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处处有为残疾人着想的设施

来源 :祝您健康·文摘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gc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瑞士进行了月余的商务洽谈、考察,闲暇时笔者游览了伯尔尼、苏黎世、巴塞尔等城市。
  在伯尔尼国家动物园,我们发现每种动物的围笼前,都有相应的动物雕塑,如猴园前雕有一群形态各异的石猴,树袋熊围栏前雕有栩栩如生的树袋熊……且雕塑个个被人抚摸得光鲜闪亮。
  我们问翻译:“已有活蹦乱跳的动物了,为什么还要做雕塑呢?”翻译说:“是专为盲人游客预备的,他们摸一摸这些雕塑,就知道动物的模样了。盲人不但可以游览公园,还可以在影院、剧场欣赏演出。”
  果然,我们在苏黎世看电影时,见影院楼上有一排小包间,许多包间里都坐着盲人。翻译告诉我们:“盲人‘看电影’时戴着一副耳麦,既能听电影里的声音,又能听到影院的解说,他们就知道电影的内容了。”
  我们问:“是不是瑞士的残疾人很多啊?”
  翻译说:“不多,全球总人口有10%是残疾人,而瑞士只有0.8%左右,但这里的残疾人公益设施是最健全的。他们处处为残疾人着想,比如电视节目必须配有手语画面和字幕,政府官员做电视直播讲话时要有手语翻译,以方便聋哑人观看。”
  确如翻译所说,在我们涉足的城市,不论宽阔、整洁的街道上,还是各类建筑中,为残疾人置建的设施几乎随处可见:斑马线的道边上,都设有一个黄色方型小盒子,上边画着拿杖杆的盲人图案。盒子下方隐蔽处设有按钮,只要盲人按动,前面的交通指示灯会在几秒钟内变成绿色,盲人可抬腿即走。
  在停车场靠近出口最好的位置,永远有几个用黄线圈起、里面画有轮椅标志的预留停车位,即便车位爆满,也没人贸然占用这些位置;在电梯的控制板上,有盲文标识;超市都设有残疾人专用收款台、洗手间。
  正是瑞士人处处为残疾人着想,城市的道路、建筑都达到无障碍标准。在这里,让残疾人得到了特别的照顾和尊重,生活得体面而有尊严。
  (陆冠京/文,摘自《团结报》)
其他文献
4岁的外孙女点点牙疼却爱吃糖,她妈妈为此打过她。一天中午,我带她到小区门口买东西,她缠着我给她买糖。当她吃着糖出门,正好碰到她刚下班的妈妈,急中生智说:“姥爷对我太好了,我不要糖,他非得给我买,咱以后可得好好孝敬姥爷!”  (冉庆亮/文,摘自《快乐老人报》)
期刊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与成功,往往离不开良好的家风熏陶。重视家风传承,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欧阳修:饱学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后人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4岁丧父,家境贫寒,母亲曾用荻秆画地教他识字。由于他勤奋好学,又从名师,后来文章名冠天下,成为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欧阳修学识渊博,自不待言。长子欧
期刊
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的追悼大会结束后,根据当时周恩来治丧委员会的安排,骨灰第二天才撤。那么这最后一夜把周恩来的骨灰放哪儿呢?按一般人家习惯,他的骨灰应该回家放置在西花厅,但是,周恩来在生前已经对邓颖超有所交待:他的骨灰要放在人民大会堂的台湾厅,让他的最后一夜在“台湾”度过。  周恩来的足迹留在了祖国大部分的山山水水。唯一让他遗憾的是,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他都未能去西藏和台湾。西藏毕竟早就和平
期刊
1955年,有农民向毛泽东反映:“麻雀祸害庄稼。”几天后《全国农业发展纲要》出台,决定为了保护庄稼,必须消灭麻雀这种“害鸟”。于是,麻雀同老鼠、苍蝇、蚊子一起,成了“四害”。  1956年,有科学家为麻雀“辩护”,1957年10月,《全国农业发展纲要》第27条除四害内容做了修改:“打麻雀是为了保护庄稼,在城市里和林区的麻雀,可以不消灭。”国家政策为麻雀留了一条生路,可是“除四害”热情似火的群众却偏
期刊
近期一篇发表在《PNAS》的文章指出,在学校接触的绿色空间大小,与小学学童的认知发展之间存在一种联系。  城市建筑之间的绿化地块,一直被认为对儿童的认知发育具有积极效应,但一直以来并没有确切的研究能证实这一点。为了测试儿童的认知水平与在家、在学校以及在通勤时接触绿色空间之间的联系,研究小组每隔三个月,就对西班牙巴塞罗那的2593名7~10岁的小学学童的认知力变化进行监测。  在12个月的检测时期里
期刊
前些天回老家看望父母,在街上遇到多年不见的老同学阿兰。只见阿兰又瘦又憔悴,还不到40岁却像60岁的老太婆。原来,阿兰的老母亲患了脑血管病,吃喝拉撒都要人照顾。孩子读高中,成绩不好,很让人操心。阿兰要照顾母亲又要关照孩子,丢了工作,没有收入。老公也体弱多病,只能干看大门这类没技术不用体力的活。全家人靠低保生活。阿兰感慨地说:“一家人是一根绳上的蚂蚱,命运串在一起,只要有一人有麻烦,就会连累全家人都不
期刊
那天,陪你去看演唱会。到了门口,你却犹豫着跟我说:“要不您先回去?”我有些奇怪,为什么啊,我来都来了。你吞吞吐吐地说:“可是……可是,我还有一大帮同学也一起来,她们都没有家长跟着。”我的心里一紧,我知道她们也来,可是朋友和家长不能共存吗?我也想跟你一起啊。但表面仍旧云淡风轻地笑着说:“那好吧,等一会儿我见到她们,看你们进去,然后我就离开。”  这世界上有一种爱,叫做陪伴。  (麦子/文,摘自《京郊
期刊
“老太太都100多岁了,还精神得很!三个儿子都80多岁了,都孝顺得很!”说起洪启莲老太太的孝顺儿子们,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关口社区居民交口称赞。洪老太太今年已103岁,有三个儿子,老大宋树清今年85岁,老二宋召宽83岁,宋召阳是老三,今年81岁。洪启莲在三个儿子的悉心照顾下,身体硬朗,生活还能够自理。  抢着尽孝 三兄弟轮流照顾老太太  近段时间,洪启莲老人住在二儿子宋召宽家。她的卧室里,挂着干净
期刊
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耗时最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公审活动,当数20世纪40年代中期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对4692名汉奸的公审。  逮捕汉奸工作,早自1945年的9月下旬便由军统人员在各地同时进行。军统局(全名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在接到逮捕汉奸命令后,即在局内特设肃奸委员会。  捉奸过程中,军统主要采取诱捕和以奸肃奸两个办法。首先,他们编好厚厚一册的“汉奸提名录”,利用汉奸们无处可逃,企图
期刊
2015年11月20日凌晨4时40分许,南通市通州区西亭镇草庙村,被省委书记罗志军称赞为“把毕生无私献给党和人民”的离休老干部、老党员,99岁高龄的“中国好人”宋英安详离世。  一个老人再次感动无数人  老人走得平静。但一句“一定要把慈善基金用好用到位”的临终叮嘱,却再次感动了无数人。  22日,是老人出殡的日子。沿着村里新修的水泥小路“宋英路”,人们争着赶来送别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  一排排花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