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标准》首次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即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智慧并用于现实生活的观念,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本文从教学实践中遇到的一件事着手,用历史课上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现实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在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在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同时,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历史修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中学生 历史意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论述课程功能和教学实施问题时,首次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实施建议”等部分多处提到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在课程目标中还提到了“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这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什么是历史意识?颇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意识就是对人类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简而言之,历史意识不仅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且还有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和现实运用。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在本文中笔者将以课堂教学为平台,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养成和运用,进行一些探索性尝试。
一、新任务与新问题
我任历史课的一个班的班主任老师要到内地参加教学比赛,学校决定由让担任半个月的临时班主任。我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同时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
周一,学校团委通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时,学校准备发展一批新团员,本班拟发展三位新团员,周五之前务必选定上报。说实话,因为教了五个班,三百多名学生,开学不过三个月,个别学生的名字和人我还对不上,别说了解了。为了公平起见,我决定让希望入团的同学发表竞选演讲,其他同学评价后确定候选人。
下午的班会课上,学生踊跃地报名参选,即兴发表参选演讲,其他学生也纷纷对参选人进行评价,气氛异常活跃,最终有九位同学获得候选人资格。然而,当最后一名叫刘楠的同学演讲完毕后,有两位同学对他的评价竟然完全相反。一位同学说他热心帮助过自己,学习又好,应该作为候选人;另一位同学说他虽然学习还不错,可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偶尔帮别人罢了,不应该作为候选人。其他同學的加入使班里乱哄哄的。恰巧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安静了下来,我暂定了十个候选人,包括刘楠。课后我陷入了沉思,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对待刘楠进入候选?有了!历史课上对人物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学习的重点,现在不也是关于一位同学的评价问题吗?
二、历史人物与现实人物
星期二的历史课上,当复习到科举制度的时候,同学们提到了武则天的贡献,她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功不可没。有同学说,她的丈夫唐高宗真是懦弱啊,否则武则天也不会成为第一个女皇帝了。另一位同学说,他看过一本《唐高宗的真相》,书中说,唐高宗是一个很有头脑和手段的皇帝,也有一番作为呢。我趁机问:“为什么对同一个人,甚至他做的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呢?”那位同学接着介绍,《唐高宗的真相》一书中说,唐武则天以后,特别是宋代的历史学家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武则天那样的女主掌权局面,多不遗余力地丑化武则天,顺便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史书中把他写成了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而实际情形远非如此。其他同学也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多数学生认为,每个人在解读历史甚至现实时都会掺入自己的臆测和立场,最终可能使真相被扭曲。那么现实中呢?同学们得出了结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经过考证,要用存疑的态度,多看资料,多用脑筋分析,学会去伪存真。征得刘楠的同意,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同学们用调查法、访谈法,在星期五校会课上真实地评价刘楠同学。
今天的课可谓一石二鸟,既达到了复习的目标,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意识,让他们学会如何辨别历史的真伪,如何将历史知识用于现实生活,用现实生活印证历史。
三、选举与妥协
