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苏州市的农民合作社为例,运用双重差分模型(DID模型)对农民的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以考察新型合作社的对于农民收入的促进效应。
【关键词】股份合作社 苏南模式 DID模型
一、研究背景和数据来源
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应对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需要,解决小农户对大市场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自愿联合起来,组建起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社、专业协会等。这种被统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并快速发展起来。
本文选取苏州市吴中区的新型农民合作社,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将同村或附近村加入合作社和未加入合作社(或无实质性合作)的农民对比,以考察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实际效果。采用DID模型即双重差分法,剔除时变效应,控制差异效应,计量除了随着每年经济增长而增长的部分外,参与合作的农民实际收入是不是比未参与合作的农民增长更快。
由于无法针对同一户农民进行几年的跟踪记录,数据方面本文主要采用两期截面数据。主要搜集2011~2012年加入合作社或者入股合作社社员的数据。以2010年为加入合作社前的时期T1,以2013年为加入合作社后的时期T2.采用被调查对象填写的2010年的家庭总收入除以家庭总人口数得到人均收入,为T1期的收入,采用2013年的收入数据为T2期的收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9份,有效问卷率52.3%。其中,合作社社员138份,非合作社社员(包括虽加入合作社但未与合作社有实质性合作的成员)71份。这样将入社农户和未入社农户进行对比,209户两期共有418个收入数据。
二、DID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简称DID模型),作为分析工具来分析加入合作社和未加入合作社农户收入增长的差异,以及入股社员和普通社员收入增长的差异。
DID模型是一种自然实验评估方法,由于能够清晰地指出政策或项目实施前后因变量变动的不同,可以有效分析出一个项目、一项政策的净影响,因此被广泛用来项目评估还有政策实施的效果中。
具体做法是:随机抽取两组样本,其中一组采取了某项政策,而另一组没有采取该项政策。因为要考察该项政策的效果,因此采取该项政策的组就称为处理组,另一组是用来比较,因此成为对照组。计算两组样本的某个特征或某个变量在政策实施前后变化的不同,两者的差值即为该项政策的净影响。
比如在本文中,当我们考察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就可以把在一定时期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设为处理组Ⅰ组,而将同村的或者附近情况相似的但又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作为对照组Ⅱ组,以克服可能的内生性问题。
建立如下模型:
将两组农户收入变动相减,就得到加入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的农户收入的净影响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交叉项AT的系数β3,就是我们要验证的双重差分DID值,即ΔΔY值。这是我们要重点考察的加入和未加入合作社,入股和未入股合作社,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重要度量指标。
由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除了上面我们考察的几个变量,我们还要加入一些控制变量,以控制模型的内生性问题:
在5式中,Xk为可能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例如农户受教育水平、实际年龄、家里的总人口数、劳动力占人口的比重、种养的规模或面积等,N表示加入的控制变量的总个数。
三、变量的选取及解释
因变量:本文主要研究加入合作社或者入股合作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所以我们将农户的人均年收入作为主要的因变量Y,另外将人均年收入分为务农收入Y1、务工以及其他收入Y2,以分别考察对这两项收入的影响力度。
自变量:时间虚拟变量T,参与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的虚拟变量A,交叉项AT表示加入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的净影响。以及控制变量: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总人数、劳动力占人口比重等,其中,我们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户主,而户主主要是男性,因此,将性别这一变量就剔除了。在对入股社员和普通社员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还加入了一个合作社治理满意度变量。
下面我们给出主要变量数据的一些统计特征:
表1 变量的数据统计特征
下面我们用计量软件EVIEWS7.2 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四、计量结果
表2 引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N=418)
注:*表示10%水平上显著,**表示5%水平上显著,***表示1%水平上显著。
加入控制变量以后,DID值全部为正,并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加入了控制变量得到了R2=0.7234,较好的解释了人均收入变量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和AT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都与AT变量呈正相关。说明了加入合作社使农民增收更快。对务工收入影响更大,农民将农作物交给合作社统一处理,统一销售后,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到合作社打工,或者外出务工,因此这一部分的收入增长更快。
