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湾画馆形成初探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o2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土山湾画馆是由法国耶稣会于清朝末年在上海徐家汇创办的,主要服务于天主教在华的传播活动,以“拯救婴灵”为直接目标。在近百年的时间内,土山湾画馆相继成立了诸如木刻、版画、印刷等绘画工坊,在进行天主教传教活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艺术家和艺术人才。
  关键词:土山湾画馆;历史意义;中国现代艺术
   土山湾画馆是由法国耶稣会于清朝末年在上海徐家汇创办的,主要服务于天主教在华的传播活动,以“拯救婴灵”为直接目标。在近百年的时间内,土山湾画馆相继成立了诸如木刻、版画、印刷等绘画工坊,在进行天主教传教活动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培养了大批的艺术家和艺术人才。
  一、宗教的传入
  在众多的欧洲宗教团体中,法国耶稣会是最早进入中国的一个。究其原因,也许是因为传道士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极力迎合逐渐赢得了中国统治阶层的好感。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就曾皈依天主教,对天主教在民间(尤其是江南地区)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天主教在上海开教也与徐光启有着直接的关系。后来耶稣会在欧洲被禁,撤出了中国,并与遣使会进行了交接工作。鸦片战争之后,法国为了与英国竞争而大力支持天主教在华传教,派遣三名法国耶稣会成员南格禄、李秀芳、艾方济从香港进入上海。上海由于此时刚刚成为通商口岸,加上之前深厚的传教背景,很快便成为外国殖民势力的中心。在签署了《北京条约》之后,法国获得保教权,中国所有的天主教徒都受到法国保护,教务问题由法国领事馆管理。
  天主教在华的传播伴随着宗教美术的同步发展,作为宗教艺术品的圣像在中国天主教徒中非常流行。而到了此时,作为天主教在华活动的根据地,上海也同时成为了“宗教艺术中心”,位于上海徐家汇的土山湾孤儿院画馆便是有力的证明。
  二、“救灵”运动
  上海土山湾孤儿院诞生的直接原因是天主教在华的“救灵”活动,源于中国社会长久存在的“溺婴”现象。最先建立起的慈善机构是“圣婴善会”,是由法国南锡主教福尔班·让松(FothinJanson)在巴黎创立的,主要是为了帮助在中国因贫穷和未接受洗礼便死去的无法得到救赎的婴儿。受到此消息鼓舞,耶稣会首任会长南格禄神父将创建孤儿院的计划提上了日程,而在此之前这还只是处于构想阶段。
  孤儿院制度的历史非常悠久。最开始是基督徒家庭收养孤儿,当基督教合法并被尊为国教之后,孤儿院正式诞生,婴儿时期的孤儿由育婴堂照顾,长大以后由孤儿院照料。后来育婴堂和孤儿院合二为一并制度化,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在天主教重返中国后,孤儿也是先由信徒们收养,直到1849年,江南地区爆发大规模饥荒,信徒们自顾不暇,无力再收养这些被遗弃的孩子。这些情况神父们也都看在眼里,于是便萌生了建孤儿院的想法。
  成立的第一所孤儿院是由神父柏葆禄(Paul Peacelli)于青浦教区建立的。同一时期,南京教区修道院院长施于民(Alexandre Rose)所建的横塘孤儿院也成立了,這便是后来土家湾孤儿院的前身。
  神父柏葆禄去世后,由其所建的孤儿院因管理不当被合并至横塘孤儿院。1850年,横塘孤儿院跟随修道院一起搬迁至青浦县蔡家湾,1851年,耶稣会的神父夏显德(Francois Giaquinto)开始管理这所孤儿院。此时孤儿院便已收养孤儿共六十六名,其中男孩四十三个,女孩二十三个,夏显德神父将这二十三名女孩送至女孤院,蔡家湾孤儿院只接收男孤。
  夏显德神父救助了非常多因父母双亡或是无力养育的孤儿,并为他们成立了各种学习手艺的工场为其安家立业,例如木工工场、印刷工场等。但不幸的是,后来因为战乱,蔡家湾孤儿院被洗劫,孤儿们流离失所并大批死去。1863年,继任的耶稣会会长鄂尔璧(Joseph Gonnet)神父买下了土山湾这块地皮,并于1864年开始修建土山湾孤儿院,至1865年全部建造完毕。土山湾孤儿院离当时耶稣会在徐家汇的地址只有五百米,位于其南端。至于土山湾遗址的确切位置,应在遭溪北路蒲汇塘路西北一带。
  三、土山湾画馆的产生
  土山湾画馆的前身应追溯到徐家汇天主教堂范庭(Joannes Ferrer,1817-1856年) 修士开办的工艺学校,出于宣传的需要,范庭佐在那里培养出了第一批画师。1856年,范庭佐去世后,“他的两个最杰出的学生,陆伯都和刘必振修士已经进入那稣会,并继续他们画师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间在教堂前面庭院入口处的西侧”。
  土山湾孤儿院成立以后,范庭佐在徐家汇的画室还依旧设在徐家汇,并没有立即并入了土山湾孤儿院美术工场,但是却一直担负着为孤儿院的美术作场培养人才的任务。后来到了1870年左右,刘必振去土山湾教授绘画时画馆便一同迁入土山湾,并扩建更名为“土山湾圣路加图画馆”。
  土山湾画馆的创办离不开西方教会的影响,也可以说,它是西方文化移植到中国的产物。在近代中国的大环境下,这种西方的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中国美术教育的进程,正如徐悲鸿在《新艺术运动之回顾与前瞻》中所说,“土山湾画馆是中国西洋画的摇篮”。 在办学的过程中,土山湾画馆形成的“工场” 教学模式无疑是近代中国美术教育的先声。
  虽然西洋画传入中国的时间已久,但是相比于利玛窦、郎世宁等人的个体艺术创作模式,土山湾画馆才是第一次引入科学的西方艺术教育方法和教育体系。正如丁悚在其著作《上海早期的西洋画美术教育》中提到的:“上海西洋画美术教育,最早是徐家汇土山湾天主堂所办的图画馆。该馆创立于清同治年间,教授科目分水彩、铅笔、擦笔、木炭、油画等,以临摹写影、人物、花鸟居多,主要都是以有关天主教的宗教画为题材,用以传播教义。”
