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震多发于地震带上,地震发生后对人们的生命与财产会造成一定的损失。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发生一次大型地震将给人们生活以及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而在地震灾后对农村进行重建规划为人们创造新的家园是有必要的。下文将对农村地震灾后重建规划设计进行分析,以防再发生地震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安置受灾群众。
关键词:地震;农村建设;规划设计
前言:
地震发生时,除了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解救更多的受灾群众,尽量使人们受灾情况以及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还需要立即为灾区人们进行家园重建。在重建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地震发生的地区、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充分有效的使用当地的资源,规划设计出就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满足受灾群众对正常生活的需求。
一 灾后农村重建概括
地震灾害会直接使社会带来破坏,并且人们在防灾减灾过程中为了弥补、减低地震灾害给社会造成的损失而产生的一系列活动,需要靠社会各界人士集中力量共同完成。抗震救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项目,其表现形式是人民群众自发或是通过国家政府组织采取的救灾措施等,降低人们受灾的程度以及经济损失程度,保证人们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恢复平静的生活。
一般地震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会在灾区为人们搭建临时防震棚使人们能有一个临时的"家",并且一些组织机构与政府会向灾区捐献衣物与食物,以维持人们正常生活所需。当时机成熟后,然后再逐步将受灾群众转移到样板房或是其他的正式居住建筑中。
二 房屋与配套设施重建规划设计
房屋与配套设施进行重建时地震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受灾地区重建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的一项重要判断标准。在进行房屋重建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受灾情况进行建设。一般情况下,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应该临时搭建操作方便的防震棚,可以避免因天气原因导致受灾群众生病,也可以为医疗救护人员提供场所救助伤员。随后,需要建立能够防震、防雨、防寒的简易房,并且保证配有门窗、床位以及存放东西的位置,保证人们能够安稳的助上一段时间,降低地震对其心理造成的阴影,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憧憬。此外,最终还要以抵御地震为目的,建立永久性住房。
其中在建立永久性住房过程中应根据抗震防灾标准进行设计,并做好房屋建设规划措施,并对地质灾害等情况采取防范措施,尽量防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房屋造成影响。民房在恢复过程中,还存在进度要求,一般需要控制在入冬之前与春节之前两个时间段内。其中部分中小学校舍在重建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震后情况分析,对受损较轻的房屋主要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抗旱、抗暑的设计,所用的帐篷等物资可以相应的减少,以免资源出现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总之,校舍房屋重建工作要按照一定的重建原则,例如校舍环境设置、教学条件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重建人员要确保建设时间,以保证学生正常入学。
三 交通要道重建规划设计
交通要道保持通畅相当于人们的生命线,并且也是保证政府以及各界爱心人士提供物质等生活用品能够及时转达到灾区人们手中的必要前提。其中需要第一时间重建的交通要道主要是救援抢险要到以及当地人们生活必须要使用的道路。并且在恢复重建过程,重建人员需要尽量提升道路交通的质量以及建设水平,优化交通要道。在农村地方,还要保证受灾群众居住点与学校以及医疗、消防等与人们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位置之间连线的交通道路,以便人们能够安全、快捷出行,也即是确保城镇与乡镇之间的道路能够满足受灾群众使用。道路设计以及建设人员应该将防震抗灾的理念贯穿于整个道路重建工程中,为将来建立抗震性能强的交通要道做好铺垫。
四 基础设施重建规划
对受灾地区基础设施进行重建规划,需要结合当地的受灾情况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影响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若受灾的城镇属于异地迁建类型的,可以结合相应的规模进行规划重建具有抗震性能的基础设施。发生地震的地方有可能存在,地震前的基础设施不规范或是存在问题还未来得及处理等情况,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及优化,使重建的基础设施在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的同时,其质量以及技术水平还比之前的基础设施要高。
