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军队院校政治教育信任有其特殊内涵,并表现为受需求和逻辑影响的认知信任、受师生关系和军人职业承诺影响的情感信任。本文根据潜艇职业教育士官现状调查分析,探讨了以提升教育信任为中心的政治教育新思路。
关键词:价值理性;认知信任;情感信任;政治教育信任
军校政治教育信任为学员在对教育者和教育要素有益性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政治教育可信性的肯定反映。按照信任产生的依据,政治教育信任可借鉴管理学中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分类方法:认知信任是以理性判断为基础的信任,具体的说是学员对政治教育内容可信性或教学内容符合个人发展需要的积极判断后产生的信任;情感信任是学员从人际关系、职业承诺、教学过程设计等因素激发的感性认同。
一、影响政治教育信任的认知因素
通过对各层次官兵的政治教育过程观察和研究,促成政治教育信任的主要认知因素是学员的需求与授课的逻辑。
就需求因素而言,教学对象层次越低,对于政治教育的知识需求越低,单纯阐释理论科学性的授课逻辑,不能构成学员对政治教育的信服。而目前政治教育的现状是严格按照知识体系授课,力求呈现完整的理论体系。通过访谈,学员们认为相比其他专业技术课程和理工类基础课程,政治教育充当的不仅是政治理论课程,而是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大角色。还反映,与其学习抽象的理论,不如切实解决思想困惑,讲授看待问题的方法,教授生活学习工作的道理,提升个人写作、表达、社交等能力。虽然,政治课堂不能一味迎合学员的需要,但是教育供给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是动摇学员政治教育信任的原因之一。
逻辑是产生政治教育认知信任的又一因素。学员对于政治教育信任的最初判断可根据政治教育满足其需求与否,但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理性判断也为授课逻辑影响,顺应学员思维、人体学习的逻辑规律会形成教学的逻辑信服力,从而形成学员对教育内容与教师的信任。可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这种逻辑力量很难形成,把教材逻辑作为授课逻辑的现象极为普遍。教材逻辑从整体上而言,符合人的阅读逻辑,尤其是政治教育教材前后章节的联系性不强,缺少主线串联,按照这样的逻辑授课目标不明确;从章节上看,教材逻辑讲求知识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少对问题或者知识的深度挖掘,尤其在政治类教材中书面语限制导致居高临下的给出结论而省却了严密的推理思辨、实际情况的比对印证过程。
二、影响政治教育信任的情感因素
从情感角度,促成政治教育信任的主要因素是师生关系和军人职业承诺。
政治教员不仅通过树立知识威信,而且通过人格模范作用在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专业类课程实践的领域在岗位,政治教育实践的领域在岗位也在生活,教员的师德师风应是政治教育结果的优良示范。而在现实中,政治教员很少能够发挥示范作用,其原因在于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如以知识目标为中心,本身就会淡化教员的道德表率职能;再者,如果教员与学员课上课下交集少、沟通少就不利于职能的发挥。疏远的师生关系在减少对政治教员个人信任的同时,不利于挖掘学员的思想困惑、增进对学员思想状况的了解、形成与实际相符的学员评价、甄别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
军人职业承诺是军人对职业的依赖和不愿变更职业的程度。在士官层次,职业承诺影响职业行为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院校教育阶段,职业承诺也成为影响士官学员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承诺直接作用于政治教育信念,学员期望军人职业生涯长,对职业提倡的主流价值观敏感度便高,融入职业信念体系的积极性也相应更高,从而利于培育政治教育信念。根据对潜艇学院士官、“4+1”学员、研究生学员的访谈,发现士官层次职业承诺出现模糊和较短的现象。尤其是初级士官对于军人职业的长短没有明确规划,并表示预期较短的倾向。在交谈中,不少表现出对未来“第二职业”的担忧,认为政治教育既与部队现实脱节、又与日后从事其他职业无益。
三、以教育信任为中心组织教育要素
构建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育逻辑。该逻辑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启发学员更全面、客观、理性的思考和正确的行为。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授课逻辑指导下,知识按照问题的相关性进行整合,教员知识讲解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途径之一,学员课堂讨论、参与,课外亲身实践获取经验、感受等都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构建以思维方法为侧重的教育内容。政治教育既需培养逻辑思维也需培养非逻辑思维。在逻辑思维中尤其以辩证思维为重点,现实教育过程中,教员经常用全面、客观的分析对学员进行“说服”教育,却忽略学生本身辩证思维的养成。在非逻辑思维中,尤当重视创新性思维。在政治教育中学员依靠理性、感性材料加工出的每一个观点,实质上都是创新的开始,但是它们都需要经过灵感、表征、猜想、论证的全过程才能成为完整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配合才能形成科学认识。通过课堂培养学员的思维方法,要求教员把思维方法视作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示范、互动、体验等手段有意识的加强思维练习,引导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践行以两种价值为引导的教育理念。政治教育既具有工具理性也具有价值理性,教员需在教育过程中整合两种价值,引导政治教育信任的产生。其中,尤其要防止工具理性价值与功利主义色彩叠加,防止学员认为政治教育就是意识形态的宣传机器。同时,要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既重视学员们政治素养、使命意识、职业道德,也注重人格塑造、心灵观照、价值引导,既注重学员对政治教育更为客观、科学的认识,也注重激发学员本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者单位:海军潜艇学院政治教研室)
