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应激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及防治措施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sc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豬应激病症多因养猪生产中的异地购种、远途贩运的运输等因素的刺激诱导发生。笔者针对生产中的这一病症,在近些年的兽医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探索诊治技术,收到明显的诊治效果,并总结出了一系列的综合防治技术经验,值得养猪户和兽医临床工作者参考。
  猪应激性疾病是指发病猪在受到长途运输、气温及饲料或饲养环境的突然改变等外界因素的刺激后,导致受刺激的猪发生体温上升、减食、喘气、便秘或下痢,严重病例后期出现皮肤红紫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一类综合性疾病。该类疾病的诱发原因虽然不一致,但其发病过程基本相同,主要是病初各类诱因致使机体的免疫力和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下降,从而使之继发或诱发肠炎、猪圆环病毒、猪附红细胞体等病。因而临床常见到引种入场的猪发生下痢、发热、减食等症状,且死亡率很高,给引猪户造成极大损失,特别是初入养猪行业的户,由于养猪防病技术薄弱,遭到开门一击,更是忙然无措,有的甚至关门转行。近年来,笔者对本镇8个猪场先后从省外和本市县外两个不同地区引回仔猪后,均发生应激综合症的发病及治疗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分析和诊治试验,收到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于后。
  一、发病情况
  调查8个小规模养猪场,均因引进仔猪、种猪诱发猪应激综合症。8个猪场共引进仔猪844头,其中,有3个猪场从省外引回475头,有5个猪场从本市县外引回369头。引回入场后均陆续出现体温升高、呕吐、停食等病状的有695头,经治疗无效而死亡的有292头。平均发病率82.3%,平均死亡率34.6%。调查结果还表明:经长途运输后的仔猪发病率高于经短途运输后的仔猪;从同一地区运回的仔猪,运输时间长的比运输时间短的发病数多;运回的仔猪存放于旧圈喂养的比存入刚修好不到一个月的新圈喂养的发病数少;仔猪入场时添加一定的应激药物于饮水内比没有添加药预防的应激反应小。
  二、发病症状
  1.一般症状
  入场仔猪发病后,一般表现为初期下痢,减食或停食,体温升高,精神不振,被毛粗乱,眼粘膜潮红;体表淋巴结、特别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有的出现呕吐、后肢无力等症状,以后有的发生便秘,背脊毛根出血呈铁锈色,耳、鼻、腹下、尾根等部皮肤出现红紫斑块,指压不退色,眼下角有泪斑,眼睑轻度浮肿,呈轻度青紫色;眼粘膜发白或轻度黄染;少数病猪病后期仍叫声正常,但头颈及下颌部肿胀,表现咳嗽、喷嚏、呼吸困难,并从鼻孔流出清亮或脓稠的粘液;有的病猪在晚期出现呕吐、腹部明显肿大,且死亡率特别高。
  2.省外(江苏)引回的仔猪发病症状
  除有一般症状外,其发病情况还有以下特点:一是潜伏期短,一般在入场时或入场后第二天就有猪表现停食、发烧等症状,在入场后第5d出现大量发病;二是发病猪多数伴有喘气、流脓鼻涕,到后期出现耳鼻及腹下、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等症状;三是发病率很高,病程短,死亡较快。
  3.本市县外(荣昌)引回的仔猪发病症状
  除有一般症状外,其发病情况还有以下特点:一是潜伏期较长,一般在入场后3-4d开始发病,入场7d后,发病数逐渐增多。二是发病猪均表现为体温升高,减食或停食,初期下痢或便秘,眼粘膜潮红,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后肢无力等症状。三是病后期远观病猪背脊发黑,将病猪背脊用清水冲洗后,可风其背脊部位毛根处出血,呈铁锈色。
