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懒寻旧梦录》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b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夏衍先生的自传体回忆录《懒寻旧梦录》是一本畅销书,第一版一九八五年七月出版,因出版时有新闻报导,所以发行后即被抢购一空。第二版一九八六年十月印刷,印数仅一万册,比第一版还少,上市后也很快售完。由于物力财力所限,三联书店再印无力,以致书店已见不到此书了。一版我已有,二版却久觅不得。去年出版界一位老友赠我一册二版,十分高兴。二版与一版相较,在内容上没有增删,只是更正了一些漏校的错字,其中就有我关心的那个“上”、“下”之差,为这两字之别,我求索了好几年。
  《懒寻旧梦录》中有一篇长约五千字的“自序”,作者叙述了他著书的目的和经过,其中着重提到“文革”期间,他在监狱中被迫交待时引起了往事的回忆。出狱后,这位世纪同龄人、亲身经历了三十年代中国文艺界论战的幸存者,认为有责任“把当时的历史背景、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具体情况、党内外文艺工作者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等等,尽可能地记录下来,供后人研究和评说”。在这个长篇“自序”的最后一段,作者写道:“也正是写完了‘左翼十年’这一章的时候,李一氓同志送我一副他写的集宋人词的对联,下联是“从前心事都休,懒寻旧梦’,我非常欢喜,就把它作为这部回忆录的书名”。在这一段中的下联的“下”是漏校的错字,在二版中便更正为“上”了。
  这个更正很有必要,因为文章中还有文章。
  《懒寻旧梦录》出版后,在一次“庆祝我国著名文学家、电影事业家和理论家、翻译家夏衍同志从事革命文艺工作五十五周年”的茶话会上,李一氓同志提到:刚出版的《懒寻旧梦录》引述我送夏衍的对联“从前心事都休,懒寻旧梦”,是上联,不是下联。夏衍没写出的下联是“肯把壮怀销了,作个闲人”。我的意思是说,你(夏衍)肯把壮怀销了作个闲人吗?是鼓劲的意思。
  那么,这副对联是摘自何人的词作呢?我写信求教,他回信说:“从前心事都休”引自蒋竹山(蒋捷)的《高阳台》(送翠英),“懒寻前梦”引自谢勉仲(谢懋)的《风流子》(行乐),“肯把壮怀销了”引自李伯纪(李纲)《喜迁莺》(塞上词),“作个闲人”引自苏东坡(苏轼)的《行香子》(述怀)。
  只是谢懋(谢勉仲)的《风流子·行乐》中那句“念夜寒灯光,懒寻前梦,满窗风雨,供断闲愁。”其中“懒寻前梦”,是“前”不是“旧”,而且李老在给我的信中也特别注明是“前”不是“旧”。可是他为什么把前写成旧呢?夏公也以此作为书名题签。对此,他们没有说,我也没有再问,也许是声韵,也许是记忆,但都不妨碍我的理解:《懒寻旧梦录》是一位世纪同龄人、文艺界前辈回忆过去,还向前看的书。
其他文献
青奥会上,一个个融合文化创意、别具匠心的活动项目吸引了众多运动员和市民的关注和响应。离青奥村不远,位于南京市建邺区鱼嘴湿地公园的体育实验室更是热闹非凡。根据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的提议,南京青奥会首创体育实验室,武术、攀岩、轮滑和滑板成为正式展演项目,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世界冠军运动员现场表演高超技艺,并作出具体指导,受到众多市民和运动员热烈追捧。  洋教练教授中国武术  实验室正中央是中国传统体育武
我们都是好孩子    肆月 放肆的肆  转来两个新生。  白衬衫黑色滑板裤,平头,男生,安莲见。  黑色T恤浅蓝牛仔裤,齐耳短发,女生,林若素。  除了我,也许没有人对他们感兴趣。转学生,向来是倍受冷落的。  稀疏的掌声,很生涩地在教室里响了几下,便成了哑了的旧式留声机,转不动了。  在老师的示意下,他们走向最后一排。    我举起手。  老师,还剩一个位子,我申请去最后一排。  理由呢?  换个
