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采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u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急诊采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快速心率失常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经心电图确诊。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初始计量150mg,同时加入20ml 0.9%生理盐水,滴速0.5~1mg/min,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如果患者仍未满意,可每隔30min加胺碘酮150mg,一日内最大剂量不应超过1200mg。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50mg利多卡因加入20ml 20%葡萄糖溶液,1次/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P-R期间和Q-T期间的变化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6.7%;观察组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Q-T期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R期间无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了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采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更确切,不良反应低,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急诊;胺碘酮;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
  窦房结激动异常或激动产生于窦房结以外,激动的传导缓慢、阻滞或经异常通道传导,导致心脏搏动的频率和(或)节律异常即为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种疾病。可单发也可并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也可持续累及心脏导致心衰。按照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可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导致的心脏病,常常被称为“冠心病”。心肌缺血,儿茶酚胺等均可以导致心肌细胞自律性异常升高,形成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快速心律失常极易导致心脏骤停,威胁人类健康。我院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率失常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3年2月~2014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快速心率失常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经心电图确诊。12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2~73岁,平均年龄(46.8±4.8)岁,病程3~30h,平均病程(13.6±4.3)h,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1例,心绞痛患者13例,心肌梗死患者16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3~76岁,平均年龄(47.3±4.6)岁,病程4~28h,平均病程(13.4±4.2)h,缺血性心肌病患者33例,心绞痛患者12例,心肌梗死患者1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排除标准
   具有以下情况者排除[2]:1、甲状腺功能亢进者;2、因危重症、酸性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多器官衰竭等所致的快速心律失常者;3、预激综合征及房室结双径路并发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者;4、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对本研究涉及药物过敏者。
   1.3方法
   观察组:给予胺碘酮静脉滴注,初始计量150mg,同时加入20ml 0.9%生理盐水,滴速0.5~1mg/min,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调整剂量。如果患者仍未满意,可每隔30min加胺碘酮150mg,一日内最大剂量不应超过1200mg。
   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静脉滴注,50mg利多卡因加入20ml 20%葡萄糖溶液,1次/d。
   1.4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期前收缩减少90%以上视为显效;临床症状有很大程度改善,期前收缩减少50%~90%视为有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视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P-R期间和Q-T期间的变化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临床疗效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对照组显效率41.7%,有效率35.0%,总有效率76.7%;观察组显效率61.7%,有效率31.7%,总有效率93.3。两组总有效率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注:* 与对照组对比,P<0.05
   2.2两组患者心率变化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Q-T期间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P-R期间无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2所示。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情况(X±s)
  
  注:* 与对照组对比,P<0.05
   2.3安全性对比
   两组患者均出现了恶心、呕吐、血压下降等不良反应,观察组出现1例呕吐,2例血压下降,不良反应发生3例(5.0%);对照组出现5例呕吐,9例血压下降,不良反应发生14例(23.3%)。两组对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是冠状动脉狭窄从而导致心肌缺血和心衰,心肌缺血使钠离子通道失活,而细胞内钙超载,导致裂隙通道关闭,增加折返激动的形成;钙离子超载可激活Na+- Ca2+交换,形成早期后除极电位,细胞内高Na+促使反向Na+- Ca2+交换形成,形成晚后除极电位,导致心律失常[3]。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很容易导致心源性猝死。    临床上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是通过影响心肌电兴奋时程中的不同时相的离子通道和离子流,使其电生理特性的兴奋性、传导性等产生变化而起作用。目前,大多数抗心律失常药物都是单一阻滞某一离子通道,从而改变心肌细胞除复极电生理特性,达到抗心律失常的目的[4]。
   多离子通道阻滞剂是人们研究Ⅲ类抗心律失常药时提出的。目前,国内外多个学者提出,单纯的离子通道阻滞剂,由于作用靶点单一,抗心律失常谱窄,,所以致心律失常作用大。而多离子通道阻滞剂对心脏Na+、K+、Ca2+等多个离子通道有不同程度的调控作用,可使失调的离子通道功能恢复平衡,具有较低的致心律失常副作用。
   目前,临床上将利多卡因作为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但是利多卡因对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心律失常效果并不理想,国内有学者报道,利多卡因只能有效降低室颤发生率,不能降低患者的总病死率,这也导致利多卡因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少[5]。胺碘酮为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由于胺碘酮的生理特点和药理作用,胺碘酮成为冠心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有紧急处理要求时的首先药物。胺碘酮不但具有很好的抗颤性效果,同时还不会影响室性传导,不会加剧患者的心衰过程。胺碘酮有多通道阻滞作用,能有效终止各种室上性和室性心动过速,对触发活动、折返激动和增加自律性都有很好的效果[6]。胺碘酮能抑制α、β肾上腺素受体。有研究表明,临床上治疗难度较大的心律失常时,胺碘酮和其他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对比,胺碘酮的疗效更为显著[7]。此外,胺碘酮还具有抗心绞痛作用,对于有心绞痛的心脏病患者可以应用胺碘酮进行治疗[8],本组数据中,两组患者中均有一部分心绞痛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后,患者情况得到较大改善。
   本组数据显示,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远远高于对照组的76.7%,而且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率和Q-T期间变化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2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一结果为临床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提供了理论依据。总之,急诊采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更确切,不良反应低,更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蔡卫东,  邓素贞, 成伶俐.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评价[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4): 99-100.