  三、剖检病变
  1.一般病变
  死尸剖检后均表现为血液凝固不良,且多呈淡红色,剖开腹腔,可见淡红色的大量腹水,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有的还伴有出血,腹股沟淋巴肿大呈浅黄色或浅红色;肝硬质脆,肝表面有白色云团状病变,胆囊充盈;肾水肿呈土黄色,脾脏有的肿大,且边缘有梗死,多数胃底部出血或溃疡。小肠、大肠粘膜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病变,大肠内粪便结燥呈球状;膀胱内尿液混浊呈浓茶色,膀胱壁一般未见出血点,但有粘膜充血病变。喉头无明显病变,会厌软骨无点状出血,但个别病例在会厌软骨处可见粘膜充血。肺充血肿胀呈暗紫色或紫红色,病程较长的,还可见肺与心凶或与胸肋粘连,心肌变软,心耳有出血等病变。
  2.特殊病变
  一是凡采用安乃近、安基比林、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死亡的猪,多数可见胆囊萎缩,无胆汁或胆汁特别浓稠;二是少数病猪在病后期出现呕吐、腹部肿大的,死后剖检,可见胃无腺部穿孔,胃内容物流入腹腔,整个腹腔呈黑色,并在胃穿孔处的周边胃壁有多个溃疡。三是从江苏引回的猪肺部均表现为红砖色、紫红色等严重病变,且个别死尸肠道内有异物。
  四、综合治疗情况
  1.简单综合防治
  即业主不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自己想当然的对引猪入场前后所制定并实施的综合预防及治疗措施。
  (1)余某猪场(1号),在江苏引猪上车前,每头猪注射猪瘟脾淋苗2头份,引回入场后,当即投喂配合饲料,未采取其他预防措施。入场当天有11头猪不食,下痢,体温升高40℃以上,2d后,全场猪几乎全部不食,随即伴有下痢、呕吐、后肤无力、喘气、耳尖鼻端皮肤发紫等症状,业主用抗生素、退烧药、止痢药等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有的病程达20d之久,仍以死亡告终。该场引回122头猪,发病122头,死亡106头,死亡率86.9%。
  (2)曾某猪场(5号),在荣昌引猪时,是到农户临时收购拼凑的,从早上9点钟第一批猪上车至下午6点钟购猪满车为止,最早上车的一批猪随业主收猪已在车上沿途颠簸9h,再加上运回的时间,共为14h。仔猪引回入场后,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让其自饮,并当即投喂配合饲料饲养。入场当天有6头猪不食,体温升高40℃以上,2d后,全场猪几乎全部不食,随即伴有下痢、呕吐、后肤无力、喘气、耳尖鼻端皮肤发紫等症状,业主请兽医用痢菌净、青霉素、安基比林、维生素C等药物治疗,其结果不佳。该猪场引猪102头猪,发病72头,死亡31头,死亡率30.4%。
  2.一般综合防治
  即业主参照并采纳兽医技术人员的部分技术建议,由自己制定实施的一套对引猪入场前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4号和6号猪场均从本市的荣昌县市场购回,猪入场后的第1d,不喂精料,只喂青料,保足饮水,并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红糖、痢菌净等预防药物;第2d适当添加精料喂猪半饱,第3d才可正常投喂精料。入场的起初两天猪只均无异常,3d后,少数猪只出现停食、体温升高40℃以上,有的下痢、呕吐,有的喘气、腹部皮肤出现紫块等症状。发病后的猪因无场隔离,并在与健康猪混养中治疗,业主用先后用痢菌净、抗菌素、黄芪多糖针等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特别是4号胡某猪场死亡率很高,可能与新建猪场有关。该2个场共引回139头猪,发病139头,死亡85头,死亡率61.15%。
  3.全面综合防治
  即业主在兽医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并较为全面的按照兽医人员制定的预防及治疗技术方案,对引猪入场前后进行预防和发病猪治疗的方法。即2号、3号、7号和8号猪场均在笔者的指导下对引猪前后作预防和治疗。4个猪场共引猪481头,发病362头,发病率75.25%,共死亡70头,死亡率14.55%。其采取的预防及治疗技术:
