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主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当前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我们的学生从小到大往往习惯于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习惯于老师的命令,这种被动消极的学习观念已不能适应当今这个终身教育的时代了。因此,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成为当前学科教学关注的焦点。
一、教师有效备课,做好引路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从观念上要转变。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不是独自学习,也不是课堂上用用多媒体、多几个问答。高中生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历史这个特定的学科之中,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能自觉地、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借助于已有的知识、技能有效地确定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完成历史学习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次,从行动上要转变。教师有效备课,目标没变,要求变高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从而用这种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例如,可以及时而适当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时查找资料的途径,对资料的查找、分析、归纳等,可由学生进行,不急于把结果告诉给学生,而是由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推断出结论,教师不予包办,只是在恰当时候给予点拨,起到辅助者、引导者的作用。
最后从兴趣上切入。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使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丰富历史教材的内容和情趣,这是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应该做到的。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内驱力推动下愉悦地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二、学生探索方法,做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不是学生独自学习。自主,强调的是学生的独立性、无外力驱动型、主观上要求学习的状态;而独自学习,是指单个学习主体与其他学习主体相分离状态的学习,也有不借助于其他资料进行学习的意思。现在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个开放的体系,我们强调自主学习正是为了赶上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我们的学习不可能是独自的学习。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寻找识记的便捷途径。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识记许多知识点,而知识获取的快捷、记忆的持久和再现的准确与否是目前考查学生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体现。为帮助学生避免死记硬背,教师应当根据记忆规律指导学生一些识记方法,如联想法、归纳法、比较法、趣味记忆法等。学生在记忆每一个人物、事件、年代等知识点时除了共性外,还要突出其特征,以及抓住“最”、“第几位”、“……的标志”、“……的基础”、“里程碑”、“开创……时代”、“实质”、“性质”等关键词。
构建历史知识的脉络。历史是一张网,要将古今中外的史实连接成网,将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加以归纳和整理。做到学习时将历史知识线索化,打破时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体系,按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方面,分门别类,重新梳理,从而形成关于某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象。这样就能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分析问题,还可起到简化头绪、理清思路的作用。特别是要用好书的目录和每课标题,做到学习时“心中有数”,学完一课后,再回到目录归纳阅读,做到巩固时“宏观在胸”。
养成踊跃翻书的阅读习惯。不要习惯从老师那里获得结论性的知识,而要通过自己的翻书、查阅资料从中获取知识。有了这个过程才懂得甄别、取舍、归纳,记忆才持久深刻。例如,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要求掌握的背景、内容、影响太多、不容易记忆理解和区分,如能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列表总结,将三个改革放在一张表里。通过学生比较共同点、不同点,自己翻书查找相关资料,这样才能对每一次改革的特性加深印象,在翻书的过程中也很容易抓住每次改革的要点,熟悉课本内容。同时三次改革的列表比较,也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分析能力,比起满堂灌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全程参与和指导。我们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景、不同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历史教师要比以前花更多的工夫去研究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自主学习最终要使得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在学习者中间建立起协调合作的关系,并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的了解,以便逐步完善自我。
三、师生互动,做教学的合伙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良好的师生感情对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有意建立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师生平等民主,在教学中成为合伙人,教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辅助学生学习成功,让学生体验学习进步的快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优化师生关系,巧用爱的迁移。一直以来,许多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以长辈和晚辈相处的,师道尊严、等级观念较重,特别是有些老师,师生感情冷漠,严重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历史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这样,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就能转化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把与历史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历史为快乐。
巧用情感激励,辅助教学成功。由于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多少会遇到学习困难,出现成绩起伏现象。此时,老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赞扬;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在给予适度批评的同时,多给予鼓励和辅导,使学生学懂历史,帮助其学习成绩提高,让学生在成绩进步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在难点上的学习,学生极易出现学习情绪低落现象,这时,老师给学生感情上的激励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对提高学习成绩,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护自信心,稳固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师生合伙,教学相长。古训“教学相长”,师生合作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师生间的这种合作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学习阶段和最后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仅是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合作人,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自身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一位美国预言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同样也要学会自主学习,学习怎样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十几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让我们一起为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学习吧。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校
