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8月,厦门金化小区的业主张平海在其家中惨遭当初带他看房的中介王育林连刺数刀,不治身亡。房产中介为何要刀刺昔日客户?随着案件调查深入,一起客户逃避中介费的血案浮出水面……
2015年4月4日下午3点多,在福建厦门一房产中介公司做经纪人的王育林带客户来到厦门金化小区D栋502室看完房走出房门,对面501室刚好走出来一个男人和王育林四目相对,王育林下意识脱口而出:“怎么是你?!”对方并没有应答,而是神色慌乱掉头走下了楼梯。王育林心里“咯噔”一下:这男人是王育林以前的一位客户,名叫张平海。半年多以前,王育林曾带张平海看过无数套房子,最终张平海看上了小区这套501室,眼看就要达成交易,张平海却突然变卦说不想再要这套房子了。张平海怎会突然出现在这套房子里?他为何看到自己如此慌乱?
时年23岁的王育林,老家在福建省宁德市乡下农村。2013年7月从泉州一所大学毕业应聘在一家电子厂上班,每月2000多的工资刚够维持生活开支。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得知好几个同学要么在售楼部卖房,要么在中介当经纪人,都赚得盆满钵满。王育林萌发了辞职的决心。2014年3月初,王育林通过一位老乡的介绍,应聘到房产中介公司做了一名中介经纪人。公司规定新来的员工必须签约成功一单之后才有底薪,一套房子交易成功则可以提百分之三的提成,这对王育林充满诱惑力。刚来公司,王育林才发现干中介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有房源、没有客户的他只能跟同事打打下手。直到2014年6月初,王育林终于有了第一个客户——张平海。时年34岁的张平海,山东德州人,2004年福州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教育培训机构做教师。2009年10月,与同事柳红英结婚,由于当时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经济并不宽裕,两人购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单身公寓。直到2014年初妻子怀上身孕,张平海决定将现住的房子卖掉再添一点钱买一套大房子。可是不看不知道,周边的新楼盘房价都已经上万,尤其是学区房更是涨得离谱,他只好放弃买新房准备买一套二手房。2014年6月6日这天,张平海特意来到王育林所在的房产中介,当时中介所有的职员都带着客户出门看房去了,唯独刚来的王育林在店子里蹲守,见有客户主动上门,王育林几乎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可是王育林来房产中介公司上班两个月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客户。对他的需求和心理价位做了详尽了解,又知道他属意的地段后,王育林一直非常用心在帮张平海找房源。带他看了好几套房子他都不满意,但王育林并没有灰心。他知道张平海购房是“刚需”,所以他在各大论坛、网站几乎疯狂寻找着房源,只要一出现合适的房源,他就第一时间跟房东联系,之后不厌其烦带着张平海去看房。他自己都不记得到底带着张平海看了多少套房了。2014年9月初的一天,王育林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机会。那天,王育林在网上看到自己公司邻近的金化小区出现一套120平米的房子出售,他第一时间给房东打过去电话,得知这位要卖房的客户姓张,因为女儿在美国西雅图留学,夫妻俩正在办移民,急需将房子脱手。掌握这一房源信息后,王育林赶紧给张平海打电话。这一次张平海对房子格外满意,当即要跟客户签约。经过讨价还价,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以210万元人民币成交。张平海支付了5000元定金,商定十天后再正式签订购房协议。眼看成交在望,王育林内心激动不已:如果这套房子交易成功,按照协议他个人将净得三万余元的中介费!然而,王育林怎么也没有料到煮熟的鸭子也能飞走:一周后,眼见就要到了签约日期,王育林特意打电话给张平海,可张平海留下的联系电话竟然关机了。此后,他数次打张平海的电话,一直不通。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再物色其他客户。然而,让王育林不解的是,当他再约房东看房时,房东却说房子已经卖掉了。可他做梦也没想到竟然在这里碰见张平海!
