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分析当前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学生自身和高校两个层面探讨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以增强职业认知教育的有效性,这是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问题;方法和途径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难”,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匮乏。职业认知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到方向性的作用,高校应通过职业认知教育,探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方法。
一、关于大学生职业认知
大学生职业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职业个性、职业偏好以及面临的就业信息等方面的认识。良好的职业认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就业潜能,从而有助于大学生获得良好的求职结果。
对于职业认知,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对专业的认知
1.对专业的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认知。学生需要了解所学专业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发展方向、就业领域和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该专业的社会就业需求等。
2.对专业与职业关系的认知。职业对专业起导向作用,而专业学习是通向职业的桥梁,但二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学生进入大学时,无论是因为主动还是被动选择了某一专业,他都无法保证所学专业一定符合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或事业。所以,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和掌握满足社会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这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对职业的认知
1.对职业群体的认知。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都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每个专业都对应多个职业目标。我们在专业确定的情况下,就要了解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职业和岗位,并深入认识适合自己的职业范围。
2.对职业素养的认知。不同的职业,其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不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目前各种职业的划分更加细化,职业之间的差异不断加大,许多新兴职业应运而生,每种职业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
(三)对自我的认知
正确认识自我是进入职场的前提,准确的定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智分析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积累,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智商、情商和职业价值观可以通过自我比较、内省、与别人比较、考核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心理测试等方法。
(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知
任何一种职业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趋势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社会的大环境对职业类别和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极大,从而也影响到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和发展。因此,学生加强对社会发展趋势和职业需要的分析和预测,了解社会岗位需求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目前大学生在学什么专业、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些问题上还停留在“社会上什么热门,我就去追求什么”的状态,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自我认知不足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大学生对职业认知重视不够。学生受限于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专业指导,缺乏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气质类型、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准确认知,缺乏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社会上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发展起不到指导作用,所以大学生容易出现制定的职业目标模糊,没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导致盲目从众,急于求成等问题,甚至出现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的现象。
(二)高校的职业认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高校缺乏健全的职业认知体系。高校比较重视职业理论的灌输、就业信息的提供和就业素质的培养。但职业教育没有整体性,不能与就业工作相互融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高校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一般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来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使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定期举办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系统培训,也存在培训范围小、成效不明显等问题。
3.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不合理、不规范。部分高校并未正常安排就业指导课,课程以合班上课为主,多数课程安排在每天的最后两节或是周六周日上课,上课效果不明显。
总之,职业认知教育工作离国家提出的就业指导要“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学生个人要重视职业认知教育
利用好大学时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对就业形势的认知度,认清毕业时所将面临的就业压力。结合专业、特长、爱好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并在假期走进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环境。同时,大学生还要提高对国家政策的认知度,掌握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以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的权利和义务。
(二)高校促进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应有对策
1.大学生由于还没有树立稳定的价值观,职业发展观很难确立,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苦闷和困惑。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定向与定位的关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显得尤为重要。
2.将职业认知教育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一是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在引导大学新生正确认识大学,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学习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发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人生导师作用。帮助、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实践和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和掌握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三是依托专业课教学培养职业兴趣。专业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拥有职业兴趣将增加学生将来工作的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
3.提高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的水平
一是及早引入科学的评价体系,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量技术在职业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职业兴趣测试(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职业能力测试(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和职业人格测试(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职业心理测评可以帮助求职者了解自己的性格、心态以及可以适应的岗位、职业,以更清晰地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找准就业的目标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二是在高校中引入和培训专业人士,强化指导效果。职业认知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高校应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学生个体的职业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高校可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做报告、带领学生实习考察、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分析职业构成、职业特征,进而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
(三)社会应分担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的重任
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市场机制,完善培训市场准入、培训师资质管理等制度,避免出现职业培训诈骗等影响职业认知教育在社会中的发展。同时,学生家长也要认识到职业认知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不要一味地安排好一切或是放手不管,要在适当的学生成长阶段引入职业认知教育。
总而言之,职业认知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政府、学生个人都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尤其是学生,要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职业认知能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德胜.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30-34.
[2]吕道昱,晋齐成,闫小雨,等.当前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探究—基于厦门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340-341).
[3]张丽萍,王永宏.浅谈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180).