设计者以及建设者需要依据相关防震标准进行合理设计与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防灾抗灾性能。尤其是必须要保证水、电以及通信等基础设施达到相关的标准与要求,为受灾群众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而针对于受灾区范围覆盖在工业区的情况,需要对工业排放污水、废水等处理基本设施,应该保证重建后的基础设施能够符合国家对其相关的标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以及降低工业污水、废气对周边环境干扰以及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
五 工业、农业生产设施重建规划
工业以及工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受灾群众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而我国的大部分工业区建立在宁静的农村,因此,做好工业、农业上产设施重建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重建过程中需要把握龙头工业以及农业,尽量实行简单方便重建的工业以及农业,使人们能够较快的进行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力争将工、农业生产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逐渐为灾区人们增添急需的生活物资,专一受灾群众的注意力,使之转向为生产过程,缓解心理以及精神受到的影响程度,从而使受灾群众在受到统一组织安排的同时,能够充满生产积极性。尤其是农业重建过程中,由于人们普遍都是進行农业生产,当农田以及农具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于人们在此季度或是下一季度收割或耕种都有较大影响。所以重建人员需要把握时机及时重建水利工程,尽量使人们能够在相近的节气中进行农作物播种以及管理,避免出现农作物收获减产的状况,造成受灾群众经济严重损失。
所以在工、农业生产重建过程中需要根据事情的缓急程度,逐一进行解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以及先易后难的精神,尽量使重建的工业以及农业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以及能够为人们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结束语:每当地震降临时,我国都能齐聚八方力量,为受灾地区奉献一份力量,重建新的美好家园。在农村地区进行重建规划设计时,应该考虑受灾地区的地形与人们的实际需求以及受灾程度,抢修交通要道方便人们正常的出行以及各种供需物资能够顺利抵达灾区,并且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搭建抗震棚,使人们能够有一个遮风避雨的位置,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为使人们能够快速恢复震前的生活状态,建设人员需要大力重建农业以及工业,使受灾群众能够有一定的经济来源。
参考文献
[1] 张克俊.地震灾区农村重建的思考与对策[J].四川省博,2008(06).
[2] 外遮阳技术在汶川地震灾后农村重建住宅中的实用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05).
[3] 钟怀宇.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开展农村灾区的灾后重建[J].农村经济,2008(09).
[4] 顾珊珊,袁中金.探讨汶川地震灾后农村重建组织方式[J].城市建筑,2013(02).
作者简介: 唐怀;1991.1.19;男;籍贯: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村经济.
关键词:地震;农村建设;规划设计
前言:
地震发生时,除了全国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解救更多的受灾群众,尽量使人们受灾情况以及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还需要立即为灾区人们进行家园重建。在重建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结合地震发生的地区、地形、气候等多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充分有效的使用当地的资源,规划设计出就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满足受灾群众对正常生活的需求。
一 灾后农村重建概括
地震灾害会直接使社会带来破坏,并且人们在防灾减灾过程中为了弥补、减低地震灾害给社会造成的损失而产生的一系列活动,需要靠社会各界人士集中力量共同完成。抗震救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项目,其表现形式是人民群众自发或是通过国家政府组织采取的救灾措施等,降低人们受灾的程度以及经济损失程度,保证人们能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恢复平静的生活。
一般地震发生后,国家有关部门会在灾区为人们搭建临时防震棚使人们能有一个临时的"家",并且一些组织机构与政府会向灾区捐献衣物与食物,以维持人们正常生活所需。当时机成熟后,然后再逐步将受灾群众转移到样板房或是其他的正式居住建筑中。
二 房屋与配套设施重建规划设计
房屋与配套设施进行重建时地震灾后重建的重点项目之一,也是受灾地区重建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的一项重要判断标准。在进行房屋重建过程中主,要是按照受灾情况进行建设。一般情况下,地震发生后短时间应该临时搭建操作方便的防震棚,可以避免因天气原因导致受灾群众生病,也可以为医疗救护人员提供场所救助伤员。随后,需要建立能够防震、防雨、防寒的简易房,并且保证配有门窗、床位以及存放东西的位置,保证人们能够安稳的助上一段时间,降低地震对其心理造成的阴影,对未来美好生活充满憧憬。此外,最终还要以抵御地震为目的,建立永久性住房。