回到公司,王育林把这事跟同事一说,同事们都笑他傻。原来,这就是中介公司最忌讳的“跳单”,也就是说,当初带张平海去看房后,为了规避中介费,张平海私自去找了客户进行了交易,将他撇在了一旁。
王育林心里突然很难过,想到自己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不辞辛苦带着张平海到处看房,可到头来却被这样欺骗。几天后,王育林通过熟人在张平海所在小区的物业管理处了解到该房的房主正是张平海,房主变更时间2014年10月,正好是王育林带着张平海看房并约定交易后的一个月!从春节过后,王育林虽然带许多客户看房,但一单都没有签成功。面临失业的王育林又接到老家父亲的电话,称他原先患有尿毒症的母亲终于等到了合适的肾源,一个星期后做肾移植手术,手术费缺口还差二十万,让王育林给母亲筹措一点钱回去。他连自己吃饭都即将成问题,还哪里有钱?
难道小人物的尊严就不是尊严么?为什么成功的人却做如此背信弃义的事情?王育林产生了一个强烈念头:追讨张平海跳单的中介费。2015年8月12日晚八点左右,王育林准备找张平海理论。担心与对方争吵起来处于下风,王育林还特意在腰间别了一把水果刀。当天晚上八点多,王育林来到张平海家楼下,尾随楼栋的住户进了楼。他谎称是天然气公司查煤气的工作人员,很顺利地敲开了张平海的门。见是王育林,张平海就要关门,王育林用身体抵住门说道:“张先生,我是来讨中介费的。”“讨什么中介费?”张平海反问。“你别装模作样,这套房子当初谁带你看的,你自己心里清楚。”王育林步步紧逼。“这是我朋友的房子,你不介绍我也能找得到,我不可能给你中介费,这是我家,你赶紧给我出去。”话一摊开,张平海也不示弱往外驱赶王育林。王育林知道要几万元中介费不现实,但他原本还想着张平海能够服软,给他适当一点补偿也就算了。没想到张平海居然无耻到这种地步,又被张平海像驱赶苍蝇一样往外赶,王育林内心的愤懑、委屈一起涌上心头,他再也忍不住了,从腰里拿出刀子,不由分说朝张平海胸前捅了过去,张平海随即倒在地上,鲜血直流。这天正好柳红英带着儿子去了娘家,张平海一人在家,而当时天色已晚,对面502室房子还没卖出去无人居住,见张平海倒在了血泊中,王育林拔腿就跑。但巨大的恐惧让他的腿都吓软了,想到含辛茹苦培养自己上大学的父母,王育林颤抖着给远在老家的母亲打了电话,电话刚一接通,他“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妈,对不起,我杀人了……”弄明白事情原委的王母当即泪流满面,在电话里要求儿子自首。在母亲的劝说下,九点一刻,王育林拨打了110自首,很快被110民警带走。可当救护车迅速抵达时,张平海却因被匕首刺中心脏不治身亡。闻讯赶回的柳红英扑在丈夫身上痛不欲生:当初要是她坚决阻拦丈夫贪小利,又怎会出现这种惨剧啊!
那么,张平海当初是如何选择与原来的房主私下里交易的?随着警方的调查,从张平海妻子的证言中,很快还原了当时的真相。原来,当初张平海在王育林带着看房后,夫妻俩都非常满意,但高达六万的中介费则让张平海有些“介意”。他萌发了想绕过中介跟房东私下联系的念头,但柳红英觉得有点不道德,经不住丈夫一再劝说,最终还是勉强同意了。那天从中介公司出来,张平海就趁黑来到房东家里,说明了自己一口气付全款,想绕过中介私下交易的想法。房东开始觉得这样不妥,但急着移民用钱的他们见张平海是付全款,对他们没有什么风险便答应了。为防生变,张平海很快就从做生意的二哥那里借出了210万元,一星期后就在房管局办妥了所有的过户手续。本来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张平海做梦也没想到,事情会如此巧合,对面的房子也会在王育林的中介公司出售,而自己就此被王育林撞见。他更不会想到,因为当初贪这点“小利”而招来杀死之祸。
2015年9月,王育林被思明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批准逮捕。如今,案件正处于起诉阶段,等待王育林的,将会是法律公证的判决。 □
编辑/曾庆香
2015年4月4日下午3点多,在福建厦门一房产中介公司做经纪人的王育林带客户来到厦门金化小区D栋502室看完房走出房门,对面501室刚好走出来一个男人和王育林四目相对,王育林下意识脱口而出:“怎么是你?!”对方并没有应答,而是神色慌乱掉头走下了楼梯。王育林心里“咯噔”一下:这男人是王育林以前的一位客户,名叫张平海。半年多以前,王育林曾带张平海看过无数套房子,最终张平海看上了小区这套501室,眼看就要达成交易,张平海却突然变卦说不想再要这套房子了。张平海怎会突然出现在这套房子里?他为何看到自己如此慌乱?