在星期四的历史课上,当复习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这一章时,我针对星期五校会课上将要选举团员的事实,重点和学生讨论了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妥协精神。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选举总统。在制宪会议上主要有四种方案:由国会选举,由各州州长选举,由全国人民直选,由选举团选举。大部分制宪代表认为:一是由人民直接选举总统极其困难,因为国家幅员辽阔而当时的交通又不便,南北方的差别较大,人民不能全面了解情况,容易受少数阴谋家的操纵,由各州州长选举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二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应该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所以总统不应受到国会的控制,不应由国会选举产生,用选举人替代人民大众选举总统,才能最有效地绕过这些弊端。最后,制宪代表们达成妥协,采纳了选举人团的方案。此外,参众两院的议员名额的分配也充分体现了大州和小州的妥协,参议院议员不管州的大小,每州两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而众议员则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由此兼顾到了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妥协的方法使相持不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终于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宪法史家称之为“伟大的妥协”。历史上的妥协达成了二百多年来没有修改过一个字的美国1787年宪法,现实生活中也要善于运用妥协的办法来处理尖锐的矛盾,使争论的双方能够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伤害的最小化,妥协的目的是为了共赢。
星期五的团员选举顺利完成,同学们学会了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如何调查取证,如何妥协,如何把历史意识用在现实世界里。刘楠虽然没有当选,我想,他会从这一事件中学到如何关注他人、如何与人相处。
四、反思与期待
通过这一事件,我深刻认识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必须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对过去一无所知,或者知道的不够准确,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历史意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也渗透着思想教育的要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忧患意识、参与意识、世界意识等等,都是历史教育的基本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大量选修模块的开设冲击着历史教师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发展,中学历史教师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缺乏丰厚的历史专业素养,简直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怎样充实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修养水平?学者赵亚夫博士认为,第一步熟读一部通史著作。比如白寿彝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第二步读些文化史和思想史。第三步掌握目录学和史学研究法的基本知识。第四步读通一、两本古文献。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其一是为了体会的史学研究经验;其二是为了求得扎实的自我认识。历史教师的专业修养,说到底是要培养些研究历史的本领,积厚些史研的心得 。只有教师拥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更好地贯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两个星期的班主任生涯告一段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并不是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做到,每一堂历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接触,每一件小事发生之后,都可以成为教育的良好契机。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是否充分注意并发挥了历史教育的功能?虽然我不能完全把握历史意识这个博大而深邃的范畴,然而逐步的实践一定能接近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编著:《大国崛起》原创缩编版C卷.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课堂教学 高中学生 历史意识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在论述课程功能和教学实施问题时,首次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实施建议”等部分多处提到培养和加强学生的“历史意识”,在课程目标中还提到了“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这是《高中历史教学大纲》所没有的。什么是历史意识?颇有代表性的一种观点认为,历史意识就是对人类自身历史的记忆和描述,并在求真求实的基础上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智慧,进而把它用于现实生活的一种观念和要求。简而言之,历史意识不仅包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而且还有对历史的理性思考和现实运用。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在本文中笔者将以课堂教学为平台,结合学生的实际,对学生的历史意识养成和运用,进行一些探索性尝试。
一、新任务与新问题
我任历史课的一个班的班主任老师要到内地参加教学比赛,学校决定由让担任半个月的临时班主任。我愉快地接受了这项任务,同时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许多。
周一,学校团委通知,一二九运动纪念日时,学校准备发展一批新团员,本班拟发展三位新团员,周五之前务必选定上报。说实话,因为教了五个班,三百多名学生,开学不过三个月,个别学生的名字和人我还对不上,别说了解了。为了公平起见,我决定让希望入团的同学发表竞选演讲,其他同学评价后确定候选人。
下午的班会课上,学生踊跃地报名参选,即兴发表参选演讲,其他学生也纷纷对参选人进行评价,气氛异常活跃,最终有九位同学获得候选人资格。然而,当最后一名叫刘楠的同学演讲完毕后,有两位同学对他的评价竟然完全相反。一位同学说他热心帮助过自己,学习又好,应该作为候选人;另一位同学说他虽然学习还不错,可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偶尔帮别人罢了,不应该作为候选人。其他同學的加入使班里乱哄哄的。恰巧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安静了下来,我暂定了十个候选人,包括刘楠。课后我陷入了沉思,如何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对待刘楠进入候选?有了!历史课上对人物的评价问题一直是学习的重点,现在不也是关于一位同学的评价问题吗?
