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建筑材料、技术的日趋成熟,先前被束缚和压制的各种构造元素得到空前的自由,同时也蕴涵着丰富的表现力。论文从功能延伸与表现延伸两个角度切入,对当代创新性的构造进行分析归纳。
关键词:建筑构造;功能;表现;延伸
中图分类号:TU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29502
1 建筑构造的新特点
随着建筑材料、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先前被束缚和压制的各种构造元素得到空前的自由,同时也蕴涵丰富的表现力。建筑构造的变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皮和细部,在许多建筑中,表皮和细部已经成为主导建筑表现的核心元素。这些建筑构造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外,越来越多地参与建筑形式的塑造和意义的表达。
1.1 功能延伸
在建筑手法多元化的今天,建筑构造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外,逐渐打破常规状态,增加了很多附加的功能,变成一种整合的构造。如果一个事物是为了某个十分特定的目标而设计,那么它将按照其所规定的方式发挥作用,这是人们对于建筑最基本的需求。而现在构造功能的延伸,即是为了在多变的情况下取得比这一基本需求更多的内容,以达到构造一物多用的目的。例如:
(1)窗户的功能延伸:除了基本使用功能外,窗户亦可以成为建筑的支撑体系,凸窗在室内可以形成临窗的休憩空间,凹窗的窗台可以直接形成室内的家具。
(2)楼梯的功能延伸:除了基本的交通功能,楼梯也可以用来分割空间,给人们提供一个交往的场所,还可以是一个光线的通道,甚至可以成为室内的家具。
(3)墙体的功能延伸:墙体最基本的功能是竖向上的围护功能,它与地面、屋顶都是分割的;而现在随着墙体功能的延伸,它与地面、屋顶变成了连續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4)建筑支撑体系的功能延伸:除了基本的支撑功能,它有时也为自身提供遮阳,这样不用单独设置遮阳构件即达到了功能要求。
总体来说,如今的建筑构造日渐倾向于功能与形式的整合化和复杂化,而合理利用构造可以使建筑更美观、更高效和更趋理性。本文将通过对当代典型实例的解析,深入探讨建筑构造的功能延伸,从而发掘建筑构造的多重属性,为现代建筑构造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1.2 表现延伸
在当代建筑多元化背景下,一方面人们通过对片面强调简洁、实用、功能至上的传统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念的反思和检讨,开始重视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各种建筑思潮和新的审美趣味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材料、结构、构造的发展。伴随着多样性、创新性建筑形态的出现,建筑构造表现的重要性也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强化。建筑构造日渐脱离建筑形体中的从属地位,主动参与建筑形体的表现,成为建筑形体中主体元素,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建筑的性格。
构造的形态表现往往取决于对相关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不同技术和工艺的选择导致了构造形态的差异。同一个构造,既可以选择层层分解的方式获得关系复杂、精细的构造节点,也可以采取极端简化的处理方式;既可以以近乎原始的方式进行构件的连接,也可以通过高技的方式在构建之间进行高精度的处理。构造处理的不同态度造就了手法、风格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富含魅力的构造表现形式。
随着现代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很多传统的建筑表现语言已经更新,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在设计中更加关注构造的表现手法。构造主动参与到建筑设计中,成为设计构思的切入点,展示其自身魅力,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2 建筑构造在功能上的延伸
2.1 楼梯的功能延伸