  (1)饮水加药:仔猪入场的起初7d,在其饮水中添加药物,特别是要确保猪只在下车入场后的第一时间内能饮到加药水。所以,猪只入场前,场内就应将加药水配好装入饮水加药桶内待饮。其加药饮水的配制:泉水100KG,葡萄糖5KG,电维多维(四川精华产)2包,环丙沙星粉(中牧成都产)4包,黄芪多糖粉100g,强力霉素原粉10g,食盐0.9kg。
  (2)妥善饲养:引回的猪只在入场的第1d(24h)内不喂精料,只喂青料和加药的饮水;第2d仍以青为主,适当投喂精料,其量控制在猪吃到半饱为宜;第3d转为正常投喂精料,但仍要投足够的青料,直至猪群无病猪为止。同时,
  (3)定期消毒。猪只入场后,每天消毒1—2次,为防止消毒剂气味的刺激诱发呼吸道疾病,圈内宜选用无色无味的消毒药如百毒杀等,圈外宜选用复合酚等消毒剂,均按说明书规定比例兑制后对圈舍喷洒。
  (4)科学分群,及时隔离病猪。在猪群刚入场时,要按猪群的健康状态、体重、品种进行分圈饲养,将精神状态好的和次之的、体生大的和体重小的、洋二元和土杂种分圈分群,为防止初分群后猪只相互撕咬,可在圈内洒上香水或白酒,减少猪分群的应激反应。与此同时,每天要观察猪只的吃食情况,对停食减食的可疑病猪迅速与猪群隔离,然后再进行治疗,减少横向感染。
  (5)科学施治:对隔离的病猪群,首先应根据临床症状作出初步诊断,再实施对症治疗与健康猪群投喂预防药并举的防治措施。对病猪出现后肢无力、毛孔有呈铁锈色出血症状的,注射红娇双克和抗病毒1号(四川川龙产),并全群拌料投喂血虫清(四川精华产)、2%青蒿粉(重庆市渝府饲料有限公司产)。对病猪后期出现便秘,注射通便利胆灵(重庆三牧产)、盐酸左旋咪唑针、复合维生素B及维生素B12。对下痢或停食的病猪,用蓝耳康、链球全敌(四川精华产)肌注,饮水中加入碳酸氢钠、氯化钾;并全群拌料投喂痢菌净、黄芪多糖粉。对喘气的病猪,用阿佳氟(四川精华产)混氢化可的松、氨茶碱针混合肌注,并全群拌料投喂蓝圆双治、甲砜霉素粉、黄芪多糖粉(四川华德产)。以上治疗方法,在各场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球虫病是鸡常见且危害较大的寄生虫病,盲肠肝炎是由组织滴虫引起的鸡的原虫病。两病混合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上升,常给养鸡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介绍一例诊治经过,供参考。  一、发病情况  我镇晋余村十二组陈某,饲养海兰蛋鸡350羽,育雏结束后围养在房后的竹林里自由放养。竹林面积约300平米,平时也不太关心鸡的生长和健康情况。52日龄畜主在投料时发现有几只鸡神呆,抡食不凶,便进入竹林中查看,發现
期刊
目前,林下养鸡正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如何做好一些常见鸡病的防治,对于提高养鸡效益,将会提高事倍功半的效果。笔者结合临床,介绍鸡白痢病的防治措施,供养殖朋友参考。  一、流行病学  鸡白痢病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多发于春夏秋季,本病主要侵害鸡和火鸡,2周龄~3周龄内雏鸡发病率、死亡率最高,以白色浆糊下痢和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病鸡、带菌鸡是主要传染源,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
期刊
随着养猪业从传统分散的饲养方式向规模化发展,对兽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开创规模猪场兽医防疫工作的新局面,必须用现代的、科学的、新的兽医防疫技术取代固有的、传统的、旧的防治模式和经验。如何搞好猪场的疾病防制是当前兽医工作的一个新课题。众所周知,传染病的种类越来越多,而疫苗的品种也不少。一头猪从小到大不时要打防疫针,一个规模猪场一年到头不断地进行免疫接种,不断地进行消毒,使人们纳闷的是规模猪场传染
期刊
