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大学教育发展的历史规律来看,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纵观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人文教育、科学教育再向人文和科学融合并重教育的三个阶段。从军队院校教育现状来看,越来越多的院校教育者认识到培养学员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人文素养的培养成为军校学员综合素质中的明显短板,影响和制约着学员的长远发展。通过对毕业学员的问卷调查和座谈交流,笔者认为应该发挥好“四个课堂”作用,全面培养和提高学员的人文素养,以适应新军事斗争中对人才的需求。
一、优化课程教学课堂,引领学员通达明理
人文类课程课堂教学是貫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渠道和基本方式,是培养人文素质的主要环节。随着部队建设发展、学校现行的课程体系中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目标需求、部队及学员需求出现了不相适应,需要调整完善:一是要完善人文课教学制度机制。座谈中学员普便反映,学员绝大部分在中学学的是理科,对人文知识掌握少、缺乏特长兴趣的培养,一、二年级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很少主动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针对这些情况,可通过给不同年级学员规定和推荐必读人文知识书目,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促进学员增加阅读量,补充因高中划分文理科造成的薄弱和缺乏。构建不同层次和培养目标学员人文素质培养模型,细化各项指标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通过实施人文类课程学分制管理,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员所必须积累的人文课学分进行量化要求,引导学员主动学习、自觉调节专业知识学习与人文知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在学分量化指标制定时,将参加各类知识竞赛、文体活动、课外活动、人文知识讲座等纳入其中。二是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本科毕业学员的第一任职岗位大多数是基层一线,除了组织部队军事训练外,还要负责日常管理教育、组织各项活动等,这就要求毕业学员要成为“杂家”,要提高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时,在保证主干课程的前提下,适当压缩其他必修课的门类和学时,增加人文必修课和选修课门类,避免“专业教育强,文化陶冶弱,共性训练强,个性培养弱”的不良倾向,把人文素质教育课落实到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之中,结合学员的关注点、兴趣点,着力建设人文类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学习效果,充实学员人文知识,培养人文兴趣特长,实现专业教育、军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三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判标准。学员普遍认为现有的《大学语文》、《军人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在培养学员人文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改变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增加鉴赏当代文学思潮能力的培养,政治理论课主要进行概念的灌输、背诵,与当今国际、国内形势联系不够紧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还要改变将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做法,以培养学员的思维、创新、实践等能力为目标,改变为考试过关而学习的状况。
二、拓宽社会实践课堂,开阔学员视野思维
社会资源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宝贵财富和“源头活水”,西安是高等院校、高新企业、科研机构密集城市,同时也是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汇集了雄厚的人才力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利用空间,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与人交往能力、增长见识阅历,实现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优势互补。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从宏观上对如何利用驻地社会资源进行自上而下的总体设计,明确利用社会资源的组织领导、内容形式、方法措施和制度机制等,对人文课程的实践教学时间进行明确,从制度上保证学员能够走出去、深进去。二是选好合作单位。要对各类资源的教育价值进行评估和筛选,本着教育所需、学员所盼的原则,在用好原有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建设覆盖面更大、特色更鲜明、文化底蕴更深厚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与合作共建单位。三是要广泛交流互动。在坚持军地互访、双拥共建等深层次发展,不断提高利用社会资源的层次和质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地方高校开展交流,积极参加地方高校组织的各类竞赛,扩大学校影响,开阔学员思维眼界;通过“扶贫帮困”,走入农村田地、走进困难群体,培养学员爱心孝心。到学校选定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与合作共建单位进行参观、开展纪念活动等,让学员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修心养性,培养加深对党和国家、军队、人民的感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提高协调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
三、丰富校园文化课堂,帮助学员陶情怡志