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元素,楼梯是连接不同平面的交通工具,当有异常情况如火灾等发生时,楼梯也是必不可少的逃生及疏散通道。本节讨论的是楼梯功能的延伸,如楼梯兼具空间的功能、兼具采光的功能、兼具交往的功能及兼具家具的功能。楼梯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是明确的,其他的延伸功能是不明确的,还可能是临时的,这种不确定性使楼梯更富有表现力,也更适应人们千变万化的生活需要。建筑师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观察和研究,发掘楼梯更多的功能,创造有较大适应潜力的形式和空间。
除了交通的基本功能,通过建筑师的巧妙布局和设计,楼梯在满足垂直交通的使用功能以外还为人们营造丰富而又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的营造是建筑师的工作,而不是在建筑物建成后装修工程阶段完成的,所以掌握和利用楼梯美化室内环境也是建筑师的基本功之一。我们可以利用楼梯高低错落的梁板或栏杆扶手分割室内空间;可以利用它的连续性作为导向工具连通室内不同部位的空间;可以利用楼梯的可塑性装饰室内空间或创造特殊的室内艺术气氛;可以利用楼梯平面布局的灵活性来连通或分割室内外空间起到过渡的作用。
2.2 屋顶的功能延伸
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它与墙、门、窗、楼梯等同属于建筑的基本实体要素。屋顶除了遮风避雨、保温隔热的功能,还有很多延伸功能,比如与建筑适应性的结合、与采光方式的结合、与节能措施的结合。除了功能的需求之外,屋顶处于建筑最上部,还很容易成为视觉焦点,它造型的变化可以充分体现建筑的风格及用途,因此它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影响到建筑的美感。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师通过新结构、新技术的采用,在屋顶设计中尽情发挥着想象力,使屋顶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越来越具有艺术表现力。
在追求生态效益的当代,人们对室内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结合机械控制技术,屋顶开始通过其自身构件的物理特性,来改变室内物理环境(例如声、光、温度、湿度等室内小气候),屋顶成为调控小环境的装置,其中,有着特殊功能的屋顶构件产生了具有强烈表现力的屋顶新形态。通过机械控制系统的作用,可动的建筑屋顶甚至突破了传统的长、宽、高的三维向度的限制,使得第四维度——时间开始成为其形态表现的新参数,实现了建筑的适应性,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可以采取不同的屋顶形态。
3 建筑构造的表现延伸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构造被先进的工艺技术推到了极端。一些杰出的建筑师致力于挖掘新构件的表现潜力,而这些表现力往往来自于对构造本身及其组合方式的变异。例如,原来的石质基础变成了石柱、钢筋混凝土柱,柱子成了钢的甚至不锈钢的,柱础则变为薄薄的、亮晶晶的,然而仍然被准确的放置在原来的位置上,带来了一种神秘的难以做到的高科技感。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的最高层次就是艺术。但是,要使一个建筑作品上升到艺术的层次上,它的设计者就要具有很多的技能和很高的艺术修养,比如对建筑美学和建筑造型构图的把握能力。构造作为建筑造型构图的基本元素,它尺度的夸张、形态的变异、数量的累积、色彩的组合都使建筑呈现不同的形象,赋予建筑不同的个性。
当代建筑构造已不同于以固定形制和装饰来进行表现的传统构造,建立在立体主义、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的抽象构图基础上,当代建筑构造更多的采取抽象的几何造型处理方式来进行形体表达。在多种多样的设计出发点的驱动下,利用好这个造型工具,通过构造原型一次或多次地造型处理,可以获得无穷的形式可能。
构造通过自身的累积,可以获得一种戏剧性的夸张效果。数量累积本身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法,埃及金字塔的三角形的累积表达一种原始崇拜,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罗马的圆拱和壁柱,希腊的古典柱廊,以不断累积的主题形象获得各自特征;哥特的尖拱和扶壁的累积强调神秘的宗教气氛。而构造的累积形成了建筑的肌理,体现了信息时代科技的力量。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高迪说过,一米的绿色比一尺的绿色更绿。因而,在某些情况下,构造的累积形成的建筑肌理比构造自身更具表现性。从肌理的角度入手来塑造建筑形象,为建筑师进行形式创造提供了一个新的着眼点。