  从培养对象角度上来看,据现居住在上海的一位土山湾学徒章俊民先生的回忆:“(章俊民,1926年生于杭州)1935年上半年的一天,被长他十五岁的哥哥送到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土山湾孤儿院规定只收男孩,不收女孩,而且必须信奉天主教,吃住、穿衣均有院方提供。在孤儿院里专学天主教经文等相关知识,学习教里所立规矩,等长到十三四岁,挑选长相好、对天主教虔诚、聪明灵巧的男孩,决定应该学习什么技艺。在土山湾孤儿院的章俊民被选学习美术,钱乃煜、郑延令学习印刷和财务,徐宝庆学习木工雕刻,其他人各有所学,油漆、金工、印刷、绘画等。画馆培养具有美术才能的孤儿,以进馆时间为序,采用工徒制,分级分班教学。学制一般为4年,如加学油画,则延长一年。教授的科目有素描、写生、勾稿、放样、着色、书法等专业课,以及算学、历史、宗教等基础知识,还要练习体操和唱歌。一年考试两次,前三名有奖赏鼓励,颁奖时各位神父、修士均会到场,十分隆重。”章俊民先生毕业时是由一位叫那彦英的西班牙修士考核鉴定的,当时的毕业证书上印有“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孤儿工艺院图画部”字样。
  概括来说,土山湾画馆是由法国耶稣会于清朝末年在上海徐家汇创办的,以“拯救婴灵”为直接目标。作为中国有史以来最早的西洋美术教育机构土山湾画馆明确了培养对象,确立了教学内容,形成了独特的“工场”教学模式,在客观上推进了中国近代美术教育。
  参考文献:
  [1]张爱红.土山湾美术工艺所的历史价值探析[D].山东大学,2007.
  [2]高蓓.丢失的记忆——土山湾孤儿院美术工厂拾遗[J].美术,2013(4).
  [3]徐蔚南.中国美术工艺[M].北京:中华书局,1940.
  [4]张伟,张晓依.遥望土山湾:追寻消失的文脉[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5]丁悚.上海早期的西洋画美术教育[D].上海大学,2007.
  [6]洪霞.上海土山湾画馆的美术教学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王新生.《圣经》精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8]杨银.土山湾画馆油画教育及历史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其他文献
我刚搬到这栋新楼的时候,有一次下去倒垃圾,看见楼下看门的老头正弯着腰,在一堆垃圾中找寻着什么.我好奇地问他,什么东西丢了?他告诉我,他正在整理垃圾,把一些旧报纸、酒瓶、
摘 要:广西作为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地区,多年来劳动人民用智慧创造出无数的工艺美术品,品类丰富,类型齐全,价值丰厚,不仅有极大的收藏意义,同时还承载着一代人的智慧和文化传承的使命。因此,对广西工艺美术品进行会展营销,可以大大凸显出这些工艺品的价值,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研究广西工艺美术品会展营销的现状和对策。  关键词:广西文化;工艺美术品;会展营销;营
一、基础练兵场(24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3分)  蹊跷 ( ) 诧异 ( ) 眷念 ( )  yīn切 ( ) áo游 ( ) diāo谢( )  2.下列各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订正。(3分)  (1)风烛残年 故弄悬虚 口齿清楚 得意门生 改为  (2)据理力争 无言以对 壁磊森严 安居乐业 改为  (3)无与纶比 镜花水月 灰飞烟灭 有朝一日 改为
期刊
一、识记下列词语  苍茫 蠢笨 胆怯 翡翠 震怒 蜿蜒 外壳  宛若 倦怠 虬枝 婆娑 伟岸 朴质 晕圈  倔强 宛然 派遣 狭隘 热忱 纯粹 鄙薄  精微 旁骛 秘诀 骈进 注脚 亵渎  妙手偶得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诸如此类 潜滋暗长 恹恹欲睡 旁逸斜出  参天耸立 不折不挠 屈曲盘旋 积雪初融 纵横决荡 直挺秀颀 不远万里  以身殉职 漠不关心 麻木不仁 拈轻怕重 精益求精 见异思迁 敬业乐
我是一名烧伤科医生.这几天,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我牵挂着我的一个患者,一个全身烧伤面积达90%的患者.患者才九岁,眼下她只有双脚上的皮肤是完好的.
摘 要:西王母是中国神话体系中极其古老的神祇之一。在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一书中通过对表现性的系统阐述联系中国西王母的形象及其演变,从而得出一个早期西王母图像,并得出结论西王母形象随着历史的发展在不断变化,总体来说是适应各个时期人们精神上对其的需求。  关键词:西王母;阿恩海姆;表现性;视知觉  一、阿恩海姆“表现性”的概述  表现性也是艺术品的一个基本特征,能够反映出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深
近代中国人民选择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指明了方向.但是马克思主义毕竟源自西方,它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必须要扎根于中华文化这片热土.新中国成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路》是美国作家科马克·麦卡锡最新力作。小说借助极端猜想表达了麦卡锡对当代社会的深刻批判和反思。本文采用异化理论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着重突出从自我异化、关系异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