(实习编辑 章翔)
一、教师有效备课,做好引路人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必须打破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从观念上要转变。自主学习不是放任自流,不是独自学习,也不是课堂上用用多媒体、多几个问答。高中生历史学科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历史这个特定的学科之中,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能自觉地、主动地、相对独立地借助于已有的知识、技能有效地确定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完成历史学习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
其次,从行动上要转变。教师有效备课,目标没变,要求变高了,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更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方法,培养学习的能力,从而用这种学习的能力和方法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时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例如,可以及时而适当地为学生提供学习时查找资料的途径,对资料的查找、分析、归纳等,可由学生进行,不急于把结果告诉给学生,而是由学生通过资料的收集分析推断出结论,教师不予包办,只是在恰当时候给予点拨,起到辅助者、引导者的作用。
最后从兴趣上切入。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并非仅仅从责任感产生,而是从对客观事物的爱与热忱中产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使学习内容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丰富历史教材的内容和情趣,这是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中应该做到的。只有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才能使学生在内驱力推动下愉悦地进行自主学习。因此,教师要做好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引路人。
二、学生探索方法,做学习的主人
自主学习不是学生独自学习。自主,强调的是学生的独立性、无外力驱动型、主观上要求学习的状态;而独自学习,是指单个学习主体与其他学习主体相分离状态的学习,也有不借助于其他资料进行学习的意思。现在的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我们学习的知识是个开放的体系,我们强调自主学习正是为了赶上知识体系的更新速度,我们的学习不可能是独自的学习。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探索学习方法,学会自主学习。
寻找识记的便捷途径。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学生必须识记许多知识点,而知识获取的快捷、记忆的持久和再现的准确与否是目前考查学生学习效率高低的重要体现。为帮助学生避免死记硬背,教师应当根据记忆规律指导学生一些识记方法,如联想法、归纳法、比较法、趣味记忆法等。学生在记忆每一个人物、事件、年代等知识点时除了共性外,还要突出其特征,以及抓住“最”、“第几位”、“……的标志”、“……的基础”、“里程碑”、“开创……时代”、“实质”、“性质”等关键词。
构建历史知识的脉络。历史是一张网,要将古今中外的史实连接成网,将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加以归纳和整理。做到学习时将历史知识线索化,打破时空界限,打破教材原有体系,按同一类型、同一性质、同一方面,分门别类,重新梳理,从而形成关于某个历史问题的完整表象。这样就能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分析问题,还可起到简化头绪、理清思路的作用。特别是要用好书的目录和每课标题,做到学习时“心中有数”,学完一课后,再回到目录归纳阅读,做到巩固时“宏观在胸”。
养成踊跃翻书的阅读习惯。不要习惯从老师那里获得结论性的知识,而要通过自己的翻书、查阅资料从中获取知识。有了这个过程才懂得甄别、取舍、归纳,记忆才持久深刻。例如,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要求掌握的背景、内容、影响太多、不容易记忆理解和区分,如能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列表总结,将三个改革放在一张表里。通过学生比较共同点、不同点,自己翻书查找相关资料,这样才能对每一次改革的特性加深印象,在翻书的过程中也很容易抓住每次改革的要点,熟悉课本内容。同时三次改革的列表比较,也有助于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分析能力,比起满堂灌效果要好得多。
当然学生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全程参与和指导。我们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同时也不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要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情景、不同内容,引导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历史教师要比以前花更多的工夫去研究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自主学习最终要使得学生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在学习者中间建立起协调合作的关系,并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加深对自身的了解,以便逐步完善自我。
三、师生互动,做教学的合伙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可见,良好的师生感情对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有意建立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师生平等民主,在教学中成为合伙人,教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辅助学生学习成功,让学生体验学习进步的快乐,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优化师生关系,巧用爱的迁移。一直以来,许多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以长辈和晚辈相处的,师道尊严、等级观念较重,特别是有些老师,师生感情冷漠,严重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历史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达到“爱屋及乌”的程度。这样,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就能转化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动力,把与历史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历史为快乐。
巧用情感激励,辅助教学成功。由于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多少会遇到学习困难,出现成绩起伏现象。此时,老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赞扬;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在给予适度批评的同时,多给予鼓励和辅导,使学生学懂历史,帮助其学习成绩提高,让学生在成绩进步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在难点上的学习,学生极易出现学习情绪低落现象,这时,老师给学生感情上的激励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对提高学习成绩,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维护自信心,稳固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师生合伙,教学相长。古训“教学相长”,师生合作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途径。师生间的这种合作可以渗透在教学的准备阶段、学习阶段和最后的评价过程中。让学生感到自己是学习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教师也不仅是传授者,而是学生的合作人,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教学过程不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自身专业成长、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与学生同学习共成长的过程。
20世纪70年代,一位美国预言家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学生要学会自主学习,教师同样也要学会自主学习,学习怎样教会学生自主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指出:“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这种个人同他自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十几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让我们一起为着这个目标而不断学习吧。
作者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校
(实习编辑 章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