参考文献
[1][美]奥斯卡•R•奥赫达,马克•帕什尼克编.杨翔麟,杨芸译.建筑元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美]弗朗西斯•D•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邵松.建筑造型细部创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关键词:建筑构造;功能;表现;延伸
中图分类号:TU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29502
1 建筑构造的新特点
随着建筑材料、技术发展的日趋成熟,先前被束缚和压制的各种构造元素得到空前的自由,同时也蕴涵丰富的表现力。建筑构造的变体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表皮和细部,在许多建筑中,表皮和细部已经成为主导建筑表现的核心元素。这些建筑构造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外,越来越多地参与建筑形式的塑造和意义的表达。
1.1 功能延伸
在建筑手法多元化的今天,建筑构造除了满足基本的功能要求外,逐渐打破常规状态,增加了很多附加的功能,变成一种整合的构造。如果一个事物是为了某个十分特定的目标而设计,那么它将按照其所规定的方式发挥作用,这是人们对于建筑最基本的需求。而现在构造功能的延伸,即是为了在多变的情况下取得比这一基本需求更多的内容,以达到构造一物多用的目的。例如:
(1)窗户的功能延伸:除了基本使用功能外,窗户亦可以成为建筑的支撑体系,凸窗在室内可以形成临窗的休憩空间,凹窗的窗台可以直接形成室内的家具。
(2)楼梯的功能延伸:除了基本的交通功能,楼梯也可以用来分割空间,给人们提供一个交往的场所,还可以是一个光线的通道,甚至可以成为室内的家具。
(3)墙体的功能延伸:墙体最基本的功能是竖向上的围护功能,它与地面、屋顶都是分割的;而现在随着墙体功能的延伸,它与地面、屋顶变成了连續而不可分割的整体。
(4)建筑支撑体系的功能延伸:除了基本的支撑功能,它有时也为自身提供遮阳,这样不用单独设置遮阳构件即达到了功能要求。
总体来说,如今的建筑构造日渐倾向于功能与形式的整合化和复杂化,而合理利用构造可以使建筑更美观、更高效和更趋理性。本文将通过对当代典型实例的解析,深入探讨建筑构造的功能延伸,从而发掘建筑构造的多重属性,为现代建筑构造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1.2 表现延伸
在当代建筑多元化背景下,一方面人们通过对片面强调简洁、实用、功能至上的传统现代主义建筑美学观念的反思和检讨,开始重视使用者多样化的需求,各种建筑思潮和新的审美趣味不断出现;另一方面,新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材料、结构、构造的发展。伴随着多样性、创新性建筑形态的出现,建筑构造表现的重要性也开始被人们重新认识和强化。建筑构造日渐脱离建筑形体中的从属地位,主动参与建筑形体的表现,成为建筑形体中主体元素,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建筑的性格。
构造的形态表现往往取决于对相关技术和工艺的选择,不同技术和工艺的选择导致了构造形态的差异。同一个构造,既可以选择层层分解的方式获得关系复杂、精细的构造节点,也可以采取极端简化的处理方式;既可以以近乎原始的方式进行构件的连接,也可以通过高技的方式在构建之间进行高精度的处理。构造处理的不同态度造就了手法、风格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了富含魅力的构造表现形式。
随着现代建筑新技术、新材料的发展与应用,很多传统的建筑表现语言已经更新,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在设计中更加关注构造的表现手法。构造主动参与到建筑设计中,成为设计构思的切入点,展示其自身魅力,日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2 建筑构造在功能上的延伸
2.1 楼梯的功能延伸
