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祖母的故事讲完了,我的思绪却仍未停止。
当一切烟消云散的时候,人类剩下的,就只有沉甸甸的历史了。然而历史若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历史当然会“剩下”——时间每过去一秒,历史就会自动形成一份;而这一份份的历史,只能靠我们去小心保存、用心思考,才能完成自身的延续,才能凸显自身的价值。否则,历史的长河便会枯萎,人类的智慧之光也会黯淡。
在外祖母的讲述中,我不断强化细节、忠实记录;我力求每一行文字都是对当时情景的真实再现,不需要添枝加叶,也不需要编造不存在的情景去充实记忆的空白。“您记得什么就说什么,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是我对外祖母叙述的请求。只有真实地记录,忠于当事人的记忆,才能避免对历史的扭曲,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历史呵护者,才能完成延续历史的第二步——用心思考。
首先,我强调尊重历史,不管是伟人的历史还是普通人的历史。伟人的历史固然更有研究的价值,但普通人的历史一样不能忽视。历史是由所有人的所有活动共同构成的,普通人也不例外。外祖母一家的漂泊故事的确很渺小、很平凡,但我不能就这样任由他们白白地辛苦,我不能让他们坚实的行迹被时光所淹没,所以,我要去记录。就算是再普通的事迹,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因为正是一个个像他们这样平凡的家庭和个体在那些岁月的艰苦付出和无言奉献,在困难面前体现出的顽强和坚韧,才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才得以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从外祖母的叙述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然而,我们到现在都还无法完全统计出国家在抗战时期的军人和平民的伤亡情况,这不仅令人遗憾和心酸,也与尊重历史的原则相悖。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发现、去记录、去尊重身边的历史,哪怕他们再平凡。
由此,我很容易就领悟到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始终紧密相连的。国家混乱,民生必然凋敝,外祖母十二年的辛苦奔波才成为必然。而现在,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我们国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仍是向着和平和繁荣的方向发展的,因为这一点,我才能够坐在舒适的房间里,静静地聆听外祖母的故事。而国家的命运不仅影响着个人,个人也时刻肩负着对国家的责任,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要对你的时代负责,这一点是被很多人忽视的。生在乱世,就要接受现实,参军打仗,保家卫国;就必须要服从命令,辗转奔波。生在治世,就不能安于现状,而要珍惜时机,时刻抱有忧国情怀,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一点是我们必须明白的,是我们无法选择的。
接着,我认为我们要勇于正视历史。我很高兴地看到,现在大陆的历史教科书上出现了“抗日战争初、中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类的字眼,这就对了。我们不能为了维护一个政党而去贬低甚至抹杀另一个政党的功绩,国民党也不应忽略共产党的功劳,因为正是两党的合作,才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近些年来,中学生开始越来越客观地看待历史了,我认为这是很好的现象。因为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真正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外祖母的父亲所属的51军曾多次英勇抗日,而一家人连年的奔波也是为了更好配合前线部队的抗日行动。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避免一边倒的误区。这也是忠于历史的一个重要表现。
再一个让我感动的,则是外祖母奔波途中仍坚持上学的那段叙述。教育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尽管当时国家已到存亡的危难边缘,但政府还是尽一切办法坚持把学校办了下去,各种教学用具的供给和配备都一直比较齐全,连小学也不例外。老师们也很认真,没有因为社会的动荡、条件的艰苦或者是小学课程的简单草草应付,而是一如既往地恪尽职守。据外祖母回忆,老师们都很有耐心,对待学生也很和蔼,不论是平时教学还是批改作业,都十分严谨。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是想方设法地送孩子来到学校读书,当地的老百姓是这样,外祖母这样奔波的家庭也是这样。孩子们都很珍惜上学的机会,也都很明白物资的匮乏,没有人调皮,都在认真学习。各方都在坚持,各方都在努力。无论战争的形势是多么紧迫,大家始终岿然不动,按部就班。这种对教育的坚持着实震撼着我,我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国土始终没有变成列强的殖民地,那是因为我们有着这样坚韧的民族。
