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通货膨胀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2003年~2008年上半年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有货币供给过多、需求拉动、供给推动、结构性因素、制度性因素及预期的因素等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当前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新一轮的投资热潮是否会历史重演,需要我们高度警惕。
[关键词] 通货膨胀
2003年年~2008年的通货膨胀最早是由房地产市场开始,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必然带动与房地产相关几十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工资及服务价格上涨。然后是股市价格的快速飚升。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根据我国2008年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7%现实的国情,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17.3%,可以认为我国物价仍然有压力,具体分析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货币供给过多
货币供给增长和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关系最为密切,当然二者存在着一定的时滞。2003年至2007年各年度货币供给M2的年末余额同前一年相比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9.6%、14.6%、17.6%、16.9%和16.7%。都大大超过了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M2 年增长率平均高出GDP 增长率5.4 %。最近几年的货币供给量连续的高速增长对于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需求拉动
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持续高速增长的状况根源于我国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表现为生产要素价格扭曲、资源能源产品价格过低,内化于企业生产成本的环境成本过低等,刺激企业过度投资。
2003年以来,虽然中央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但是最近几年的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2007年达到了24.8%。2008年上半年达到了26.3%,比GDP 增长率高出15.9 %。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拉动了能源、原材料等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也导致了国民收入中投资和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衡。目前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新增四万亿的投资,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我们需要防患于未然。
三、成本推动
我国当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引发了非农产业和制造业要素相对收益率提高,诱使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和城市部门转移,并引起土地、资金和劳动在传统农业部门相对减少,加剧了要素收益率的这种变动。从这一点上来说,此次食品价格上升具有生产要素成本推动型的特征。
随着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趋紧和政府加快步伐提高劳动者福利水平, 工资上涨压力将增大。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超过同期GDP 增长率, 全国平均劳动报酬增长率已连续7 个季度超过GDP增长率,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总水平。
近年来, 国际能源价格猛增, 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增高。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虽然目前油价跌落一半,但成本因素与需求增加的因素并存,带来更多的经济不确定性因素。
四、结构性因素
外贸顺差过大且持续增长过快是我国经济内外不平衡的重要表现,还具有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2005年到2007年,进出口顺差余额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18.43%、74.2%和49.97%。表明国际市场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强劲。净出口的快速增长,也对外汇储备增长和国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基础部门仍然十分落后,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部门。这些部门的产品和服务,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难以同步扩大供给,所以只能通过价格的上涨来吸引超额需求,因此引起物价上涨。
五、制度性因素
在现行体制下,由土地产生的资产性收益和大部分税费基本上归地方所有。各地政府在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利用土地出让筹集地方建设资金,土地收益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典型的“第二财政”。据调查,2005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价款高达5505亿元,占同期地方本级财政收入15092亿元的三分之一还强。有的大城市更是达到了60%以上,而且我国还普遍沿袭以GDP增长率论政绩的干部考核体系。也使得地方政府在政绩冲动下,或明或暗地支持土地出让金的持续上涨。再有,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把70年土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开发商,开发商再把这笔费用转嫁到购房者身上,推高地价从而推高房价。
六、预期性因素
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和产出缺口是决定通货膨胀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通货膨胀预期比较隐蔽, 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会存在短期的非理性因素, 这都会对居民消费、投资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未来的真实通货膨胀率。当人们看到粮油蛋价格上涨的时候,担心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当人们工资收入提高时,也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会提高,因此预期性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目前,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通货膨胀的趋势得到了扼制,但我们采取拉动内需的政策进一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同样蕴含着潜在的通货膨胀的风险,考虑以上分析的因素仍然存在,应该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而不应重蹈覆辙。