春季放牧时草低矮,不易吃饱,要延长放牧时间,做到人在前,压住牛羊慢走路,顶风去、顺风归,少走路、饮足水。要忌用以下的放牧方式。  一、不过早春牧  早春季节,返青草发芽长大长高,靠的是老草自身储备的营养,可供返青草18d的营养需要,之后新草才能从土壤中吸收营养,维持其自身的营养需要。如过早放牧,就会使草的生长发育受阻,降低其生长能力和产草量。  二、不“跑青”放牧  早春放牧牛羊,天气较冷,地温较
期刊
子宫内的粘膜和粘膜大组织受到刺激或损伤而感染发生的炎症称为子宫内膜炎。为母猪最常见的生殖器官疾病。产后子宫内膜的发病率要占子母的20%以上,仅仅是轻重不一,抵抗力强弱而矣!强者数日自愈,弱者数月不愈,并失去繁殖能力或继发其它疾病而死亡等,故而早诊断早治疗也是治疗内膜炎的关键所在。  一、病因  一般分娩、難产、助产、配种由于病原微生物的侵入而感染。而子宫内膜的损伤及母猪抵抗力降低是促成本病发生的重
期刊
硒是畜禽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缺硒常可导致鸡只生殖障碍、生长发育障碍等,因此在缺硒地区如东北地区给畜禽定期补硒,但硒也具有一定的毒性,内服或注射剂量过大或多次连续使用,引起禽中毒致死事故屡见不鲜。笔者在临诊中,发现一起雏鸡饮水超量亚硒酸钠VE,造成急性中毒的病例。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我县某养鸡户在雏鸡饲养过程中发现有的雏鸡胸前和肚子底下发绿,剖开皮肤淌绿水。患鸡站立不稳
期刊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由套式病毒目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食欲下降为主要特征。本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头年12月至次年的2月,但在夏季也可有零星发生。给养猪生产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均较大。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体会作一阐述,以便今后同行在防控本病时借鉴。
期刊
从鸡的生理结构不难看出,鸡的抗病力差,极易感染各类疫病,并且一旦感染疫病,在鸡群中传播的速度非常快,对鸡群的影响很大,容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我们在养殖过程中一定要预防为主,正确使用疫苗,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使用疫苗要达到预期的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预防为主  首先是要按照不同品种的鸡群制定免疫程序,避免出现漏免疫或者少免疫以及简化免疫方法。其次是鸡群在养殖过程中发病的时候段有一
期刊
2009年7月,西丰县某鹿场饲养梅花鹿100头,在母鹿繁殖产仔期间,发生了仔鹿腹泻病.截止7月底,陆续产仔鹿38头,发病8头,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死亡3头,于2009年8月1日到西丰县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就诊,经诊治,7d后基本恢复正常。  一、临床症状  发病仔鹿精神沉郁,体温生高到40℃~41℃;不吃奶,排糊状稀便次数增加,有时呈水样,混有气泡和粘液;后期便中有大量灰白色肠粘膜碎片或带血,
期刊
母豬产后不食是多种原因造成的胃肠机能紊乱性疾病,是母猪哺乳期常见的普通病之一,表现为母猪不食,只喝水而不吃食,粪便干燥,尿少色黄,继而泌乳量减少,仔猪吃不够乳汁,抵抗力下降,发生下痢,造成营养不良,使仔猪的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全窝仔猪死亡,对于母猪自身出现身体消瘦,断奶后乏情或屡配不孕,严重影响了养猪的经济效益。笔者2011年共诊治母猪产后不食136例,治愈了136例,治愈率100%。现将引起母猪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