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有利于军校学员砥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良好的人格。一是要深化发展先进校园文化。进一步总结凝练大学精神、办学理念,丰富内涵,深入学习,达成共识,引领思想;校园的建筑风格、教学楼宇和学员宿舍的文化氛围布置,充分考虑人文内涵,增加人文教育内容;规划营区建设,将人文景观环境建设纳入营院环境总体规划,着力打造富有军校文化底蕴特色的人文景观;将英模雕像、典型战例雕塑、先进人物展览橱窗、军人道德规范宣传标牌、条幅等融入校园整体建设,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要组织开展经常性文艺活动。定期开设人文讲坛、举办校园艺术节、读书征文、演讲和摄影等比赛活动,让学员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促进特长发展,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特长个性,提高文化修养。三是要充分发挥文体设施的育人功能。校史馆、击剑馆、格斗馆、健身馆、网球场等,要扩大对学员的开放,以学员参与活动的人数来评判场馆建设管理的质量,促使场馆管理者主动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学员参与活动。综合素质拓展中心要注重发挥培养学员兴趣特长的作用,而不能简单的把有特长的学员集合起来开展活动,避免成为少数骨干学员的负担,广大普通学员可望而不可及的“专业馆”。四是要建好用好校园媒体。构建网络文化平台,鼓励教员、学员积极参加与网上文化活动,让学员在校园网上找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习。校园广播、校报开设人文知识栏目,吸引学员参与制作节目,广泛传播人文知识,形成全方位立体培养熏陶环境。
四、活跃军营生活课堂,教会学员知行一致
军校四年,学员除课堂以外的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军营,建好用好这个课堂,必将对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发挥直接而深刻的作用。一要牢固树立综合培育观念。改变培养人文素质是政工干部责任的片面认识,把人文素质培养从开展文体活动、组织休闲娱乐、丰富业余生活等传统做法,延伸拓展到军事训练、后勤建设、教学保障、日常管理等工作中。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构建体现单位特色的文化体系,丰富俱乐部文化、走廊文化、宿舍文化,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培养团队意识,创新意识。二要充分调动管理干部的积极性。人文教育实际就是培养学员如何“做人”的教育,管理干部不仅是学员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学员在校成长的“全程教员”,他们的为人处世、一言一行是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对学员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着力提高旅营干部的人文素养、管理能力,再通过旅营严格正规的管理教育,加强学员优良作风和高尚人格的培养,以干部自身的良好行为引导学员做一名人格健全的当代优秀军人,及时解答学员在学习、生活和做人上遇到的疑难问题,当好学员的引路人。三要创造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课堂秩序、队列训练、服从命令等方面要严格标准、严格要求,开展经常性评比竞赛活动,进行量化排序,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培养“站排头、争一流”,“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竞争意识,激励学员奋勇争先,勇闯一流,着力解决部队放映比较集中的毕业学员竞争意识弱的问题。在自习课要创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节,倡导每周组织一至两次“四不定”自习课,即在保持正规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实行不定时间、不定地点、不定内容、不定方式,让学员自由支配,给学员提供阅读人文理论书籍、开展人文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员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能力。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大学)
一、优化课程教学课堂,引领学员通达明理
人文类课程课堂教学是貫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主要渠道和基本方式,是培养人文素质的主要环节。随着部队建设发展、学校现行的课程体系中人文素质的教育与培养目标需求、部队及学员需求出现了不相适应,需要调整完善:一是要完善人文课教学制度机制。座谈中学员普便反映,学员绝大部分在中学学的是理科,对人文知识掌握少、缺乏特长兴趣的培养,一、二年级学习压力相对比较大,很少主动学习课堂以外的知识。针对这些情况,可通过给不同年级学员规定和推荐必读人文知识书目,对学习效果进行考核评价,促进学员增加阅读量,补充因高中划分文理科造成的薄弱和缺乏。构建不同层次和培养目标学员人文素质培养模型,细化各项指标并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完善,通过实施人文类课程学分制管理,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学员所必须积累的人文课学分进行量化要求,引导学员主动学习、自觉调节专业知识学习与人文知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分配。在学分量化指标制定时,将参加各类知识竞赛、文体活动、课外活动、人文知识讲座等纳入其中。二是要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本科毕业学员的第一任职岗位大多数是基层一线,除了组织部队军事训练外,还要负责日常管理教育、组织各项活动等,这就要求毕业学员要成为“杂家”,要提高人文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在设置课程时,在保证主干课程的前提下,适当压缩其他必修课的门类和学时,增加人文必修课和选修课门类,避免“专业教育强,文化陶冶弱,共性训练强,个性培养弱”的不良倾向,把人文素质教育课落实到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之中,结合学员的关注点、兴趣点,着力建设人文类特色课程、精品课程,增强课程吸引力,提高学习效果,充实学员人文知识,培养人文兴趣特长,实现专业教育、军事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统一。三是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判标准。学员普遍认为现有的《大学语文》、《军人思想道德修养》等课程,在培养学员人文素质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要改变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增加鉴赏当代文学思潮能力的培养,政治理论课主要进行概念的灌输、背诵,与当今国际、国内形势联系不够紧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还要改变将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做法,以培养学员的思维、创新、实践等能力为目标,改变为考试过关而学习的状况。