作者简介:
雷建鹏(1984-),男,新疆吉木萨尔人,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蓝燕飞(1983-),男,重庆人,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问题;方法和途径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就业难”,其中一个关键的因素就在于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匮乏。职业认知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大学生就业中起到方向性的作用,高校应通过职业认知教育,探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方法。
一、关于大学生职业认知
大学生职业认知是指对自己的职业个性、职业偏好以及面临的就业信息等方面的认识。良好的职业认知可以激发学生的就业潜能,从而有助于大学生获得良好的求职结果。
对于职业认知,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维度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一)对专业的认知
1.对专业的设置及培养目标的认知。学生需要了解所学专业人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习内容、发展方向、就业领域和职业发展前景,以及该专业的社会就业需求等。
2.对专业与职业关系的认知。职业对专业起导向作用,而专业学习是通向职业的桥梁,但二者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学生进入大学时,无论是因为主动还是被动选择了某一专业,他都无法保证所学专业一定符合自己将来要从事的职业或事业。所以,大学生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和掌握满足社会需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这对大学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对职业的认知
1.对职业群体的认知。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都有厚基础、宽口径的特点,每个专业都对应多个职业目标。我们在专业确定的情况下,就要了解适合于本专业特点的职业和岗位,并深入认识适合自己的职业范围。
2.对职业素养的认知。不同的职业,其职业素养的要求是不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我国社会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目前各种职业的划分更加细化,职业之间的差异不断加大,许多新兴职业应运而生,每种职业都有与之相对应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要求。
(三)对自我的认知
正确认识自我是进入职场的前提,准确的定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理智分析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积累,是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认识自己的性格、兴趣、智商、情商和职业价值观可以通过自我比较、内省、与别人比较、考核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心理测试等方法。
(四)对社会发展趋势的认知
任何一种职业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趋势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一个社会的大环境对职业类别和职业发展前景的影响极大,从而也影响到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选择和发展。因此,学生加强对社会发展趋势和职业需要的分析和预测,了解社会岗位需求情况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大学生自我认知不足
目前大学生在学什么专业、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些问题上还停留在“社会上什么热门,我就去追求什么”的状态,导致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自我认知不足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
大学生对职业认知重视不够。学生受限于没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和专业指导,缺乏对自我的职业兴趣、职业性格、气质类型、职业价值观等方面的准确认知,缺乏规范的职业生涯规划,导致社会上普遍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对个人的发展起不到指导作用,所以大学生容易出现制定的职业目标模糊,没有坚定的职业理想,导致盲目从众,急于求成等问题,甚至出现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承受不起挫折和失败的现象。
(二)高校的职业认知教育存在的问题
1.大部分高校缺乏健全的职业认知体系。高校比较重视职业理论的灌输、就业信息的提供和就业素质的培养。但职业教育没有整体性,不能与就业工作相互融合,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2.高校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许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一般是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来指导,而这些指导者往往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即使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定期举办高校就业指导人员系统培训,也存在培训范围小、成效不明显等问题。
3.就业指导课程安排不合理、不规范。部分高校并未正常安排就业指导课,课程以合班上课为主,多数课程安排在每天的最后两节或是周六周日上课,上课效果不明显。
总之,职业认知教育工作离国家提出的就业指导要“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
三、加强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一)学生个人要重视职业认知教育
利用好大学时光,通过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对就业形势的认知度,认清毕业时所将面临的就业压力。结合专业、特长、爱好等实际情况,制定符合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目标,并在假期走进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尽早了解社会,了解职业环境。同时,大学生还要提高对国家政策的认知度,掌握国家相关方针政策,以明确自己在就业过程的权利和义务。
(二)高校促进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应有对策
1.大学生由于还没有树立稳定的价值观,职业发展观很难确立,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产生苦闷和困惑。帮助大学生处理好定向与定位的关系,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显得尤为重要。
2.将职业认知教育融入教师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的学习生活
一是做好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在引导大学新生正确认识大学,适应大学生活,实现角色转换,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学习目标,制定职业生涯规划,为顺利完成大学学业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发挥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的人生导师作用。帮助、指导学生在日常学习、实践和生活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和掌握满足社会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三是依托专业课教学培养职业兴趣。专业课教学主要培养学生从事相关工作的愿望和兴趣,拥有职业兴趣将增加学生将来工作的满意度、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感。
3.提高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的水平
一是及早引入科学的评价体系,帮助大学生充分了解自己。职业测评是心理测量技术在职业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职业兴趣测试(了解自己喜欢做什么)、职业能力测试(了解自己能做什么)和职业人格测试(了解自己适合做什么)。职业心理测评可以帮助求职者了解自己的性格、心态以及可以适应的岗位、职业,以更清晰地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找准就业的目标并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二是在高校中引入和培训专业人士,强化指导效果。职业认知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持续的过程,高校应借助职业咨询的智力和经验优势,为学生个体的职业规划提供建设性的建议。高校可通过聘请行业专家做报告、带领学生实习考察、组织学生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分析职业构成、职业特征,进而强化学生的职业认知。
(三)社会应分担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的重任
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市场机制,完善培训市场准入、培训师资质管理等制度,避免出现职业培训诈骗等影响职业认知教育在社会中的发展。同时,学生家长也要认识到职业认知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中,不要一味地安排好一切或是放手不管,要在适当的学生成长阶段引入职业认知教育。
总而言之,职业认知教育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政府、学生个人都要高度重视大学生职业认知教育,尤其是学生,要主动学习、积极探索,提高职业认知能力。只有多方共同努力,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才能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王德胜.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10:30-34.
[2]吕道昱,晋齐成,闫小雨,等.当前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探究—基于厦门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调查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340-341).
[3]张丽萍,王永宏.浅谈大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28(180).
作者简介:
雷建鹏(1984-),男,新疆吉木萨尔人,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蓝燕飞(1983-),男,重庆人,石河子大学文学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