说到这里,外祖母一家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顽强和乐观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在那个年代,很多人也像他们一样,都有着这种所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这恰恰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缺失的。我承认现在人们的压力确实很大,我们都有着这样那样困扰我们的事情。但是,有什么事情能比战争、饥饿、寒冷、亲人失散、辗转漂泊这些磨难更为痛苦的呢?我们是难,但是我们起码还能在疲惫的时候躲进温暖的被窝,我们起码还能在饿了的时候饱餐一顿,我们起码知道明天不会又要启程转移,我们起码能够在学校里稳定地学习和生活。而这些我们看来已经很基本的、甚至不值一提的东西,在当年外祖母一家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奢求的。
而即使是处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拥有比我们乐观的心态、比我们强大的心灵。他们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开个玩笑,他们可以完全敞开心扉去关心别人,他们甚至可以在赶路的途中饶有兴致地参观张良庙。而我们,却丝毫没有这浪漫的情怀,为了一个很小的事情,甚至为了一个分数,就仿佛觉得天要塌下来了。我不禁对这种鲜明的对比产生了疑虑。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一个更高远的东西而把自己束缚得比蚕茧还要紧牢,而正因这样,我们才变得脆弱不堪。我们患得患失,总担心自己的茧过早地被人捅破,总忽略了蚕茧外面的世界其实也很精彩。于是那些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最能令人产生快乐的东西,却早已被我们在无形中抛弃。我为这样的自己而感到惭愧,也更体会到了在艰辛中的乐观是多么的珍贵。听着老人的叙述,我的那些自以为能带来巨大压力的烦恼都仿佛不再那么沉重,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为什么不抛弃那张没有必要的蚕茧呢,其实我们很容易就能停止抱怨,快乐生活,感恩人生。
外祖母最后对我说:“当时我还小,那种奔波的生活让我有时候感觉很抵触。每到一间新的学校,遇到新的邻居,我都不准备跟他们深交,因为我总感觉自己明天就又要走了,我知道我们迟早会分开。好不容易有一次,一个小女孩跟我玩得很好,一天晚上她悄悄来找我,说她明天可能要走了。我问她:‘我们一起走么?’她说:‘不知道。’我当时心里非常难过,不安定的感觉再一次来袭。沉默了很久之后我说:‘不知道的话……我们就不能在一起玩了。’果然第二天天不亮,她家已经空了。从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她。”
我点点头。我能明白这种感觉。但是,我安慰老人说:“那些已成历史,您现在早就可以安定地生活了。”
是的,那些已成历史。但是我们没有忘记。我们不但没有忘记,我们还要永远地铭记。无论多么跌跌撞撞,请让那脆弱但坚实的历史的足迹,一直向没有尽头的远方——无限延续。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外祖母,感谢她忠实而耐心的叙述。
当一切烟消云散的时候,人类剩下的,就只有沉甸甸的历史了。然而历史若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便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历史当然会“剩下”——时间每过去一秒,历史就会自动形成一份;而这一份份的历史,只能靠我们去小心保存、用心思考,才能完成自身的延续,才能凸显自身的价值。否则,历史的长河便会枯萎,人类的智慧之光也会黯淡。
在外祖母的讲述中,我不断强化细节、忠实记录;我力求每一行文字都是对当时情景的真实再现,不需要添枝加叶,也不需要编造不存在的情景去充实记忆的空白。“您记得什么就说什么,您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是我对外祖母叙述的请求。只有真实地记录,忠于当事人的记忆,才能避免对历史的扭曲,才算是一个合格的历史呵护者,才能完成延续历史的第二步——用心思考。
首先,我强调尊重历史,不管是伟人的历史还是普通人的历史。伟人的历史固然更有研究的价值,但普通人的历史一样不能忽视。历史是由所有人的所有活动共同构成的,普通人也不例外。外祖母一家的漂泊故事的确很渺小、很平凡,但我不能就这样任由他们白白地辛苦,我不能让他们坚实的行迹被时光所淹没,所以,我要去记录。就算是再普通的事迹,也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因为正是一个个像他们这样平凡的家庭和个体在那些岁月的艰苦付出和无言奉献,在困难面前体现出的顽强和坚韧,才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才得以推动历史向前发展。从外祖母的叙述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毛泽东的一句话——“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然而,我们到现在都还无法完全统计出国家在抗战时期的军人和平民的伤亡情况,这不仅令人遗憾和心酸,也与尊重历史的原则相悖。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去发现、去记录、去尊重身边的历史,哪怕他们再平凡。
