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贫困家庭儿童生活状况与需求——来自上海市的调查

来源 :中国人口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n_bet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只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来实施的,并没有深入到家庭内部去关注不同的家庭成员(譬如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的不同需要。本课题试图通过在上海市的入户问卷调查,用调查统计数据对贫困家庭儿童的生活状况和需求作出描述和分析。调查研究的目的是使政府和社会都更清楚地了解贫困家庭的儿童在接受了社会救助以后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他们尚未能够得到满足的基本需求,并对政府进一步审视和修订现行社会救助政策以及社会各有关方面进一步采取社会帮困措施提出了有用的建议。
其他文献
期刊
本文从三个角度归纳了与人口或生育有关的外部性;区分和分析了生育的实际外部成本和相对外部成本;阐述了多种外部性与生育的关系。在运用一些数据表明生育的外部成本及若干因素的生育效应后,又以三个模型进一步说明外部性成本与过度生育的必然联系。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人口过剩或过度生育表明“市场”在“两种再生产”的配置方面可能出现长期性失灵,其原因在于存在许多使生育成本外部化和其他具有生育效应的制度安排。因此,为了逐渐消除或避免进一步的人口过剩,政府直接干预生育往往是必要的。
改革开放不仅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以提高,而且带来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的变化。成长中的青少年成为各种性道德观念变化与冲突的中心。本研究通过对大城市中学生性知识及其来源、性道德观念、与异性交往的经历及对中学性教育的评价与需求等方面的调查,对青少年的性知识、态度和行为模式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针对目前中学性教育和社会干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笔者对人口迅速增长会导致地球上居民财富的减少和福利水平的降低这一观点提出了疑义,认为从历史上看较低的人口增长率意味着较低的经济增长率,而生产力的极大提高,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生育率产生极大的影响。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人是重要的经济财富,人口增长没有导致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的降低。
本文着重探讨中国土地制度是否是人口增长的一个内生变量,以及它在影响人口增长的诸因素中所占有的份量。文章首先概述了集体化时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土地制度以及按人口平均分配口粮的模式对人口增长的刺激作用;接着分析了1978年农村改革以后所实行的土地制度,由于只是将农民在集体生产队时期对集体土地的收益和福利均分权,显化为对土地的均分权,这样,土地公有刺激人口增长的机制继续保留。为了检验“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的新制度安排对人口的影响,利用笔者对贵州省湄潭试验区的调查资料,揭示出这一制度对人口增加户、不变
期刊
就城市与其存在的区域关系而言,一方面城市存在于一定的区域中,需要一定大小的区域面积作为腹地,以区域的人口和经济为条件,另一方面区域发展又必需城市的带动。本文尝试对城市与区域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具体对中国分省和经济区非农人口50万以上大城市的非农人口数与相应区域的总人口、国土面积、国内生产总值等指标及其组合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城市非农人口与区域总人口、区域经济规模有较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我们定义的城市综合服务对象变量与大城市非农人口规模的相关关系更好,这一良好的相关关系充分说明了城市与区域的
本文主要根据数学模型,对1990~1997年间上海中心城的人口分布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在该期间,上海中心城的人口分布基本符合负指数函数分布模式;中心城的人口分布发生了显著变化,市中心点人口密度下降40%,人口密度斜率减小约35%,城市半径上人口分布的“重心点”由离市中心点3公里向外推进到4.6公里;上海中心城人口分布的变化,在时间上以1995~1997年发展速度比较快,在空间上以东、西两个方向,特别是向东方向的推进力度比较大;上海中心城人口分布的“均衡化”、合理化变动,将进一步为上海城市的未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