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在我国是一种需求量很大的经济类作物,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与应用价值。与此相对的是我国近年来屡创新高的大豆进口量,我国虽然充分开发利用大豆的价值,但我国大豆的产量却不足以应对国内市场的需求。要短时间内提升大豆产量,减少大豆进口量,就要从优化大豆种植技术入手。与传统种植大豆的技术相比,密植技术是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种植人员极易上手,是最合适在我国当前环境下进行推广的大豆种植技术。
1. 大豆密植技术的概念及优势
1.1大豆密植技术的概念
大大密植技术主要是通过适当减小种植的行距,扩大种植的株距来提升大豆的种植密度,从而达到更高效的利用种植空间、更合理的改善种植布局的目的。减少行距、扩大株距可以帮助大豆植株更大面积的利用阳光,更加高效的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提升大豆的亩产量,在我国有限的大豆种植土地上提升最终总产量,这就是大豆密植技术的概念。
1.2大豆密植技术的优势
为了提升大豆产量而选择大豆密植技术,是因为相比起其他大豆种植技术,大豆密植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与传统大豆种植品种相比,大豆密植技术改良了大豆的品种,创新品种在适应大豆密植技术的同时,还具有早熟、高产的优良品质。创新品种具有更好的抗旱性,因此进入成熟期后可以减少损失水分,更快成熟,缩短种植周期。第二,即使是没有使用创新品种,大豆密植技术也拥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可以在种植时进行深翻与深松操作,就能够达到抗旱防涝的目的;合理的密植,不仅能够增加光能的利用效率,增加光合产物,还可以创造郁敝性、封垄性的优势,这些都是提升大豆产量的必要因素。最后,根据调查研究相关数据表明,采用大豆密植技术相比传统大豆种植技术能够提升13%—15%的产量。
2. 大豆密植技术研究
2.1大豆密植技术的前期准备
2.1.1大豆品种选择
种植大豆,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能马虎。首先是大豆品种的选择上,坚决不能为了产量选择转基因品种。其次要选择适合密植技术的大豆品种,这要求这一品种具有抗逆性强、耐重茬、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其次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这要求结合当地环境具体分析。当然,最基础的还是要品质优良、产量高、抗旱性强。在通过预先审核后,还要结合种植情况时常检验品种的种子纯度净度以及种子发芽率。而且在我国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每年都会研发出更加优良的大豆品种,因此每次种植都要进行品种的再次选择,以此保证大豆产量。
2.1.2大豆密植土壤处理
好的大豆品种,也要在好的土壤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准备阶段要对大豆的种植土壤进行处理。首先就是要保证地势平坦,才能够使大豆植株合理的接收各种营养;要保证土壤结构有深厚的土层,才能够保证大豆植株的根部能够牢牢抓住土层,根据相关数据,这一土层深度最佳范围可以控制在23.5厘米左右。当大豆植株种植完成后,对土壤的处理工作还要继续,这时要侧重于维系土壤环境,保证土壤质量与植株生长效果。
2.1.3大豆施肥选择
化肥是大豆生长的催化剂,施用范围要严格控制,化肥品种也要严格挑选,挑选化肥主要参考种植地土壤环境与大豆植株生长需求。首先要检验种植地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在适当补充对应数量的氮、磷、钾化肥,这些化肥主要是进行种下施肥,还有叶面施肥,这种施肥方式主要是结合大豆植株的生长情况,在不同阶段施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化肥。化肥的准备要在正式种植大豆前完成,才能够应对各种情况,保证大豆密植技术的高产量。
2.2大豆密植技术的正式工作
2.2.1播种
在大豆密植技术中,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播种期,首先要温度适宜,若温度过低,会造成种子冻害,对植株生长不利,若温度过高,光合作用的进行也会受到影响,就会降低光合产物的积累。其次要掌握好大豆种子的种植密度,密度过小,会浪费土地资源,不符合大豆密植技术的要点,密度过大,会造成种子营养不足,发育缓慢。在播种期前,还要对大豆种子进行一小段时间的晾晒,之后进一步检验,去除各种病坏的种子。
2.2.2防治病虫害
在大豆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大豆植株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比较常见的大豆地病虫害有孢囊线虫病、根潜蝇与灰斑病等,这些病虫害一般要借助一定浓度的多克福种衣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处理,浓度比例与喷施量要根据病虫害程度严格控制。防治病虫害,最关键的还是在于“防”,种植人员要坚持定期查看大豆植株生长发育情况,定期清理杂草,喷洒预防病虫害的喷雾,减少病虫害的产生。