其他控制变量如户主年龄与收入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干农活的体力精力都在下降。接受教育的年龄与收入呈正相关。家庭总人口与人均收入负相关,因为人数越多,每人平均下来就越少。与家庭的劳动力占比呈正相关,这也很好理解,家里能劳动的人数越多,则总收入越高,平均收入也越高。与家庭耕种的亩数显著的正相关,因为耕种的亩数越多,家庭的年收入就越多,平均到每个人,收入也更高。
实证结果证明了农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确实是有效果的。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比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收入增长每年要高4%~5%左右。
五、结论和建议
(一)加入农民合作社对农民收益是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的,加入合作社比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收入增长更快
农民加入合作社后,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购销渠道、技术、信息等服务,解决了小农户分散经营中的一些困难,收入得到了提高,因而是有效率的,对农民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是否获得净收益是农民决定加入合作社或者离开合作社的决定因素(Rhodes,1983)。
(二)入股型社员比未入股社员的收入增长更快,说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越紧密,就越能利用合作社的资源来促进农民收益的增长
合作社的产权制度,内部治理制度对农民收益是有影响的。社员对合作社一定的经济投入加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意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员机会主义行为,如“搭便车”等。公平合理的股金制度,良好的合作社管理,才能为合作社创造更大收益,从而使农民收益得到更大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从对苏州部分合作社的调研情况来看,现阶段的合作社制度,总体上来讲向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但股金制度仍然不健全,部分合作社有向少数核心社员聚集的倾向,违背了合作社劳动合作的经济本质。还有一些合作社内部治理制度很不完善,存在委托代理问题,权力过分集中等,违背了合作社民主管理的原则,财务公开制度也急需改善。
利益分配方面,以惠顾额返还盈余为主,但是有些合作社以股份分红为主,且股份配置不合理,过于集中,这对普通农户是不合理的。应更公平地持股,照顾中小社员的利益,内部管理应更加民主化,公开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合作社长期健康发展,得到多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徐旭初.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分析[M].江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杜吟棠,潘劲.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社的雏形——京郊专业合作组织案例调查及理论探讨[J].管理世界,2000(1).
作者简介:谷远近(1982-),浙江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选择理论。
【关键词】股份合作社 苏南模式 DID模型
一、研究背景和数据来源
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应对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国际化的需要,解决小农户对大市场的矛盾,分散经营的小农户自愿联合起来,组建起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农民股份合作社、专业协会等。这种被统称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并快速发展起来。
本文选取苏州市吴中区的新型农民合作社,对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将同村或附近村加入合作社和未加入合作社(或无实质性合作)的农民对比,以考察合作社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实际效果。采用DID模型即双重差分法,剔除时变效应,控制差异效应,计量除了随着每年经济增长而增长的部分外,参与合作的农民实际收入是不是比未参与合作的农民增长更快。
由于无法针对同一户农民进行几年的跟踪记录,数据方面本文主要采用两期截面数据。主要搜集2011~2012年加入合作社或者入股合作社社员的数据。以2010年为加入合作社前的时期T1,以2013年为加入合作社后的时期T2.采用被调查对象填写的2010年的家庭总收入除以家庭总人口数得到人均收入,为T1期的收入,采用2013年的收入数据为T2期的收入。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9份,有效问卷率52.3%。其中,合作社社员138份,非合作社社员(包括虽加入合作社但未与合作社有实质性合作的成员)71份。这样将入社农户和未入社农户进行对比,209户两期共有418个收入数据。
二、DID模型的构建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fference-In-Differences Model,简称DID模型),作为分析工具来分析加入合作社和未加入合作社农户收入增长的差异,以及入股社员和普通社员收入增长的差异。
DID模型是一种自然实验评估方法,由于能够清晰地指出政策或项目实施前后因变量变动的不同,可以有效分析出一个项目、一项政策的净影响,因此被广泛用来项目评估还有政策实施的效果中。
具体做法是:随机抽取两组样本,其中一组采取了某项政策,而另一组没有采取该项政策。因为要考察该项政策的效果,因此采取该项政策的组就称为处理组,另一组是用来比较,因此成为对照组。计算两组样本的某个特征或某个变量在政策实施前后变化的不同,两者的差值即为该项政策的净影响。