二、历史人物与现实人物
星期二的历史课上,当复习到科举制度的时候,同学们提到了武则天的贡献,她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功不可没。有同学说,她的丈夫唐高宗真是懦弱啊,否则武则天也不会成为第一个女皇帝了。另一位同学说,他看过一本《唐高宗的真相》,书中说,唐高宗是一个很有头脑和手段的皇帝,也有一番作为呢。我趁机问:“为什么对同一个人,甚至他做的同一件事,不同的人会有完全相反的看法呢?”那位同学接着介绍,《唐高宗的真相》一书中说,唐武则天以后,特别是宋代的历史学家为了防止再次出现武则天那样的女主掌权局面,多不遗余力地丑化武则天,顺便也把唐高宗弱智化了,在史书中把他写成了一个懦弱无能的皇帝,而实际情形远非如此。其他同学也参与到热烈的讨论中,多数学生认为,每个人在解读历史甚至现实时都会掺入自己的臆测和立场,最终可能使真相被扭曲。那么现实中呢?同学们得出了结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要经过考证,要用存疑的态度,多看资料,多用脑筋分析,学会去伪存真。征得刘楠的同意,我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同学们用调查法、访谈法,在星期五校会课上真实地评价刘楠同学。
今天的课可谓一石二鸟,既达到了复习的目标,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意识,让他们学会如何辨别历史的真伪,如何将历史知识用于现实生活,用现实生活印证历史。
三、选举与妥协
在星期四的历史课上,当复习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这一章时,我针对星期五校会课上将要选举团员的事实,重点和学生讨论了美国1787年宪法所体现的妥协精神。
在1787年的制宪会议上,争议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选举总统。在制宪会议上主要有四种方案:由国会选举,由各州州长选举,由全国人民直选,由选举团选举。大部分制宪代表认为:一是由人民直接选举总统极其困难,因为国家幅员辽阔而当时的交通又不便,南北方的差别较大,人民不能全面了解情况,容易受少数阴谋家的操纵,由各州州长选举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二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应该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所以总统不应受到国会的控制,不应由国会选举产生,用选举人替代人民大众选举总统,才能最有效地绕过这些弊端。最后,制宪代表们达成妥协,采纳了选举人团的方案。此外,参众两院的议员名额的分配也充分体现了大州和小州的妥协,参议院议员不管州的大小,每州两名,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而众议员则按各州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由此兼顾到了大州和小州的利益。妥协的方法使相持不下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终于制定了美国1787年宪法——美国宪法史家称之为“伟大的妥协”。历史上的妥协达成了二百多年来没有修改过一个字的美国1787年宪法,现实生活中也要善于运用妥协的办法来处理尖锐的矛盾,使争论的双方能够达到利益的最大化,伤害的最小化,妥协的目的是为了共赢。
星期五的团员选举顺利完成,同学们学会了如何运用自己的权利,如何调查取证,如何妥协,如何把历史意识用在现实世界里。刘楠虽然没有当选,我想,他会从这一事件中学到如何关注他人、如何与人相处。
四、反思与期待
通过这一事件,我深刻认识到: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历史意识,必须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对过去一无所知,或者知道的不够准确,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历史意识。学生历史意识的培养,也渗透着思想教育的要求,爱国意识、民族意识、忧患意识、参与意识、世界意识等等,都是历史教育的基本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大量选修模块的开设冲击着历史教师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专业发展,中学历史教师如果不及时补充“营养”,缺乏丰厚的历史专业素养,简直难以胜任教学工作。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也明显感觉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怎样充实历史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修养水平?学者赵亚夫博士认为,第一步熟读一部通史著作。比如白寿彝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第二步读些文化史和思想史。第三步掌握目录学和史学研究法的基本知识。第四步读通一、两本古文献。为什么要这样读呢?其一是为了体会的史学研究经验;其二是为了求得扎实的自我认识。历史教师的专业修养,说到底是要培养些研究历史的本领,积厚些史研的心得 。只有教师拥有了深厚的历史底蕴,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更好地贯彻《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
两个星期的班主任生涯告一段落,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并不是只有当了班主任才能做到,每一堂历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接触,每一件小事发生之后,都可以成为教育的良好契机。作为一名历史教育工作者,在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洪流中,是否充分注意并发挥了历史教育的功能?虽然我不能完全把握历史意识这个博大而深邃的范畴,然而逐步的实践一定能接近这个目标。
参考文献:
赵亚夫:中学历史教育学.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中央电视台《大国崛起》节目组编著:《大国崛起》原创缩编版C卷.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