011(04).
[3]武小琳.中国学术期刊审定稿中的若干问题分析与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09).
[4]罗伟清,李兆坚.对学术期刊审稿学术争议问题的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9(02).
[5]何晓琳.审稿意见的处理运作机制[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0(02).
[6]蒋国华.审稿杂谈[J].龙岩师专学报,1996(02).
[7]舒干,吴智勇,肖春燕,谢群跃.基于定性审稿信息的稿件定量评价方法[J].编辑学报,1998(S1).
[8]任火.关注陌生[J].编辑之友,2011(06).
[9]夏青,黄河胜,李桂芳.保证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几个环节[J].学报编辑论丛,1998.
[10]常思敏.科技期刊编辑学术素质在审稿中的具体表现[J].出版科学,2009(05).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