二、拓宽社会实践课堂,开阔学员视野思维
社会资源是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宝贵财富和“源头活水”,西安是高等院校、高新企业、科研机构密集城市,同时也是历史古城、文化名城,汇集了雄厚的人才力量和丰富的教育资源,给我们提供了广阔的利用空间,通过社会实践能够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增强与人交往能力、增长见识阅历,实现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的优势互补。一是搞好顶层设计。制定总体规划,从宏观上对如何利用驻地社会资源进行自上而下的总体设计,明确利用社会资源的组织领导、内容形式、方法措施和制度机制等,对人文课程的实践教学时间进行明确,从制度上保证学员能够走出去、深进去。二是选好合作单位。要对各类资源的教育价值进行评估和筛选,本着教育所需、学员所盼的原则,在用好原有政治理论课教学基地的基础上,建设覆盖面更大、特色更鲜明、文化底蕴更深厚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与合作共建单位。三是要广泛交流互动。在坚持军地互访、双拥共建等深层次发展,不断提高利用社会资源的层次和质量。通过“请进来、走出去”与地方高校开展交流,积极参加地方高校组织的各类竞赛,扩大学校影响,开阔学员思维眼界;通过“扶贫帮困”,走入农村田地、走进困难群体,培养学员爱心孝心。到学校选定的人文素质教育基地与合作共建单位进行参观、开展纪念活动等,让学员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修心养性,培养加深对党和国家、军队、人民的感情,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义务,提高协调各种复杂关系的能力。
三、丰富校园文化课堂,帮助学员陶情怡志
良好的校园人文氛围,有利于军校学员砥砺德行、磨练意志、塑造良好的人格。一是要深化发展先进校园文化。进一步总结凝练大学精神、办学理念,丰富内涵,深入学习,达成共识,引领思想;校园的建筑风格、教学楼宇和学员宿舍的文化氛围布置,充分考虑人文内涵,增加人文教育内容;规划营区建设,将人文景观环境建设纳入营院环境总体规划,着力打造富有军校文化底蕴特色的人文景观;将英模雕像、典型战例雕塑、先进人物展览橱窗、军人道德规范宣传标牌、条幅等融入校园整体建设,使官兵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要组织开展经常性文艺活动。定期开设人文讲坛、举办校园艺术节、读书征文、演讲和摄影等比赛活动,让学员在良好的人文氛围中受到教育和锻炼,促进特长发展,实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发展特长个性,提高文化修养。三是要充分发挥文体设施的育人功能。校史馆、击剑馆、格斗馆、健身馆、网球场等,要扩大对学员的开放,以学员参与活动的人数来评判场馆建设管理的质量,促使场馆管理者主动采取积极措施吸引学员参与活动。综合素质拓展中心要注重发挥培养学员兴趣特长的作用,而不能简单的把有特长的学员集合起来开展活动,避免成为少数骨干学员的负担,广大普通学员可望而不可及的“专业馆”。四是要建好用好校园媒体。构建网络文化平台,鼓励教员、学员积极参加与网上文化活动,让学员在校园网上找到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方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促进学习。校园广播、校报开设人文知识栏目,吸引学员参与制作节目,广泛传播人文知识,形成全方位立体培养熏陶环境。
四、活跃军营生活课堂,教会学员知行一致
军校四年,学员除课堂以外的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军营,建好用好这个课堂,必将对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发挥直接而深刻的作用。一要牢固树立综合培育观念。改变培养人文素质是政工干部责任的片面认识,把人文素质培养从开展文体活动、组织休闲娱乐、丰富业余生活等传统做法,延伸拓展到军事训练、后勤建设、教学保障、日常管理等工作中。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特点构建体现单位特色的文化体系,丰富俱乐部文化、走廊文化、宿舍文化,营造浓厚文化氛围,培养团队意识,创新意识。二要充分调动管理干部的积极性。人文教育实际就是培养学员如何“做人”的教育,管理干部不仅是学员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学员在校成长的“全程教员”,他们的为人处世、一言一行是最有说服力的活教材,对学员会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要着力提高旅营干部的人文素养、管理能力,再通过旅营严格正规的管理教育,加强学员优良作风和高尚人格的培养,以干部自身的良好行为引导学员做一名人格健全的当代优秀军人,及时解答学员在学习、生活和做人上遇到的疑难问题,当好学员的引路人。三要创造宽严相济、张弛有度的学习生活环境。在课堂秩序、队列训练、服从命令等方面要严格标准、严格要求,开展经常性评比竞赛活动,进行量化排序,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培养“站排头、争一流”,“见第一就争、见红旗就扛”的竞争意识,激励学员奋勇争先,勇闯一流,着力解决部队放映比较集中的毕业学员竞争意识弱的问题。在自习课要创造宽松自主的学习环节,倡导每周组织一至两次“四不定”自习课,即在保持正规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实行不定时间、不定地点、不定内容、不定方式,让学员自由支配,给学员提供阅读人文理论书籍、开展人文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培养学员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自我约束能力。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