2.2.3适时收获
要掌握好收获时间,适时收获。过早,大豆中含水量过高,大豆不易贮藏,很容易腐坏;过晚,则会影响大豆营养价值与口感。通过数据研究證明,最适合的收获时间是大豆叶片含水量降低至18%时,这时候的大豆正是颗颗饱满,颜色纯正的时机。要利用好收割的黄金时间,处理好大豆的收割步骤。
(作者单位: 161447 黑龙江省嫩江县九三管理局荣军农场)
1. 大豆密植技术的概念及优势
1.1大豆密植技术的概念
大大密植技术主要是通过适当减小种植的行距,扩大种植的株距来提升大豆的种植密度,从而达到更高效的利用种植空间、更合理的改善种植布局的目的。减少行距、扩大株距可以帮助大豆植株更大面积的利用阳光,更加高效的进行光合作用,增加光合产物的积累,进而提升大豆的亩产量,在我国有限的大豆种植土地上提升最终总产量,这就是大豆密植技术的概念。
1.2大豆密植技术的优势
为了提升大豆产量而选择大豆密植技术,是因为相比起其他大豆种植技术,大豆密植技术有以下几个优势:第一,与传统大豆种植品种相比,大豆密植技术改良了大豆的品种,创新品种在适应大豆密植技术的同时,还具有早熟、高产的优良品质。创新品种具有更好的抗旱性,因此进入成熟期后可以减少损失水分,更快成熟,缩短种植周期。第二,即使是没有使用创新品种,大豆密植技术也拥有多方面的优势。首先可以在种植时进行深翻与深松操作,就能够达到抗旱防涝的目的;合理的密植,不仅能够增加光能的利用效率,增加光合产物,还可以创造郁敝性、封垄性的优势,这些都是提升大豆产量的必要因素。最后,根据调查研究相关数据表明,采用大豆密植技术相比传统大豆种植技术能够提升13%—15%的产量。
2. 大豆密植技术研究
2.1大豆密植技术的前期准备
2.1.1大豆品种选择
种植大豆,前期的准备工作不能马虎。首先是大豆品种的选择上,坚决不能为了产量选择转基因品种。其次要选择适合密植技术的大豆品种,这要求这一品种具有抗逆性强、耐重茬、增产潜力大等特点。其次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这要求结合当地环境具体分析。当然,最基础的还是要品质优良、产量高、抗旱性强。在通过预先审核后,还要结合种植情况时常检验品种的种子纯度净度以及种子发芽率。而且在我国先进技术的支持下,每年都会研发出更加优良的大豆品种,因此每次种植都要进行品种的再次选择,以此保证大豆产量。
2.1.2大豆密植土壤处理
好的大豆品种,也要在好的土壤中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在准备阶段要对大豆的种植土壤进行处理。首先就是要保证地势平坦,才能够使大豆植株合理的接收各种营养;要保证土壤结构有深厚的土层,才能够保证大豆植株的根部能够牢牢抓住土层,根据相关数据,这一土层深度最佳范围可以控制在23.5厘米左右。当大豆植株种植完成后,对土壤的处理工作还要继续,这时要侧重于维系土壤环境,保证土壤质量与植株生长效果。
2.1.3大豆施肥选择
化肥是大豆生长的催化剂,施用范围要严格控制,化肥品种也要严格挑选,挑选化肥主要参考种植地土壤环境与大豆植株生长需求。首先要检验种植地土壤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在适当补充对应数量的氮、磷、钾化肥,这些化肥主要是进行种下施肥,还有叶面施肥,这种施肥方式主要是结合大豆植株的生长情况,在不同阶段施不同品种不同含量的化肥。化肥的准备要在正式种植大豆前完成,才能够应对各种情况,保证大豆密植技术的高产量。
2.2大豆密植技术的正式工作
2.2.1播种
在大豆密植技术中,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播种期,首先要温度适宜,若温度过低,会造成种子冻害,对植株生长不利,若温度过高,光合作用的进行也会受到影响,就会降低光合产物的积累。其次要掌握好大豆种子的种植密度,密度过小,会浪费土地资源,不符合大豆密植技术的要点,密度过大,会造成种子营养不足,发育缓慢。在播种期前,还要对大豆种子进行一小段时间的晾晒,之后进一步检验,去除各种病坏的种子。
2.2.2防治病虫害
在大豆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大豆植株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比较常见的大豆地病虫害有孢囊线虫病、根潜蝇与灰斑病等,这些病虫害一般要借助一定浓度的多克福种衣剂、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处理,浓度比例与喷施量要根据病虫害程度严格控制。防治病虫害,最关键的还是在于“防”,种植人员要坚持定期查看大豆植株生长发育情况,定期清理杂草,喷洒预防病虫害的喷雾,减少病虫害的产生。
2.2.3适时收获
要掌握好收获时间,适时收获。过早,大豆中含水量过高,大豆不易贮藏,很容易腐坏;过晚,则会影响大豆营养价值与口感。通过数据研究證明,最适合的收获时间是大豆叶片含水量降低至18%时,这时候的大豆正是颗颗饱满,颜色纯正的时机。要利用好收割的黄金时间,处理好大豆的收割步骤。
(作者单位: 161447 黑龙江省嫩江县九三管理局荣军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