索契冬奥会雪场山脉举办过冬奥会的美国斯阔谷滑雪场早期筹划  欧美奥运研究人员认为,从1924年法国夏蒙尼首届冬奥会到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在如何使用冬奥会设施方面,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开辟了新思路。  索契冬奥会还没有开始,俄罗斯有关方面已经在筹划冬奥设施赛后的利用问题。世界著名体育管理学教授德尔皮·内罗蒂说,在索契冬奥会开幕两个多月之前,俄罗斯旅游官员就给她打电话,询问有关奥运会之后如
放学了,在雨声中煎熬了两节课的玉生第一个冲出教室,差点撞倒了前面的胖教导主任。好在后来的学生都涌过来了,被同学们取名为“灭绝师太”的胖教导主任只看到一个走得相当迅速的蓝雨披,并不知道那是她经常表扬的模范学生张玉生。  玉生的头脑里似乎全是他踢翻的等漏的坛坛罐罐。小时候,每到天气报告有雨,妈妈就如临大敌,手忙脚乱地寻找家里能够等漏的盆子罐子坛子,有几次,还用了玉生的小痰盂。那时外面下雨,家里是泉水叮
广为流传的《娱乐至死》的作者波兹曼分析了电视如何迅速瓦解美国人在印刷文化下形成的理性思维,电视娱乐随之占据了私人生活。而一本同样以大众文化的代表——电影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著作《时代精神》,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则显得有些陌生。这本书出版时间早于《娱乐至死》,可是却一直并未得到学术界和读者的关注。直到将近半个世纪之后,一位法国学者无意中发现了《时代精神》具有跨越时代的洞察力,并将其翻出故纸堆重新出版
钱锺书先生有一段话,堪称对大学教育系的经典调侃:“因为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围城》,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九一年版,72页)  近读《陈寅恪集·金明馆丛稿二编》之《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一文,偶
乔治·奥威尔的《一九八四年》购入已有几年,当时只粗略地翻过一下,今日不知为什么,又去寻出来,同样还是翻着读,偶尔进入眼的文字,感觉与自己曾经有过的生活,彼此真是太逼真了。历史怎么竟能这样从细节上都可以预言呢?譬如“甚至有像少年反性同盟这样的组织提倡两性完全过独身生活。所有儿童要用人工授精的方法生育,由公家抚养。”文革中,上海崇明的下乡红卫兵,便有几乎完全相同的想法萌生,他们所以尚未能组织起“反性同
热情跑友,遭遇伤痛前不久,一位35岁的跑友找上门来,只向我们提出一个要求:让他能继续跑步。原来他在两次参赛马拉松后,下肢受了伤,不仅两个月无法跑步,就连正常生活都受到影响。他看过多名医生,得到的建议几乎都是一个,还是放弃跑步为好。正值壮年,喜欢跑动的他自然心有不甘。经过详细问诊,我了解到,这位跑友的跑龄才刚半年。当初是好朋友的一番鼓动,让他既没有做过任何身体评估,也没有任何训练指导,甚至都没多想,
一九四。年六月十八日,流亡伦敦的戴高乐在BBC发表了号召法国人抵抗纳粹德国的简短演讲。这一行动日后成为法国当代史乃至整个法国史的标志性事件,然而在当时却鲜为人知。在溃不成军、巴黎弃守、数百万人争相南逃的法国,真正听到这一演讲的人为数不多,有的人甚至都不知道戴高乐是何许人也。当时戴高乐既无政府授命,也无民众拥戴,不握一兵一卒,除了总理雷诺临时拨付的区区十万法郎,几近赤手空拳,他从哪里获得了勇气来致力
《陈垣往来书信集》(增订本,三联书店二○一○年版)家书部分,陈垣与第三子陈约往来书信二百一十七通,最多。陈约好书法,陈垣书信中多有细致指点,曾告以“空拟”之法:“你说二体《千文》无跋,原有跋,翻印者不印跋耳。此完全是隋唐人笔,不知你何以谓宋元人笔。此帖亦至不易学,非百回看,百回空拟,百回摹不可。何谓空拟?即用指来空写,不用笔,不用墨。空写百余遍,并多看其各个与全体之神气,然后执笔试写之,則仿佛有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