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展开直接关系到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影响到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前进步伐。在新的历史阶段,认真学习德育教育工作的科学内涵,分析我国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德育教育工作的重心和目标,以教育学、德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为理论支撑点,完善学生德育教学工作的执行方式,构建创新性德育教育模式,对学校德育工作的科学展开具有及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学生德育教育;重心分析;执行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的加快发展,世界范围内文化、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直接影响了在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和健康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全社会性的引入,各级学校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升学、招生或就业压力,学生德育工作的受重视程度显著降低,大多以被动、低效率工作形式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重心被错误认知,缺乏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执行手段,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学生德育工作的科学内涵,明确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心,提出行之有效的学生德育工作执行方式。
一、学生德育教育的科学内涵
德育教育是指根据各级学校学生处于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的实际,针对该阶段学生的实际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总称。思想教育是指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判断认知,根据自身实际树立不同层次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德育教育的首要目标。政治教育是指学校通过系统的教学,增进学生对我国社会制度和相关的国体、政体、民族、阶级等,培养学生应有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情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是德育教育的社会性目标。法制思想是指根据我国现阶段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状况,为了改变我国公民法制意识普遍淡薄和低下的情况,帮助我国在校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保证其能够有效维护社会集体和个人的法律权益的教育内容,是德育教育的法制目标。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学校实际教学和外部舆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内心的责任义务感,产生社会普遍认可的、正确的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保证学生的实际行为被道德约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工作的本质是根据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和利益平衡的需要,通过各类德育教育主体帮助德育客体获得德性品质的互相作用的过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標就是既满足学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生存技能主观需求,发扬人性与启迪潜能,又符合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实际的客观需求。
二、根据现阶段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工作重心
(一)从社会因素方面分析
首先,从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间的碰撞和交流来说,我国未完善的思想道德价值体系受到的严重的冲击,在学生中,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化和自由化思想被畸形传播,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价值观腐化情况严重,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思想、生活的现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科学的价值体系被忽视,错误的价值取向慢慢改变了学生的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其次,从市场竞争机制的全方位引入来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依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且学生缺乏有效的、敏锐的辨别能力,很难抵制来自经济市场的各种诱惑。尽管市场经济提升了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敢于竞争的意识,但更多的学生被金钱至上和物质崇拜思想所影响,模糊和淡化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道德建设、社会建设的理想信念,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个不良行为在校园中频繁出现。最后,我国和我党政策、方针、路线的大力度宣传丰富了在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拉近了学生和社会、国家的距离,增进了德育教育的实效。但是,一些庸俗、消极、反动的非主流的思想观点和内容也存在一定市场,且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制,在大部分学生心理普遍还不成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强但辨别能力弱的情况下,德育教育工作遭遇了严重的困难和挑战。
(二)从学校因素方面分析
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开设方面,大部分学校迫于升学、招生、就业等压力,只是片面被动的响应国家号召和政策,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德育教育教学时间短,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现象严重,学生受学校和老师影响必然也会忽视德育教育的应有作用。其次,学校缺乏德育教育应有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大部分学校单方面将资源投入在智力教学上,不追求校园文化和环境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厚度、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隐性的关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风貌培养力度不足。最后,大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行政性,没有长期的德育教育规划,学风教风创建工作的展开完全取决于政策方针的指引。
(三)从家庭环境因素方面分析
在家长的教育方式上,大多数父母将对子女的高期望值直接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要求上,以物质、精神等有偿奖励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成绩好则给与各种满足,成绩差则呵斥、责骂甚至殴打,极易使子女产生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
关键词:学生德育教育;重心分析;执行方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趋势的加快发展,世界范围内文化、经济和政治的相互交融,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渗透,直接影响了在校学生正确的价值观树立和健康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同时,由于市场竞争机制的全社会性的引入,各级学校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升学、招生或就业压力,学生德育工作的受重视程度显著降低,大多以被动、低效率工作形式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重心被错误认知,缺乏科学有效的德育工作执行手段,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学生德育工作的科学内涵,明确学生德育工作的重心,提出行之有效的学生德育工作执行方式。
一、学生德育教育的科学内涵
德育教育是指根据各级学校学生处于不同成长发展阶段的实际,针对该阶段学生的实际进行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的总称。思想教育是指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价值判断认知,根据自身实际树立不同层次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德育教育的首要目标。政治教育是指学校通过系统的教学,增进学生对我国社会制度和相关的国体、政体、民族、阶级等,培养学生应有的政治理想、政治信念、政治情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和立场,是德育教育的社会性目标。法制思想是指根据我国现阶段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状况,为了改变我国公民法制意识普遍淡薄和低下的情况,帮助我国在校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提升法律素养,保证其能够有效维护社会集体和个人的法律权益的教育内容,是德育教育的法制目标。道德教育是指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学校实际教学和外部舆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内心的责任义务感,产生社会普遍认可的、正确的过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保证学生的实际行为被道德约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道德教育是德育教育的基础,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德育教育工作的本质是根据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和利益平衡的需要,通过各类德育教育主体帮助德育客体获得德性品质的互相作用的过程。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標就是既满足学生个人的道德和社会生存技能主观需求,发扬人性与启迪潜能,又符合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的发展实际的客观需求。
二、根据现阶段学生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分析工作重心
(一)从社会因素方面分析
首先,从东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间的碰撞和交流来说,我国未完善的思想道德价值体系受到的严重的冲击,在学生中,西方资产阶级民主化和自由化思想被畸形传播,受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西方价值观腐化情况严重,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思想、生活的现象,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科学的价值体系被忽视,错误的价值取向慢慢改变了学生的正确的政治立场、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其次,从市场竞争机制的全方位引入来说,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依旧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且学生缺乏有效的、敏锐的辨别能力,很难抵制来自经济市场的各种诱惑。尽管市场经济提升了学生的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敢于竞争的意识,但更多的学生被金钱至上和物质崇拜思想所影响,模糊和淡化了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道德建设、社会建设的理想信念,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个不良行为在校园中频繁出现。最后,我国和我党政策、方针、路线的大力度宣传丰富了在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拉近了学生和社会、国家的距离,增进了德育教育的实效。但是,一些庸俗、消极、反动的非主流的思想观点和内容也存在一定市场,且没有得到有效的规制,在大部分学生心理普遍还不成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强但辨别能力弱的情况下,德育教育工作遭遇了严重的困难和挑战。
(二)从学校因素方面分析
首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开设方面,大部分学校迫于升学、招生、就业等压力,只是片面被动的响应国家号召和政策,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大部分德育教育教学时间短,照本宣科、脱离实际现象严重,学生受学校和老师影响必然也会忽视德育教育的应有作用。其次,学校缺乏德育教育应有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环境,大部分学校单方面将资源投入在智力教学上,不追求校园文化和环境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厚度、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的有机结合,隐性的关于学生德育教育的文化修养和精神风貌培养力度不足。最后,大部分学校的德育教育工作具有行政性,没有长期的德育教育规划,学风教风创建工作的展开完全取决于政策方针的指引。
(三)从家庭环境因素方面分析
在家长的教育方式上,大多数父母将对子女的高期望值直接体现在对学生学习成绩好坏的要求上,以物质、精神等有偿奖励的方式督促学生学习,成绩好则给与各种满足,成绩差则呵斥、责骂甚至殴打,极易使子女产生心理负担和逆反心理。