时年23岁的王育林,老家在福建省宁德市乡下农村。2013年7月从泉州一所大学毕业应聘在一家电子厂上班,每月2000多的工资刚够维持生活开支。在一次同学聚会中,得知好几个同学要么在售楼部卖房,要么在中介当经纪人,都赚得盆满钵满。王育林萌发了辞职的决心。2014年3月初,王育林通过一位老乡的介绍,应聘到房产中介公司做了一名中介经纪人。公司规定新来的员工必须签约成功一单之后才有底薪,一套房子交易成功则可以提百分之三的提成,这对王育林充满诱惑力。刚来公司,王育林才发现干中介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没有房源、没有客户的他只能跟同事打打下手。直到2014年6月初,王育林终于有了第一个客户——张平海。时年34岁的张平海,山东德州人,2004年福州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教育培训机构做教师。2009年10月,与同事柳红英结婚,由于当时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经济并不宽裕,两人购买了一套一室一厅的单身公寓。直到2014年初妻子怀上身孕,张平海决定将现住的房子卖掉再添一点钱买一套大房子。可是不看不知道,周边的新楼盘房价都已经上万,尤其是学区房更是涨得离谱,他只好放弃买新房准备买一套二手房。2014年6月6日这天,张平海特意来到王育林所在的房产中介,当时中介所有的职员都带着客户出门看房去了,唯独刚来的王育林在店子里蹲守,见有客户主动上门,王育林几乎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可是王育林来房产中介公司上班两个月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客户。对他的需求和心理价位做了详尽了解,又知道他属意的地段后,王育林一直非常用心在帮张平海找房源。带他看了好几套房子他都不满意,但王育林并没有灰心。他知道张平海购房是“刚需”,所以他在各大论坛、网站几乎疯狂寻找着房源,只要一出现合适的房源,他就第一时间跟房东联系,之后不厌其烦带着张平海去看房。他自己都不记得到底带着张平海看了多少套房了。2014年9月初的一天,王育林终于等来了一个好机会。那天,王育林在网上看到自己公司邻近的金化小区出现一套120平米的房子出售,他第一时间给房东打过去电话,得知这位要卖房的客户姓张,因为女儿在美国西雅图留学,夫妻俩正在办移民,急需将房子脱手。掌握这一房源信息后,王育林赶紧给张平海打电话。这一次张平海对房子格外满意,当即要跟客户签约。经过讨价还价,双方最终达成协议以210万元人民币成交。张平海支付了5000元定金,商定十天后再正式签订购房协议。眼看成交在望,王育林内心激动不已:如果这套房子交易成功,按照协议他个人将净得三万余元的中介费!然而,王育林怎么也没有料到煮熟的鸭子也能飞走:一周后,眼见就要到了签约日期,王育林特意打电话给张平海,可张平海留下的联系电话竟然关机了。此后,他数次打张平海的电话,一直不通。无可奈何之下,他只好再物色其他客户。然而,让王育林不解的是,当他再约房东看房时,房东却说房子已经卖掉了。可他做梦也没想到竟然在这里碰见张平海!