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元素,楼梯是连接不同平面的交通工具,当有异常情况如火灾等发生时,楼梯也是必不可少的逃生及疏散通道。本节讨论的是楼梯功能的延伸,如楼梯兼具空间的功能、兼具采光的功能、兼具交往的功能及兼具家具的功能。楼梯作为交通工具的功能是明确的,其他的延伸功能是不明确的,还可能是临时的,这种不确定性使楼梯更富有表现力,也更适应人们千变万化的生活需要。建筑师通过对人们行为的观察和研究,发掘楼梯更多的功能,创造有较大适应潜力的形式和空间。
除了交通的基本功能,通过建筑师的巧妙布局和设计,楼梯在满足垂直交通的使用功能以外还为人们营造丰富而又舒适的室内空间环境。这种空间的营造是建筑师的工作,而不是在建筑物建成后装修工程阶段完成的,所以掌握和利用楼梯美化室内环境也是建筑师的基本功之一。我们可以利用楼梯高低错落的梁板或栏杆扶手分割室内空间;可以利用它的连续性作为导向工具连通室内不同部位的空间;可以利用楼梯的可塑性装饰室内空间或创造特殊的室内艺术气氛;可以利用楼梯平面布局的灵活性来连通或分割室内外空间起到过渡的作用。
2.2 屋顶的功能延伸
作为建筑的第五立面,屋顶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元素,它与墙、门、窗、楼梯等同属于建筑的基本实体要素。屋顶除了遮风避雨、保温隔热的功能,还有很多延伸功能,比如与建筑适应性的结合、与采光方式的结合、与节能措施的结合。除了功能的需求之外,屋顶处于建筑最上部,还很容易成为视觉焦点,它造型的变化可以充分体现建筑的风格及用途,因此它的设计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整体形象,影响到建筑的美感。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师通过新结构、新技术的采用,在屋顶设计中尽情发挥着想象力,使屋顶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越来越具有艺术表现力。
在追求生态效益的当代,人们对室内环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结合机械控制技术,屋顶开始通过其自身构件的物理特性,来改变室内物理环境(例如声、光、温度、湿度等室内小气候),屋顶成为调控小环境的装置,其中,有着特殊功能的屋顶构件产生了具有强烈表现力的屋顶新形态。通过机械控制系统的作用,可动的建筑屋顶甚至突破了传统的长、宽、高的三维向度的限制,使得第四维度——时间开始成为其形态表现的新参数,实现了建筑的适应性,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可以采取不同的屋顶形态。
3 建筑构造的表现延伸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构造被先进的工艺技术推到了极端。一些杰出的建筑师致力于挖掘新构件的表现潜力,而这些表现力往往来自于对构造本身及其组合方式的变异。例如,原来的石质基础变成了石柱、钢筋混凝土柱,柱子成了钢的甚至不锈钢的,柱础则变为薄薄的、亮晶晶的,然而仍然被准确的放置在原来的位置上,带来了一种神秘的难以做到的高科技感。
建筑大师贝聿铭曾经说过:建筑的最高层次就是艺术。但是,要使一个建筑作品上升到艺术的层次上,它的设计者就要具有很多的技能和很高的艺术修养,比如对建筑美学和建筑造型构图的把握能力。构造作为建筑造型构图的基本元素,它尺度的夸张、形态的变异、数量的累积、色彩的组合都使建筑呈现不同的形象,赋予建筑不同的个性。
当代建筑构造已不同于以固定形制和装饰来进行表现的传统构造,建立在立体主义、风格派和构成主义的抽象构图基础上,当代建筑构造更多的采取抽象的几何造型处理方式来进行形体表达。在多种多样的设计出发点的驱动下,利用好这个造型工具,通过构造原型一次或多次地造型处理,可以获得无穷的形式可能。
构造通过自身的累积,可以获得一种戏剧性的夸张效果。数量累积本身是一种常用的建筑处理手法,埃及金字塔的三角形的累积表达一种原始崇拜,是一种权利的象征;罗马的圆拱和壁柱,希腊的古典柱廊,以不断累积的主题形象获得各自特征;哥特的尖拱和扶壁的累积强调神秘的宗教气氛。而构造的累积形成了建筑的肌理,体现了信息时代科技的力量。后印象主义绘画大师高迪说过,一米的绿色比一尺的绿色更绿。因而,在某些情况下,构造的累积形成的建筑肌理比构造自身更具表现性。从肌理的角度入手来塑造建筑形象,为建筑师进行形式创造提供了一个新的着眼点。
参考文献
[1][美]奥斯卡•R•奥赫达,马克•帕什尼克编.杨翔麟,杨芸译.建筑元素[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美]弗朗西斯•D•K钦著.邹德侬,方千里译.建筑:形式•空间和秩序[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
[3]邵松.建筑造型细部创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