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zh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在于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 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语文教学“生活化”是我们教师面临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根植于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鉴于此,语文教学要努力营造大语文环境,面向学生广泛的现实生活世界,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语文教学“生活化”,就是强调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与“时代的活水”,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学习生活并磨砺人生。
  1 有生活才有正确
  布鲁纳提出,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获得知识。随着和煦的春风,基础教育改革在各地轰轰烈烈地展开了。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努力改变以往的灌输式、死背硬记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注重激励学生的自得、自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因而,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尝试,让孩子走入生活,触摸生活。
  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由于学生的生活大都单调,两点一线,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缺乏对生活的认识和感悟。我在教学中,努力、有效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把课文的有关内容通过直观、生动的画面反映出来,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缩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感知距离。如教《鸟的天堂》一文,由于大榕树生长在南方,我们这里的孩子大都没有见过,也就很难想像“独木成林”的奇观,于是我就利用课件利用多媒体将大榕树的近景、远景展示给孩子们,让孩子在惊叹的同时,体会“‘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感叹。
  2 有生活才有能力
  《课程标准》强调“综合性”学习。开展综合性学习,既能挖掘语文与其它课程之间的共享资源,又能综合利用各科知识技能,推动学生走向社会,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阅历,增长才干。如我在教了《家乡的秋白梨》后,我向孩子们提问:我们家乡的特产是什么?——举起的小手寥寥无几!于是,我就在思考:如何把课堂延伸,扩大知识面,拓展视野,获得实践能力,培养主动探究发现和创新的意识和精神?为此,我组织了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一开始,同学们想知道自己家乡有哪些特产,我就让他们回家问问父母,问问家人。课堂上反馈后,我就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现象观察,广泛收集信息,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从而了解家乡特产的一些情况、现状。家乡特产的调查研究:家乡主要特产列表,主要特产、主要出产地、生长或生产情况、销售情况(销量、销售地、收入)等。最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汇报课上,我发现有的学生写出了鲜活鲜活的小作文;有的对调查的土特产进行了分析,并能针对时势,向农家或政府部门提出自己独到的建议;有的以广告的形式,将自己调查的土特产推荐给大家。学生在调查研究活动中,学生提高了阅读量,扩大了知识面。他们在调查活动中不再局限于学校课堂和已有教材,走出了学校,走出了教材,走向了社会,走向大自然,广泛收集了许多课外信息,他们了解了家乡有哪些特产,对某一特产深入地细致地进行了调查研究,接触了许多新事物,外面的世界真精彩!这无形之中激发了他们主动探究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求知、努力创新的意识。我惊喜地发现,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中学习语文,学生的倾听技能、发问技能、观察技能、记录技能、访谈技能、调查技能等无疑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培养。
  实施生活化教学的课堂,知识、能力的应用都更加趋向综合化,期望通过综合性的活动,使各元智能都得到展示而得以充分发展。因此,语文课不只是语言的机械操练,可以凭借气氛音乐使音乐智能有所发展,也可以凭借想象,使空间智能得到展示。语文课还可以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一些当推销员、导游、广告设计师等综合性的活动,使学生在生活化的实践过程中自然发展多元智能。也就是说,具有综合性特征的生活化教学的确可以将教育与个人的潜能、社会的需求协调一致,将教育的个人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两者协调一致,通过发展多元智能,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素质。
  3 有生活才有精彩
  “源于生活”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贴近生活,让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重塑语文教学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作文教学是语文课程中最具生命个性的教学层面,是具有个性的学习主体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学生放飞情感,表明态度,实践人生价值的体现。新课标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基于这一理念,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敢于表达的能力,要解除羁绊于学生作文情感的条条框框,为学生提供体验生活的机会。学生让学生在开放中放胆作文,弘扬人性,放飞情感,写真实的生活,述生动的情感。
  读着学生的习作,在感叹的同时,深深的明白,只有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将生活引入语文,语文才能精彩纷呈。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体验过程。体验了多少,体验了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尊重学生真实的生活感受和体验,才是语文教学的真谛。
其他文献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并认为这是教学中的“金科玉律”。新课改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和学习特点,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的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1 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1 发挥想象,创设情景。在学习教新标准英语七年级下Module 4 Life in the future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
期刊
有人说:“是什么决定我们的未来?”我的答案是互联网和教育。作为推进未来社会发展的两大核心动力,网络和教育将在广度和深度上极大地影响一个民族的命运,影响一个团队、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因此,网络教学研究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信息时代的来临,既对教育提出严峻的挑战,更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作为新时代老师的我们,则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以树立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将信息技术合
期刊
【摘 要】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普及有利于推动聋校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如何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优化语文教学已成为特校教学日益关注的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将以传统教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占据课堂,它声形并茂、图文交互、能打破时空界限,调动图、文、声、像等多种功能,使教学更直观、更具体、更生动地展示在聋生面前。所以,让信息技术走进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全新的感受,如果恰当地运用,将会开辟聋校语文教学新天地
期刊
【摘 要】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适时地调动和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得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和舞台,促进历史学科的学习。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教学方法 探讨  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发展趋势,是矫正历史课当前尴尬地位,顺应学习方式革命的必然要求,高质量的课堂
期刊
阅读是培养学生感受知识,理解生活,完善思维的重要途径。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已成为小学语文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小学语文,课文用词精美,语境生动,学生通过阅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语文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
期刊
【摘 要】 现代远程教育的发展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多媒体辅助教学,依靠它生动、形象,静动结合,声像并茂等优点,不断地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相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将是数学课堂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在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中,应根据数学课堂教学和信息技术的特点,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合理使用多媒体,使其更好地与数学课堂教学结合,
期刊
【摘 要】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处处藏着数学的奥妙,我曾看见过这样的一个报道:一个教授问一群外国学生:“12~1点之间,分针和时针会重合几次?”那些学生都从手腕上拿下手表,开始拨表针;而这位教授在给中国学生讲到同样一个问题时,学生们就会套用数学公式来计算。  【关键词】 生活 数学 应用  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投掷过硬币。可是,你知道吗,掷硬币并非最公平的。人们认为这种方法对当事人双方都很公平。
期刊
【摘 要】 要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必须狠抓“预习”这一环工作。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是语文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之一,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是搞好语文教学的关键,没有很好的预习就不可能有较高的教学质量。本文主要从课前预习的意义、预习的方法两个方
期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指师生,感情融 洽和谐、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积极的情绪(即愉快)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思维敏捷,从而更容易接受知识,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焕发出语文课堂的活力,进而开发智力,陶冶情操,优
期刊
【摘 要】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阐明了“愉快教育”的优越性。“教育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带有乐趣”。现代教育学家斯宾塞又响亮地提出了“愉快教育”理论。不仅在教育内容上要引人入胜,还要在方法上讲究寓教于乐,要努力帮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在教学中创造一种欢乐、轻松、有趣、生动、民主的学习气氛,让学生在生动、活泼、主动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