比如在本文中,当我们考察加入合作社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就可以把在一定时期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设为处理组Ⅰ组,而将同村的或者附近情况相似的但又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作为对照组Ⅱ组,以克服可能的内生性问题。
建立如下模型:
将两组农户收入变动相减,就得到加入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的农户收入的净影响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交叉项AT的系数β3,就是我们要验证的双重差分DID值,即ΔΔY值。这是我们要重点考察的加入和未加入合作社,入股和未入股合作社,对农民收入增长影响的重要度量指标。
由于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因素有很多,除了上面我们考察的几个变量,我们还要加入一些控制变量,以控制模型的内生性问题:
在5式中,Xk为可能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例如农户受教育水平、实际年龄、家里的总人口数、劳动力占人口的比重、种养的规模或面积等,N表示加入的控制变量的总个数。
三、变量的选取及解释
因变量:本文主要研究加入合作社或者入股合作社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所以我们将农户的人均年收入作为主要的因变量Y,另外将人均年收入分为务农收入Y1、务工以及其他收入Y2,以分别考察对这两项收入的影响力度。
自变量:时间虚拟变量T,参与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的虚拟变量A,交叉项AT表示加入合作社或入股合作社的净影响。以及控制变量: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家庭总人数、劳动力占人口比重等,其中,我们调查对象主要针对户主,而户主主要是男性,因此,将性别这一变量就剔除了。在对入股社员和普通社员进行对比的时候,我们还加入了一个合作社治理满意度变量。
下面我们给出主要变量数据的一些统计特征:
表1 变量的数据统计特征
下面我们用计量软件EVIEWS7.2 软件,进行计量分析。
四、计量结果
表2 引入控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N=418)
注:*表示10%水平上显著,**表示5%水平上显著,***表示1%水平上显著。
加入控制变量以后,DID值全部为正,并且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加入了控制变量得到了R2=0.7234,较好的解释了人均收入变量的变化。农民人均收入和AT变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务农收入和务工收入以及其他收入都与AT变量呈正相关。说明了加入合作社使农民增收更快。对务工收入影响更大,农民将农作物交给合作社统一处理,统一销售后,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到合作社打工,或者外出务工,因此这一部分的收入增长更快。
其他控制变量如户主年龄与收入呈负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大,干农活的体力精力都在下降。接受教育的年龄与收入呈正相关。家庭总人口与人均收入负相关,因为人数越多,每人平均下来就越少。与家庭的劳动力占比呈正相关,这也很好理解,家里能劳动的人数越多,则总收入越高,平均收入也越高。与家庭耕种的亩数显著的正相关,因为耕种的亩数越多,家庭的年收入就越多,平均到每个人,收入也更高。
实证结果证明了农业合作社,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确实是有效果的。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比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收入增长每年要高4%~5%左右。
五、结论和建议
(一)加入农民合作社对农民收益是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的,加入合作社比未加入合作社的农民收入增长更快
农民加入合作社后,以较低的成本获得了购销渠道、技术、信息等服务,解决了小农户分散经营中的一些困难,收入得到了提高,因而是有效率的,对农民是一种帕累托改进。是否获得净收益是农民决定加入合作社或者离开合作社的决定因素(Rhodes,1983)。
(二)入股型社员比未入股社员的收入增长更快,说明合作社的利益联结越紧密,就越能利用合作社的资源来促进农民收益的增长
合作社的产权制度,内部治理制度对农民收益是有影响的。社员对合作社一定的经济投入加强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意识,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员机会主义行为,如“搭便车”等。公平合理的股金制度,良好的合作社管理,才能为合作社创造更大收益,从而使农民收益得到更大提高。
(三)存在的问题
从对苏州部分合作社的调研情况来看,现阶段的合作社制度,总体上来讲向规范合理的方向发展,但股金制度仍然不健全,部分合作社有向少数核心社员聚集的倾向,违背了合作社劳动合作的经济本质。还有一些合作社内部治理制度很不完善,存在委托代理问题,权力过分集中等,违背了合作社民主管理的原则,财务公开制度也急需改善。
利益分配方面,以惠顾额返还盈余为主,但是有些合作社以股份分红为主,且股份配置不合理,过于集中,这对普通农户是不合理的。应更公平地持股,照顾中小社员的利益,内部管理应更加民主化,公开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合作社长期健康发展,得到多方的共赢。
参考文献
[1]徐旭初.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制度分析[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2]孙亚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利益机制分析[M].江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杜吟棠,潘劲.我国新型农民合作社的雏形——京郊专业合作组织案例调查及理论探讨[J].管理世界,2000(1).
作者简介:谷远近(1982-),浙江财经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选择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