由此,我很容易就领悟到了个人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是始终紧密相连的。国家混乱,民生必然凋敝,外祖母十二年的辛苦奔波才成为必然。而现在,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我们国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体上仍是向着和平和繁荣的方向发展的,因为这一点,我才能够坐在舒适的房间里,静静地聆听外祖母的故事。而国家的命运不仅影响着个人,个人也时刻肩负着对国家的责任,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要对你的时代负责,这一点是被很多人忽视的。生在乱世,就要接受现实,参军打仗,保家卫国;就必须要服从命令,辗转奔波。生在治世,就不能安于现状,而要珍惜时机,时刻抱有忧国情怀,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一点是我们必须明白的,是我们无法选择的。
接着,我认为我们要勇于正视历史。我很高兴地看到,现在大陆的历史教科书上出现了“抗日战争初、中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类的字眼,这就对了。我们不能为了维护一个政党而去贬低甚至抹杀另一个政党的功绩,国民党也不应忽略共产党的功劳,因为正是两党的合作,才最终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近些年来,中学生开始越来越客观地看待历史了,我认为这是很好的现象。因为只有正视历史,才能真正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外祖母的父亲所属的51军曾多次英勇抗日,而一家人连年的奔波也是为了更好配合前线部队的抗日行动。所以,我们要辩证地看待问题,避免一边倒的误区。这也是忠于历史的一个重要表现。
再一个让我感动的,则是外祖母奔波途中仍坚持上学的那段叙述。教育是民族生存发展的根基,尽管当时国家已到存亡的危难边缘,但政府还是尽一切办法坚持把学校办了下去,各种教学用具的供给和配备都一直比较齐全,连小学也不例外。老师们也很认真,没有因为社会的动荡、条件的艰苦或者是小学课程的简单草草应付,而是一如既往地恪尽职守。据外祖母回忆,老师们都很有耐心,对待学生也很和蔼,不论是平时教学还是批改作业,都十分严谨。作为学生的家长,也是想方设法地送孩子来到学校读书,当地的老百姓是这样,外祖母这样奔波的家庭也是这样。孩子们都很珍惜上学的机会,也都很明白物资的匮乏,没有人调皮,都在认真学习。各方都在坚持,各方都在努力。无论战争的形势是多么紧迫,大家始终岿然不动,按部就班。这种对教育的坚持着实震撼着我,我终于能够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国土始终没有变成列强的殖民地,那是因为我们有着这样坚韧的民族。
说到这里,外祖母一家在面对困难时所展现出的顽强和乐观便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在那个年代,很多人也像他们一样,都有着这种所谓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而这恰恰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缺失的。我承认现在人们的压力确实很大,我们都有着这样那样困扰我们的事情。但是,有什么事情能比战争、饥饿、寒冷、亲人失散、辗转漂泊这些磨难更为痛苦的呢?我们是难,但是我们起码还能在疲惫的时候躲进温暖的被窝,我们起码还能在饿了的时候饱餐一顿,我们起码知道明天不会又要启程转移,我们起码能够在学校里稳定地学习和生活。而这些我们看来已经很基本的、甚至不值一提的东西,在当年外祖母一家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甚至是奢求的。
而即使是处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还拥有比我们乐观的心态、比我们强大的心灵。他们可以在闲暇的时候开个玩笑,他们可以完全敞开心扉去关心别人,他们甚至可以在赶路的途中饶有兴致地参观张良庙。而我们,却丝毫没有这浪漫的情怀,为了一个很小的事情,甚至为了一个分数,就仿佛觉得天要塌下来了。我不禁对这种鲜明的对比产生了疑虑。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追求一个更高远的东西而把自己束缚得比蚕茧还要紧牢,而正因这样,我们才变得脆弱不堪。我们患得患失,总担心自己的茧过早地被人捅破,总忽略了蚕茧外面的世界其实也很精彩。于是那些最基本的东西,也是最能令人产生快乐的东西,却早已被我们在无形中抛弃。我为这样的自己而感到惭愧,也更体会到了在艰辛中的乐观是多么的珍贵。听着老人的叙述,我的那些自以为能带来巨大压力的烦恼都仿佛不再那么沉重,自己的心灵也受到了一次洗礼。为什么不抛弃那张没有必要的蚕茧呢,其实我们很容易就能停止抱怨,快乐生活,感恩人生。
外祖母最后对我说:“当时我还小,那种奔波的生活让我有时候感觉很抵触。每到一间新的学校,遇到新的邻居,我都不准备跟他们深交,因为我总感觉自己明天就又要走了,我知道我们迟早会分开。好不容易有一次,一个小女孩跟我玩得很好,一天晚上她悄悄来找我,说她明天可能要走了。我问她:‘我们一起走么?’她说:‘不知道。’我当时心里非常难过,不安定的感觉再一次来袭。沉默了很久之后我说:‘不知道的话……我们就不能在一起玩了。’果然第二天天不亮,她家已经空了。从那以后,我再没有见到她。”
我点点头。我能明白这种感觉。但是,我安慰老人说:“那些已成历史,您现在早就可以安定地生活了。”
是的,那些已成历史。但是我们没有忘记。我们不但没有忘记,我们还要永远地铭记。无论多么跌跌撞撞,请让那脆弱但坚实的历史的足迹,一直向没有尽头的远方——无限延续。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外祖母,感谢她忠实而耐心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