回到公司,王育林把这事跟同事一说,同事们都笑他傻。原来,这就是中介公司最忌讳的“跳单”,也就是说,当初带张平海去看房后,为了规避中介费,张平海私自去找了客户进行了交易,将他撇在了一旁。
王育林心里突然很难过,想到自己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不辞辛苦带着张平海到处看房,可到头来却被这样欺骗。几天后,王育林通过熟人在张平海所在小区的物业管理处了解到该房的房主正是张平海,房主变更时间2014年10月,正好是王育林带着张平海看房并约定交易后的一个月!从春节过后,王育林虽然带许多客户看房,但一单都没有签成功。面临失业的王育林又接到老家父亲的电话,称他原先患有尿毒症的母亲终于等到了合适的肾源,一个星期后做肾移植手术,手术费缺口还差二十万,让王育林给母亲筹措一点钱回去。他连自己吃饭都即将成问题,还哪里有钱?
难道小人物的尊严就不是尊严么?为什么成功的人却做如此背信弃义的事情?王育林产生了一个强烈念头:追讨张平海跳单的中介费。2015年8月12日晚八点左右,王育林准备找张平海理论。担心与对方争吵起来处于下风,王育林还特意在腰间别了一把水果刀。当天晚上八点多,王育林来到张平海家楼下,尾随楼栋的住户进了楼。他谎称是天然气公司查煤气的工作人员,很顺利地敲开了张平海的门。见是王育林,张平海就要关门,王育林用身体抵住门说道:“张先生,我是来讨中介费的。”“讨什么中介费?”张平海反问。“你别装模作样,这套房子当初谁带你看的,你自己心里清楚。”王育林步步紧逼。“这是我朋友的房子,你不介绍我也能找得到,我不可能给你中介费,这是我家,你赶紧给我出去。”话一摊开,张平海也不示弱往外驱赶王育林。王育林知道要几万元中介费不现实,但他原本还想着张平海能够服软,给他适当一点补偿也就算了。没想到张平海居然无耻到这种地步,又被张平海像驱赶苍蝇一样往外赶,王育林内心的愤懑、委屈一起涌上心头,他再也忍不住了,从腰里拿出刀子,不由分说朝张平海胸前捅了过去,张平海随即倒在地上,鲜血直流。这天正好柳红英带着儿子去了娘家,张平海一人在家,而当时天色已晚,对面502室房子还没卖出去无人居住,见张平海倒在了血泊中,王育林拔腿就跑。但巨大的恐惧让他的腿都吓软了,想到含辛茹苦培养自己上大学的父母,王育林颤抖着给远在老家的母亲打了电话,电话刚一接通,他“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妈,对不起,我杀人了……”弄明白事情原委的王母当即泪流满面,在电话里要求儿子自首。在母亲的劝说下,九点一刻,王育林拨打了110自首,很快被110民警带走。可当救护车迅速抵达时,张平海却因被匕首刺中心脏不治身亡。闻讯赶回的柳红英扑在丈夫身上痛不欲生:当初要是她坚决阻拦丈夫贪小利,又怎会出现这种惨剧啊!
那么,张平海当初是如何选择与原来的房主私下里交易的?随着警方的调查,从张平海妻子的证言中,很快还原了当时的真相。原来,当初张平海在王育林带着看房后,夫妻俩都非常满意,但高达六万的中介费则让张平海有些“介意”。他萌发了想绕过中介跟房东私下联系的念头,但柳红英觉得有点不道德,经不住丈夫一再劝说,最终还是勉强同意了。那天从中介公司出来,张平海就趁黑来到房东家里,说明了自己一口气付全款,想绕过中介私下交易的想法。房东开始觉得这样不妥,但急着移民用钱的他们见张平海是付全款,对他们没有什么风险便答应了。为防生变,张平海很快就从做生意的二哥那里借出了210万元,一星期后就在房管局办妥了所有的过户手续。本来以为神不知鬼不觉,张平海做梦也没想到,事情会如此巧合,对面的房子也会在王育林的中介公司出售,而自己就此被王育林撞见。他更不会想到,因为当初贪这点“小利”而招来杀死之祸。
2015年9月,王育林被思明检察院以故意伤害罪批准逮捕。如今,案件正处于起诉阶段,等待王育林的,将会是法律公证的判决。 □
编辑/曾庆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