关键词:价值理性;认知信任;情感信任;政治教育信任
军校政治教育信任为学员在对教育者和教育要素有益性评价的基础上产生的对政治教育可信性的肯定反映。按照信任产生的依据,政治教育信任可借鉴管理学中认知信任和情感信任的分类方法:认知信任是以理性判断为基础的信任,具体的说是学员对政治教育内容可信性或教学内容符合个人发展需要的积极判断后产生的信任;情感信任是学员从人际关系、职业承诺、教学过程设计等因素激发的感性认同。
一、影响政治教育信任的认知因素
通过对各层次官兵的政治教育过程观察和研究,促成政治教育信任的主要认知因素是学员的需求与授课的逻辑。
就需求因素而言,教学对象层次越低,对于政治教育的知识需求越低,单纯阐释理论科学性的授课逻辑,不能构成学员对政治教育的信服。而目前政治教育的现状是严格按照知识体系授课,力求呈现完整的理论体系。通过访谈,学员们认为相比其他专业技术课程和理工类基础课程,政治教育充当的不仅是政治理论课程,而是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大角色。还反映,与其学习抽象的理论,不如切实解决思想困惑,讲授看待问题的方法,教授生活学习工作的道理,提升个人写作、表达、社交等能力。虽然,政治课堂不能一味迎合学员的需要,但是教育供给予需求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是动摇学员政治教育信任的原因之一。
逻辑是产生政治教育认知信任的又一因素。学员对于政治教育信任的最初判断可根据政治教育满足其需求与否,但是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理性判断也为授课逻辑影响,顺应学员思维、人体学习的逻辑规律会形成教学的逻辑信服力,从而形成学员对教育内容与教师的信任。可是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这种逻辑力量很难形成,把教材逻辑作为授课逻辑的现象极为普遍。教材逻辑从整体上而言,符合人的阅读逻辑,尤其是政治教育教材前后章节的联系性不强,缺少主线串联,按照这样的逻辑授课目标不明确;从章节上看,教材逻辑讲求知识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少对问题或者知识的深度挖掘,尤其在政治类教材中书面语限制导致居高临下的给出结论而省却了严密的推理思辨、实际情况的比对印证过程。
二、影响政治教育信任的情感因素
从情感角度,促成政治教育信任的主要因素是师生关系和军人职业承诺。
政治教员不仅通过树立知识威信,而且通过人格模范作用在政治教育中发挥作用。专业类课程实践的领域在岗位,政治教育实践的领域在岗位也在生活,教员的师德师风应是政治教育结果的优良示范。而在现实中,政治教员很少能够发挥示范作用,其原因在于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如以知识目标为中心,本身就会淡化教员的道德表率职能;再者,如果教员与学员课上课下交集少、沟通少就不利于职能的发挥。疏远的师生关系在减少对政治教员个人信任的同时,不利于挖掘学员的思想困惑、增进对学员思想状况的了解、形成与实际相符的学员评价、甄别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
军人职业承诺是军人对职业的依赖和不愿变更职业的程度。在士官层次,职业承诺影响职业行为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在院校教育阶段,职业承诺也成为影响士官学员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职业承诺直接作用于政治教育信念,学员期望军人职业生涯长,对职业提倡的主流价值观敏感度便高,融入职业信念体系的积极性也相应更高,从而利于培育政治教育信念。根据对潜艇学院士官、“4+1”学员、研究生学员的访谈,发现士官层次职业承诺出现模糊和较短的现象。尤其是初级士官对于军人职业的长短没有明确规划,并表示预期较短的倾向。在交谈中,不少表现出对未来“第二职业”的担忧,认为政治教育既与部队现实脱节、又与日后从事其他职业无益。
三、以教育信任为中心组织教育要素
构建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教育逻辑。该逻辑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的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启发学员更全面、客观、理性的思考和正确的行为。在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授课逻辑指导下,知识按照问题的相关性进行整合,教员知识讲解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途径之一,学员课堂讨论、参与,课外亲身实践获取经验、感受等都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构建以思维方法为侧重的教育内容。政治教育既需培养逻辑思维也需培养非逻辑思维。在逻辑思维中尤其以辩证思维为重点,现实教育过程中,教员经常用全面、客观的分析对学员进行“说服”教育,却忽略学生本身辩证思维的养成。在非逻辑思维中,尤当重视创新性思维。在政治教育中学员依靠理性、感性材料加工出的每一个观点,实质上都是创新的开始,但是它们都需要经过灵感、表征、猜想、论证的全过程才能成为完整的创新,从这个意义上说,通过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配合才能形成科学认识。通过课堂培养学员的思维方法,要求教员把思维方法视作教学的重要部分,通过示范、互动、体验等手段有意识的加强思维练习,引导形成正确的思维习惯。
践行以两种价值为引导的教育理念。政治教育既具有工具理性也具有价值理性,教员需在教育过程中整合两种价值,引导政治教育信任的产生。其中,尤其要防止工具理性价值与功利主义色彩叠加,防止学员认为政治教育就是意识形态的宣传机器。同时,要在教育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既重视学员们政治素养、使命意识、职业道德,也注重人格塑造、心灵观照、价值引导,既注重学员对政治教育更为客观、科学的认识,也注重激发学员本身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作者单位:海军潜艇学院政治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