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情感教学应运而生并渐趋成熟。本文主要阐述用情感教学来调动高职学生的积极性,以达到提高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高职学生;情感教学;学习积极性
教学既可看成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也可看成“与个性及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情感教学从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7—21岁之间。一般说来,高职院校有三种生源: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中职学校毕业生,三是初中毕业生。相对而言,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课成绩较高,但对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可以说,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零起點,这部分学生多数没上普通本科高校的录取线,以失败者的心态,抱着无可奈何的态度进入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文化基础课成绩较差,但他们一般都在对口中职校学过专业基础知识,他们是中职校的佼佼者,考入高职院校实现了他们升入大学的梦想,所以他们是兴高采烈走入高职院校的。初中毕业生则文化基础薄弱、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零起点,缺少自信心。
由于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对如何增强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虽然这一问题主要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有关,但由于情感教学充分发挥了情感的各种功能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能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感的活动功能告诉我们,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而当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实施寓教于乐教学,正在于创设学生快乐的情绪气氛,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饶有兴趣地学,无疑有利于发挥情感的增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学生充满快乐而富于兴趣进行学习时,往往能使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和长时间的稳定,观察、记忆和思维活动也会朝着教学需要的方向积极展开,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的勇气。故此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做法,在教学活动中还具有特殊意义。这是因为,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场所,按规定的程序,接受规定的内容,进行规定的智能操作的活动。这一系列的规定在客观上使这种学习活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会使学生因缺乏学习准备状态而难以完全适应由各种“规定”所限制的学习环境,从而产生导致被动学习的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由情感着手诱导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消除这种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态下,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从而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真正调动其内在积极性。
教师通过师生情感交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学习活动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则会挫伤学习积极性。这是因为,师生的情感关系,首先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期望,并会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其次,师生情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期望、要求等。当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教师的要求、期望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标。而师生情感冷漠、隔阂,即使教师有合理、适宜的期望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其前进的动力。故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学生以其特有的敏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看出教师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就会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教师对待自己认为的“差生”上),态度冷漠,甚至随意损伤学生的自尊,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抗。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教育的一大障碍,以至于有时连最有效的方法也不起作用。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
亲其师、信其道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规律,在学校教育中更是如此。学生会崇拜一位好老师的知识、人格,甚至于他的一言一行。一般地说,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他对该教师所教学科总是学得比较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亲师信道的“师道效应”呢?如前所述,人总是有情感的,而教育都具有情感性。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前途和未来。
要学生亲师,教师必须爱生。教师亲切和蔼的情感首先给学生以安全感,从而产生信任感、亲近感。其次,在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建立深厚的情谊,由此使学生由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而产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成为学习进步的巨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热爱、同情、关怀学生,能够通过迁移作用发展学生对他人的亲近、友爱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积极参与和投入集体生活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良好的情感和性格的形成。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及途径很多,但情感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及师生情感交融是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恰当应用。
关键词:高职学生;情感教学;学习积极性
教学既可看成是“一个涉及教师和学生在理性与情绪两方面的动态的人际过程”,也可看成“与个性及社会心理现象相联系的情感力量和认知力量相互作用的动力过程”。情感教学从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是培养技术型人才。高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其年龄一般在17—21岁之间。一般说来,高职院校有三种生源:一是普通高中毕业生,二是中职学校毕业生,三是初中毕业生。相对而言,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课成绩较高,但对所学的专业一无所知,可以说,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零起點,这部分学生多数没上普通本科高校的录取线,以失败者的心态,抱着无可奈何的态度进入高职院校。中职学校毕业生的文化基础课成绩较差,但他们一般都在对口中职校学过专业基础知识,他们是中职校的佼佼者,考入高职院校实现了他们升入大学的梦想,所以他们是兴高采烈走入高职院校的。初中毕业生则文化基础薄弱、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零起点,缺少自信心。
由于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对如何增强高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为高职院校、教师面临的首要问题。虽然这一问题主要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有关,但由于情感教学充分发挥了情感的各种功能在教学中的作用,也能通过以下途径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情感的活动功能告诉我们,情感对人的行为活动具有普遍的增力或减力的效能。在一般情况下表现为:当一个人情绪高涨时,情感趋于发挥增力作用,而当情绪低落时,则趋于减力作用。实施寓教于乐教学,正在于创设学生快乐的情绪气氛,让学生高高兴兴地学,饶有兴趣地学,无疑有利于发挥情感的增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当学生充满快乐而富于兴趣进行学习时,往往能使注意力保持高度的集中和长时间的稳定,观察、记忆和思维活动也会朝着教学需要的方向积极展开,出现全身心投入的热情和克服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的勇气。故此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做法,在教学活动中还具有特殊意义。这是因为,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场所,按规定的程序,接受规定的内容,进行规定的智能操作的活动。这一系列的规定在客观上使这种学习活动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会使学生因缺乏学习准备状态而难以完全适应由各种“规定”所限制的学习环境,从而产生导致被动学习的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由情感着手诱导学生,才能在不知不觉中消除这种不良的影响,使学生在快乐、兴趣的情绪状态下,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从而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真正调动其内在积极性。
教师通过师生情感交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也是师生人际关系对学生学习活动影响的一个重要方面。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反之,则会挫伤学习积极性。这是因为,师生的情感关系,首先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期望,并会在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来,使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其次,师生情感关系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的期望、要求等。当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教师的要求、期望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需要和努力的目标。而师生情感冷漠、隔阂,即使教师有合理、适宜的期望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其前进的动力。故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与学生间的情感沟通,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教师对学生怀有赤诚之心,学生以其特有的敏感,经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看出教师对自己的真诚爱护,就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就会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教师对待自己认为的“差生”上),态度冷漠,甚至随意损伤学生的自尊,就会引起学生内心的厌恶和反抗。这种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教育的一大障碍,以至于有时连最有效的方法也不起作用。有一句教育格言说得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经结束了。”
亲其师、信其道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和规律,在学校教育中更是如此。学生会崇拜一位好老师的知识、人格,甚至于他的一言一行。一般地说,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他对该教师所教学科总是学得比较好。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亲师信道的“师道效应”呢?如前所述,人总是有情感的,而教育都具有情感性。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教师的情感影响学生的兴趣、爱好、前途和未来。
要学生亲师,教师必须爱生。教师亲切和蔼的情感首先给学生以安全感,从而产生信任感、亲近感。其次,在教学中,师生之间要建立深厚的情谊,由此使学生由对教师的热爱和尊敬而产生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成为学习进步的巨大动力。在教学中,教师热爱、同情、关怀学生,能够通过迁移作用发展学生对他人的亲近、友爱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同学、热爱集体、积极参与和投入集体生活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良好的情感和性格的形成。
总之,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及途径很多,但情感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及师生情感交融是有效途径,高职院校的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恰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