参考文献:
[1]易宪容:中国通货膨胀原因与特征.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年第6期
[2]王自力:我国通货膨胀的特征与趋势.中国金融, 2008年第6期
[3]程峰李世峰高弘:对当前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探析.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3期
[关键词] 通货膨胀
2003年年~2008年的通货膨胀最早是由房地产市场开始,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必然带动与房地产相关几十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工资及服务价格上涨。然后是股市价格的快速飚升。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根据我国2008年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7%现实的国情,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17.3%,可以认为我国物价仍然有压力,具体分析此轮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货币供给过多
货币供给增长和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关系最为密切,当然二者存在着一定的时滞。2003年至2007年各年度货币供给M2的年末余额同前一年相比的增长速度分别是:19.6%、14.6%、17.6%、16.9%和16.7%。都大大超过了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M2 年增长率平均高出GDP 增长率5.4 %。最近几年的货币供给量连续的高速增长对于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二、需求拉动
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率持续高速增长的状况根源于我国粗放型的增长模式,表现为生产要素价格扭曲、资源能源产品价格过低,内化于企业生产成本的环境成本过低等,刺激企业过度投资。
2003年以来,虽然中央政府采取了多方面措施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的势头,但是最近几年的增长速度都在20%以上,2007年达到了24.8%。2008年上半年达到了26.3%,比GDP 增长率高出15.9 %。投资的持续高速增长,拉动了能源、原材料等产品价格持续上涨,也导致了国民收入中投资和消费比例的严重失衡。目前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新增四万亿的投资,是否会造成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我们需要防患于未然。
三、成本推动
我国当前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浪潮引发了非农产业和制造业要素相对收益率提高,诱使土地、资金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从传统的农业部门向现代工业和城市部门转移,并引起土地、资金和劳动在传统农业部门相对减少,加剧了要素收益率的这种变动。从这一点上来说,此次食品价格上升具有生产要素成本推动型的特征。
随着劳动力供求出现结构性趋紧和政府加快步伐提高劳动者福利水平, 工资上涨压力将增大。我国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已连续4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超过同期GDP 增长率, 全国平均劳动报酬增长率已连续7 个季度超过GDP增长率,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有可能进一步推高物价总水平。
近年来, 国际能源价格猛增, 导致商品的生产成本增高。国际石油价格等其他能源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并通过进出口贸易传导到国内市场。虽然目前油价跌落一半,但成本因素与需求增加的因素并存,带来更多的经济不确定性因素。
四、结构性因素
外贸顺差过大且持续增长过快是我国经济内外不平衡的重要表现,还具有国际制造业转移的大背景。2005年到2007年,进出口顺差余额年增长幅度分别为218.43%、74.2%和49.97%。表明国际市场需求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强劲。净出口的快速增长,也对外汇储备增长和国内价格总水平的上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基础部门仍然十分落后,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部门。这些部门的产品和服务,面对经济的高速发展,难以同步扩大供给,所以只能通过价格的上涨来吸引超额需求,因此引起物价上涨。
五、制度性因素
在现行体制下,由土地产生的资产性收益和大部分税费基本上归地方所有。各地政府在财政收入不足的情况下,只有利用土地出让筹集地方建设资金,土地收益在一些地区已成为典型的“第二财政”。据调查,2005年,全国土地出让金总价款高达5505亿元,占同期地方本级财政收入15092亿元的三分之一还强。有的大城市更是达到了60%以上,而且我国还普遍沿袭以GDP增长率论政绩的干部考核体系。也使得地方政府在政绩冲动下,或明或暗地支持土地出让金的持续上涨。再有,现行的土地出让制度把70年土地使用权一次性出让给开发商,开发商再把这笔费用转嫁到购房者身上,推高地价从而推高房价。
六、预期性因素
按照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观点, 居民通货膨胀预期和产出缺口是决定通货膨胀的两个最重要的指标。通货膨胀预期比较隐蔽, 在理性预期的基础上会存在短期的非理性因素, 这都会对居民消费、投资产生影响, 从而影响未来的真实通货膨胀率。当人们看到粮油蛋价格上涨的时候,担心价格还会进一步上涨,当人们工资收入提高时,也在预期通货膨胀率会提高,因此预期性的因素也不容忽视。
目前,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恶化,通货膨胀的趋势得到了扼制,但我们采取拉动内需的政策进一步刺激投资和消费,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同样蕴含着潜在的通货膨胀的风险,考虑以上分析的因素仍然存在,应该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而不应重蹈覆辙。
参考文献:
[1]易宪容:中国通货膨胀原因与特征.金融管理与研究,2008年第6期
[2]王自力:我国通货膨胀的特征与趋势.中国金融, 2008年第6期
[3]程峰李世峰高弘:对当前通货膨胀成因的理论探析.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8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