其中在建立永久性住房过程中应根据抗震防灾标准进行设计,并做好房屋建设规划措施,并对地质灾害等情况采取防范措施,尽量防止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对房屋造成影响。民房在恢复过程中,还存在进度要求,一般需要控制在入冬之前与春节之前两个时间段内。其中部分中小学校舍在重建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根据震后情况分析,对受损较轻的房屋主要需要工作人员进行抗旱、抗暑的设计,所用的帐篷等物资可以相应的减少,以免资源出现分配不合理的情况。总之,校舍房屋重建工作要按照一定的重建原则,例如校舍环境设置、教学条件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重建人员要确保建设时间,以保证学生正常入学。
三 交通要道重建规划设计
交通要道保持通畅相当于人们的生命线,并且也是保证政府以及各界爱心人士提供物质等生活用品能够及时转达到灾区人们手中的必要前提。其中需要第一时间重建的交通要道主要是救援抢险要到以及当地人们生活必须要使用的道路。并且在恢复重建过程,重建人员需要尽量提升道路交通的质量以及建设水平,优化交通要道。在农村地方,还要保证受灾群众居住点与学校以及医疗、消防等与人们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位置之间连线的交通道路,以便人们能够安全、快捷出行,也即是确保城镇与乡镇之间的道路能够满足受灾群众使用。道路设计以及建设人员应该将防震抗灾的理念贯穿于整个道路重建工程中,为将来建立抗震性能强的交通要道做好铺垫。
四 基础设施重建规划
对受灾地区基础设施进行重建规划,需要结合当地的受灾情况以及对基础设施的影响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若受灾的城镇属于异地迁建类型的,可以结合相应的规模进行规划重建具有抗震性能的基础设施。发生地震的地方有可能存在,地震前的基础设施不规范或是存在问题还未来得及处理等情况,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及优化,使重建的基础设施在为人们生活提供服务的同时,其质量以及技术水平还比之前的基础设施要高。
设计者以及建设者需要依据相关防震标准进行合理设计与建设,提高基础设施的防灾抗灾性能。尤其是必须要保证水、电以及通信等基础设施达到相关的标准与要求,为受灾群众提供一份可靠的保障。而针对于受灾区范围覆盖在工业区的情况,需要对工业排放污水、废水等处理基本设施,应该保证重建后的基础设施能够符合国家对其相关的标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果以及降低工业污水、废气对周边环境干扰以及影响到人们生活质量。
五 工业、农业生产设施重建规划
工业以及工业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大多数受灾群众是以农业生产为主,而我国的大部分工业区建立在宁静的农村,因此,做好工业、农业上产设施重建规划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重建过程中需要把握龙头工业以及农业,尽量实行简单方便重建的工业以及农业,使人们能够较快的进行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力争将工、农业生产在最短的时间内重建,逐渐为灾区人们增添急需的生活物资,专一受灾群众的注意力,使之转向为生产过程,缓解心理以及精神受到的影响程度,从而使受灾群众在受到统一组织安排的同时,能够充满生产积极性。尤其是农业重建过程中,由于人们普遍都是進行农业生产,当农田以及农具等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对于人们在此季度或是下一季度收割或耕种都有较大影响。所以重建人员需要把握时机及时重建水利工程,尽量使人们能够在相近的节气中进行农作物播种以及管理,避免出现农作物收获减产的状况,造成受灾群众经济严重损失。
所以在工、农业生产重建过程中需要根据事情的缓急程度,逐一进行解决,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以及先易后难的精神,尽量使重建的工业以及农业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以及能够为人们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帮助。
结束语:每当地震降临时,我国都能齐聚八方力量,为受灾地区奉献一份力量,重建新的美好家园。在农村地区进行重建规划设计时,应该考虑受灾地区的地形与人们的实际需求以及受灾程度,抢修交通要道方便人们正常的出行以及各种供需物资能够顺利抵达灾区,并且还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搭建抗震棚,使人们能够有一个遮风避雨的位置,满足人们基本生活需求。为使人们能够快速恢复震前的生活状态,建设人员需要大力重建农业以及工业,使受灾群众能够有一定的经济来源。
参考文献
[1] 张克俊.地震灾区农村重建的思考与对策[J].四川省博,2008(06).
[2] 外遮阳技术在汶川地震灾后农村重建住宅中的实用性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05).
[3] 钟怀宇.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开展农村灾区的灾后重建[J].农村经济,2008(09).
[4] 顾珊珊,袁中金.探讨汶川地震灾后农村重建组织方式[J].城市建筑,2013(02).
作者简介: 唐怀;1991.1.19;男;籍贯: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学历:本科在读;研究方向:农村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