   [2]高爽. 急诊应用胺碘酮对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疗效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2014, 2(6): 3-4.
   [3]黄光锐, 戚雅秀, 雷劲沛.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13): 86-87.
   [4]庄晓华, 陈韬, 徐涛, 等.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和安全性评价进展[J]. 药物服务与研究, 2012, 12(6): 454-457.
   [5]张桂成.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 2013, 6(8): 49.
   [6]王玥.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卫生产业, 2014, (35): 99-100.
   [7]冯静. 胺碘酮治疗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伴高危快速型心律失常的临床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13): 136-138.
   [8]杨国龙. 急诊应用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快速心律失常100例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27): 8-9.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不典型肺结核的CT影像特点,以期进一步提高对不典型肺结核的诊断率。方法:选取自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确诊的不典型肺结核患者37例,均行CT检查,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5例为肺段或肺叶型,8例为结节与肿块阴影型,6例为肺门与纵膈淋巴结增大型,5例为下肺结核型,3例为其它表现。结论:不典型肺结核的CT影像缺乏典型特征,因此,要熟悉相关影像图特征,并结合临床症状及其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复杂股骨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对2011年5月~2012年9月我院骨科收治的27例复杂股骨骨折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辅助闭合复位髓内钉治疗。结果:经6~24个月随访,平均(17.23±4.65)个月,全部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未出现股骨头坏死、感染、膝关节活动障碍、锁钉脱出、断钉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参考Lyshalm等疗效标准判定,均为优。全部患者愈合时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消风散加减联合依巴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采用消风散加减联合依巴斯汀治疗;对照组单用依巴斯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月评分、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评分有差异(P<0.05);治疗1月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以随机方式将其分成两个小组,并命名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谷维素、镇静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则是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舒肝解郁胶囊,并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以及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将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可知实验组患者取得疗效更为显著,其中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动脉采血器在动脉采血中的效果,方法:将120例动脉采血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用一次性动脉采血器采血,对照组用一次性5ml注射器采动脉血,观察两组标本合格率,穿刺成功率:检验参数,疼痛程度等,结果:观察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一次性动脉采血器在动脉采血中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动脉采血 一次性动脉采血器 一次性注射器  血气分析是:临床医学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震波碎石(ESWL)联合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P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采用ESWL与UPL联合治疗79例输尿管结石。其中单侧结石73例,双侧结石6例,一般先行ESWL,ESWL无法完成或治疗无效时改用UPL。结果:结石总排净率为98.7%(78/79)。其中ESWL组结石总排净率为92.4%(73/79);UPL组结石总排净率为83.3%(5/6)。结论:ESW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4例,研究组采用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超声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碎石有效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上段结石有效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与分析美托洛尔联合稳心颗粒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方法: 108例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为54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稳心颗粒治疗。统计与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心率、PR间期改变、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及PR间期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改良强化胰岛素用于神经内科危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2014年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危重症患者15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8例,常规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110-140mg/dl。观察组:78例,强化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在80-110mg/dl。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3个月内死亡率。结果:经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住院时间
期刊
摘要:目的:对行腮腺浅叶及包块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治疗腮腺混合瘤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方法:以2012年3月-2014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例腮腺混合瘤患者为对象,对患者实施腮腺浅叶及包块切除加面神经解剖术,对患者术后情况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观察。 结果: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神经麻痹患者2例,1例患者出现耳颞神经综合征,对症处理好均很快恢复,随访半年无一例患者发生永久性面神经麻痹。 结论:对腮腺混合瘤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